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票据瑕疵的法律规制.pdf_第1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票据瑕疵的法律规制.pdf_第2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票据瑕疵的法律规制.pdf_第3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票据瑕疵的法律规制.pdf_第4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票据瑕疵的法律规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票据,是发票人依票据法的规定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或委托他人 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有价证券,它作为一种 能流通的债权凭证使商品的让渡与货币支付从形式上分离,将商业信 用有机地溶化在商品交换之中,创造了比实际货币更优越的资本载 体。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票据已经成为支付、结算、交易信用、融资 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贸 易的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票据的使 用和流通也更加广泛。 由于我国票据法颁布得晚,而且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长期处 于计划经济时代,票据的运用并不广泛,票据观念和票据也不完善, 因此票据法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有的甚至 还是空白,这无疑会影响票据功能的正常发挥。而实际上,票据流通 也越来越突破地域的限制和政治国家的限制,但各法域的票据规制并 不完全相同,这必然对互相的经济往来产生影响。 与“票据瑕疵”相关的规范是票据法的主要内容,票据瑕疵也往 往是案件最主要的争议焦点。“票据瑕疵”是论述票据法理论的书籍 中必涉章目。现在一般将票据伪造、变造归纳为“票据瑕疵”,这仅 仅是狭义上的票据瑕疵。近来,持广义瑕疵概念进行论述者不断增加。 但总体一l 讲,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著者均对票据瑕疵问题的产生、 票据瑕疵的构成要素等缺乏详细分析,使得到底如何判断何谓瑕疵缺 乏一个标准,笔者综观“票据瑕疵”的已有成果,对其持不同于其他 学者的论点。观各国各地区票据立法的特征可知,票据被分成两种状 态,一是完全整洁,二是存在一定不足。丽第二种情形中与“票据瑕 疵”相关的规范就成为其主要的内容。可见,从比较分析“票据瑕疵” 的法律规制入手,无疑是管窥票据法原理与实践这座大厦的最佳视 角。 因此本文欲以票据法中的票据瑕疵为出发点,总体上采用实证方 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同时还尝试用法经济学、法社会学的方法,与 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相关立法作一比较,借鉴其立法的成功经验, 使我国票据法中的票据瑕疵得到更好的规范,从而有助于消除我国立 法上的缺陷和弥补不足,以真正实现票据法的秩序、公正和效益,使 票据真正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商事交往中的重要支付手段和信用工具。 文章由引言和三个章节构成。 第一章为票据瑕疵的基础理论:“票据瑕疵”系借用民法学上的 瑕疵概念形成的学术名词,到底何为票据瑕疵? 要分析票据瑕疵的法 律规制问题,首先得弄清楚票据瑕疵的基本理论,有针对性的规制票 据瑕疵才能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笔者将本章分为两个小节论述。第一节为票据瑕疵的一般问题, 何为票据瑕疵? 票据瑕疵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理论上把票据瑕疵分为 几类,是本节要主要讨论的问题。现在论述票据法理论的书籍,对“票 据瑕疵”给出明确定义的并不多:一般只见“票据瑕疵”之章节名, 并无瑕疵之确切定义。笔者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对票据瑕疵给出 界定,并通过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进一步明确本文要探讨的票据瑕 疵是什么意义上的瑕疵;第二节为票据瑕疵的具体形态分析,在定义 票据瑕疵的过程中,很多学者在内容一l 往往直接论述票据瑕疵的具体 形态;如上所述,关于票据瑕疵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笔者在界 定了票据瑕疵的范围后,持的是与其他学者刁i 同的票据瑕疵观。故本 节主要讨论笔者定义下的票据瑕疵具体包括哪些形态,以期为后面的 规制做出铺垫,使对票据瑕疵的法律规制分析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章为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票据法关于票据瑕疵的法律规制 比较:这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我国票据法颁布得晚,由于我国在改 革开放以前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票据的运用并不广泛,票据观念 和票据也不完善,因此票据法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尽完善 的地方,有的甚至还是空白。