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限时训练2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doc_第1页
(湖南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限时训练2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doc_第2页
(湖南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限时训练2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doc_第3页
(湖南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限时训练2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doc_第4页
(湖南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限时训练2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练21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时间:45分钟分值:30分) (对应学生用书p419)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情感逻辑孙绍振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甚至智性导向;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或心理学上的知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歪曲”的。正是因为“歪曲”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 有些作品,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这几句诗说的爱情是绝对的,在任何空间、时间,任何生存状态,都是不变的、永恒的。爱情甚至是超越主体的生死界限的。这是诗的浪漫,其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斥感情色彩的,对任何事物都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理性逻辑的高级形态,即辩证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把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条件的东西是无理的,但是,这种不合理之理,恰恰又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可对艺术、审美情感来说则是妙极了。因为无理了,超越了理性了,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理性的一个特点是全面性,不能片面、绝对化,而情感的一个特点恰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过瘾。所以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别才,非关理也。” 当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人真动了感情就常常不知是爱还是恨了,明明相爱的人偏偏叫冤家,明明爱得不要命,可见了面又像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样互相折磨。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按通常的逻辑来说是绝对不通的,要避免这样的自相矛盾,就要把他省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有的人死了,因为他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因而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很符合理性逻辑了,但却不是诗了。在小说中,情节是一种因果,一个情感原因导致层层放大的结果,按理性逻辑来说,理由必须充分,这叫充足理由律。可是在情感方面充足了,在理性方面则不可能充足。说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反抗封建秩序,思想一致才爱她,理由这么清楚,却一点感情也没有了。现代派诗歌曾经提出过一条著名的原理,叫做“扭断逻辑的脖子”。不懂得这一点,就不可能读懂现代诗歌。由于理性逻辑在日常实用中和科学研究中,占着天然的优势,因而一个人的社会经验越丰富,文化教育的水平越高,理性逻辑的优势就越强,以理性逻辑代替人物的情感逻辑的可能性就越大。倒是在小孩子、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始民族那里,情感逻辑倒往往具有相对的优势。当然,每一个文明的成年人,特别是具有审美心理素质的人,都是具有相当的情感体验的。但是由于这种情感的逻辑性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实用的,因而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被忘却的;又由于它的逻辑性与理性的科学性相矛盾,因而在学校教育中是处于受压抑的地位。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接受理性教育时,要特别留意保持情感的活跃,不让它被优势强大的理性逻辑所吞没。同时,除了自我保护、自我体验以外,还要认真关注不同人物情感的特殊性,这不仅是作家的职业训练,而且是青少年的基本修养,文学作品的阅读正是提高这种修养的最有效的途径。1下列对“情感逻辑”的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情感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可以违反排中律、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b情感逻辑认为恋情是超越时间、地点、条件的东西。c情感逻辑超越了理性,让情感得到充分的自由,在生活中比理性逻辑更实 用。 d随着知识的增长,人的情感逻辑有可能被理性逻辑代替。