基于学科最优和行业最优的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北京电大.doc_第1页
基于学科最优和行业最优的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北京电大.doc_第2页
基于学科最优和行业最优的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北京电大.doc_第3页
基于学科最优和行业最优的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北京电大.doc_第4页
基于学科最优和行业最优的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北京电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开放大学建设专题讲座时间:2012年6月8日基于学科最优和行业最优的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的初步实践张铁道 高勤丽 史 颖张铁道副校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讲座有两层含义。第一个是我在天津电大作工作报告,大家可以看我们做的本土的行业最优,把它升华为电大课程,有两个案例给大家作个汇报,主题就是聚焦开放大学建设当中的课程规划和课程实施。其实我们电大有很多的先天不足,就在于我们自己没专业,没有课程,没有教学团队,我们自己没有教学评估的机制,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大学的核心内容。这里主要是他们二位进行案例报告,最后我作一个小结。前面我跟大家交流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开放大学建设时,我们如何进行课程规划,有了规划以后我们怎么样实施。在这方面有三个特别需要研究的问题,一个是当前的社会,不管是国家还是我们天津、北京都对我们国民的高等教育有需求。在你生命发展阶段如何获得追求自己专业,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需求,这对于我们电大系统,乃至于未来的开放大学,如何来回应整个社会和学习者对于这种实践能力的需求,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向。 第二个我想跟各位交流的是,我们开放大学建设当中,一直讲育人模式、教学模式,我们感觉这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体现在如何来为学习者自身追求专业实践的能力,提供一种学习的路径和成功的学习体验。我们原来讲,我们的建设者也好,培养者也好,都在想开放大学应该培养富有专业水准的实践者,这是我们所追求的。另外一个观点就是说,我们从操作层面,如何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来兼收那些行业最优,搭建这各行业的脚手架,这些是我特别想跟天津各位专家分享的基本考虑。 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些初步假设,有几个方面,一个确实要了解社会与学习者的需求,了解了需求之后,我们马上面临的是学科已经有的知识有哪些,目前可以用来作为学习素材的资源有哪些,也就是行业一流、资源一流。关于课程规划,我们自己可以不拥有这个行业一流、资源一流,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课程规划的能力,由哪几个板块组成,谁来实施,包括我们的平台建设,都是所有课程规划的详细内容。在这里面我们感觉到有了这样一个方案,乃至于我们有了一个开放大学建设的方案,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实施。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也感觉到有四个方面重要要素,一个是学生在我们规定的网络平台资源,包括学习设计当中开展自由的学习,围绕这个过程我们给他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我们还有作业的设计和相应的测试,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尊重学生的实践经验。有两个考虑,一个是学生在进入课程学习时已经有一定的实践积累,这是作为我们教学当中应该注意的。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做作业,还是写论文,将来都要和他的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我们做的成人教育,在课程指导下开展的有意识的实践改进,也是我们课程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内容、教学方式,以及他的学习成果的交流分享,在这个当中进行实践,而且我们要不断地进行评价和改进,这是我们课程实施当中要注意的。 最后我们要看,你的课程设置的目标实现了没有,学习者的需求满足了没有,我想这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图式来解释我们开放大学如何基于能力培养的一个途径,我们把它叫做需要不断验证的假设。针对上面问题的提出和框架,今天我带来两个案例,一个是英国开放大学课程引进项目,由史颖老师来进行汇报。史颖教授:英国开放大学课程引进项目尊敬的吴书记,各位天津电大的同仁,非常荣幸代表我们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英国开放大学课程引进项目组,在这里对我们这个项目的实施和实践作一个汇报。 