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转移性支出一、填空题 1、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 )、( )、( )。2、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层次是( ),最高层次是_( )。 3、财政补贴的环节有_( )、( )、和( )。4、按财政补贴的透明度可将其分为( )和( )。 二、单项选择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 、社会公平 2、只产生收入效应不产生替代效应的补贴方式是 ( ) 、对生产环节补贴 、对流通环节补贴 、暗补 、明补 3、实行“以支定筹”、“略有积累”原则的社会保险资金筹资模式是( ) 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公积金制 4、财政补贴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是 ( ) A.按补贴对象分类 B.按补贴环节分类 C.按补贴性质分类 D.按补贴目的分类5、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三层次是( ),用以满足人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 、商业保险 三、多项选择 1、由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的项目是 ()。 、财产保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E、工伤保险 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有 ( )。 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储备积累式 E.公积金制 3、按政策目的财政补贴可分为 ( )。 A.价格补贴 B.企业亏损补贴 C.居民生活补贴 D.财政贴息 E.税式支出 4、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 )。A、二者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 B、二者的资金来源不尽相同 C、二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 D、二者的保险原则不同 E、是否缴纳保险费5、财政补贴的范围和项目应限制在以下几个方面:( )。A、对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而自身微观经济效益小的项目和产品B、仍然需要由国家实行价格管制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少数重要产品和劳务C、对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弱质产业(如农业等)和经济不发达地区D、市场风险程度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E、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的进口产品和技术以及进口替代产品等 四、判断题 1、城乡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统筹是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征收方式的改革方向。( ) 2、采取明补方式的财政补贴可以改变补贴商品与非补贴商品的需求结构。 ( ) 3、税式支出就是税收优惠( ) 4、价格补贴与政策性亏损补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五、简释题 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财政补贴价格补贴税式支出 六、简答题 1、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异同 2、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3、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 4、社会保障的含义与构成。5、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6、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方式。 七、论述题 1、试分析评价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的得失与方向。 2、论财政补贴的两重性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2、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3、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 4、明补、暗补 二、单项选择 1、C 2、D 3、C 4、D 5、C 三、多项选择 1、BCDE 2、ABCDE 3、ABCDE 4、ABCD 5、ABCDE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错 五、简释题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帮助社会成员克服因种种风险造成的物质生活困难,维持其基本生活条件,依法进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活动。社会救济:是由国家和社会向因残疾、自然灾害或意外事件等不可抗拒的力量而使维系生命所需要的物质来源中断的那部分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形式。社会保险:是社会成员因遭遇年老、生病、失业或意外事件而导致收入来源减少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从国家、社会或有关部门获取物质帮助的制度。社会福利:由国家、地方举办的以全社会成员为对象的福利事业,如教育、科学、环保、文化、体育、卫生设施,为城乡居民提供的各项补贴,为残疾人和丧失劳力者举办的各项社会福利设施及服务等。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无偿地对经济组织和城乡居民所实施的财政补助支出。 价格补贴:指国家对企业由于按国家计划规定的低于商品价值的价格出售商品所造成的政策性亏损所给予的资金补贴。税式支出:是一种特殊的财政补贴,是对减税、免税、退税、税收抵免等税收优惠措施的统称。 六、简答题 1、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异同。相同点:都要求受保人和其就业单位缴纳一定的保险费用,都具有风险分担、互助互济的保险功能。不同点:首先,二者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社会保险在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不存在商业性关系;而经营商业性保险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商业性关系。其次,二者的资金来源不尽相同。社会保险的保险基金除了来自受保人和其就业单位交纳的保费以外,政府财政还可给予一定的资助;而商业保险的保险基金只能来源于被保险人个人缴纳的保费。第三,二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社会保险的受保人领取保险金的权利与交纳保险费的义务虽然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对等;而商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则是完全对等的关系。第四,二者的保险原则不同。社会保险实行强制保险原则,由国家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强制实施;而商业保险则只能实行自愿保险原则。 2、 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财政补贴通过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结构和受补贴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和效应。(一) 财政补贴对社会需求总量与结构的影响和效应财政对居民的消费性补贴,如果采用暗补或实物补贴方式(如补贴商品的低价格、补贴住房的低房租、公费医疗的个人低费用等),虽然不会增加居民的名义收入,但却能增加居民的实际收入;如果采取明补或现金补贴方式(将现金直接补贴给居民个人),则既会增加居民的名义收入,又会增加居民的实际收入。无论是明补还是暗补,都会对居民产生收入效应,从而进一步产生扩张消费需求的效应。