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谙熟/黯然 裙裾/拮据 纰漏/癖好 缜密/半嗔半笑b轴承/压轴 载体/下载 炮烙/咯血 炽热/叱咤风云c摇曳/游弋 裨益/裨将 佚名/卷帙 果脯/惊魂甫定d荟萃/市侩 楔子/契合 暂时/崭新 散落/散兵游勇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b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效。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d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解析】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30字。(4分)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成名后,在媒体面前很低调,他一再向记者强调:“别太关注我,我可没办法应对媒体!”对于自己的走红与火爆,钱文忠有着比一般人更清醒的认识-瓜子炒了以后可能是比较香的,但是别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是会被炒焦的。 4请根据下表提供的关于世界各国民众酗酒的材料,写出两条结论。(5分)国家经济损失(年)医保体系的损失(年)酗酒导致的犯罪事件(年)酗酒害死人(年)英国2030多亿元人民币27414亿元人民币100万宗6万人美国140445多亿元人民币12596多亿人民币130万宗79万人续表国家经济损失(年)医保体系的损失(年)酗酒导致的犯罪事件(年)酗酒害死人(年)日本1千亿元人民币60多亿元人民币70多万宗35万人中国1千多亿元人民币80多亿元人民币60多万宗45万人结论:(1)_ _ (2)_ 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曰:“吾有子矣,后何患?”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丁太夫人忧,服除,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兴化军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 无一不中。遂拜参知政事。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然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庄献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于是益以公为果可用也。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太夫人忧 丁:遭逢b 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逆:违背c 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改变 d 若有所属,何也 属:嘱托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3分)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 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薛公少年早慧,十余岁时即能属文,其父早就对其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楣,后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初举进士,把第一之位让给了里人王严,赢得乡人称赞。为官之后,薛公善解民疾,政绩斐然,在莆田时就因悉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明肃太后欲以天子兖服冕见太庙,臣子中只有薛公直言正谏,虽当时未能说服太后,但太后驾崩前还是意识到了薛公意见的正确。d薛公因病告还,皇上下诏免其上朝,只照常处理政务。薛公多次请辞后才得以退官还乡。在他死后,太常根据有关薛公功行的汇报,议定谥号为“简肃”。【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3分)译文: (2)然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3分)译文: (3)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4分)译文: 【答案】【解析】【小题4】试题分析:对句子的翻译,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一定要分析和把握句子的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简肃公名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了。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的父亲凭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当初考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让给同乡人王严而甘居第二,因此乡人给薛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吩咐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薛公既能用不生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从容悠闲地宴乐,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洞悉奸人揭发隐情,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注】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传云:“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俗耳针砭,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诗肠鼓吹,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小题1】有人说“闲”字统率全词,试简析词作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3分) 【小题2】简述“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所表达的感情。(3分) 【小题3】“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案】【小题2】试题分析:这两句是借景抒情。在把握景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句中的一些重要的情愫词,如“去年”。“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小题1】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杜牧阿房宫赋)【小题2】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小题3】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小题4】 ,靡有朝矣。(诗经氓【小题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小题6】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诸葛亮出师表)【小题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小题8】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答案】【解析】不同,特别易写错;“洲”“阑珊”“逸豫”等这些字,也易写错,需细心。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活着的祖先马国福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问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祖先是寂寞的。