我汇报的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介绍一下英开课程项目,第二汇报一下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第三是汇报我们这个项目实施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英开项目。这个项目的实施有一个大的背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在北京开放大学的建设方案当中也是明确提出要加快国际化的进程,要向国际看齐,这里面重要的一个就是要和国外高水平的大学开展课程的开发、资源共享。 这个项目从2009年开始到今年的5月份,历经了4年的时间,经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个就是项目的筹备阶段。2009年11月份,我们胡晓松校长带队到英国开放大学考察,开启了和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合作。之后,我们在2009年的10月份到12月份,学校派出了两位访问学者,在英国开放大学访学3个月,对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把他们的课程目录带回来。在2010年我们对课程进行了论证,一直到2011年3月份,我们和英国开放大学签订了课程合作的协议。之后我们做课程的资源建设,2011年5月份,英国开放大学的专家到我们学校进行课程的教学培训。然后我们在2011年7月份,在开放教育的学生当中进行了课程部分的试学。2011年9月份到12月份,我和另外一个课程组的老师去英国开放大学访问了3个月,主要学习课程的实施和教学实践。之后我们在2011年的12月份到2012年的3月份,对这两门课程在开放教育的学生当中进行了全课程的网络教学实践。一直到2012年5月份,对这两门课程的试学进行了总结,到目前为止这个课程实施是这样一个情况。 为什么引进这两个课程,经过前期论证之后,我们确认像英国开放大学的这种职业发展类的课程,对未来开放大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刚才铁道校长也提到的能力培养,所以我们引进这两个课程,首先要建成两个职业发展的网络课程。我们引进这两门课程非常关键的目标就是要学习借鉴英国开放大学在课程开发设计,课程教学组织各个环节的先进经验。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课程实践,为北京开放大学的课程教学设计提供有利的探索。 这两个课程我介绍一下,这个是西方职场道德。这门课程主要是在学生的职业生涯当中,来培养这种道德的理念,以及道德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主要是分成八个章节,我们是原汁原味的把英开课程放了进来。另外是非财务经理的财务课,主要针对专门做公司管理经营的非财务人员,以案例入手,通过基本的财务工具,让学习者能够用学到的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两个课程的引进,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英国开放大学职业发展类课程有这么几个特点,从教学设计来说,确确实实在突出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专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定位,教学目标,到课程设计,到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和作业设计等等,都是围绕学生的实践能力。特点就是属于建构式的学习,另外就是经验,所以学生完全是基于既有的经验来开展课程的学习。第二个就是教学组织方式也确实是适应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说学习进度,还有学习平台上的自主学习,包括英开是通过作业的评价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现在我汇报一下第二个,就是关于项目的进展和阶段性的成果。我们从去年3月份到今年的5月份,主要做了这样一些工作,首先做了资源建设。因为英国开放大学给我们提供的教学资源包是英文的,所以我们首先做了一个翻译的工作。另外我做了资源的配套建设。英国开放大学这两门课程都是以网上文本加上音频资源为主,两门课程都是案例教学的方式。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课程的形式对我们国内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会存在一些困难,所以做了相应的资源改造和资源设计,把它的8个音频片段建设成了8个视频片断,所有的案例人物都是由我校教师扮演的,制作也是学校自己做的。这个案例我可以介绍一下,1个是财务公司的项目管理人员,他们要为1个公司关于财务问一些问题,这期间他们就发生了一些冲突。整个视频资源我们进行了一些截图,通过这个案例故事,一步一步引出职业道德的概念、职业道德的冲突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整个西方职场道德是我们后期做的本土化改造。非财这门课程也是两个虚拟的人物,他们是兄妹两个人,他们通过对话引出一些财务报表的问题,由哥哥做一些解答,我们把这个音频建设成为了一个动画人物,然后加上音频的形式表现这个案例故事,学生反应也是非常好。这是两门课程在北京开放大学学习平台上的网页截图,这两个课程全部都上线,开始运行了。 