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分析论文.doc_第1页
2020年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分析论文.doc_第2页
2020年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分析论文.doc_第3页
2020年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分析论文.doc_第4页
2020年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分析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分析论文 摘要:人文素养是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它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关注人类文明的传承。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道德品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之一。教师通过分析人文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发展人文素养的有利条件,提出人文素养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人文素养;小学品德;社会学科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分析 人文素养强调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指的是关心人,关心人现实的生存状态,关心人未来的发展空间;一个是“文”,指的是文明和文化,关注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人文素养是人文社会学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一个人身上的综合表现,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了解古典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有一定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第二,对于人的价值、意义、理想目标等有自己独特的认识;第三,重视德行修养,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行为规范;第四,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信仰,自觉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是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指的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学生个体的人文知识积累和思想品质素质,个体正确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集体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 二、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人文素养培养的有利条件 (一)课程理念与人文素养相吻合 小学德育的课程理念是以德育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关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双重发展的高品质人才。这样的课程理念就与人文素质中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未来发展,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相吻合,将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小学品德相结合是时代的相求,也是学科不断发展的指导方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发展转变,由机械记忆向学生体验转变,由单纯注重知识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转变,这就使得学科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注重学生精神素质的发展,包括情绪情感等心理素质。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等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与人文素养关注人的发展的理念相一致,这是人文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二)学习内容与人文素养相吻合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学习内容基本上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包括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故事,人际交往中的基本规则和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貌等,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获取社会信息的基本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具备高尚的道德品德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意志等。它主要通过引入中国传统的道德故事和学生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从而向学生传递一种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规范。社会学科是将人类文明的基本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形成各种案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了解人类文明的精华,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从而建立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通过人文知识的熏陶,最终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利于人文素养的发展 人文素养的发展需要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所传递的价值观产生心理认同,才会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自觉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的教学已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制向学生主体课堂转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再处于无声状态,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学习。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构建自主建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和辩论,通过知识的碰撞更正自己心中不正确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积极体验,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三、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生活案例,增加人文知识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知道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道德品质,应该保持怎样的行为规范,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品质,这些品质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一定能够内化认同并表现出一致的行为,但是一种正确价值观的影响会随着学生的成长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文知识的传递依靠机械的教师中心传授法是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的,这种知识过于抽象,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内涵,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体验。例如,在文明之母印刷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印刷术的制作过程已经远离学生的生活,仅仅依靠单纯的知识讲解是无法实现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印刷版,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用小刀刻字,然后撒上石墨粉在纸上印刷,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灿烂的中国文明。 (二)整合信息技术,丰富情感体验 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各科中得到了普遍的利用,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便捷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扩展了教学的形式,也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发展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例如,在民族一家亲的教学过程中,藏族文化相对于内地以汉族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且这种文化是无法通过语言的描述进行感受和传递的,这时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藏族的舞蹈,并引导学生自己感受和学习藏族舞。通过展示藏族的建筑,如布达拉宫等,让学生感受藏族建筑中的豪放和豁达,了解藏族同胞的信仰,明白为什么不少藏传佛教信仰者每年一步一跪不远千里到布达拉宫去朝拜的原因。这样的呈现会给学生不同的刺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社会价值 实践是人文素养的源泉和落脚点,只有经过不断地社会实践,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够与社会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也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心理意志才能够更加地坚定,才能够在功利性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初心。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实践,包括定期的义务劳动、烈士林园扫墓、国家遇到巨大灾难时自己的奉献和付出等。在社会实践中教师要将每一次的活动落到实处,不能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对待,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具有熏陶作用。只有在实践中踏实地干,学生才能够认同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观,才能够在实践中践行自己的价值观。例如,在我为集体添光彩的教学后,教师组织了两个活动,一个是“丰富集体文化”,每一个学生都要为集体做一件事,在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以丰富集体的文化;二是“集体力量大”,班级全体学生共同负责校园内的卫生,通过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分配共同维护校园卫生,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综上所述,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的课程理念、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与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相吻合,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