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11/14/76b450b6-6c34-4f94-b28a-c8a50e8eca30/76b450b6-6c34-4f94-b28a-c8a50e8eca301.gif)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11/14/76b450b6-6c34-4f94-b28a-c8a50e8eca30/76b450b6-6c34-4f94-b28a-c8a50e8eca302.gif)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11/14/76b450b6-6c34-4f94-b28a-c8a50e8eca30/76b450b6-6c34-4f94-b28a-c8a50e8eca303.gif)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11/14/76b450b6-6c34-4f94-b28a-c8a50e8eca30/76b450b6-6c34-4f94-b28a-c8a50e8eca304.gif)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11/14/76b450b6-6c34-4f94-b28a-c8a50e8eca30/76b450b6-6c34-4f94-b28a-c8a50e8eca305.gif)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 课题 1、 燕子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 11 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会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朗读能力。 教学重 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燕子外形的可爱。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歌曲欣赏小燕子。 师: 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让我们跟随作者, 一起走近那些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板书课题:燕子。 二、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 3) 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燕子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 1)看词语,指名读。 ( 2) 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进行评价。 ( 3) 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燕子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 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燕子的? 3、 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句子画下来 多读几遍。 4、读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燕子的特点。 5、指导朗读 ( 1)激发情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赞美它吗? ( 2)自由朗读。 ( 3)指名试读、齐读。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还有一个( )的尾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2、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一、复习 、读课文第一段。 、说说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 自然 段 、自由读课文 第二 自然 段,把表示事物的词语画出来,圈出具体描述的词语。 2、学生交流。 3、重点品味:(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 ( 1)春天是个热闹、色彩斑斓的季节。 请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在书上用横线划出所写的景物,用曲线划出景物的特点) 学生同桌、全班交流。 ( 2)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为什么说“它们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 3)出示填空题。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着,毛毛细雨从天上()下来。千万条柔柳( )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 )似 的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 学生完成填空。 再次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用词的正确性。 读好上面的一段话。 ()从这段中还知道了什么?(燕子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读好最后一句话。 4、有感情朗读第二 自然 段。 ()学生自由读,想想用怎样的语气读。 ()指名读,评议。 ()看这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 自然 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 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4、 再读课文,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燕子飞行轻快、姿态优美? 5、学生交流。 (“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飞行动作的优美。“唧”是叫声,只短短的一声一从这飞到了那,速度真快。偶而、沾、小圆晕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 6、感情朗读课文第三 自然 段。 四、学习课文第四 自然 段 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 1、读课文,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 、划划。 2、“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3、老师画一段五线谱,请想象一下,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4、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请你找出来。(这里的“痕”字用得好,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落 在这电线上,这 落 字把燕子伶俐轻巧的 动作写出来了。) 5、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五、总结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 六、作业: 、造句: 偶尔 活泼 、背诵课文。 外形 活泼机灵 板书: 燕子 飞行 轻、快、美 休息 音符 教学后记 课题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知识目标 1、 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7 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探究能力、想象能力 。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资料、课件。 教学课时 两 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 、合作 交流、自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 咏柳,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互相交流,背诵。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二、学习咏柳 1、自学。 交流你收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 再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诗,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2、交流汇报,明诗意。 你读 懂了哪些内容? 师生交流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 “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 “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指名读,师生评议。 以读 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3、悟诗情。 (1)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配乐) 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2)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 三、赏境诵读,指导背诵。 1、教师诵读,配上音乐。 2、自由背。 3、竞赛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 春日 ,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热 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一、 导入新课 1、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课件演示: 东方风来满眼春。 李贺 春到人间万物鲜。 冯梦龙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师: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 二、学习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2、学生根据资料简单介绍诗人:朱熹是 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明诗意 1、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生字。这首诗能读准吗? 4、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5、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 1)你读懂了哪些地方? ( 2)有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诗的大意: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 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三)悟诗情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 (3)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 三、指导朗读 1、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 2、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画面。 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练习背诵。 四、作业 选择一首诗,改写成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写实: 碧玉妆成 绿丝绦 咏柳 想象:谁裁出 似剪刀 教学后记 课题 3、荷花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开放的美。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 法 、情境法、读中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 1-3 自然 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 。 一、揭题 1、你看过荷花吗?说说它给你留下的印象。 