第二个就是我们做的团队建设,这是非常核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建设了三支团队,一个是教学团队,就是负责整个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及包括课程主导。还有资源和技术支持服务团队,包括网上资源都是由我们这个服务团队完成的。另外还有一个综合协调团队,涵盖了人事、科研、外事、教务等等相关人员。 这个团队我介绍一下,我是西方职场道德的责任教师,我带着一个团队,我们包括专业的教师,也包括近几年进入到电大系统的年轻教师。非财这门课程的责任教师非常年轻,他自己非常感慨,就是赶上了开放大学建设的历史机遇,给他们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他的团队里面有很多资深的财务专业方面的教师。另外在整个建设基础之上我们做了教学研修,采取的措施就是请进来送出去,还有内部的交流。我们送出去大概有8位课程组的老师去参加培训。请进来是2011年的5月份,英国开放大学职业发展中心的Francis给我们团队做培训。给我们印象最深得就是培训的工作坊,就是通过小组讨论大家智慧的结晶。另外印象深得就是搭建脚手架,他给我们作了3天培训,只用了6页PPT,涉及到课程内容的有3个方面9个问题,我们足足讨论了3天。大家集体来产生自己的结论,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 这是当时培训时候的一些画面,通过他在小组讨论的引导,包括我们自己讨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得到的,这是我们成果的展示,所有这些都是由我们北京电大的老师自己通过讨论以后,我们自己梳理出来的。然后在学校的主持之下我们做了一个电子书,对整个培训项目,从设计到最后的结果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这给我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讲了几个精彩的语录,我摘了一部分。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老师自己总结出来的,就是在他培训之后,也确实很多老师把这些很精彩的理念都用在了他们的教学当中。张铁道副校长:我需要跟各位老师分享一下,就是我们在英国专家带领下的体验是非常不一样的,大家都在自己实践,其中一句是“老师的职责不在于向学生展示你有多强,而是让学生自己感觉到他有多强”。现在通过我们自己讨论之后再总结出来,还真就是那么回事,而且都通过实践验证了,之后凡是参加活动的老师现在自觉的都在做自己的活动。你如何进行概括和提出问题,这些内容就是来自学生的参与,这种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非常好的。史颖教授:下面我介绍我们在整个教学实施的第四个环节,就是教学实践,这是比较重要的环节。我们这两门课程分别进行了两次教学实践,第一次是去年7月份在开放教育学院的部分学生当中开展的,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一个是网上学生自主学生,学生参与课程的论坛互动,还有面对面的工作坊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两个小时,对两门课程一个章节进行学习,学生对课程设计、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组织等等都是非常认可。 还有我们去年12月份到今年3月份,整个寒假期间我们也是在开放大学进行了全网络的教学实践,学生基本上完全是网上自主学习,我们也安排了一部分的小组讨论,主要是在开课和课程结束之后,一个是见面会,向学生推荐课程;一个是总结会,听取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另外还有学生参加论坛互动,我们加入了两个核心的环节,一个是学生的作业评价和反馈,还有我们加上了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一会我再给大家演示一下。 通过这次课程的试学,我们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右下角这个图是我们在学习平台上为学生做的按周学习的进度安排。这是我们在今年5月份开展课程总结的场面。 第三个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项目实施的体会,这是我们整个合成组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应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首先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规划与教学模式。包含了四方面内容,第一就是在课程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当中要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以能力体现课程的设计。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要实现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包括技术平台包括我们给学生提供的远程服务,为学生提供有支持的服务,一个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还有我们课程辅导教师为学生真正提供有支持的自主学习。另外一个环节就是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反馈,这个非常重要,尤其是像职业发展类的课程,通过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进一步改进课程的设计。