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在这方面的相关立 法具有一定的成功经验,能给我国票据法的发展给予借鉴,因此重点 分析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票据瑕疵的法律规制,是完善我国票据法的 重要切入点。 根据第一章第二节对票据瑕疵具体形态的分析,笔者将重点放在 了因票据行为所成瑕疵上,故本章分为六个小节,分别就国外以及我 国台湾地区票据法对该瑕疵的六种主要形态的不同规制进行论述。第 一节为因采用空白背书方式转让票据所生瑕疵的法律规制;第二节为 因不单纯承兑所生瑕疵的法律规制;第三节为因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 票据行为所生瑕疵的法律规制;第四节为因无权代理或越权代理票据 行为所生瑕疵的法律规制;第五节为因票据伪造所生瑕疵的法律规 制;第六节为因票据变造所生瑕疵的法律规制。 第三章为完善我国票据瑕疵法律规制的建议:本章是笔者写此文 的主要目的所在,通过国内外的法律规制的比较,借鉴国外以及我国 台湾地区立法的成功经验,使我国票据法中的票据瑕疵制度得到更好 的规范,从而有助于消除我国立法上的缺陷和弥补不足,以真正实现 票据法的秩序、公正和效益,使票据真正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商事交往 中的重要支付手段和信用工具。 笔者将本章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为我国票据立法的价值取向: 商品经济催生了票据及其相关制度,也诱发了商事主体不合理利用票 据牟取不正当利益的欲望。由于票据出现瑕疵,其固有的一系列经济 功能难以得到正常发挥,甚至危及其存在,所以各国各地区票据法无 一例外地对各类型票据瑕疵予以了规制。然而,由于各自经济基础性 质不同,市场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进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票据法的价 值取向自然不同,故各国各地区对票据瑕疵的规约也存在差异。所以, 在对我国票据瑕疵的法律规制提出完善建议之前,实有必要对我国票 据立法的价值取向有所了解。笫二节为我国票据瑕疵法律规制存在的 问题及其分析:基于本文第二章重点分析了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在因 票据行为所成瑕疵方而的法律规制,本节主要介绍我国相应的规制, 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在和国外及我围台湾地区票据立法的比较中存在 的不足。第三节为我国票据瑕疵法律规制的完善建议。鉴于上文对我 国票据瑕疵舰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给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票据瑕疵法律规制 a b s tr a c t b i l li so n ek i n d0 tv a l u a b l es e c u r i t y :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l a wo f n e g o t i a b l ei n s t r u m e n t ,d r a w e rp a y sa na m o u n to fm o n e yo re n t r u s to t h e r p e o p l et op a ya na m o u n to fm o n e yt ot h eh o l d e ro f ab il lu n c o n d i t i o n a l l y b i l li si m p o r t a n t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o u r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 , b u tb e c a u s e o fs o m eo b j e c t i v ef a c t o r s ,c h i n e s el a wo fn e g o t i a b l ei n s t u m e n ti sn o t v e r yc o n s u m m a t e i nt h i sa r t i c l e ,i no r d e rt od r a wl e s s o nf r o ms u c c e s s f u l e x p e r i e n c e so ft h el e g i s l a t i o no ff o r e i g n c o u n t r i e sa n dt h er e g i o no f t a i w a n ,a n de l i m i n a t et h ef l a wo fo u rl e g i s l a t i o n ,t h ew r i t e rt r i e st o c o m p a r ec h i n e s el a wo fn e g o t i a b l ei n s t r u m e n tw i t ht h el e g i s l a t i o no f f o r e i g n c o u n t r i e sa n dt h e r e g i o n o ft a i w a n ,e s p e c i a l l yt w om a j o r c o m m e r c i a lp a p e rl a ws y s t e m so nt h es t a r t i n g 。