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江三角洲地区贸易投资一体化实证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江三角洲地区贸易投资一体化实证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江三角洲地区贸易投资一体化实证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江三角洲地区贸易投资一体化实证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江三角洲地区贸易投资一体化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江三角洲地区贸易投资一体化实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从 2002 年起我国已连续 4 年成为世界上吸收 fdi 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对外 贸易总额也一直排在世界前列。20 多年的外资、外贸、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 时间序列数据表明, 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中起着 显著的联合推动作用, 中国融入国际分工的进程表现出较明显的贸易投资一体化 特征。 贸易投资一体化不仅表现为贸易流向和投资流向的高度一致性、 时间上的同 步性,而且表现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互补共存、互动发展的格局。中国作 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近些年的贸易与投资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正是着 眼于贸易与投资在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如何表现为一致、 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融 为一体化。 本文从贸易与投资关系入手, 谈到两者从分歧到跨国公司出现之后的逐步融 合,一直到后来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趋势。重点谈到引力模型及其扩展性研究,这 为我们后面的实证分析提供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支持。 本文进而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近些年的贸易投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概述, 重 点是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在该地区的规模、 地理区域与产业分布及商品结构 的转向所呈现的大致状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这为后面的定量实证分析打下一 定的基础。 本文采用近十年的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贸易投资一体化进行实证分析, 着 重对近些年来该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在规模、 结构以及区域分布的进行 相关性分析。 同时对江苏省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业对外贸易与投资进行 相关性分析,最终推定长三角地区呈现贸易投资一体化现象。随后就贸易投资一 体化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目前中国和长三角地区 现状给予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一体化;长三角地区;引力模型 ii abstract our country has already became the one which absorbs fdi mos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4 years since 2002.the amount of foreign trade and investment has also been in front of the world.the time sequence data in 20 years of foreign capital, international trad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adjustment show the fdi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pen-door development process.the integration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has became an evident characteristic in the progress of china integrating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divisio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behaves not only in the consistency and synchronization of them, but also in the coexistence and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structure of them.a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has acquired a quick development in the trade and investment recently.this article just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nsistency and degre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dissertation talks about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theories separately,then the diverge and the intergradation after the appearance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finally the mergence trend of trade and investment.it emphasizes the gravitation model and its expanded research, which provides a very important theory support for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behind. the dissertation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condition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scale, the geography district, the industry distribution of fdi and foreign trade, and the change of merchandise structure.this also supports certain foundation for quantitative research behind. the dissertation analyses the integration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of data in nearly ten years.it analyses the relativity between fdi and foreign trade in the scale,the structure and the district distribution in this area,then the machine and the equipments conveyance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finally predicts the integration