解析c“在生活中比理性逻辑更实用”的说法与下文“这种情感的逻辑性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实用的”相悖。答案c2下列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宋朝诗评家严羽说的“诗有别才,非关理也”是现代派诗歌“扭断逻辑的脖子”的注脚。b小说红楼梦在处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时情感和理性两方面都兼顾了。c青少年阅读的文学作品越多,情感体验越丰富,因此,其理性逻辑修养就越低。d情感逻辑教育在学校中处于受压抑的地位导致了情感逻辑与理性逻辑之间的矛盾。解析a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b.并没兼顾,情感方面表现充足些;c.因果推断不成立;d.因果倒置。答案a3请结合文意,正确理解“无理而妙”的含义。(4分)答:_答案情感逻辑把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条件的东西,这是不合乎理性逻辑的,是无理的;但是这种“无理”对艺术、审美情感来说却妙极了。因为它超越了理性,让情感得到充分的自由,正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0分)文化大智慧需要“证得”刘梦溪“王道”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自然是很重要的概念。但孟子当年向各国的国君推销此义,口干舌燥,效果渺渺。结果自己还要解释动机,说什么“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今天虽不是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世界总体大势,如俞曲园老人易箦之时所作绝句九章,则第六章“几家玉帛几家戎,又是春秋战国风。太息斯时无管仲,茫茫杀气几时终”,庶几近之。设若今天有策士向世界各国的“国君”推销“王道”,效果会如何呢?我以为那“后果”,比当年气得发牢骚的孟轲好不到哪儿去。以此我们不妨将目光由“国君”转到国民,转到人,转到人的个体生命。然而一提到人,我不得不说,如今人类正面临空前的危机。具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自然的剧烈反弹给人类带来的始料不及的灾祸;二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膨胀给人类自我损毁带来的危难。两者均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一个月前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是造化发给人类的警示信号,而且是把两个方面的危机交织在一起的一次预警。此时此刻,我们想到了中华文化的大智慧。但大智慧不会为自然现身,而是需要人类去“证得”。何以中华文化大智慧需要“证得”?华严经云:“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这是说,人类本身并非不具备拥有大智慧的条件,只是由于自身的妄想和执迷,不能够“证得”。我说过,大智慧是和德范联系在一起的。华严使用“智慧德相”一语,真是恰到好处。“证得”就是“证悟”,亦即俗所谓觉悟。不能“证得”,就是不能证悟,也就是不得觉悟。孟子说:“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尽心上)疢,读chn,即患病的意思。故郑玄注:“犹病也。”按孟子的本义,人的“德慧”存在于人的疾病之中。换言之,也可以说人的疾病是使人获得(或证得)德慧的必要条件。说白了,就是人类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才有可能达到“德慧”的境界(故达)。否则不过是小术私智,与大智慧根本无与。所以马一浮说:“私智不可以为德,小慧不可以为道。”大家熟知的孟子的另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告子下)讲的是同一道理。关键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证得”。能够“证得”,“多难”也可以“兴邦”。不能“证得”,执迷不悟,大智慧固然不能获得,立志兴邦也是枉然。中华文化大智慧,是人类的美善境界,是“上善若水”,是“止于至善”。也可以说,是和君子之道、和人类的道德理性连在一起的。而“六经”,则是中华文化大智慧的渊薮,其最主要的价值理念敬、诚、信,是中华文化大智慧的源泉。特别是“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之意,主要是人的自性的庄严。“敬”这个概念,已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中国人立国和作人的文化精神依归,主要在“六经”,在敬、诚、信。当然还有“和”和“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有不同,才有和。“和而不同”之义在此。张载的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仇、对、反,是象的流动不息,是事物的过程。最后,人类总是要“和而解”的。(选自名人传记2011年第7期)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如果今天的策士向世界各国的“国君”推销“王道”,也如当年的孟轲一样效果渺渺。b作者引用俞曲园老人所作的绝句,目的是为了证明“王道”是没有必要提出来的,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起什么作用。c既然当下推行“王道”效果不好,作者主张把目光转向国民,转到人的个体生命。d作者认为人类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要化解迫在眉睫的危难,则要运用中华文化的大智慧。解析b引俞曲园老人的绝句是了证明无论任何时候推行“王道”效果都是渺渺的,人类总停不了争斗。答案b5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自然的剧烈反弹带来的灾祸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膨胀给人类自我损毁带来的危难,是给人们的一次预警。b“私智不可以为德,小慧不可以为道”,人类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得到的只是小术私智,与大智慧根本无与。