所以这四个环节基本上是从设计到教学到反馈到改进,这是一个闭环的形式。 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在课程实施当中我们做的一些有创新性的实践。首先是作业,因为英国开放大学在整个教学环节当中,监控是通过作业和作业评价完成的,我们在原有基础之上,分别设计了一些作业。这是非财的课程,在作业完成说明的时候,按照课程学习目标,学习的内容,你的任务描述来设计作业,学生按照这个设计完成他的作业。第二,我们是用短信平台对学生提供短信互动。这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短信来提醒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服务。还有就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针对某一个学生在学习当中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服务。还有就是我们用短信平台,老师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这是课程教师发送的课程支持服务的短信,这是一个短信平台。还有QQ群的互动,因为这两门课程的学生人数还比较少,所以我们分别有两个QQ群,定期为学生发送一些学习的信息,提醒学生来学习。还有学习进度提醒,也是通过学习平台、短信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的监督。 下面我要讲的是学习作业评价,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老师对学生一份作业的评价,包括这种备注形式的,就是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问题,一个个性化的平台,也包括对作业的综合评价。比如说在这个作业当中,老师认为他哪一部分说的非常好,然后做一个肯定,同时会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完善,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点。 还有我们学生和老师交流互动的论坛,这里面有很多精彩的内容,这是论坛的一个界面,一个学生在这里面对一个问题作出了他自己的理解,另外有补充,还有一些例子,老师在同学讨论基础上又作了一个评价和补充,这是通过我们北京开放大学的学习平台完成的。 我汇报一下学生对这个课程的评价,在课程结束之后我们收集了一些反馈信息,学生认为学这个课程是非常好的,让他在中间学到了很多方法,他以后会从容应对他的工作。非财的一个女学生,她的爱人是在做企业管理,自己有一个小公司,他对这方面知识很欠缺,所以学会了很多东西。这是我们在课程结束之后,学校组织学生开的一个座谈会,学生对这一类课程进行了进一步诉求,首先希望能够有更多这样实用性的课程。另外,他们意愿学习另外一门课程,还有就是他们愿意做后续实践案例的实践者。谢谢各位老师。张铁道副校长:像这两门课程,第一我们老师不够,我们现在准备如果项目再扩大的话,第一批学员作为指导老师,他们用自己的经验给其他学生当帮助者。刚才我们说的是如何用国际的资源来做,下面请高勤丽老师给大家汇报一下基于行业一流经验的课程开发。高勤丽处长:吴正宪儿童数学专业发展课程规划与实践案例谢谢各位老师。我讲的这门课程,应该说有很多我们自己的课程规划和开发的想法在里面。这个课程我给大家汇报三方面内容,一是我们做的课程规划与特色,第二介绍一下工作坊的实践,第三是向大家报告学员的反馈。 这门课程就是开放大学的核心能力,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在推进我们学校建设的过程中,从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转型过程当中,我们怎么发现社会需求,给社会需求提供最有帮助的实用性、开放性的课程,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在这个课程开发中,我们是把社会急需、学科和行业最优供求关系整合在一起,我们是实践探索的过程,把首都基础教育领域最佳实践和优质资源集合在开放大学的平台上,通过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课程规划,包括学习支撑服务,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个课程的途径。这门课程是聚焦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以混合式的教学方式,也是围绕教学专业能力发展来做课程开发和实施。这门课程做好以后积累一定的经验,将来向其他领域延伸,比如说小学语文、中学的教师培训,将来在教师职业群体的各类培训里面,我们开放大学也能占到一席之地。这个课程是基于行业最优的资源,就是吴正宪老师。这个老师在北京的基础教育领域,甚至是全国的基础教育领域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成就,她是全国的模范教师,也是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被北京市政府表彰的人民教师。最重要的她目前是在国家的层面,整个基础教育领域里面,数学教材的专家和教育培训的专家。应该说从她作为一个专家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教育资源和价值,首先她自己是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个名师,从她的成长历程,怎么成为一个名师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包括她当初怎么研究教材,怎么进行课程的设计,怎么做理论学习,怎么拜师学艺,通过课程实践内化进行创新的教改等,研究总结她的实践经验,成为一个引领同行发展的这么一个老师,就是她的专业成长的资源,就是一个培训的很好的内容。