p o i n to ft h es y s t e mo f d e f e c ti nb i l l t h ef i r s ts e c t i o ni st h eb a s i ct h e o r yo fd e f e c ti nb i l l i no r d e rt o a n a l y s et h es y s t e mo fd e f e c ti nb i l l ,f i r s t o fa l l ,w es h o u l dk n o wi t sb a s i c t h e o r y 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s y s t e mo fd e f e c ti nb i l lp e r t i n e n t l yi sp r o v i d e d w i t hr e a l i s t i cv a l u ea n da c a d e m i cv a l u e t h es e c o n ds e c t i o ni st h ec o m p a r i s o na n a l y s ea b o u tt h es y s t e mo f d e f e c ti nb i l li nl e g i s l a t i o no ff o r e i g nc o u n t r i e sa n dt h er e g i o no ft a i w a n t h i ss e c t i o ni st h ee m p h a s e sa n dd i f f i c u l t yo ft h i sa r t i c l e c h i n e s el a wo f n e g o t i a b l ei n s t r u m e n t i se n a c t e dl a t e rt h a n 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 ;s oi t i s i n e l u c t a b l et h a tt h el a wi sn o tv e r yc o n s u l t l n l a t e t h ew r i t e rt h i n k sw ec a n d r a wl e s s o nf r o ms u c c e s s f u l e x p e r i e n c e s o fl e g i s l a t i o no f f o r e i g n c o u n t r i e sa n dt h er e g i o no ft a i w a nt h a ta r eg o o d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h i n e s el a wo f n e g o t i a b l ei n s t r u m e n t t h et h i r ds e c t i o ni st h e s u g g e s t i o nt oc o n s u m m a t et h es y s t e mo f d e f e c ti nb i l l t h i ss e c t i o ni st h ep r i m a r yo b j e c t i v eo ft h i s a r t i c l e b y c o m p a r i n gc h i n e s el a wo fn e g o t i a b l ei n s t r u m e n tw i t ht h el e g i s l a t i o no f f o r e i g n c o u n t r i e sa n dt h e r e g i o no ft a i w a n ,e s p e c i a l l yt w om a j o r c o m m e r c i a lp a p e rl a ws y s t e m s0 1 2t h es t a r t i n g p o i n to ft h es y s t e mo f d e f e c ti nb i l l ,t h ef l a wo fo u rl e g i s l a t i o nw i l lb ee l i m i n a t e d b yd r a w i n g l e s s o nf r o ms u c c e s s f u le x p e r i e n c e so ft h el e g i s l a t i o no f f o r e i g nc o u n t r i e s a n dt h er e g i o no ft a i w a n ,t h es y s t e mo fd e f e c ti nb i l lo f o u rc o u n t r yw i l l b es t a n d a r db e t t e r a sac o n s e q u e n c e ,t h eo r d e r 、 j u s t i c ea n db e n e f i to f l a wo fn e g o t i a b l ei n s t r u m e n tw i l lb er e a l i z e di nd e e d b i l lw i l lb et h e i m p o r t a n ti n s t r u m e n to fp a y m e n ta n dc r e d i ti m p l e m e n ti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m m e r c i a li n t e r c o u r s ea u t h e n t i c a l l y k e yw o r d s :d e f e c ti nb i l l t h el e g a ls y s t e m 引言 “宁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托诸道进奏院及 诸军、诸使、富户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日飞钱”,1 此乃我 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完整意义上的票据。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票据也不断得到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票据,是发票人依票据法的规定 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 票人的一种有价证券,它作为一种能流通的债权凭证使商品的让渡与 货币支付从形式上分离,将商业信用有机地溶化在商品交换之中,创 造了比实际货币更优越的资本载体。 