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育的标准化[精品资料]_第1页
走出教育的标准化[精品资料]_第2页
走出教育的标准化[精品资料]_第3页
走出教育的标准化[精品资料]_第4页
走出教育的标准化[精品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出教育的标准化 -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反省教育的标准化 现代学校教育的一大特征是标准化,或许是受工业化中标准化的影响,或许是大规模、可持续运作一件事物的内在逻辑使然,笔者说不好,反正说标准化是其特征应该无误。标准化不仅体现于考试,还有教材、年级。现代教育中,学校一家独大,其他教育形式高度式微,学校之外的教育机构 多是学校教育的附庸,于是教育的标准化覆盖了全社会,严重抑制了多样性。 我们先讨论年级。严格的年级制抑制个性才能的发育:接受快的受约束,其抑制和耽搁是显然的;慢的受挫折 其中或许有大器晚成者,但长期遭催促、受挫折恐难成大器。就是说,进度一刀切不好。参加工作的时间也不该一刀切,工作中未必不包含学习。我们且举两个人的例子来看看。 顾准, 1915 年生人。 5 岁入私塾, 7 岁转入小学读了三年(加上私塾共计 5 年), 10 岁考入中华职业学校初中商科(二年制)。 12 岁未参加毕业考试就进入潘序伦的会计事务所做 实习生,很快学会了中英文打字。 13 岁加入该事务所办的会计夜校,读了半年的簿记,主要做文书工作。 15 岁承担了五口之家的全部生活负担。 16 岁是因夜校学生太多,潘要他任教,因学生嫌他年轻只好找他人替代,但第二年( 17岁)再次上任并站住脚。业余自编讲义,为此阅读银行学、会计学、银行实务和经济学,读过马凌甫的国民经济学原理,河上肇的经济学大纲,自言 “ 英文勉强能读会计书,又初步学了日文 ” 。 1934 年( 19 岁)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编写的银行会计。顾准说: “1932 年( 17 岁)以后 我已经跨过了我的启蒙时期了。 ” 我和周孝正兄曾同老友丁学良聊天。周问丁小学读书情况,丁说不记得读过几年,当时几个年级的同学同在一个大教室里,老师一会儿给这个年级的同学讲讲,一会给那个年级的讲讲, “ 小丁 ” 稀里糊涂地就都明白了,被送进中学,日后由工科转文科,最后拿到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博士学位。 二人的经历当然都是当时的条件所迫,但是如果正规起来,按部就班,顾准还是后来的顾准吗?丁学良还是日后的丁学良吗?都颇成疑问。正规的教育最适合的是中庸者,捷足者和晚成者的发育轨迹都将被迫改变,不能充分展开他们的潜力。而能力低于中等水平 者一定会受挫。大面积的少年受挫,后果难料,但大多不会是福音。盖托说: 你们也一定知道,我们的计算机产业是建立在一批辍学者的远见卓识之上的 我们所有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都是辍学者。 这些辍学者成功的原因不一而足,但有一点或许是共同的,他们需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自己的兴趣上。盖托还说: 破坏连续的时间是大规模教育的一个重要武器 没有连续的时间,你无法总结整理扔过来的知识碎片。 每天的时间被分割成不同的课程,对很多人未必不合适。问题在于人是不同的,让所有的孩子就范于时间 分割化的程序中,大约会扼杀一些天才少年的创造力。 再谈教材的标准化 在我心目中,汪曾祺的文笔绝对在为数不多的国手之列。他幼时受教的路径如何呢?他有部小说徙,他说过小说主人公高先生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小说中这样写道: 他要求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他说教的是书,教书的是高北溟。 “ 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 ” 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他也讲苛政猛于虎晏子使楚项羽本纪出师表陈情表,韩、柳、欧、苏。集中讲的是白居易、归有光、郑板桥。最后一学期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他好像特别喜欢归有光的文章,一个学期内把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都讲了。他要把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上讲了卖炭翁新丰折臂翁,同时把白居易的新乐府全部印发给学生。讲了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的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发下去。学生看了,很有兴趣。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初中国文教员中极为少见。他选的文章看来有一个标准: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这些文章有一个贯串性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大体 上可以归结为:人道主义。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教师一个样。物质食粮于身体如是,文化营养于精神何异? 