trend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analyses the influences of yangtze delta economy by integration of trade and investment.eventually, the author give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combining the current condition in china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key words: foreign trade; fdi; integration; yangtze delta; gravity model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 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 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第一章 导导 论论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国际投资也获得了突飞 猛进的发展, 他们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力量。 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 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与国际合作方式日益融为一体, 贸易与投资具有高度的一致 性,表现在规模的同步发展、产业结构和商品结构的变化一致,这种国际贸易和 国际直接投资共同增长的现象,可以概括为“贸易投资一体化”。 从 2002 年起我国已连续 4 年成为世界上吸收 fdi 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对外 贸易总额也一直排在世界前列。20 多年的外资、外贸、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 时间序列数据表明, 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中起着 显著的联合推动作用, 中国融入国际分工的进程表现出较明显的贸易投资一体化 特征。同时随着 20 世纪 90 年代国家作出开发浦东的战略决策,以上海为龙头的 长江三角洲地区进入持续快速迅速增长的新阶段,2004 年该地区的外贸进出口 额为 4160.49 亿美元,外贸依存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11.6 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 资为 253.6 亿美元,贸易与投资已成为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 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 投资对贸易具有替代效应、创造效应、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投资的目 的就是为了通过贸易实现分工收益,是为贸易而投资的,而贸易则是实现投资行 为最终目标的手段。 本文将在一定的实证分析基础上,着重考察以下几个问题: 1、长三角地区近些年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所呈现的现状如何? 2、在所呈现的现状基础上该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如何?是 替代?互补?还是不确定? 3、长三角地区有无贸易投资一体化现象?从哪些方面可以实证得出? 4、从江苏省机械及设备运输业可否印证长三角地区所呈现的贸易投资一体 化现象? 5、长三角地区贸易投资一体化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如何?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2 研究视角及意义研究视角及意义 本文的研究视角: 在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时,尤其是互补关系时,人们更多的是 通过从两者的规模的角度作实证分析得出结论, 而且在选用模型的时候很多的时 候通过消费者模型作单个的一元线性回归得出结论。而在现实生活中,投资与贸 易所呈现的一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规模上, 还体现在商品或产品的结构和区域分布 上。在影响贸易的因素中虽有投资这一重要因素,但往往是投资结合其它一些因 素综合性的作用于对外贸易。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长三角地区贸易与投资关系的 实证分析最终得出一体化的结论,主要是通过以下视角来研究的: 1除了在规模上对贸易投资研究外,还从商品或产品的结构和区域分布来 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2选用引力模型来对长三角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进行相关性分 析,这就决定了在这其中,选取了适合模型又适用于贸易投资的一些因素进行多 元线性回归分析。包括人均 gdp、固定资本存量、就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货运总量、就业人口等。 3长三角地区贸易投资一体化对该地区经济的影响,主要是正面影响,后 面还添加负面影响。 本文的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外贸易与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很多,但具体总结起来有如下不足: 一是,更多的用计量工具对其规模进行分析,有些是对其结构或区域进行分析, 但都不是很具体全面,二是涉及到长三角具体省份的研究有,但很少,且大都是 单方向,如进口或出口与外商投资的关系。三是关于贸易投资一体化对国家或地 区影响作用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尤其是 fdi 作为一把双刃剑,在长三角地区的 一些负面影响分析还不多。 20 多年的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全面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并进入工业品 加工制造业大国的发展行列。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 也是外商投资的热门区域,在规模、产品结构、区域上研究贸易投资一体化对长 三角地区吸收外资与对外贸易,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都 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贸易投资一体化对长三角经济的影响对该地区充分合理利 用外资都具有实际意义。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1.3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本文共有七章组成。 第一章,导论,主要是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视角及意义、主要内容、研究方 法和技术路线、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文献回顾,主要包括国外学者相关研究、国内研究成果。主要是贸 易投资一体化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 还有中国学者关于贸易投资一体化的一些相 关研究文献。 第三章,贸易投资一体化的一般性评述,主要阐述贸易投资一体化概念的界 定、特征以及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主要是通过 近十几年的中国和长三角两省一市的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加以总结归纳进行分 析。 第五章,长江三角洲地区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实证分析,从总体和分地区分行 业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本文界定为长江 三角洲两省一市。 