我国于1 9 9 6 年1 月1 日起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对于发展我国的商业信用,促进流通,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益,有着 相当重要的积极意义,但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长期处于计划经济 时代,票据的运用并不广泛,票据观念也不完善,因此票据法也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这无疑会影响到票据功能的 正常发挥。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票据流通也越来越突破地域和政治 国家的限制,但各法域的票据规制并不完全相同,必然对各国之间商 事交往产生影响。 观各国各地区法律可知,其票据立法都按两条平行线索铺展:其 一,一个理想的完全整洁的票据应该如何运作? 以此建立起来的是完 全整洁的票据的流通模式。此时回答的是票据法如何有力保障持票人 的票据债权的问题。它以票据行为及票据二重权利构造为主体进行叙 述,当然也同时铺展出票据义务人的义务构造。其二,在何种情况下 票据义务人可以抗辩,此时回答的是持票人的票据债权是否有效、效 力之大小及应如何补救等问题。这些内容占用了票据法条的大部分文 字。总之,票据被分成两种状态,一是完全整洁,二是存在一定不足。 而第二种情形中与“票据瑕疵”相关的规范就成为其主要的内容。可 见,从比较分析“票据瑕疵”的法律规制入手,无疑是管窥票据法原 宋祁,欧阳修等著:新店书食货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 9 9 9 年1 0 月版。 1 理与实践这座大厦的最佳视角。 因此本文欲以票据瑕疵为出发点,在明晰了票据瑕疵的判断标准 后,进一步论述其具体形态,以便深入理解票据瑕疵在现实中的表现; 并通过主要比较国内外票据法关于因票据行为所生票据瑕疵的法律 规制,分析我国票据法在该瑕疵的规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此提 出完善建议,扬长避短。 第一章票据瑕疵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票据瑕疵的一般问题 票据作为权利的物质载体,要求其本身无缺陷,才能用来表明一 定的权利,并据以行使其上所表明的权利。而当票据本身存在某种缺 陷时,则可能使票据关系发生变化或者扭曲,以至于发生票据外的其 他法律关系。而票据瑕疵就属于其中主要存在的缺陷,这也是有关票 据瑕疵的规定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票据瑕疵的概念 “票据瑕疵”系借用民法学上的瑕疵概念形成的学术名词,它在 票据法理论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票据 瑕疵是指有影响票据权利效力的因素存在,致使持票人在实现票据权 利的过程中受到妨碍或影响”;2 有的学者却认为“票据瑕疵是指票据 活动活动中存在一定问题,而使票据不再是一般意义的票据或者不能 再作为正常的票据流通使用。票据伪造、票据变造以及票据涂销,均 属于票据瑕疵,票据瑕疵实质上是票据行为上的瑕疵”。3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解释并不能准确揭示票据瑕疵的内涵。首先 我们要明确何为“瑕疵”:“瑕疵”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微小的缺点”,既然是缺点,那必然存在不足,会对存有瑕疵的物 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种缺点又恰恰是很微小的,这就限定了其产 生影响的程度。试问,一个物体的缺陷已经令其不成为该物体,我们 是否还能称该缺陷仅仅是物体上的一点瑕疵呢? 而且此时该物体已 经不存在了。故瑕疵不应该是已经影响到物体本身无法存续下去的因 素,它的出现只是对物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不会根本动摇物体的 存在性。接着,基于上述对“瑕疵”的理解,我们来分析何为“票据 瑕疵”? 所谓票据瑕疵,首先是此瑕疵对票据权利的产生、变动和行 页 笫第年。鲫页玎学第滋 瓤 臻射 , 孵任 ,杰皿簇 :关射贿扎疵析瑕分掂舭票程0嚣 建淑庄陈 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再者,该瑕疵虽有影响,但却不至于导致票据 本身无法存续下去。因此,笔者认为,票据瑕疵是指对票据权利的产 生、变动和行使产生不利影响但不至于导致票据无法存续的各种因素 的总和。如果一个缺陷足以让票据无效,那该票据的存在就毫无意义, 更不能说成这是票据上的一个瑕疵,因为此时的票据无任何价值,根 本不符合票据法中对票据的定义。可见,除了一张完整意义上的票据 外,剩下的就是无效票据以及存有瑕疵的票据,那么票据瑕疵当然不 能包括令票据无效的因素。 二、票据瑕疵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为了进步分析票据瑕疵的含义,我们有必要将其与票据法中相 关概念作一区分。 其一,票据瑕疵与导致票据无效的票据行为不同。后者行为主要 是不符合票据法所规定的形式要件的票据行为,如票据形式不各,欠 缺票据法所规定的必要记载事项、出票人未使用法定票据用纸、出票 人出票时附有条件等等。而票据瑕疵并非形式上的欠缺,而是在形式 以外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这种形式以外的问题并不会导致票据本身 无效。 其二,票据瑕疵与传统意义上的“票面形式瑕疵”不同。所谓“票 面形式瑕疵”是指更改或有权涂销票据上的记载事项,其行为合法, 票据也有效的“瑕疵”。