还有就是吴老师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在她的实践当中,总结出了儿童数学的教学的理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比如说她总结的八种特色课堂、十种策略,以及她在这么多年形成的教育风格和她的教育艺术,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培训资源,所以我们感觉到基于这么一个优质的,实际上既是学科最优又是行业最优的资源。这就是吴老师儿童数学的教学理论,围绕儿童数学教育的价值观、课堂教学观、教学评价观,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关于儿童数学的教学理论。这是吴正宪老师提出的八大特色课程,怎么构造一个生态课堂,怎么做实践的课程,我讲的这些可能比较抽象,但是在吴老师的教学实践当中都是有实践和方法的。这是她提出的十种数学教学的策略,我感觉这也是吴正宪儿童数学里面最核心的一些内容,比如说她说数学应该是有数学思想和情感的,是研究真问题的。在她的课堂上,她会把数学问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学生爱学、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除了吴老师的优质资源以外,以她为核心在北京市数学教育里面还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就是叫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这是北京市最优秀的小学教学教师构成的研修团队,有72名团员,遍布北京16个区县,通过团队研修的方式培育优秀的小学教学骨干教师,同时向其他教师辐射,创建了一个1+5+N的教师研修的模式,一个是吴老师工作站和5个远郊区县分站,还有延伸。如果说吴正宪儿童数学是好吃又营养的数学,是特别注重呵护和培养孩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孩子爱学的数学。吴正宪儿童教学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想把优秀的资源架构在开放的学平台上,通过优秀教师和团队个体经验和资源,这种整合和提高,转化成为其他一线教师可以分享的教学策略的课程做培训。搭建一个能力培养的脚手架,帮助广大基层教师能够在教学职教能力上来提升,我们想做的是好吃又营养的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研修的课程,这是我们在课程设计上的一个考虑。这个项目也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财政的支持,2011年也是面向北京市小学教学教师开展培训,完成网站资源建设。目前已经培训100多人,2012年想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为进一步开展培训做课程基础。今年计划分两批完成1 600人的培训任务,这也是一个背景。 在这个课程里面我们完全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而且这些模块也是开放的。在整个课程前面我们做了一个导学,介绍了一下基本情况,然后设计了五个模块,今后还能进一步延伸。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前几个模块的基本建设工作,就是用网络的整体架构来重新对这个课程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构建,目前完成了两个模块的网络课程的建设。 在这个课程的每个模块下用单元作为学习的主题,每个单元里面我们做了一个结构化的设计。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的是作业设计。因为我们在整个课程教学的推进过程当中,越来越感觉到学习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所学的内容内化在他自己的知识结构里,就是内化在他的行为模式和工作模式里,所以我们在作业设计里面考虑到让参加培训的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然后让我们的导学教师进行指导,然后再进行后续实践。 刚才吴书记说我们的是新平台,特别是在我们建设的课程,越来越体会到我们现在新建的平台是很好的,它能够支持学生在线的自学,而且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服务,其中包括学习评价。这些课程是架构在开放大学的学习平台上的。 我们还设计了课程的学分和证书,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来进行开发和设计的,课程设计了6个学分,共108学时。完成课程研修,可获得由北京电大颁发的证书。刚才我把课程建设的资源背景和规划思路给大家介绍了一下。 第二,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教学实践。就是教学实践模块,即跟随吴老师理解新课标,围绕义务教育阶段国家颁布的新课标的新要求,通过案例研修的方式来做培训。其中工作坊用的是面对面的面授式实践。第一期的培训做是外地的,来自福州、深圳、四川的一线教学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这是培训内容结构,新课标的理念和总目标,以及四个领域都做了解读。