2、有 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3、揭题,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新词 3、检查反馈: 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4、齐读课文,读出你想表现的感觉。 三、学习 1-3 自然 段 1、 学习第 1 自然段 读,找出写荷花香气很诱人的词?(我一进公园,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清香。) 2、 学习 2、 3 自然段 ( 1)自由轻声朗读 2、 3 自然段 ( 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 感受? ( 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 C用画描写荷花的句子 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结合课件 观察)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 为什么? (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 、生机昂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 B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3指导朗读 品读 4-6 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 4、想象 白荷花 还 有哪些姿势?用一个词概括?(千姿百态) 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真了不起? (所有的荷花都很美,各有各的样子,而且他们的样子不时的在改变。画家要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课文这么写是为了说明荷花姿势美。) 感情朗读 四、作业 1、 背诵第二段 2、 看图仿写 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 进一步感受荷花之美 2、背诵课文 2、 3 段 一、复习 1、 有感情朗读 1-3 自 然段。 2、 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荷花的美? 二、继续学习课文。 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1、(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 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 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 面对一池的荷花,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象中的我美吗?美在哪里? (静态美: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光彩照人;动态美,风吹来,与一池的荷花一起翩翩起舞,十分美丽。) 蜻蜓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做了好梦,说明什么?(它们生活在荷花池里十分快乐,从而衬托出荷花的美丽。 为什么我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荷花太美了,我看的入了迷,把自己都忘了。) 假如自己是一朵荷花,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三 、总 结全文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作业 1、 摘抄好词佳句。 2、小练笔: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 板书 : 、 3、 荷花 闻到 清香 荷叶:挨挨挤挤 看到 荷花:千姿百态 想到 自己是荷花 教学后记 课题 4、 *珍珠泉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知识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观察、情境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想想 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要 读出问题来,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以疑促读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2、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美丽、有趣) 3、小组学习: 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体现在什么地方?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 1)泉水的特点:绿、深、清。 ( 2)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再读, 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特别注意以下地方 嘟噜 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 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 ( 3)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四、体会感情,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 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 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课文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特点。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评价。 五、自由朗读,摘抄词句 1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全文。 2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板书 美丽: 绿、深、清 珍珠泉 有趣:冒水泡 教学后记 课题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知识目标 1、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 , 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写作能力、想象能力 。 教学重点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积累量词 和成语。 教学难点 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课件 教学课时 五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法、竞赛法、活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 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介绍 1、每个人轮流叙说,讲自己家乡的美景。 2、小组评议:说说谁观察细致,讲得清楚:谁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四、全班交流、评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三 课时 教学目的: 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 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吗?这次习作就请大家 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 习作指导 1、 读习作提示,讨论这次习作应注意什么? 抓住景物的特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 有丰富的想象 表达真实的感情。 2、 根据照片,小组自由交流。 3、 全班交流,组织评议。 4、 学生 习作 教师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 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 修改习作 一、 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 2 4 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 作 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一、我的发 现 1、课件演示词语,学生自己读词。 2、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竞赛:学生列举类似的词语, 1 分钟内比一比谁说得多。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 1)自己尝试填一填 (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 1)自由读成语 (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 ( 3)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 4)多样读,背诵 ( 5)说一说自己积累的描写日出、日落、鲜花盛开的词语。 三、 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教学后记 课题 5、翠鸟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知识目标 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翠鸟图片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 学习、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一、 导入新课,尝试审题。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课件)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你现在见到的翠鸟吗? 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 10 课 “ 翠鸟。 ”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学,初读课文。 (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2检查自学情况。 ( 1)认读词语。正音:衬衫、锐利 .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 它小巧玲珑 ,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 ,长 (zhng chng)着一张细长(zhng chng)的嘴。 b 尽 (jn jn)管小鱼只 (zh zh)把头露出水面 来吹个小泡泡,可还(hi hun)是难 (nn nn)以逃脱翠鸟的眼睛。 (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每位学生读课文总数在 2 遍以上) ( 3)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段落:外形、行动、住处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看课件 ,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 ?它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你觉得翠鸟哪儿最漂亮 ? 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外形的 ?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 翠鸟全身形状特点是什么 ?请用 “ ” 划出 ,并理解 “ 小巧玲 珑 ” 这个词。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它的小巧玲珑?(一双红色爪、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细长的嘴。看投影理解“透亮”。) 课文用了哪些语句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 ,请用 “ ” 划出。 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练习背诵。 做填空练习为背诵打基础。 