这种行为仅仅表现为在票据表面上有涂销或 对记载事项变更的痕迹,但这些涂销和变更的主体、内容以及行为方 式都是符合票据法规定的,因此,对于这利t 更改或涂销行为,从实质 上讲,票据的效力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且无论是从票据法理论上,还 是票据立法中,对其法律后果已经形成了基本统一的认识和规定。可 见,此“瑕疵”非我谓“瑕疵”,更改或涂销后票据仍为完整意义一l 的票据,不存在对票据权利的产生、变动和行使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而票据法对它予以统一规定,只为了应对珧实中发生的类似问题,减 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避免争端。 第二节票据瑕疵的具体形态 一、因票据行为所生之瑕疵 票据瑕疵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由票据行为所成之瑕疵乃 实际生活中常遇的情形,对其规制的探讨更具有现实意义,故本文将 在第二章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法律规制比较中重点论述该瑕疵。从严 格意义上讲,票据行为是指能产生票据债权债务关系的要式的法律行 为。学者多称此为狭义的票据行为,4 我们这里也主要讨论这种行为。 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狭义的票据行为有出票、背书、承兑、 保证等四种。故因票据行为所形成的瑕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一) 由于票据的背书转让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特别约 定所形成的瑕疵5 1 因采用空白背书方式转让票据所形成的瑕疵。鉴于我国票据法 和国外及其我国台湾地区票据法对此规定相异,我国规定,采用空白 背书方式转让票据的,其转让行为无效,由此取得票据的当事人不能 享有票据权利;而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票据立法大多承认以空白背书 方式转让票据行为的效力。可见,此类瑕疵的存在与否和各国各地区 的立法有很大关系,本文在此将其列入票据瑕疵范畴,实乃为后文国 内外比较作一铺垫。 2 票据当事人转让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或者超过付款提示期 限票据所形成的瑕疵。对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的汇票,根据法 律规定,持票人应该请求作成拒绝承兑或者拒绝付款证明后,向其前 手行使追索权,以保全票据权利,而不能将该票据再进行转让;对于 超过付款提示期限的票据,持票人因未履行保全等票据权利的手续而 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此时,持票人应向汇票承兑人、本票和支票 的出票人行使票据权利,也不应当将该票据转让他人。既然法律禁止 这类票据转让,这类票据就失去了流通性;即使转让,原则匕不发生 4 见谢怀拭著:票据法概论北京:法律山版社1 9 9 0 年版;郏玉波著:票据法,台湾:三民书局1 9 8 0 年版。 5 此类瑕疵中,本文下一章主要论述第一利瑕疵的法律规制,而对其他瑕疵的规制各豳各地区票据法基本 形成识,故这里就我国的规制作小说明。 5 票据法上的效力。法律作出这种规定的意义在于,当发生这三科一隋况 时,敦促持票人及时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权或向付款人及时行使付款请 求权,结束汇票关系,而不应该将这些票据继续流通,以维护票据流 通的安全,避免发生其他票据纠纷。票据法又规定,上述三种票据的 转让人应当对受让人承担票据责任。因此,这类票据受让人对除转让 人之外的任何票据债务人不具有票据上的权利,而只能针对转让人行 使票据权利。而且此种票据权利已不可能包含有付款请求权,只能行 使追索权。由此可见,对转让这种票据的,我国票据法虽然规定该转 让不产生票据法上的效力,但也没有使得受让人完全丧失票据权利。 这主要是因为发生这种转让的主要过错在于转让人,让转让人继续承 担票据责任也不为过,这对受让人在丧失其他票据权利同时有一种票 据权利上的救济。6 3 票据转让人将票据金额作部分转让或分别转让给两人以上所 形成的瑕疵。票据是一种完全有价证券,即票据与权利紧密结合在一 起,权利的取得、转让和行使都以占有票据为前提。然而,将票据金 额作部分转让或分别向两个以上的人转让,势必造成部分票据金额与 票据分离的状态,而这完全不符合票据与权利必须结合这一根本属 性。因此,票据的转让也具有不可分性,转让人只能将票据全部金额 向个人转让。如果作部分转让或向两人以上转让,则不构成有效的 转让,该票据的持有人不享有任何的票据权利。 4 出票人在出票时作“禁止背书”记载,而收款人又作转让所形 成的瑕疵。虽然票据有流通性这一整体属性,但票据法也充分尊重票 据当事人的意愿,允许出票人在票据上记载“禁止转让”等字样。出 票人作出这种记载,表明出票人不想与收款人以外的其他人发生票据 关系,或者出票人想对收款人保留抗辩权。票据法赋予这种记载的效 力,就是该票据失去流通性,收款人不得在再行转让该票据与其他任 何第三人。如果收款人违反这种规定而将票据再转让的,则不发生票 据上权利转让与的效力。对受让人来讲,明知这种票据不能转让而仍 然接受转让,自然就不能作为善意受让人而享有票据权利,该受让人 6 庄建伟:票据瑕疵分析,载于法学19 9 9 年第1 0 期,第2 9 页。 6 对出票人及其他前手均不得主张票据上的权利。7 5 票据转让人在转让票据时作“禁止背书”记载,受让人又再行 转让该票据所形成的瑕疵。票据法在给予出票人此项权利的同时,也 给予票据转让人以同样的权利,但两者之问有根本的区别:出票人作 “禁止转让”记载的,该票据失去流通性,而票据转让人作“不得转 让”记载的,该票据并没有失去流通性,该票据转让人的直接受让人 仍可将该票据再通过背书方式转让给其他当事人,其他当事人仍可享 有票据上的权利。这种“禁止转让”记载的效力,在于使作这种记载 的背书转让人只对其直接的后手承担票据责任,免除其对禁止转让后 仍以背书而取得票据的当事人承担票据责任。