课程工作坊和网络课程建设的主要成员,前面是吴正宪老师,后面是他的团队,全部是北京最有代表性的一线数学老师。 在整个课程实践中,我们尝试了八种研修的方式,有专题讲座、现场的互动、教学实地的观摩(特例的体验)、小组研讨、网络研修、集体互动、总结反思,还有后续的跟进和实践。当时也是尝试了手机互动的方式,学生通过手机反映问题。有一个学生跟授课老师短信互动交流达12次,晚上还用短信沟通。可见如果课程内容跟学习者他们的需求能够接上,他就会感兴趣,就会不停的追问。这是在中关村当时课例研修的现场,吴老师和他的团队核心成员,他们进行学生后续的采访和点评,参加培训的老师参与互动,对课程进行点评。在网络研修里面,我们发现有老师没有带笔记本电脑,所以我们组织了另外一个会议室,提供了笔记本让大家讨论,学员发贴对整个培训进行反馈,有的说特别喜欢这种培训风格,特别是几次叫停处正是他们所需要解惑的地方。还有说吴老师给学生吃的是“既营养又好吃”的数学,给老师的也是这样的培训。也有老师说以前的培训理论性较强,这次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觉得收获比较大。我们还安排每日互动的小结,在每天早晨对前一天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铁道校长亲自主持,吴正宪老师也全程参与。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团队的总结,在最后一天的下午,安排了对整个培训进行反思和总结的环节。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能够引发学习者深刻的学习体验,就是他愿意总结,愿意反思的这么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学到了什么”,“回去做什么”。那天因为时间原因,重点对第一个问题到底“学到了什么”做了总结,就“回去以后做什么”我们是通过后续跟进的形式继续在做。小组展开讨论,还有集体的分享,最后形成共识,铁道校长对大觉反思的结果做了一个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全面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大家把收获、体验和困惑都总结出来,当时老师们都站起来,都争着发言和提问,让我们很感动,因为我们电大的课堂里确实缺少这样的场景,他们全体的分享和互动,每一组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把他们的思考都做了一个汇报和交流。就“我们学到了什么”铁道校长给大家做的总结和梳理,从三个维度把大家思考的问题做了一个梳理。一个是理念和认识层面的,一个是实践方法与策略,还有一个职业情感层面的。在知识建构方面,我们觉得前期的课程目标设计确实达到了,因为从大家的反馈中,大家对新课标有了重新认识并理解了,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那么还有就是他们学会了怎么样理解学生,在教学中读懂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把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性发挥出来,要给学生机会,要暴露他们的认识到什么程度,来凸显学生的思维和发展的过程,真正的是落实四个能力的培养,学会反思和倾听,大家有了一些共识。大家通过这个项目的培训,就是教师如果想取得专业发展的话,可能这种以项目、课题及各种驱动式的学习更有效,教师要做专业的储备。还有就是团队研究的教育价值,在这个培训过程中老师也有深刻的体会。因为他不再是一个人,他面对的是分享74位其他老师的经验,分享北京的8位资深老师的经验,他都可以分享到,所以团队研修的价值在这个课程里面是深刻地体会到了。 在能力发展层面,就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教学、团队教学方面,他们知道如何做了,还掌握了课堂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评价方法。最深刻的学习来自最深刻的体验,这不光是我们作为学习者的老师们体验到的,将来他们也要在自己的课堂中让学生体验,还有就是现场的展示,以及对学生课后的访谈中问题的设计和回应,他们都感觉很有收获。 第三个层面是职业情感层面的收获。他们从吴老师及其团队的身上感受到了职业要有追求、有梦想、有激情。还有就是成就效能体验,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在团队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才能成长。还有吴老师给予团队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包括我们专业设计的服务团队,他们也都感觉到整个过程做的非常好,觉得有尊重、有理解、有倾听,这是他们深刻感受到的。 前面我们把教学策略的做法给大家报告了一下。第三个方面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学员反馈和后续的跟进。当时,现场我们做了一个问卷,参加这次培训的教师教龄在15年以上的占63%,5年以下的只占4%,参加培训的是真正有实践经验的职业人。他们的专业技术职称小学高级老师占到了70%多,就是说这个群体本身是一群最优秀的小学教师,他们来参加我们的课程学习,他们对我们课程的评价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对这次研修培训的整体满意100%,对我们课程团队服务的满意度也是100%。我们也对教师偏爱的研修方式做了一个调研和分析,可以看出老师们最喜欢的是案例的研磨,包括现场听课也是一个案例。