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中挺版思修必背内容.doc_第1页
蒋中挺版思修必背内容.doc_第2页
蒋中挺版思修必背内容.doc_第3页
蒋中挺版思修必背内容.doc_第4页
蒋中挺版思修必背内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蒋中挺版思修必背内容(划线部分重点背)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科学信念必背重点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2.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重点内容梳理 1.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第二,具有持久生命力。第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理想信念的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是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矛盾时,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必背重点1.爱国主义的内涵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4.做忠诚的爱国者重点内容梳理1.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有不同的内涵)。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爱国主义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后,爱国主义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的方面。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第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第二,团结统一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第三,爱好和平精神。第四,勤劳勇敢精神。第五,自强不息精神(2)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第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所谓时代精神,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关系:两者紧密相联,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1)时代精神的内涵第一,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第二,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第三,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第四,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第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2.做忠诚的爱国者当代青年做忠诚的爱国者,必须努力做到(育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履效国之行)。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对国家的义务。要维护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爱国应该是一种理性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既要体现中国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念,又要体现出中国公民形象和风范。)-钓鱼岛问题热点,关于理性爱国话题要关注一下括号内的观点注意掌握。友情提醒:此必备内容是我冲刺考点必背的讲义初稿,文都学员不一定去打印,将来辅导班会给大家免费发放此书的!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必背重点1.人的本质;人生观的内涵2.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3.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4.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重点内容梳理1.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内容,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第一,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多做好事。第二,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两者关系: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2)人生价值的标准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3)人生价值的评价要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第四,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第一,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第二,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第三,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第四,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和他人的和谐(竞争与合作)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1)正确认识个体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应了人与人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必背重点1.道德的本质、功能与社会作用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3.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4.社会主义荣辱观5.个人品德、道德修养和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重点内容梳理1.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从道德的总体社会功能来看,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即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能够通过评价、命令、指导、激励、惩罚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道德对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 ,道德通过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发生影响,从而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第三,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四,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五,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第六,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 在看到道德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3.(道德的历史发展)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规律: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4.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特别提醒:此考点注意考查名言警句)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辨始终是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5.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第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第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第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有序健康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条件下,每个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都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是为自己而劳动和工作。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才能实现市场主体自己的利益。这一点说明,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必然对立的。但是,不能把市场经济的利他性同为人民服务混为一谈。如果把各种有着不同内涵的利他性道德要求简单地等同于为人民服务,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会在实践中造成混乱,笼统地讲市场经济要求为人民服务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使得集体主义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实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第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第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第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方方面面,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善恶、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做了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是人们选择行为、评价善恶的普遍标准,也是衡量社会道德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系统总结,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价值规范和导向作用。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和目的。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社会风尚主要指一个时期、一定范围内,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的价值取向、心理习惯、行为方式。社会风尚同荣辱观紧密相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荣辱观是社会风尚的内容,社会风尚是荣辱观的表现。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也必然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反过来,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也就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荣辱观。(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第一,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第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志和信念,明荣知耻,推动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形成。5.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锤炼个人品德(1)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体对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个人品德的特点有: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锤炼个人品德首先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所谓道德修养就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各种道德观念的冲突中,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2)(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在实践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要特别注意自觉向现实生活中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一个道德模范,就是社会上竖起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的一种向导、一种追求。模范人物以自身的道德行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给人以鲜活、直观的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与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与参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能够带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无数模范人物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先进事迹鼓舞和鞭策了一代又一代人。道德模范虽然事迹不同,但都以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以对亲人的爱,对国家的忠、对事业的诚来践行和见证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伟大中华文明,印证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范。第五章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重点内容梳理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相对应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1)继承性。(2)基础性。(3)广泛性。(4)简明性。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的最基本要求)。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公共生活中相关法律规范(1)治安管理处罚法(2)(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是: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二是权利义务一致原则。三是和平进行原则。(3)环境保护法(4)(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依法管理原则。二是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5)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必背重点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基本原则、劳动者和公务员的权利义务、解决劳动争议和人事争议的途径3.正确的择业观的内容4.爱情婚姻家庭的含义及其本质5.婚姻法:基本原则、结婚条件、离婚的原则和方式重点内容梳理1.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规范(1)了解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从适用对象来说,既有适用于所有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的劳动法,又有适用于公务员的公务员法,还有适用于某一特定职业的教师法律师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等。)