因此,这时所形成的瑕 疵也就仅仅表现在作“禁止转让”记载的票据当事人的任何非直接后 手不能对作该记载的票据转让人行使票据权利,但对票据上的其他债 务人仍享有票据权利。票据法对持票人与背书人作出“禁止转让”记 载规定了不同的法律后果,主要是出于以下两点因素考虑:( 1 ) 出票 人位于票据前手的端首,一旦受到追索,他无法再向其他票据债务人 行使再追索权,而且还可能要承担比任何背书人都要大的偿还责任。 另外票据法在其他方面也规定了出票人比其他背书人较重的票据责 任( 如票据时效、票据权利保全等方面的规定) 。因此法律赋予出票人 较大的权限,可以禁止票据流通,相应减轻其票据责任;( 2 ) 背书人 作出禁止转让记载时,在他之前因票据的流转而产生了一定的票据关 系,而这些票据前手也无意阻止该票据进行流通。如果因这种记载使 票据失去流通性,就会使得该背书人的非直接后手丧失对其他任何前 手的票据权利,这既不符合其他前手的意愿,也不利于保护该受让人 的票据利益。8 ( 二) 由于不符合票据法关于票据内容记载规定所形成的瑕疵 前面我们已经对何谓票据瑕疵进行了界定,故此处的瑕疵当然不 包括由于欠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记载事项不合规定将导致票据无效 的因素,。也不包括背书转让、保证时在票据上附条件的,如所附条 7 庄矬伟:票据鼎疵分析,载于法学1 9 9 9 年第l o 期,第2 9 页。 8 序建伟:票据暇疵分析,载于法学1 9 9 9 年第1 0 期,第3 0 页。 。对此,庄琏仆对票据瑕疵的概念也持广义论但却把导数票据无数的因素也一并归八瑕疵范畴,笔者认 为这是不妥的,理由分析见奉文第一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s 2 缱仆:票据瑕疵分析,找于法学19 9 9 年第1 0 期,第2 8 页。) 7 件为“若收到全部货物即付款”或者为“若收到的货物符合质量要求 则付款”等。背书、保证时在票据上附条件的,其实质上是对持票人 权利的一种直接限制。如果允许这种所附条件产生合法效果,将来就 无法确定背书人或保证人的票据责任,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就处于 一种不确定状态。而票据的流通性则要求票据关系具有确定性。如果 允许这种行为有效成立,就等于允许将票据关系与具体的交易行为或 合同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其实违反了票据无因性的基本特性。据 此立法精神,票据法禁止背二体转让人、保证人在进行相应的票据行为 时附条件,若附有条件的,所附条件不发生效力。此时也谈不上本文 所谓的瑕疵影响。那承兑附条件呢? 鉴于各国各地区对此规定不同, 我国票据法认为承兑附有条件的,视为拒绝承兑;而我国台湾地区和 英美国家却承认延期付款和部分付款效力,可见此时承兑刚条件必将 对持票人的票据权利行使产生影响,属于本文所探讨的票据瑕疵范 畴,有进一步论述的必要。 ( 三) 由于票据行为违法所形成的瑕疵 1 行为能力欠缺的人进行票据行为所生瑕疵。完全行为能力人 可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在票据关系中,就是可独立为票据行为;无行 为能力人则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在票据关系中就是由其法 定代理人代理其为票据行为,无行为能力人所为的票据行为无效,对 此国内外学界基本没有分歧;那么限制行为能力人在票据关系中地位 又如何? 是否如民法中规定一样,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 票据行为? 还是与无行为能力人一样,所为票据行为一律无效? 鉴于 各国各地区对此的规定不同,且行为能力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将对持票 人票据权利的行使产生不利影响,故本文将其归入票据瑕疵范畴,在 下文的目内外法律规制比较中具体论述。 2 无权代理票据行为或越权代理票据行为所生瑕疵。法律行为可 以由他人代理进行,票据行为属一种法律行为,当然也可以由他人代 理而为。只是票据注重流通,侧重保护持票人的权利以维护社会交易 安全,因此各国票据法在适用民法关于代理的一般原则的刮时,对票 据行为的代理又作了特别的规定。 票据行为代理( 简称票据代理) ,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 自己的名义完成票据行为并在票据上表明为被代理人为票据行为,其 行为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的制度。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 着无代理权或超越代理权而以代理人名义为票据行为的情况,这就势 必会对持票人的票据权利主张产生不利影响。 3 票据伪造所生瑕疵。票据伪造,是指以行使票据为目的,假冒 他人或者虚构人的名义在票据上签章,伪为票据行为的违法行为。”比 如菜单位职员盗用公司印章签发支票:一票据拾得人假冒票据权利人 在票据上背书转让等。票据是典型的有价证券,具有极强的流通性, 容易被他人伪造。当票据出现伪造时,伪造人必定获得非法利益,票 据上的其他利害关系人则可能因此蒙受损失。 4 变造票据所生瑕疵。“何谓票据变造,法无明文,”说者不一。 笔者以为,研讨票据变造的瑕疵,应先对票据变造进行认定: 、 首先,票据变造的前提是该票据在变造前须为形式上有效的票 据,而且在变造后票据从形式上看仍然有效。众所周知,无论汇票、 本票还是支票,只有出票人依法作出票据并将其交付给受款人,票据 的效力才。能发生,也就是说,只有票据在形式上有效,票据所表彰的 权利义务关系才得以生成。否则,持票人所得之票据,无异于一张废 纸。此时,任凭他人对记载事项做何种改变,也只是改写人乱涂乱写 之自然事实行为,法律自无规范之必要。可见,票据变造应以有效票 据为前提,自不待言。那构成变造是否也应以变更后的票据继续有效 为条件呢? 我国台湾地区的刘甲一、梁宇贤等学者持肯定说,”他们 认为,票据变造必须不发生破损票据效力之结果,否则,应构成票据 之毁灭,而非票据之变造。笔者同意此观点,这也和笔者对票据瑕疵 的理解相吻合,产生票据无效的因素已不属于瑕疵范畴,故我们这里 论述的变造理应以变更后票据仍然有效为条件。 