最喜欢的还是案例的教学,基于实践的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的教学是他们希望的。因为这次我们时间比较短,网上的各种课程还不够丰满,所以网上学习还是偏低,这也是我们后期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所有的老师对于参加远程课程培训都充满了兴趣,很多老师说以后我们的网络建好了他们能不能一直学,跟我们要保持联系,提出要求。在培训内容上,对吴老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和个人的教学实践都是兴趣最高的。通过这个可以让我们反思在课程设计和规划方面如何确定教学的主题,如何选择教学的内容,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真正给予学习者所需要的,这个我觉得对于我们都是很好的启发。在开放性的问题里我们也做了一个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需求层面有这么几个,一个就是还要增加案例,结合案例来进行培训。还有就是他们希望后续拍续集,继续把这个培训做下去,有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学习。第三是希望网上交流的平台要跟上,还希望跟其他一线教师做分享,有更多的老师收益。 学员回去以后完成布置的作业,回去以后做什么。这是福建一个老师回去以后对三天的培训做了一个系统化的总结和反思,写了一个报告,他觉得大家是站在数学学科教学的前沿,品味教学的本质,探讨课程教学的成效,收获了成长的快乐。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培训要有前沿,如何达到成效。还有一个学员也做了一个总结,觉得问题得到了解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对新课标的自我解读找到了好方法。也就是说,他在我们这里不是学到了什么是新课标,而是找到了怎么去解读新课标的方法,他回去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再深入地理解这个新课标。他还提出,让大家领悟到教学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系统的整体。这也是吴正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从老师到课程到教材到学生怎么才能真正的互动起来。还有一位老师对课程评价很高,对路,有深度,讲到了大精神、大规划、大气度、大成就,这个评价很高,他还将培训转化成一个课件,对他们学校其他老师开展了培训。还有一个福建的老师将培训成功地运用于自己的课程中,他设计了专门针对“长方形”的教学课例,并录制了视频课件参加比赛。这些已经全部贡献给我们这门课程,都在我们平台上,后续的学习者都可以分享。我们面对成人学习者,也要研究课程怎么教才能有所成效。我们以前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在如何达到成效的层面,我感觉我们可能没有基础教育来的深刻。 针对整个课程规划和培训,我们也有一些体会,越来越体会到开放大学的课程一定是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职业人群,改进他们工作和实践的实际需要的课程,能够激发他学习的内在热情。还有就是课程要有和学习者实践经验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题和内容,这是我们在课程规划里面越来越深刻体会到的。第二个就是深刻的学习一定是来自深刻的体验。在职学习者最为深刻的学习是来自有价值、真实问题情景中的亲身体验,还有就是同伴的交流,学习者来学习不仅仅是来跟老师和教材学习,更多的是和同伴交流成长中的经验,就是问题解决及反思建构的过程。在引进的哈佛的课程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一定是学习者学过以后,在他的工作实践中解决和反思,才能把学到的内容内化到他自己的认知结构里,才能成为他工作方式里面的一部分,所以就是高效能的职业满足感、幸福感的“好吃又营养”的课程才有可能是我们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学生来了以后,他体会到他的职业能力有提升,这些都是我们在其他课程开发里面,需要我们来考虑的。 第二个层面我们从课程开发的角度也有一些体会,形成了学员参与课程建构的资源累积式的开发和建设模式。之前的网络课程开发过于主动,是预制的课程。都是设计好的,学员直接学习。如果学习者能够参与课程建构的过程,把散落的教师个体零星的心得体会和实践经验汇聚成群体共享的专业知识资源。这是我们特别有心得的地方。还有通过前期的一个模块的实践,我作为一个项目负责人,还有我们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的人员,我们一起工作,形成了深度的共识,在这个基础上你才能开发出优秀的网络课程。通过这个项目的设计,开放大学一定要有自己的专业贡献,通过课程设计的思想、课程开放的思想、学习支持的思想,让合作教师在合作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提升,彰显开放大学的核心专业能力,课程规划与实施能力。吴老师因为是优质资源,她帮教育部也在做培训,但是她现在跟我说我就跟你们合作了,她从这学到了怎么优化他的专业内容,这是其他所不具备的,这也可能是我们在未来课程开发里面,我们开放大学要形成的能力,开放大学的核心专业能力就是课程规划和实施的能力。