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 四、说话训练 看图片进行说话训练 ,展开想像说一说翠鸟美丽的样子像什么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翠鸟捕鱼 动作迅速,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说写训练。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段。 1、自由读课文第 2、 3 段。 2、你读了之后,明白了什么?(叫声清脆、眼睛锐利、捕鱼动作迅速 )你从哪儿看出捕鱼动作迅速?(刚刚 箭一样 刹那间 ) 3、读 “ 只有那苇秆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 你从中看出什么?(动作快,早已飞远了,苇秆还晃) 4、指导朗读。 “疾飞”要让人听了感到迅速。“轻轻”要读轻读慢,让人感到很轻。“ 只有那苇秆”读得慢,给人留下想象余地。 5、背诵第二、三段。 6、说说翠鸟捕鱼的经过。 7、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三、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自由读。 2、 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 学生自由交流。 4、 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5、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四、 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 1、 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小练笔 请你学学作者,写写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的 ;: 调查了解周围环境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在翠鸟这篇课文中,听了渔翁的话我们为什么脸有些发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师 :近几年,国家、社会对于环保这个问题已经逐渐重视起来了,但仍有些人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太关心周围的环境,你对环境保护有哪些想法,对自己家乡的环境了解多少。 二、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要求,思考: 1、你了解家乡的环境吗 ? 人们为 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 2、你不了解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三、集思广益 1、小组讨论 怎么样去获得我们所要的资料? 观察、访问、查找资料 2、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知识目标 1、认识“欧、洲”等 11 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 14 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说话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恶劣的气候与环境描写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重点研读、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 2、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3、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质疑 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板书课题, 学生 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 ( “专列”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 ) 二、 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 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2)人们为燕子做了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全班汇报交流 1、 。 2、 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 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注意“殊”不要读成 ch;“骤”不要读成 zu;“濒”不要读成 pn。 3、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 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 (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 ); 二是人们 (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 (3)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 :“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 :“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 ;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 想象写话,培养学生的说话 能力、想象能力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 人们为燕子做了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研读重点,感悟人们的爱心。 1.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然而,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究竟是什么麻烦呢 ?请同学们在课文第 2 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l)汇报。 指导朗读“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致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借以体会燕子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3)想象成千上 万只燕子瘫痪在雪地里的场面。 2.感悟政府决策的伟大 师 :正当这些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你如何评价这种作法? (引导学生明白,一群遇难的燕子与一个国家的其他大事比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政府却决定用专列送燕子回北方,真是了不起的举动。) 3.感悟居民奉献的爱心 师 :居民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表现怎样 ? (l)多媒体出示句子 :听到消息以后,居民们 _走出家门,冒着_的春寒,顶着 _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 _寻找冻僵的燕子。 (2)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想想从横线上的词语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透过“纷纷”“满天飞舞”“四处”等词语,体会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的焦急心情,体会人们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拯救燕子的博大产爱心。) (4)读句子,想象成百上千的居民丢焦急而又耐心地四处寻找燕子的感人三场面。 (5)感情朗读。 4.感悟贝蒂付出的真情 师 :让我们把目光一起集中到一位名叫贝蒂的小姑娘身上,她跟随爸了爸妈妈一天就救护了十几只冻僵的燕子,虽然小脸冻得通红, 小手冻得僵硬,但她却 一点也不在乎。(课件演示 ) (l)想象她一整天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 (2)小贝蒂不在乎的是什么 ?她在受乎的又是什么 ? 朗读第 4 自然段,从“冻得通红”“冻得僵硬”“不在乎”等词语感受小贝蒂对待燕子的忘我真情。 (感悟层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只有感悟到燕子的“麻烦”,才能更进一步体会政府、居民和贝蒂的爱心 ;政府、居民和贝蒂是“解决”燕子麻烦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在四个层面的感悟上,都是以具体语言为载体,读中悟情,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 理念。 ) 三 、 想象写话。 1.列车缓缓启动,在人们送别与祝福的目光中,车厢里的燕子对着人们卿卿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说些什么呢 ?假如你就是车厢中的一只曾经被居民或贝蒂救护的燕子,在你即将告别他们的时候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想好了,请写下来。 2.列车在人们的视线中渐渐远去,大家陆续离开站台,然而贝蒂却依然眺望着列车远去的力一向,挥动着冻得僵硬的小手,为车厢中的燕子们祝福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此时此刻的贝蒂内心深处的语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贝蒂说。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 学生独立写话准备发言 真情诵读。 师: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拓展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6 燕子专列 政府 居民们 燕子 小贝蒂 爱 教 学后记 课题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 15 个生字、 12 个新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探究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 教学难点 悟出课文中 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 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学习课文 学习 一 、五 自然段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 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 2)说说读懂了什么? (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 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学生释疑 五、指导生字书写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斧”读“ f” ,不要读成 “f” 或 “fu” “造”读“ zo” ,不要读成 “zho” 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 横”做比较。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 1)指名齐读。 (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 2)把 “ 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 ” 说一说,画一画。 ( 3)讨论理解: “ 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 (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 1)指名读课文 ( 2)去掉 “ 还 ” 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 习最后一段 (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 “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还有 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3、 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 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后扩展 以 “ 保护绿色家园 ” 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8、路旁 的橡树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 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 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 说说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学生质疑。 