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体会.doc_第1页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体会.doc_第2页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体会.doc_第3页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体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您的位置:首页文献资料医药文献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0年第2期第8卷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体会作者:侯彬郭明李勇张建伟武宗义司福忠周永勤颜景鹏单位:侯彬(277500 山东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脏内科);郭明(277500 山东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脏内科);李勇(277500 山东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脏内科);张建伟(277500 山东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脏内科);武宗义(277500 山东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脏内科);司福忠(277500 山东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脏内科)关键词:我院自1998年7月1999年5月间使用美国产OEC-9600型数字减影C臂X光机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72例,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10例,急诊PTCA术3例的体会,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CAG组:共72例,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3576岁,平均58岁,急性心肌梗塞14例(除4例急性心梗发病24小时内行急诊冠脉造影外,其余均于发病12周后进行)。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典型心绞痛20例,非典型胸痛20例,无痛性心肌缺血4例,其他心脏手术前排除冠心病而行CAG 9例。2.PTCA组:共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4269岁,平均54岁,择期PTCA 10例。急诊PTCA 3例。二、方法1.CAG组:72例CAG患者中,69例采用Judkins法,3例采用Amplatz法进行。判断标准:以50%作为有意义的狭窄病变;狭窄70%为轻度狭窄;70%90%为中度狭窄;90%100%为重度狭窄;100%为完全阻塞。急性心肌梗死(除3例拟做急诊PTCA外)均为病情稳定后12周进行。2.PTCA组:(1)病例选择:所有PTCA患者均参考ACC/AHA提出的关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成功率和危险性做为PTCA指南2。选择A型病变9例,B型病变4例。(2)PTCA的方法及判断标准:按Gruentzing建立的方法进行操作,选择球囊与血管直径的比例不超过1.11,有时对拟置Stent者选用比参照血管直径小的球囊,扩张后行造影,了解残余狭窄情况,再以支架与血管直径1.11的比例选择支架,扩张后残余狭窄小于10%为成功。结果一、CAG结果1.本组72例CAG患者,阳性率45.8%(33/72),除因行其他心脏手术而行CAG术9例(其中1例为三支病变)外,CAG术阳性率为52.4%(33/63),其中心肌梗塞组(包括AMI、OMI)为85%(12/14);典型心绞痛22例为68.2%(15/22)、非典型胸痛为5.3%(1/19)。无痛性心肌缺血4例(1/4)。2.冠脉病变:CAG术阳性的33例患者,冠脉病变61支56处,其中单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5例;三支病变7例;多支病变5例。左主干病变3例;前降支病变28例;回旋支病变7例;右冠脉病变16例;肌桥压迫前降支2例。二、PTCA术结果1.33例CAG阴性患者中有13例行PTCA术,其中AMI(择期)3例(前降支病变1例,右冠脉病变2例)。OMI 1例,为前降支病变。心绞痛6例(前降支病变4例、右冠脉病变2例),共置入支架11个,其中1例为后降支病变,血管直径2 mm而未置入支架;1例为右冠脉近端病变,考虑支架置入困难而未行。扩张后残余狭窄10例为0%;1例10%,术后前向血流TIMI均为级,成功率为100%。2.急诊PTCA 3例,均于发病24 h内进行,分别为前降支2例,置入支架2个,残余狭窄为0%;后降支1例,未行支架置入,残余狭窄10%。3例PTCA均获成功,术后前向血流TIMI均为级,症状缓解,其中1例术后4 h出现脑出血死亡。讨论一、CAG是目前诊断CHD可靠的指标之一在我院72例CAG患者中,32例行冠脉造影时出现一过性ST段压低,5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5例在行右冠脉造影,出现一过性窦缓,经用力咳嗽后好转。3例三支病变者在行造影时出现胸痛症状,经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3例因髂动脉畸形插管困难,改用泥鳅钢丝引导后,操作顺利。4例右冠脉起源异常,经用Amplatz导管成功,均未见严重并发症。本组典型心绞痛22例,CAG阳性率68.2%与Hekalip3报道的76.2%为低;非典型胸痛的CAG阳性率5.3%,原因主要是考虑手术的安全性,在病例的选择上以轻型CHD或以排除CHD的病例为多。心肌梗死组的CAG阳性率高(85%),其中1例陈旧下壁心梗患者CAG阴性,该例心梗前12 h有触电史,考虑与触电后引起冠脉痉挛有关。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AG示肌桥压迫左前降支所致。冠状动脉造影不论其结果如何,对临床诊断治疗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很有价值。但如操作过程的疏忽,易酿成各种并发症。我们的初步经验认为,除掌握一般心导管基本技术外,冠脉造影的要点,在于选择适当的导管型号,熟悉升主动脉、主动脉窦在不同投照体位上的位置,准确把握导引钢丝的应用,适当的右冠脉旋转及助手的默契配合,是造影成功和缩短手术时间的关键。而病例的筛选、手术时间的缩短和操作导管的技巧,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二、PTCA是近年来治疗CHD一个主要方法之一在我院13例PTCA中,成功率为100%,除1例急诊PTCA术后4 h出现脑出血死亡(术中肝素10!000单位),1例皮下血肿外,未见其他并发症。13例中共置入11个支架,加之我们选择病例多为A型病变,成功率高、安全。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及噻氯匹啶。在基层医院的开展PTCA我们认为是安全可行的,冠脉病变应选择以A或B型病变为主,对于C型病变应慎重选择。导引钢丝选择、适宜的塑形以及灵巧的操作;球囊与支架的合理选择,是PTCA成功的关键。一般选择球囊应与血管直径的比例不超过1.11,但我们选用比病变近端血管直径小一号的球囊为安全,扩张后再行冠脉造影,了解残余狭窄情况,再以支架与血管直径1.11的比例选择支架,过小易滑脱,过大易损伤血管,其大小与术后再狭窄密切相关,支架直径越小,再狭窄率越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PTCA优点是4:(1)不溶栓,可避免溶栓所致的并发症;(2)梗塞相关血管再通成功率高,可达83%95%;(3)残留狭窄小,可减少缺血复发;(4)在改善左室功能方面明显优于溶栓疗法。但对于急性PTCA的开展,其技术要求高,相对危险,并发症多。所以应在心导管技术熟练的情况下,且要充分估计病变的危险程度及术中的困难,对合并心衰或心原性休克的患者最好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保驾下施行。通过我们的3例急诊PTCA体会,只要注意以上事项也可在基层医院开展且较安全。参考文献1,戴汝平,等.103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1983,17:241-243.2,沈卫峰,主编.实用介入性心脏病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8-11.3,Hekalip.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