c“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更是人的自性的庄严。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d张载的四句话,肯定了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与它物的对立和斗争之中,对立双方斗争的结局只能是折中、和解。解析d“只能是”错,过于绝对。答案d6根据文意,“大智慧”是如何“证得”的?(4分)答:_答案人类要自觉摆脱自身的妄想和执迷。人类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文学艺术与科学同一性的探讨(节选)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工作者总是选择限制在真实的或虚构的墙壁以内的一部分物作为研究观察的主要对象,称之为系统,系统之外的物则统称之为环境。在科学研究中,系统和环境可以任意地加以选择,环境对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可以任意加以控制,也就可以使环境对系统毫无影响和作用。一个原子、一个晶体、一片树叶、一只动物、一个人以及由这些东西中的一种和许多种组的群体,都可以成为我们选定的系统。在社会科学中,我们研究的是人、人的群体、人和物的群体。如果我们研究的是某一个人,就可以选择这个人作为系统,他周围的人和物就是这个系统的环境。对这些系统,可以用人为边界作为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界壁,当人和物进入这个边界,就成为系统中的人和物;当人和物迁出这个边界,就不再是系统中的人和物。我们也可选择另一种系统,例如以某个村庄出生的人为系统,则这些人无论去到何方也仍在系统中;不在这个村庄出生的人即使进入这个村庄并且永远居留下来,也仍然不在系统之中,这种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界壁与前一种系统显然是不同的。可以看到,两类系统是为解决不同的问题而选定的。在自然科学研究中,选择系统之前,对自然现象进行过广泛的观察,从中选定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据此选择系统和环境。由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为简单物或简单物群,又常根据问题使系统简单化和单纯化,系统和环境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任意性,而且很容易复制。社会科学则不同,虽然它也是在广泛观察社会之后选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据此选定系统。但是,在系统确定之后,环境常随之确定,而且很难复制,甚至不可能复制。例如选定一个村庄为系统,这个村庄周围的环境就完全确定了,复制相同的村庄和环境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是因为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人、人的群体、人和物的集体这一特殊系统所造成的。当自然科学研究生物群体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例如对原始森林、对野生动物和野生动物群等的研究就是如此,只是许多人只专注于自然科学对简单系统的研究而忽略了这种情况而已。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系统能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加以复制是最基本的、首要的和必要的条件。只有在系统能够复制的前提下,才能确定所得结果是否正确。社会科学研究虽然不能复制系统,但是它必须要找到许多类似的系统来参照比较。自然科学研究到生物群体这样的复杂系统时,复制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虽然可以将系统大大简化,复制出某种系统,但与原系统可能相差甚远,此时也只能采取社会科学所用的方法,即用类似系统进行参照比较。仔细考察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将发现它与科学研究过程相似。文学艺术家们,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在考察他周围的人和物,并选择其中一部分加以特别的关注,也就是选择一个系统。向前迈进一步,作家在考察他最初专注的一个系统之后,还可以考察若干个相似的或不相似的系统,将相似的系统加以综合,将不相似的系统加以比较,依据这些综合和比较的结果,在作品中构成一个由相似系统综合而成、或全面地进行描绘、或专注于所考察诸系统的优点和弱点的新系统,例如水浒传中的梁山泊、鲁迅笔下的未庄、鲁镇等等,这相当于技术科学的设计过程。文学艺术作品,不论是古典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只要加以仔细考察,它们的创作过程都是这样的。由此可以看到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是相似的,即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同一性。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在科学研究中,系统和环境可以任意地加以选择和控制,可以使环境对系统毫无影响和作用。b在自然科学研究中,选择系统和环境的依据是对自然现象观察后所选定的要解决的问题。c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都是在经过广泛观察之后才选定所要解决的问题并选定系统的。d在系统确定之后,社会科学研究的系统和环境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复制的。解析根据原文“环境对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可以任意加以控制”一句可知a项是错误的。答案a8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一个人如果不是出生在某个村庄,即使他在这个村庄永久居留,也是不可以进入这个村庄的系统之中的。b如果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简单物或简单物群,那么系统和环境的选择就具有很大的主观任意性。c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