四 、指导阅读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 (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 4对上面的 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 ?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 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 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 7讨论 :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 五、联系 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笔直 高尚的心 弯成马蹄形 教学后记 课题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知识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 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 7 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语言、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课时 五 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法、活动法、竞赛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完成口语交际,为孩子树立环保观念 2、 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环境。大家都都有些什么收获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 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 :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 ;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的: 指导写作,训练学生整理材料的习惯和能力。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家乡的环境怎样? 2、你了解到哪些人或部门为家乡环保做了努力? 3、你自己又做了那些努力? 二 、揭示教学内容,学习整理材料 1、投影范文,自由读。 2、谈谈你读懂了什么? 3、说说自己的作文准备怎么完成。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4、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三、自拟题目,自主习作,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四 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 1)语言是 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 1)在小组内展示 ( 2)在全班展示 第五 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 7 个生字。 3、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 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 ( 4) 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 2、读读背背 ( 1)课件演示,自己 读诗句。 ( 2)指名读 ( 3) 说说诗句的大意 ( 4)男女生比赛读 ( 5)背诵诗句。 三、展示台 ( 1) 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 ( 2) 学生汇报。 ( 3)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 4) 评议、表扬。 教学 后记 课题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教育学生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质疑 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 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交流、表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 听 过哪些寓言故事 ?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板书 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 这个成语中 你 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 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 1 4 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 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二)他不听街坊劝告,。 (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 2)引导评议,齐读。 ( 3) 养羊人 心里会怎样想? ( 4)指名读,评议。 ( 5)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是什么? 指名读第 4 节,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齐读第 4 节。 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5、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 5 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 投影,看图说话。 ( 2)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 3) 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五、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 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 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亡羊补牢”。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邻居 养羊人 规劝 满不在乎 后悔极了 修羊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 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 南辕北辙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齐读 自由读 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 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 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 角色:坐车人 B 角色:朋友 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 坐车人 和 朋友 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讲说道理,理解 南辕北辙 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结合实际、课 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分担角色 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在南方 南辕北辙 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向北走 教学后记 课题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 。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 课时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 、 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 朗读课文 。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 惊弓之鸟。 2. “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 /”标出句中的停顿 。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 wi。“更羸”人名,读作 gngl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 b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 c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 y。“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 p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 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 、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 读全文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更羸最后说的 4 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2、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 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 han” ,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 1)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第 5 自然段。) ( 2)朗读前指导: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 6-8 自然段。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抓住 “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 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 3)检查自学情况。 哪些是更羸听到和 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 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 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 “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 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 指名说) 2、 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心里害怕 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教学后记 课题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培养 学生 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知识目标 学习 课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 “ 叮嘱 ” 、 “ 教诲 ” 、 “ 受用 ”等词语。