同时,在暗补方式下,补贴商品的价格相对于非补贴商品的价格更为低廉,这就对消费者的消费抉择产生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对补贴商品的需求相对增加,对非补贴商品的需求相对减少,从而导致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其中有一些可能是扭曲。而在单一的明补方式下(完全取消暗补方式),不存在补贴商品与非补贴商品的价格差异,同时居民得到的现金补贴额也与购买何种商品无关,因而居民能够根据自己的消费偏好去比较合理地安排消费支出结构,这就不会发生消费需求结构的扭曲。财政对企业生产的补贴将会增加企业利润。长期提供生产补贴,使企业利润不断积累,其中有一部分会转化为投资需求。而财政对企业投资的补贴则会直接形成投资需求。所以,财政对企业生产和投资补贴的增减变化会对企业投资需求产生扩张或收缩效应。同时,财政补贴使受补贴产业投入品的价格较之非补贴产业投入品的价格更为便宜,从而对企业的投资抉择产生替代效应,使企业对补贴产业的投资需求相对增加,而对非补贴产业的投资需求相对减少,最终导致投资需求结构的变化。不仅如此,这种投资需求结构的变化还会沿着投入产出投入的技术链和产业链继续往下传导和延伸。(二) 财政补贴对社会供给总量与结构的影响和效应 一方面,财政补贴对社会需求总量与结构的影响,会间接、迂回地反映到社会供给总量与结构的变化上。其一,根据需求创造供给的原理,财政补贴对居民消费需求总量与结构的调节为企业供给总量与结构的调节提出了必要性或依据;其二,财政补贴对企业投资需求(或投入品)总量与结构的调节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结构,从而为社会供给总量与结构的调节提供了可能性或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财政对企业产出品的补贴使企业生产的补贴商品的生产者价格高于消费者价格与税金之差(生产者价格=消费者价格税金+财政补贴),在弥补了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以后仍然有利可图,调动了企业增加生产、增加供给、改善供给结构的积极性,从而直接影响着社会供给总量与结构。 3、 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一) 社会保障是社会再生产的保护器 社会保障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劳动力再生产遇到障碍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家属以基本生活、生命的必要保障,以维系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并随时为经济系统的运行补充必要的劳动力,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通过社会保障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适当缩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贫富悬殊,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就能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三) 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社会总需求的自动调节作用。第二,调节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向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第三,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与支付可以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第四,社会保障可以解除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使劳动力流动渠道通畅,有利于调节和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4、社会保障的含义与构成。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帮助社会成员克服因种种因素造成的物质生活困难,维持其基本生活条件,依法进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活动。 社会保障一般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三个层次。 (一) 社会救济 社会成员的最低需要是生存需要,所以,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一层次就是提供基本生存保障的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由国家和社会向因残疾、自然灾害或意外事件等不可抗拒的力量而使维系生命所需要的物质来源中断的那部分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形式。其项目主要包括:(1)对残疾公民提供的部分生活资助;(2)对残废军人和军烈属的抚恤和照顾;(3)对灾区和部分生活困难居民的资助等。 (二) 社会保险 社会成员的第二层次需要是日常生活需要,相应地,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二层次是提供日常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险,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是社会成员因遭遇年老、生病、失业或意外事件而导致收入来源减少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从国家、社会或有关部门获取物质帮助的制度。其项目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和工伤保险。 (三) 社会福利 社会成员的第三层次需要是在满足生存和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对生活环境、便利条件、舒适以及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与此相适应,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三层次便是满足人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增进人们福祉的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由国家、地方举办的以全社会成员为对象的福利事业,如教育、科学、环保、文化、体育、卫生设施,为城乡居民提供的各项补贴,为残疾人和丧失劳力者举办的各项社会福利设施及服务等。社会福利又被称为“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措施”。 5、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一) 现收现付式 现收现付式又称边进边出式,即预先不进行储备积累,完全靠当年的收入满足当年支出的需要。其中,现收是向现在工作的一代人收费,现付是付给现在已退休的一代人,即上一代的退休养老金由现在一代的人支付,而不是由逐年累积的退休养老金支付。 (二) 完全基金式完全基金式又称储备积累式,即根据未来支出需要确定和预提社会保障基金,并进行储备积累。它还称“预提分摊制”,即对保险费进行长期测算后将被保险者在长期享受保险待遇期间的费用总和按一定的提取比例分摊到整个投保期间,并对已提取的保险金进行计划管理和营运。(三) 部分基金式 部分基金式是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的条件下,进行适当的储备积累,社会保障的收费率分阶段调整,计划实施初期较低,以后逐步提高,保持阶段性的稳定。部分基金式又称部分积累制,或“混合式”,吸收了前两种办法各自的长处,实行“以支定筹、略有积累”的原则,是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较灵活的模式。 (四) 公积金制 公积金制,又称个人储金制,它是政府采取行政干预手段,以强制储蓄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该项制度强制公积金会员及其雇主双方按雇员每个月收入的规定比例缴交公积金,都存入积累式的个人账户基金中。个人账户基金主要用于退休养老、医疗保健、购房支出及家庭保障等。公积金制的核心是增强公民的自我保障意识和能力,即社会保障资金来自职工自身的收入,是职工抑制即期部分消费节省下来的钱。6、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方式。 (一) 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税是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的强制征收社会保障基金的有效方式。