鼓励多样的学习方式 学校垄断了教育的最大弊病是灭绝了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中国现行的教育模式是从西方过来的,因此中西都存在这一问题。西方的学校的大系统之中还存在着多样性,而中国学校之间则差异甚小。因此可以说,在教育方式与风格的单一性上,中国首屈一指。 学校垄断教育的问题是显然的,但改革的思路却大相径庭。毛泽东推行不破不立,他破得痛快,最终一无所获,只好任由后人复辟和回归。教 育改革的思路应该是不立不破。如果我们建立不起有生命力的教育方式,何必急于打碎旧的制度呢?如果我们建立起这样的方式,破旧还是需要操心的事情吗?立的思路不是实验,实验有自上而下的计划的味道。它是自下而上的真实的教育活动。如果我们的社会宽容了这样的教育活动,就将慢慢形成了一个非单一的生态。让多样的教育形式在共生中对比,由受教者用脚来投票。别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是现行方式的小的改变,也可以是全新的异类。 南方科技大学企图开创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最近听说有进展了,我不知算不算好消息。我的看法是,他可以选择一条更为 决绝的、特立独行的道路:索性不加入教育部的招生系统,完全是自主招生。发授不被教育部承认,因而暂时接受范围极其狭窄的文凭。自己努力培养人才,争取早日让用人单位青睐他们的学历。首要的难题是招生,有没有学生和家长愿意和他们一道去承担风险。应届的高三学生中总分不理想,但真实潜力优秀的分子一定不乏其人。重要的是如何打捞他们,说服他们走上风险之旅。初创期必是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因此道路一定坎坷。在现行系统外,肯定要比系统内,更有望成就异类。中国的教育需要异类。 当代私塾与读经的小学校的新闻,几年来不绝于耳。读经 的争论也曾热闹过。我对读经的方式不置可否,但我愿意看到这类教育机构的成长发育,因为我们没什么可丢的。我们现行的教育系统是令人绝望的。即使从功利的角度看,一个孩子加入到无数人参与的竞争中,将自己打造得和别人一样,有什么前途?还不如学点同龄人中稀缺的东西。日后他自然还要到社会中补充生活的必要技能,说不定早期的经文和后来入世的知识会发生某种融合。 自西学进入中国后,中国的学校就有男校、女校、混校三种形式。文革后期终结了男校、女校的历史,以后统统是男女混校。近年来又有呼声成立女校。我赞同这一主张,也赞同恢复一 些男校。我不是赞同一统的性别分校,而是希望看到三种学校共存:男校、女校、混校。人的性格天生就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笔重要的社会资源。如果大家的性格开始趋同,这意味着某种资源的枯竭。好的教育应该宽容而不是抑制各种性格。每一种性格都不意味着优点或缺点,而是特点。不同的人在社会上有不同的用场。龚自珍说: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国的教育拘于一格,晚清如此,民国好了很多,今天在这个维度上连晚清都不如。教育要从多方面 “ 破除一格 ” 。三种学校并存,是维度之一。 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村庄学校中的学生数量锐减,同龄人数常常很少 。以往的办校方式受到挑战。面对这种新局面,教育部出台了 “ 撤点 ”“ 中心校 ” 的政策,即撤消了一些村庄中的学校,将学生统统转移到镇里的中心校去读书。于是出现了交通问题,交通费基本是家庭自己买单。孩子太小,家长常常不放心,有些母亲便放弃了原来的工作,到镇里租房陪孩子读书。对 “ 中心校 ” 的政策我不敢苟同,不仅因为这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这宗旨是不允许增加家庭受教育的成本的),破坏了很多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还因为它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大旗下,强化单一的教育方式。人民的居住、生活的方式从来是不一样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职能 部门,不能为了提高自己工作上的某一指标,就改变公民的生产方式。孩子不能离开父母,如此安排恰恰是最不懂得教育为何物。超小型学校没什么不行,没什么不好,师资的困难可以靠轮转来解决。超小型学校是一种风格,此中成长的人别有一种性格。我们不是为了追求多一种性格而为之辩护,是反对人为地、强行地改变公民的生存方式,教育方式是附着在生存方式之上的。 我们总是将初中以下的辍学行为污名化。西方社会强制实行义务教育,不学习是犯法的。我觉得强制义务教育是双刃剑,其积极面是促使政府保证各地教育条件的落实,其负面是强化了学校 对教育的垄断,催化了现代社会的单一化。理想的状态是,保证教育条件的提供,愿意的人在初中以下的学校读书没有任何顾虑,但是不愿意的人可以不参加,在社会上他们同样可以增长才干。我不信一个不愿意在学校读书的人,能够在那里学到好多东西。我愿意将必学的时限从初中毕业提前到小学毕业。 我们社会中虚假的东西太多,不可能不捆绑学习。只有当大家开始真实的学习后,人方有才干性情,社会才非泡沫虚构。 (采桑子摘自上海采风月刊 2012 年第 9 期) 责编:向晴 阅读相关文档 :一个农村复读生的高考 “ 剪刀不利 ” 等 10 则 做 “ 视而不见 ” 的教育 教育者的爱 我心目中的教师 我们的时代最缺的是远见 学 为己还是为人 论语六则重读 古人洗澡趣谈 “ 创伤记忆 ” 我们眼中的世界 “ 不一样 ” 安顿灵魂的月光 伦敦的 “ 步行巴士 ” 日本学生这样上体育课 浅谈淘宝新店铺的营销策略 课堂教学为什么不如电子游戏吸引人 一场游戏一堂课 “ 秦腔 ” 老师们 一堂哲学课 一张纸的温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