谢怀轼著:票据法概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6 4 页。 ”此文中,笔者认为,变造的内容应是实质性的,日对变造后的票据有效性持肯定说。这样变选票据产生 的塌疵才能归入本文所论瑕疵的范畴。相关理由请见后面论述。 聪e l 前,仅有支付结算办法第1 4 条第4 款做了舰定,即“票据变造,是指无权变更票据内容之人, 对票据上签章以外的记姚事项力以改变的行为。”这算是唯一的:i j i l 范性解释了,只爿i 过作为行政舰章,其 效力的局限性足不苦自f 蚵的。 ”刘甲一:票据法新眩,台湾:五南吲书出版公司,第13 7 页。 9 其次,必须是没有变更权限的人所为的变更行为。我国票据法 第9 条第3 款规定:“对票据上的其他记载事项,原记载人可以更改, 更改时应当由原记载人签章证明。”这说明除法律规定不得更改的事 项以外,其他记载事项只有原记载人有变更权可以更改,但更改时应 当由原记载人签章证明方为有效,否则也构成票据的变造。我国台湾 地区“票据法”第1 1 条笫3 款规定:“票据上之记载,除金额外,得 由原记载人于交付前改写之,但应于改写处签名。”我国票据法 没有明文原记载人于交付前改写,但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来讲,应当 是原记载人在交付票据之前有权改写记载,如已将票据交付他人又需 要更改,则必须征得全体票据关系人的同意并由同意人在规定处签 章,否则也构成票据的变造。 再次,必须是变更除签章以外的其他记载事项j 且还不包括法律 规定不得更改的事项。无变更权人变更票据上的签章,则构成票据的 伪造。关于不得更改的记载事项,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金额、日期、 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依前所述,即使是原记载人 自己记载的事项,但票据法规定不得更改的,原记载人亦不得更改, 否则导致票据无效,不发生票据变造问题。 最后,严格说来,变更的事项足以导致票据权利义务的变化,方 构成票据变造。”如果票据事项的变更未引起票据权利义务的变化, 一般亦不认为是票据的变造。 可见,无权变更票据内容的人,对票据上签章以外的记载事项加 以变更,一般情况下,变造人必定会获得非法利益,而票据上的其他 利害关系人则可能因此蒙受损失,承担因变造而产生的风险。 二、因票据权利保全手续欠缺所生之瑕疵” 在票据权利人应履行一定的权利保全手续的场合,持票人应当在 法定期间内进行一定的权利保全行为,如果持票人未能进行这些行 _ _ _ 4 二 小能:票据伪造与票据变造的法律后果及风险负担,栽于中外法学1 9 9 9 年第3 期,第5 4 页。 铂:分析票据变造的塾本要件时有学者主张变造内容彤式论将变造与变造之后果区别对待,认为娈造 的事项逊包括记戡自身无效的事项,参见张志辽:票据变造若于问题解沂,载- 卜现代法学2 0 0 3 年 1 2 月第6 ;蚂。本文中笔者掎实质论。 5 出于此利,瑕疵在法律j :l i ! 制方面没有太大异议,故下文规制比较上一;再论述。 1 0 为,即导致持票人的票据产生瑕疵。这类瑕疵包括: 1 持票人末按规定期限提示承兑所生瑕疵。提示承兑是汇票中 特有的制度。票据法对各种需要提示承兑的汇票均明确规定了持票人 的提示承兑期限。如果持票人未能在这些法定期限内向付款人提示承 兑,即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由于该汇票尚未承兑,汇票中的主债 务人这时并不存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汇票的持票人无法向任何 的前手行使票据权利。 2 。持票人未按规定期限提示付款所生瑕疵。这里根据不同情况 分别说明。( 1 ) 汇票中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见票后定期付款、 出票时已经承兑的见票即付四种汇票,提示付款行为是在提示承兑程 序完成、并经付款人承诺付款后所进行的行为。这时汇票中的主债务 人已经确定,该主债务人所负票据责任为绝对责任。这种汇票的持票 人如未能按期提示付款,承兑人仍然应当承担付款责任。持票人是否 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票据法第5 3 条未作明确规定。按照票据 法的一般原理,以及参照票据法其他相应条款的规定( 票据法第4 0 条 第2 款、第6 5 条、第8 0 条、第9 2 条第2 款) ,应认为持票人对除承 兑人之外的其他前手丧失追索权;”( 2 ) 根据票据法规定,出票时未 经承兑的见票即付汇票无需提示承兑,持票人可直接向票据付款人提 示付款。这种票据因为没有经过提示承兑的,提示付款时也就不存在 主债务人。又因为汇票是种委付证券,出票人在票据上记载付款人 名称委托其付款,这对票据付款人并不当然产生拘束力,付款人并没 有必须向持票人付款的义务。是否愿意付款,应由付款人自己来决定。 如果在上述情况下,票据付款人负有绝对的付款义务,就等于承认出 票人可以单方面的记载行为来设定票据付款人的票据责任。按此基本 原理,如果持有该票据的当事人未能按期提示付款,持票人既丧失了 对其他前手的追索权,也不能向票据付款人追究票据责任。但我国票 据法第5 3 条第2 款又规定:持票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期限提示付款的, 在作出说明后,承兑人或付款人仍应当继续对持票人承担付款责任。 可见,对于见票即付的汇票,虽然不用承兑,付款人也未成为第一债 1 6 序建伟:祟据瑕疵分析,栽于浊学1 9 9 9 年笫1 0 期,第3 1 页 l l 务人,但基于此种汇票的特殊性,出于保障持票人利益的目的,票据 法仍要求付款人在持票人作出说明后对其承担付款责任。笔者认为, 此规定有一定合理性,但若持票人一直不予提示付款,而付款人基于 法律规定将一直承担起付款责任,必然大大有损付款人利益,不利于 交易的进行。故本着公平原则,法律在保障持票人利益的同时,也应 照顾付款人,笔者建议票据法进一步明确付款人承担责任的前提,即 持票人所作出的说明究系何种原因,且对作出说明的期限也应有规 定,以避免持票人滥用权利一拖再拖,付款人也无谓长期处于不确定 状态;( 3 ) 本票的出票人是该票据关系中的主债务人,支票的出票人 虽然不是该票据的主债务人,但他处于相当于主债务人的地位。