祖先们活着的时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他们曾经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也曾经和睦。他们老了,累了,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或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祖先们走了,(1)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最终成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代奠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一系列奠祭仪式结束后,子孙们从坟头经过田头,最后回到自家的檐头。或许,祖先们思谋着,以何种方式沿着子孙白天留下的脚印回家。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块砖;晚上,祖先们幻化成一阵风,乘着夜色,潜入依旧留有自己气息的院落里,抚摸曾经烙有自己掌纹的农具,哪里多了一片锈,哪里多了一个豁口,心微微作痛。乘着后代们熟睡的时候,祖先们悄悄从窗缝里潜入粮仓,巡视粮仓是否盈实。清晨,当晨曦穿过林梢,撒在庭院里,他们已经把每个角角落落看了个遍。当看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方才安心离去。这些年来,每逢重大传统节日的夜晚,我常常独坐一隅,反思我们的祖先。尽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风抚摸后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鸟飞到阳台看我们的粮仓,但我一直觉得祖先并没有远离我们。他们如同脚下一粒粒泥沙,翻滚着,流淌着,翻滚到他们曾经走过的田间小路,流淌进他们曾经含辛茹苦劳动过的麦田。以他们灵魂的磷、腐朽肉体的肥,滋养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孙。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坟上烧纸。简短的仪式结束后,我坐在坟前的一道田埂上,静静地看着香火缭绕四散。坟头上一棵棵枸杞树蓬勃如华盖,挂满了红红的果实。这串串枸杞像一盏盏小小的红灯笼。莫不是它们在每个夜晚悄然亮起,给潜入村庄的祖先们照明?架在枸杞树上的鸟巢偶有鸟雀飞来飞去,是不是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这远山远野间,还有家的气息?那叶齿锋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长得茂盛无比,像是守护要地的卫士,个个英姿飒爽,士气十足。(2)难道它们也在冥冥之中听从祖先的召唤,护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园?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成为大地的一部分。小小的坟头是一个个路标,祖先在那头,我们在这头。祖先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我们是一条条游走远方的支流。祖先已经不在世了,但那一抔抔黄土垒就的坟头,如同静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远发黄的教科书,支撑着我们生命的走向。 (选自沙地2009年第l期,有删改)【小题1】开头一节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文章开头说“祖先是寂寞的”,第段又说“祖先们不再寂寞”,如何理解?(4分) 【小题3】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小题4】请结合文章探究“活着的祖先”这一标题的意蕴。(6分) 【答案】引人生的方向。(3)祖先虽已逝去,但祖先是子孙生命的源头,子孙是祖先生命的延续,祖先以另一种方式活在子孙中(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论偏见千百年来,“偏见”一词一直是带贬义的。在人们心目中,偏见就意味着错误,是思想认识的大敌,因此,人人都不应当有偏见。偏见是如此不受欢迎,以至于各个领域的思想家无不以扫除偏见为己任,以便达到无偏见的认识。在人们心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偏见是应当消除而且是可以消除的。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和各种相关理论特别是哲学真理观的发展,传统的偏见观开始动摇,人们日益意识到偏见是普遍存在的。美国科学家萨顿经过一番考察后指出:“即使是掌握最伟大真理的英雄,也不能完全摆脱偏见的束缚。”美国哲学家桑塔亚那则指出:人的见解是受利益驱动的,而利益上的差异必然要导致偏见的产生,因此,“理智是充满偏见的”。对传统偏见观抨击得最激烈的,当推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在伽达默尔看来,偏见不同于错误,“偏见”不应当是贬义词,然而,历史上人们总是对偏见口诛笔伐,使偏见蒙受了千百年不白之冤怨,伽达默尔明确指出:现在该是为偏见平反昭雪的时候了。现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对偏见根源的探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有条件的,人对事物的理解要受“理解的前结构”的制约,如社会文化背景、传统观念、风俗习惯和他所从属的民族心理结构等等,这些因素在理解活动中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偏见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伽达默尔认为,偏见是人的历史存在状态,是一切理解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偏见是人的视界,真正的理解过程是视界融合的过程,即解释者的偏见与被解释者的内容相融合并产生意义的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伽达默尔将偏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合理的偏见”,另一类是“盲目的偏见”。合理的偏见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它是由历史传统造成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传统中,传统是无法超越的东西,而接受了传统也就意味着看问题有了自身的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因此合理的偏见是无法避免也不应该避免的。而盲目的偏见则是由于认识上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轻率下结论等原因造成的,这种偏见是应当克服而且是可以克服的。许多思想家都十分强调语言在偏见形成中的作用。因为语言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接受的东西,而语言又带有民族性。语言中的一些成语本身就是浓缩的价值判断,例如我们汉语中所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等,都体现了民族的价值取向,接受了这些东西,自己的思想也就有了偏见。现代人的偏见观与真理观的演变是一致的。现代真理观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绝对真理观进行冲击的基础上的。以前人们总以为,有些理论,特别是有些自然科学理论是可以绝对正确即无条件正确的。在不少人心目中,数学就是这种绝对正确的理论,然而这种绝对化的观念在许多哲学家的冲击下一步步瓦解了。许多科学界人士,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任何科学理论都无法达到绝对的全面性,也就是说,任何科学理论也都是带有片面性或偏见性的。正如西方著名科学家社会学家李克特指出的那样:“作为科学的参与者,科学家们在描述科学时会有偏见,其方式就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