数据来源为 1997 年至 2004 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两省一市的统计 年鉴,数据年限为 8 年;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近 10 年来长江三角 洲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贸易是如何表现为互补趋于一体化,即二者的规模、结 构、区域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第六章,研究长三角地区贸易投资一体化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是结束语, 主要结合前面的结论对目前中国和长三角地区现状给予政 策建议。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本论文欲将几种经济研究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完善理论体系。具体 来讲,本论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 实证归纳法。借助 spss 工具对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该地区的对 外贸易进行多元回归实证分析,总结归纳其共性规律,得出结论。 2、理论演绎法。在理论框架下,通过对一般理论的推演,把理论应用于具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体研究对象,导出新的结论。 3、比较分析法。通过长三角地区与全国比较,长三角两省一市比较分析, 找出各自发展的特征。 4、 图表分析法。运用 word 和 excel 工具对长三角地区所关注的因素进行 图表结合解释,使各种理论和实证分析更为清晰和直观。 总体上说本文的研究方法就是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使用简单的理 论模型与实证计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加以一定的定性理论分析,得出长江三 角洲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结果, 并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 议。 技术路线: 现 状 分 析 长 三 角 地 区 相关实证分析 贸 易 投 资结构 规模 区域 江 苏 及 行 业 贸易投资一体化 贸易投资一体化对长三角经济影响 在全国经济地位 产业结构 正面负面 结束语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可能的创新之处: 1、涉及到贸易投资的关系人们更多是讨论规模,而往往忽视产业结构和商 品结构以及各自呈现出的区域分布, 本文试着从这三个角度统一展开长三角地区 的贸易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 2、为了更细致讨论贸易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 易的影响关系时,本文除了从总量上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还选取某个吸收外商 投资规模较大的地区江苏省的一个进出口规模较大的行业机械运输设 备制造业来研究贸易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3、基于长三角地区贸易投资一体化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多的是 正面影响也分析了一些负面影响。 不足之处: 在做实证分析时数据还不够充分,无法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迭代分析,影响 到最后推断结果的精确性。 同时自己在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的欠缺尤其是计量工 具的欠熟练可能会造成研究不够深入,条理有点紊乱。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第二章第二章 文献回顾文献回顾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一些西方经济学都认为贸易对经济发展具有 带动作用,甚至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不论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 古典理论, 还是赫克歇尔俄林的新古典理论其分析逻辑和政策主张是一脉相承 的, 其前提也基本一致。 那就是: 完全将国际投资排除在外, 国际投资既无必要, 也无可能。自然国际贸易理论没有给国际投资理论留下任何生长的空间。而随着 战后世界转向稳定发展,跨国公司投资活动的迅速扩张,以及由此决定的跨国公 司“引擎”作用的逐步显现,像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以及产品周期理论都是 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关于贸易投资的关系一直被国内外很多学者所研究探 讨,理论与实证都有很多的研究。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虽没成型,但近十几年来 很多学者努力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非常好的结论。 2.1 贸易投资投资一体化理论模型文献贸易投资投资一体化理论模型文献 关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50 年代, 当时 由于国际直接投资仍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对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认识不 多,于是产生了投资替代贸易的理论。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跨国 公司的出现,国际直接投资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贸易和投资相互促进 的关系得到了人们认同,到现在为止,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都集中在考 察两个问题上:一是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到底是替代还是互补的关系; 二是两者何为因果。 有关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受到了各国经济学家的普遍 重视。 2.1.1 蒙代尔的替代模型蒙代尔的替代模型 蒙代尔(robert.a.mundell,1957 年) 提出了贸易和投资替代模型,其研究 是建立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之上的。 生产要素不能在两个国家之间流动,同时也不存在任何贸易障碍的情况下,两个 国家由于存在资源禀赋差异必然会发生贸易, 直到两国之间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均 等,达到贸易均衡。而当两个国家之间存在贸易壁垒时,资本可以在两国自由流 mundell,ra(1957),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factor mobil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une, pp321335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动时,只要资本在两国间边际收益存在差异,则必定会产生国际间的资本流动, 如果沿着特定的轨迹(即所谓的勃津斯基线)实施跨国直接投资,那么这种跨国 直接投资就能够在相对最佳的效率或最低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本基础上, 实现对商 品贸易的完全替代。 蒙代尔的贸易投资替代模型说明了贸易壁垒会刺激投资。 这一理论可部分解 释国际经济活动中贸易与投资相互关系的现象, 但对两国贸易投资同时增长的现 象却无法解释。 2.1.2 马库森和斯文森的互补模型马库森和斯文森的互补模型 马库森(1983 年) 认为,蒙代尔关于要素流动与国际商品贸易的替代性的 结论,是在 h-o 模型中两国只有要素比例不同,其他因素完全相同的严格假设 条件下得出的。如果改变 h-o 模型的假设条件,则会导致要素贸易与商品贸易 之间的互补性,而非替代性。他们关于贸易与投资互补模型基本假设是:(1)要 素流动之前 a、b 两个国家所拥有的要素禀赋的数量完全相同,而且世界资源禀 赋总量固定不变。(2)在所有情况下两个国家之间的要素价格存在差异,至少在 一个国家完全从事专业化生产之前是如此。 实现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条件是每个国 家必须拥有相对多的出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那种要素资源。