(2)坚持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原则(了解即可)第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第二,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3)明确职业生活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了解即可)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第一,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第二,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义务(4)依法处理职业生活中的纠纷。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第一,协商。第二,调解。第三,仲裁。第四,诉讼)。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处理人事争议的途径有四种。(第一,申诉。第二,控告。第三,仲裁。第四,诉讼)。2.大学生择业与创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第一,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大学生在对待职业的问题上,除了要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外,还应当具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准备和抱负。(1)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2)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爱情的本质与恋爱中的道德(1)爱情的本质(爱情的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性爱。理想。责任。自愿的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婚姻与家庭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家庭关系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婚姻家庭的法律规范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第一,婚姻自由原则。第二,一夫一妻原则。第三,男女平等原则。第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第五,实行计划生育原则。第六,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原则。(2)结婚的法定条件结婚的必备条件(依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结婚的必备条件有三个: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二是须达到法定婚龄。法定婚龄是指法律上规定的男女双方结婚的最低年龄。我国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婚姻当事人只有各自在未婚、离婚或丧偶的情况下才能结婚。结婚的禁止条件(依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禁止条件有两种: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二是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3)离婚的原则和方式(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照法定程序解除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离婚制度是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离婚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保障离婚自由。二是反对轻率离婚。离婚有两种方式:一是协议离婚;二是诉讼离婚。)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必背重点1.法律一般含义和本质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4.社会主义法治四大观念的内涵5.法律思维方式重点内容梳理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1)法律的一般含义(第一,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认可。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这种强制性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二是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纪律观念也是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第三,法律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第二,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2013年新考纲修订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1.宪法相关法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家政治关系,主要包括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方面的法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标志象征方面的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方面的法律。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国家赔偿法、反分裂国家法、缔结条约程序法、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法等。2.民法商法3.行政法4.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我国现已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我国现已制定预算法审计法会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价格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5.社会法6.刑法7.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程序法是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权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目前的程序法主要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仲裁法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等环节。(1)法律制定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宪法和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自主地制定本行政区的法律。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2)法律遵守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人们通常把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法律义务。其实,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因此,不能将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义务,它还包含着正确行使权利。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3)法律执行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大部分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贯彻执行的。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4)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民主法治观念(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社会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两个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自由平等观念)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1)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虽然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但并不意味着对人们的自由的限制与取消。自由并不等于为所欲为。任何人在行使自由权利的时候,都必须尊重他人的自由。(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第一,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第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平正义观念)第一,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主要表现为:立法机关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法律,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法律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充分体现社会的公正原则和标准。执法公正是法律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执法公正包括多方面的要求:一是坚持合法合理的原则;二是坚持及时高效的原则;三是坚持程序公正的原则。第二,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权利义务观念)一般来说,可以把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等三个方面。第一,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第二,总量上的等值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第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各有其独特的、总体上又是相互补充的功能。3.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1)讲法律。(2)讲证据。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证据的特征有三个:首先,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其次,证据要具有客观性;再次,证据要具有关联性。(3)讲程序。与其他类型的思维方式相比,法律思维更为关注行为的程序问题。(4)讲法理。其一,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其二,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其三,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友情提示:关于背多少问题,大家等到我上冲刺课我会具体给大家浓缩的,发到空间这个是讲义,我前面已经说了,划线部分背一背,记忆一下。有的也不需要背,理解即可。上课时候讲。关键是背分析题,冲刺课讲! 用电脑看,你就会觉得不多,划线部分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重点内容梳理1.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特征: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都在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既体现为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的立法机关。通过、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如,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则只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宪法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的原则。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原则在宪法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宪法通过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确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3)公民权利原则。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重要标志。宪法确认和保护的公民权利也就是人权保障在国家根本法中的体现。(4)法治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同时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应获得普遍的服从。(5)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通过这种民主形式集中起来并通过各种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及其活动,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服务。(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体,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优越性主要表现为:其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其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其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不断推进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积极借鉴人类社会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那一套,决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6)基本经济制度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平等权。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的公民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2)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二,政治自由。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权。(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一是财产权。二是劳动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三是休息权。四是物质帮助权。(7)文化教育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8)特定主体权利。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社会安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是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包括:行使国家立法权,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等。(2)国家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等重要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3)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的工作,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4)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由主席向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