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伤仲永第二课时一、教与学目标:完成课文翻译和理解二、教与学重点:疏通文意,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以事说理的写法。 三、教与学难点:由方仲永的悲剧中得到的启示。四、教与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五、教学练评活动和程序(一)诊断性评价1.朗读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就是通过记叙_方仲永由幼年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得平庸无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成才的重要性的故事,主要采用了_叙事 和_议论_两种表达方式。这种叙议结合,就事说理的好处是以真实生动的事例说明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思考。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因为仲永原本天才,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3.讨论,本文分为几个部分,那些详写,那些略写,为何这样安排?课文详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仲永才能衰退及最终平庸无奇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二)各个击破学习第一部分。1. “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交代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2.那些语句可以反映出仲永天资聪颖?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怎样看待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仲永的前途,这是相当愚昧无知的,是让人鄙弃的。4.“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受于人者不至学习第二部分1.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对作者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形象地说明了后天学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人的才能并非天生不变,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2.你认为资质聪明的人怎样才能成才?不骄傲,勤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继续发展。3.你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后天教育更为重要。4.如果你天资聪颖,是一个方仲永式的神童,你将怎样做?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应该怎样做?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如果我是个神童,我也会努力学习,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将会落后,我要勇于进取,敢为人先,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三)回顾提高,用原文回答问题。1.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五岁作诗能“指物作诗立就 ”,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岁就“泯然众人矣”。 2.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点明方仲永天赋消失的一句话是:泯然众人矣。 在作者看来,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原因是: 4.仲永变成普通人的个人、直接原因的语句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仲永变成普通人的道理、根本原因的语句是: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三)整体感知,问题探究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童年时期 才思敏捷天赋极高, 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4“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仅一句话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人。6.“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过渡。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7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8、赏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感悟本文笔墨凝练、言简意赅的效果。六、拓展延伸(诗词改字)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 复圈去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黄鲁直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予闻钱伸仲大夫如此。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旋改为“满”(随即 )凡如是(这样)始定为“绿”(才)凡如是十许字(左右)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吹绿了江南两岸的春草春树,什么时候明亮的月亮才能照耀我回到故乡去呢? (2)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吴地有个读书人家里收藏了王安石原诗的草稿。10为什么“绿”字比其它字好?请作简单分析。“到”不好,太生硬。“过”不好,让人感觉春天一下子就消失了。“入”不好,描写不妥当。“满”不好,风是无形的,不可用满形容。“绿”好在将春风写活了,给人的感觉是由于春风的吹拂,江南大地一下子春色满园,春光无限。七、教学小结与反思7 这里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并引发天赋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慨。这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 8、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把方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第5课伤仲永第二课时(一)诊断性评价1.方仲永由幼年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得平庸无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成才的重要性叙事 议论2 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因为仲永原本天才,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二)各个击破学习第一部分。1交代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2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仲永的前途,这是相当愚昧无知的,是让人鄙弃的。4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受于人者不至学习第二部分1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形象地说明了后天学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人的才能并非天生不变,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2 不骄傲,勤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继续发展。3二者相辅相成,后天教育更为重要。4如果我是个神童,我也会努力学习,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将会落后,我要勇于进取,敢为人先,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三)回顾提高,用原文回答问题。1五岁作诗能“指物作诗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岁就“泯然众人矣”。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泯然众人矣。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5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1(l)曾经 (2)完成(3)相当(4)渐渐 2 c 3b 4(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5(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3)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三)整体感知,问题探究1明确: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2明确:“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3.明确:童年时期 才思敏捷天赋极高, 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 少年时期 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4明确: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5明确:“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人。6. 明确: 过渡。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7 明确:这里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并引发天赋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慨。这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 8、明确: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把方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农机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厨房橱柜批量采购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门面分租及品牌管理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房地产开发拆迁赔偿协议4篇
- 2025年度个人财产抵押贷款合同纠纷解决条款3篇
- 2025年度个人农业观光园承包经营协议3篇
- 2025版农家乐特色民宿经营管理合同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数字经济项目投资出资协议4篇
- 2025版高端模具加工与维护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门窗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协议2篇
- 妊娠合并低钾血症护理查房
- 煤矿反三违培训课件
- 向流程设计要效率
- 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要点
- 2024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当代中外公司治理典型案例剖析(中科院研究生课件)
- 动力管道设计手册-第2版
- 2022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卷A卷(附答案)
- Python绘图库Turtle详解(含丰富示例)
-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完整版
- 榆林200MWp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