因此, 这两种票据的持票人如未能按期提示付款,虽然丧失了对其他前手的 追索权,但本票和支票的出票人仍然对持票人负有票据责任,持票人 仍可对出票人行使票据权利。 3 持票人未能提供有关法定拒绝证明文件所生瑕疵。持票人向 前手行使追索权时,应当向被迫索对象证明票据确实未得到承兑或未 得到付款,而这种证明的方法就是提供法定的拒绝证明文件。如果持 票人未能提供拒绝证明文件的,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但持票人对 汇票承兑人、本票和支票的出票人仍享有票据权利。最长时效届满, 持票人便丧失全部票据权利。 4 票据权利因时效屑满所生之瑕疵。持票人应当在法律规定的 时效期间内向票据债务人主张其票据权利,超过时效期问未主张权利 的,该票据权利即归于消灭。票据法针对不同的票据及不同的票据债 务人,规定了不同的时效划问和不同的时效期间的起算点。总的来讲, 对汇票、本票的出票人和承兑人规定了比较长的时效期间,而对其他 票据债务人如票据转让人、保证人等规定了比较短的时效期间。因此, 在同一个票据锁链关系中,票据权利人因较短h t 效期间届满而丧失了 对某些票据债务人的票据权利,但因较长时效期间未届满,票据权利 人对另一些票据债务人仍享有票据权利。票据法规定持票人在一定期 限内应当进行权利保全行为的意义在于,一方面督促持票人向付款人 请求承兑,以便早日确定票据上的权利;另一方面督促持票人尽快行 使票据权利,以免债务人的债务无限期地拖延。而长期不确定票据上 的权利或拖延债务,也往往会造成其他背书转让人和保证人的利益损 失。“ 三、因票据的基础关系欠缺所生之瑕疵” 所谓票据的基础关系是指票据当事人在票据关系以外所产生和 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它往往是票据行为产生的原因,但与票据 关系的产生没有直接的联系。票据的基础关系,包括票据原因、票据 资金和票据预约三种关系。原因关系是指发票人制成票据并将票据权 利授予收款人行使的原因,资金关系是发票人委托付款人所产生的关 系,预约关系是票据当事人之问就票据发行和让与所作的事先约定。 而票据关系是基于票据行为而产生的。根据票据行为无因性的原则, 票据一经出票、转让,基础关系与票据关系就相互分离,基础关系的 无效或瑕疵不应影响票据关系的有效性。但该原则是在处理非直接当 事人的票据关系时适用的一般原则,而在处理直接当事人的票据关系 时该无因性原则不适用。”因此,在处理持票人与直接前手之间的关 系时可以将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结合起来考察。一旦作为产生某一票 据行为的基础关系有缺陷,持票人的票据权利也会产生相应的瑕疵。 i :u x n ,票据债务人与持票人有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持票人若不履行 约定的义务,当持票人向债务人主张票据权利时,票据债务人则可以 此为由向持票人行使抗辩权,可见,此1 q 。基础关系的缺陷对持票人的 票据权利行使产生不利的影响,属于本文所论述的票据瑕疵范畴。 可见,基础关系和票据关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法律关系,基础关 系由民法调整和规范,票据关系由票据法调整和规范。基础关系有效 与否,并不影响票据的效力。正因为如此,各国各地区票据法均不把 基础关系规定在票据法中。而我国票据法却例外,它对基础关系的规 7 庄进伟:票据瑕疵分析,载于法学1 9 9 9 年第l o 期,笫3 l 页。 8 由于本文主盟探讨因票据行为所彤成的暇疵敞此小节园票据基础关系欠缺而生之瑕疵仅在此处论述 下文不再比较分析。 9 多数学者对将票据关系和票据原因关系牵连起考虑的规定持批判态度,认为这些规定使得票据行为的无 因性受到挑战,影响票据的流通和对善意持票人的保护。笔肴认为这些批评都是中肖的。但如果将相应 的交易关系和债权愤务关系限制往授受票据的直接当事人之问的话,这就不能否定票据行为的无因悱, 同时电不妨碍票据的流通和对善意持祭人的佩护。 3 定,主要表现在:( 1 ) 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引进票据关系,规定票 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2 ) 要求票据原 因关系真实,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 和债权债务关系;( 3 ) 要求资金关系可靠。规定汇票的出票人必须与 付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并且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 来源;( 4 ) 取得票据必须给付对价,不得签发无对价的汇票用以骗取 银行和其他票据当事人的资金;( 5 ) 禁止签发空头支票。2 0 因此,我国 在处理持票人与直接前手之间的关系时将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结合 起来考察。一旦作为产生某一票据行为的基础关系有缺陷,持票人的 票据权利也产生了相应的瑕疵。比如我国票据法第1 3 条第2 款 规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 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即属这类中一种情况。这种瑕疵可能使持票人 只能享受票据的部分金额,也可能无法享受票据权利。 笔者认为,一方面,我国票据法中规定基础关系,强调其真实性,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信用观念,预防票据违法犯罪,促使票据当事人提 高警惕,更好的发挥票据功能。另一方面,在发生此种瑕疵的情况下, 直接有法可依,更加公平、合理、快捷地解决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经济 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