它之所以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是因为社会保障基金具有与税收相似的特点,其资金渠道来自社会各方面,支出也具有社会性、福利性。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在计算依据、计算方法、征收对象等方面都类似于税收管理,尤其是对个人出资来说,更接近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故社会保险税在许多国家又称“工资税”、“工薪税”。“工薪税”是以工资、薪金作为课税对象,其税款用于特定社会保险项目的一种性质比较特殊的税收。纳税人一般为雇员和雇主,税款由双方共同分担,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雇主单方交纳的。(二) 城乡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统筹 城乡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统筹,指由城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职工个人等按一定标准预提各种社会保障基金,如退休养老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等,交由社会保险统筹机构实行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统筹。基金统筹办法较之征收社会保险税更接近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因地、因时制宜,灵活掌握,是目前阶段中国筹措社会保障基金的可行方式。 (三) 财政预算拨款 财政预算拨款指国家财政在预算中设立社会保证基金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形成预算收入,将其中一部分用于各种抚恤费、社会福利救济费、自然灾害救济费、预算内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用等项拨款支出。它是目前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筹集和分配方式,是社会保证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财政预算拨款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平衡发挥辅助作用。当社会保障收支出现赤字时,由财政拨款予以弥补,可以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正常需要。 (四) 社会保障的社会捐助 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除了以上主要方式外,还有一种辅助方式,就是社会捐助。它是指各级政府、社会团体等举办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的捐助活动,如社会福利事业的有奖募捐等,以动员一部分社会资金用于社会保障事业,对自然灾害救济捐款,兴办一些社会福利设施等。七、论述题 1、 试分析评价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的得失与方向。一、背景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传统体制基础上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传统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然而传统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功勋不能掩盖其缺陷,尤其是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向以来,传统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权责对称性和基金运行两个方面存在的缺陷更为显突出。 其一,社会保障以“身份”属性取代其“社会”属性。 这种制度安排的缺陷很多:(1) 保障范围狭窄、社会化程度低。受保人不是全体公民,而仅仅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大集体企业的就业人员,几乎有80%左右的人口(个体工商户、农民等)不在这种社会保障网内。(2) 由于就业与保障的高度重合,劳动力流动会丧失既得利益,这种保障本身便也成了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严重壁垒。就业结构僵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无从谈起。 其二,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紊乱。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由用人单位实行“现收现付”的资金供给制。 其三,传统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长期项目,如年金保险等,未建立基金制,亦无积累储备,不仅容易造成未来的支付危机和代际矛盾,也使这方面的改革捉襟见肘,缺乏物质基础。 二、改革的过程 1980年至今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的阶段。根据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国对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一) 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建立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三)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四) 在较为富裕的农村地区,逐步实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恢复和发展合作医疗制度。(五) 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 在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社会互助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 (七) 理顺和规范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与管理办法 三、改革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模式社会保障制度并未消除,原有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另一方面,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确立,改革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还需要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加以解决。因此,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程中的问题依然很多。 1、缺乏总体改革方案,迄今为止仍局限于局部改革。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事务是多部门分割管理并自成体系地组织实施,加之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不够,致使以往的社会保障改革只给是各部门对自己分管的保障项目进行不同程度的试验性改革,国家并未制定对整个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系统改革和重建的总体改革方案。这一缺陷使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改革目标处于模糊之中,造成了各社会保障子系统及项目之间的协调性弱化,进而又影响到正在进行改革的保障项目的效率。因此,缺乏总体改革方案,迄今仍局限于分散的局部改革,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走向深化的一个深层次问题,不解决这一问题,便不能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效用,改革的代价更为昂贵。 2、改革试点尚未完全成熟。例如,为劳动力市场化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迄今仍未能实现一体化,不仅仍是多部门分割管理与分割实施,而连最重要的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模式也未统一。到1996年,在国务院颁行基本养老保险两个实施方案供地、市级以上政府选择的基础上,全国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其中有吉林等7省、市选择了国务院颁布的实施方案一。