只有你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再加上学科最优资源和行业最优的资源,才能真正汇集到开放大学的平台上,要不然这句话很难实现,因为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太多了。 前面我一方面把项目的情况给大家交流一下,也是把自己做这个项目的体会说了一下,我感觉这些体会对未来开放大学真正有价值的开发特别有借鉴意义,这种经验是可以延伸到其他类的课程开发,因为将来课程的主题一定是面向特定职业群体的,能够提供服务的。谢谢大家。张铁道副校长:各位老师,我们刚才给各位汇报了两个实践案例。我有一些感想跟大家说一下,我们在开放大学内涵建设当中有很多领导和专家都有想法,我们缺专家,要引进学术带头人,要引进优质课程来充实我们。现在就电大的水平,我们可能很难引进所有的大师,因为我们给人家提供不了高待遇,今天我们跟各位报告的是我们在这样一个引进过程当中,我们可以不可以考虑创造引进一种新的工作机制,这是我跟各位简单交流的。 现在我跟各位报告几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在做这个实践当中,各位看出来,这都是新鲜出炉的,这样一个实践也显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第一个主要困难,我们是受制于它也是受益于它,比方如何看待成人教育的学习者,他们仅仅是听众,是被教育者,还是可以有效参与课程建构的主动的学习群体。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这个课程是完备的吗,还是搭建了有利于教师讲课的内容;是你教师讲得好,还是你设计得好。所以这里面我们面临一系列理念的定义和拓宽。当然,我们还涉及到课程资源的转化,不管是外国的还是本土的一线的资源,如何成为我们自己的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当中提交的反馈,他们自己的心得体会。刚才我们高勤丽老师讲了,我们外地的老师,他们回去做的PPT,这些是我们自己的老师和组织者自己做不到的。 另外,大家可以看出来,我们努力做了比较清晰的规划和理念实践的思路,其实今天我跟各位汇报的是,这个东西不光是需求意识,更多的是设计,还最终是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尽管这个实践目前还不完善,还需要不断的改进。这个实施队伍里有主讲教师,有网络辅导教师,还有一线的辅导教师,包括其他方方面面的人共同构成的保障有效学习的团队。这里面也有很多管理制度,不光领导决策,还包括我们在培训当中如何实施保证面授教学。比方我们像应用课程中至少有三次见面的机会,课程启动的时候有一次,大家要有对这个课程的认识。中间有一次见面交流的机会,最后还有一次评估和总结的机会。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体验,其实我们在来的路上还在说,我们如何反思和研究我们自己已经开展的实践,其实我们也是想今天跟天津各位老师汇报之后,我们回过头来也看看今天汇报以后,我们哪些地方还是说的不全,在做的实践当中有缺陷,来不断的去研究。 第二个问题,我们如何根据这样的实践,探索开放大学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进行课程规划和教学实施这块的实践,围绕这块我们有八个方面的体会。 首先,要确立一个又是社会需要,又是学习者职业发展需求的学习主题。第二,我们要善于搭建兼顾学习者知识和专业技能和价值观的课程框架。第三,我们要有相应的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第四,要有富有激励性的主讲教师和进一步跟进的导学教师。第五,我们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参与式学习和建构性的体验。已经有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仅仅靠一个老师的高质量的讲授,还不足以实现有效的内化和能力发展,这种能力的发展必须把老师的讲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特别是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开展进一步的实践改进可能才会内化为他的实践能力。第六个方面我们感觉到一些重要的指标,就是作业的设计以及教师对于作业、包括考试结果的评价,是不是都能够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在这个当中感觉到,平等的、互相尊重的、互相启发的人际关系,人文性的教学服务,都有助于建设我们学习的共同体。第七,大家可以感觉到在这样一个教学特点当中,不是简单的我教你听,而是教的人在这个过程当中,自身所收获的一点都不少。各位已经感觉到我们不光是史颖老师和高勤丽老师,他们在做这个项目之前,他们对这个课程实施的自信,可以说已经有很大的推动。我们天津电大熟悉高勤丽老师的同志们可能感觉到,高勤丽今天来了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自信。第八,当然我们也感觉到,我们所做的实践案例的价值就在于,我们不求一次就有很完备的课程,而是有这样一个教学课程,恰恰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课程。我们在座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验,第一次进行某一个课程教学的时候可能不够完善,每教一轮我们都要在这个基础上更新,一直更新到我们自己有信心,都是在不断累进的基础上做的。我们的教学管理制度其实都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完善,这是我要跟各位讲的,是不是可以从这个角度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