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 科学 的思想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探究 能力 、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 课文 内容 。 教学难点 从 课文 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 课件 教学课时 两 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 “ 叮嘱 ” 、 “ 教诲 ” 、 “ 受用 ” 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 朗读课 文 。 一、 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 教师 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2、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3、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 学生 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二、 初读 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 4、小组交流。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四、分自然段读课文,组织评价。 第二 课时 教学目的: 1、 理解 课文 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 科学 思想方法的 教育 。 2、 想像 说话, 继续练习复述 课文 。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 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 、 研读 课文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理清第二大段的小脉络。以杨桃为主线,写 “ 我 ” 、 老师 和同学三看杨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3、 学生 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 学生 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 学生 抓住 “ 我 ” 的动作,神态,体会 “ 我 ” 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 “ 我 ” 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 “ 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 ,是因为_。 2、自由轻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 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 老师 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 老师 的 教育 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 课文 ,没有直接描写 “ 我 ” 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 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 学生 设身处地与 “ 我 ” 感同身受,深刻体会 “ 我 ” 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四)引导 学生 抓住 “ 同学们 ” 的语言变化,体会 “ 同学们 ” 从误解“ 我 ” 到理解 “ 我 ” 的变化过程。 1、 对比朗读 教师 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 ,体会 “ 同学们 ” 态度的变 化。 ( 1)出示两段对话, 学生 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 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 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 学生 互相评价。 “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 不像! ” 同学们 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 它像什么? ”“ 像五角星! ” 大家 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 不 像。 ”_ 。(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 那 么 , 像 什 么 呢 ? ”“ 像 五 五角星。 ”_ 。(他迟迟疑疑地说) “ 好,下一个。 ” 2、想象说话。 老师 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 老师 巧妙设计的 教育 学生 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 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 _;这一看, _;这一看, _。 (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 “ 我 ” 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 “ 我 ” 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 学生 表演朗读) (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 “ 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 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 。 (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 我 ” 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 老师 的 教育 。谁来说说你们对 “ 老师 ” 的研究? (四)抓住 教师 的神态变化,体会 “ 老师 ” 的循循善诱。 老师 的神态 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 理解 “ 审视 ” 和 老师 为什么审视。 “ 审视 ” 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 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 2、理解 “ 严肃 ” 。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 老师 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 老师 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 “ 半晌 ” 。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 间里, 老师 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 教育他们)。 3、理解 “ 和颜老 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 教育 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 老师 ,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 学生 自己发现错误,自己 教育 自己,让 学生 心悦诚服。) 6、同学们, “ 杨桃 ” 风波结束了,但 美术 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在不同角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 、想像拓展。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 美术 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 的 老师 、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 “ 我 ” ,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 _。我想对曾经嘲笑过 “ 我 ” 的孩子们说: _我想对循循善诱的 老师 说: _。 2、出示 教师 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 教师 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 老师 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 重别人的看法。) 四、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自由准备说一说 2、小组互说 ,选好参赛者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 不要想当然 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教学后记 课题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 理解 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 容, 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 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合作学习 、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 (zho)集骆 (lu) 驼 (tuo) 连绵 (min)起伏 (f) 若 (ru)隐若现恰 (qi)好 (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 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 画许多头 小徒 弟 只画山、一头骆驼 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教学后记 课题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知识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能比较 清楚地把自己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钼丝探伤仪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蝎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男子氧化标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环类锻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改性丙烯酸水性卓面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工程机械万向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内旋转式浓度变送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DL-肉毒碱盐酸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高强玻璃纤维纱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铝材专用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建筑工地工人职业健康体检计划
- 河南省郑州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诊治和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试题(含答案)
- 招聘专职人员报名表
- 《感冒中医治疗》课件
- 牛津上海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
- 2024年体育赛事运动员赞助合同3篇
- 2023年中考英语话题复习课件 健康与饮食
- 2023年机动车检测站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根据补充要求编制)
- 路遥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