北京等5省、市基本采用了国务院颁布的实施方案二。山东、湖北等16个省、自治区则形成了将两种方案结合的第三种方案,11个系统统筹的部门亦倾向于第三种方案。但同一类型的实施方案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实践中又存在着缴费、计发养老金标准待遇方面的差异。在医疗保险改革方面,虽然1996年被国家确定为医疗保险改革年,并采取了有力的组织措施,但海南、深圳、九江、镇江等地的改革办法又各有优缺点,其他地方的改革试点亦有着自己的标准等。所有这些均表明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离一体化的目标还有着相当的距离。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制度只在一部分城市试行;分级负责的救灾体制仍在落实之中;军人安置保障面临着新的考验;社会福利迄今仍未从根本上走出官办的狭窄胡同,等等。因此,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试点并未成熟,这种状态显然会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改革和全面推进。 3、改革中的矛盾并未得到缓解,甚至个别矛盾在改革过程中走向尖锐化。如部门与部门之间、条条与块块之间、失业与就业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的矛盾就在一定程度上有激化的趋势,如果没有新的改革举措,上述矛盾将成为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进行中日益严重的制约因素。 4、新的问题开始出现。现阶段的社会保障改革在解决许多旧有问题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前述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模式不一的问题,若任其发展下去,各地区一旦定型,就势必很难再行统一化。即使强行统一,其代价也将是巨大的,因为一部分既得利益者不会自动地放弃其利益,而社会保险的本体化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再如多部门、多行业分头实施社会保险的实施体制,不仅正在造成不必要的社会保险资源浪费,而且自成体系的各实施系统愈是发展,今后就愈难以统一,从而将成为改革深化的新的阻碍因素。等等。 作为轻经济运行的稳定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本来应当超前进行,先于其他改革一步完成,或者至少应当同步协调配套进行,为其他的经济体制改革如企业破产制度,建立高效的人才流动机制,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但是20年来同其他改革相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无论是进程还是深度都明显不够。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自发的制度变迁使制度的“供给”常处于一种不均衡的状态;同时一个制度安排的效率又极大地依赖于其他有关制度安排的存在。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的问题尖锐化;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又反过来严重制约其他领域经济体制改革效果。制度经济学认为:国家应当且能够在制度不均衡的问题中实现强制性变迁的有效供给。解决中国社会保障改革滞后这一问题,应该是:积极加快相关社会学科的理论建设,力争做到整体设计、全面推进。当前世界各国都正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方面做着积极的探索,然而各国都远未达到理想程度。即使其他国家有成功经验,由于存在制度安排的集合效应,也不能照搬,而只能借鉴。具体的思路应是:首先,把这种历史包袱形成的原因梳理清楚;随后,界定清楚各种问题的性质;最后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把体制转轨与化解历史包袱紧密地结合起来,采取更主动、更积极,也更易于统一规范的正面推进的改革步骤进行调整和处理,纳入市场经济体系。 2、论财政补贴的两重性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财政补贴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经济现象,即使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充分地运用着这一调节手段,一些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对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更大。另一方面,财政补贴又成为大多数国家改革的主要对象。这就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财政补贴具有两重性。(一) 财政补贴的必要性与积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补贴主要作用是弥补市场机制自身的缺陷而发挥功能。1、促进具有外部经济的部门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自发的市场调节会诱使生产者追逐本位微观效益而忽视甚至损害社会宏观效益,致使全社会配置于具有外部经济的部门的资源量低于优化水平,而配置于具有外部不经济的部门的资源量高于优化水平,降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对具有外部效益的经济活动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就可以鼓励生产者更多地从事这些经济活动,促进具有外部经济的部门发展,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2、配合自然垄断领域的价格管制,提供社会福利。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属于自然垄断领域,又与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完全由市场定价,则消费者会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政府应对此类企业实行价格管制,以低价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同时,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用于弥补低价政策造成的企业亏损,以维系此类企业的存在和此类产品的供给。3、推行倾斜式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薄弱产业和落后地区往往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又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这就还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推行倾斜式发展战略。一是实行产业倾斜,包括对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弱质产业(农业)、利润率较低的基础产业、风险程度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等的倾斜;二是实行地区倾斜,即对经济落后地区的适当倾斜。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在线销售合作合同书范本
- 长期金融咨询服务合同模板
- 店面接盘协议书格式
- 长期供货协议样本
- 工业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劳动关系解除协议
- 个人参与创业团队入股协议
- 建筑工程清包工作合同参考
- 2023年高考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卷(江苏B卷)(解析版)
- 货物分期付款购买协议样本
- 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3-国开(ZJ)-参考资料
- MOOC 职场英语-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JTG C10-2007 公路勘测规范
- 联合办公协议书范本
- SCA涂胶机内部培训资料
- 凉菜日常工作操作流程与规范
- 施工现场保卫方案
- 《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10S505国标图集)简介-国标10s505
- EXCEL 支票打印模板
- 称念诸佛名号功德(3)
- 疯狂动物城歌词.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