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同步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同步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同步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同步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同步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有人说,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其中“外部因素”指()a中下级武士破产b西南大名强大c民族危机加剧 d倒幕派的形成解析:注意题干问的是“外部因素”,而a、b、d三项都是内部因素。答案:c2“武士们衣饰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之后,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而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一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身份制度的废除c文明开化的推行 d土地所有制的变革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武士生活状况恶化,且“染上了商人习气”,这无疑是受到19世纪中期日本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出现的社会现象。题干b、c、d三项都是在明治维新过程中推行的措施。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项。答案:a3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侍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草莽志士”主要是指()a广大农民 b中下级武士c新兴地主 d高利贷者解析:分析材料可了解到,“草莽志士”指倒幕派,根据所学,倒幕派的主力是中下级武士。答案:b4(2011上海高考)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比较能力。圈地运动用暴力手段夺取农民土地的过程;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十月革命中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次给农民使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即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故选b项。答案:b5“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明治政府采取了()a废藩置县,取消对下层人民的限制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c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d大力推行“文明开化”政策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中可推知“国之强弱”最终取决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故在其思想指导下,明治政府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即“殖产兴业”。答案:c6日本的福津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及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a“殖产兴业”政策 b废除了旧体制c“文明开化”政策 d进行军事改革解析:材料中心思想,求学问为国之最急,故有“文明开化”之策。答案:c7.观察右边的漫画,它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a积极推行学校教育b大力宣扬军国主义c钳制自由民权舆论d允许国民集会结社解析:漫画中,一群知识分子被捂住嘴巴,意在讽刺明治政府钳制自由民权舆论。答案:c8明治维新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都是为实现近代化而进行的改革,措施大同小异,其中“小异”应是()a制定宪法 b创办近代工厂c改革传统教育 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阿里改革没有制定宪法,阿里改革是维护的封建制度。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9题10分,10题8分,共18分)9(2011江苏高考)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3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3)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日本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2分)解析:本题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考查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第(1)问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从材料“暂时创办官立事业”可以概括为“官办”,原因从材料“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示以实例”可以概括。第(2)问“方式变化”结合材料三并与材料一比较概况,分析原因分别从官营、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前景以及社会对官营政策的不满角度分析。第(3)问可联系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和调整情况以及本题中特定的社会现实分析。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何相同点?(2分)(2)改革既然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了这个难题,请结合改革者在改革前和改革中的措施,谈谈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 (6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审读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第(1)问由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向贵族发表演说作改革动员及关键句“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及材料二中由天皇颁布五条誓文及誓文中第五条“大振皇基”,不难看出两次改革在目的和方式上的相同点是维护皇权、自上而下地改革。第(2)问注意题目要求是“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的措施,并且是改革者在“改革前”(动员准备工作)、“改革中”所采取的一些相关措施来解答。注意了这些题干限制条件后,逐一理清教材相关论述,并进行归纳作答。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