这在 h-o 模型中是 商品贸易产生的原因,但在这里是要素流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只要允许要素的流 动就会产生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3)两个国家的需求偏好完全相同,并可以用 相似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来表示。 此模型基本思想是: 两个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异因素会导致彼此的要素生产率 和要素价格的差异,这种要素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贸易要素流动方向。在假设的 基础上,利用要素比例模型阐述了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它 们之间表现为替代性还是互补性, 依赖于贸易和非贸易要素之间是“合作的”还是 “非合作性的”。当由于任何一种因素导致商品贸易,而生产贸易产品需要的要素 和非要素有表现为合作状态时,商品贸易必然带动非贸易要素的流动,从而使贸 易和要素流动表现为一种互补性。如果两者之间是不合作的,则商品贸易和非贸 易要素的流动就会表现为一种替代关系。 这里所说的合作状态是指贸易要素和非 贸易要素的价格差异关系。如果劳动是贸易要素,而资本是非贸易要素,两者之 间的合作性表现为劳动边际生产率的相对较高和资本边际生产率的相对较低, 这 样就会同时产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和资本要素的流出, 也即同时形成了对外 贸易和直接投资,两者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 markuson,james r and lars eosvensson,trade in goods and factors with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echnology,internaional economic review,vol.26,1985,pp175-192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2.1.3 贸易和投资关系的不确定性贸易和投资关系的不确定性 neary(1995) 的研究发现,在 32 的特定要素模型中,贸易与要素流动的关 系是不确定的。 他以美国和日本为分析对象国, 以劳动、 资本和土地为分析要素。 假设美国和日本的劳动和资本禀赋相同:美国有更多的土地。这样由于较多的土 地,美国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向农业部门流动,两个部门的劳动工 资上升,资本和土地的收益率下降。另一方面,较多的土地会增加粮食的相对供 给。这将降低粮食的相对价格,从而进一步降低土地的收益率,但增加了资本的 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的大小决定于制造部门的劳动力和产出的情况,土地增加对 资本收益率的净效应依赖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对大小。通过自由贸易,这 样的收入和替代效应的不同也决定了贸易与资本要素流动有可能是互补有可能 是替代的,因此贸易与资本要素流动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对于劳动而言,相对价 格的变化使得劳动的实际工资的变化不确定, 贸易与劳动流动的关系既可能是互 补的,也可能是替代的。 帕特瑞(1994) 的研究表明,由于激发直接投资的动机不同,贸易与投资 的关系也不同。帕特瑞根据投资的不同动机,将国际直接投资化分为三大类:市 场导向型、生产导向型和贸易促进型。其中,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容易成为贸易 的替代,生产导向型直接投资一般可以增加投资国和受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 2.1.4 补偿投资模型补偿投资模型 bhagwati 和 dinopoulos(1992) 的补偿投资模型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 来分析贸易和投资的关系。这一模型是在标准的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和两个要素 的一般均衡国际贸易模型中进行分析的。 贸易和投资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取决于要 素价格差异等纯经济因素及现实的贸易障碍,当存在贸易保护威胁的条件下,不 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也会产生贸易和投资之间的替代及互补,这就是补偿投 资。补偿投资描述的是贸易和投资之间的一种跨时期关系,即厂商从一个时期利 润最大化角度看投资虽然不是一种最优选择,甚至可能会带来损失,但投资本身 会减少或者避免在于一个时期东道国政府采取贸易保护所带来的损失,因此,从 贸易和投资的相互联系角度看投资会实现第二期的利润最大化。 这种补偿是第一 期的投资损失可以在第二期由预期的收益得到补偿, 所以补偿投资的目的在于减 少东道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可能性,是为了化解关税,因此也称为化解关税投 neary, j p (1995),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8, special issue: pp4 -23 apatre: “the regional clusting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rad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ded (1994) bhagwati and dinopoulos(1992): “quid pro quo foreign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y pp186190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资。 该理论对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大规模增加作了较好解 释。 2.1.5 经济一体化模型经济一体化模型 massimo motta 和 george noeman (1996) 在世界生产体系被跨国寡占企 业所控制,市场相互渗透率提高,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迅速发展和完善的情况 下,分析了寡占生产企业如何进行贸易和投资选择。经济一体化模型的理论假设 是建立在一个国家、一个寡占厂商的基础上,并运用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将一 体化经济体内的贸易壁垒、 一体化经济体外的贸易壁垒和市场规模作为寡占企业 进行贸易和投资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他们认为,根据国家的大小、一体化经济 体成立的前后和贸易政策的改变,寡占企业的贸易和投资行为的变化是不同的。 一体化经济体形成后,将提高区域内市场的可进入性,区域外厂商将会增加对该 经济体的直接投资, 但由于内部各国市场之间贸易壁垒的取消将会导致区内各国 之间贸易量的增加,因此经济体内净直接投资量不一定会增加。如果经济一体化 形成之前,区内各国之间已有直接投资,则在一体化形成之后,区内直接投资企 业将会转向贸易,部分的直接投资将会被区外企业的直接投资所取代。从而经济 一体化内部直接投资和贸易将会趋于合理。另外,他们还分析了贸易壁垒、对外 贸易政策和政府补贴对福利的影响, 并指出降低经济一体化内的贸易壁垒比提高 对外贸易政策(如加强反倾销)和对投资企业进行补贴能带来更大的福利。 近年来,各种国际组织为促进世界各国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也加强了贸易和 投资关系的研究。1995 年,世界银行对日本制造业位于海外不同地区的子公司 或分支机构的出口倾向差别作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位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子 公司,其出口比例也越高。实践经验表明,东道国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高 关税壁垒以及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保护政策, 最终只会助长直接投资替代贸易的经 济活动。相比较而言,东道国更应该实行自由的投资和贸易政策,以促进直接投 资,同时努力加强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积极关系。1996 年,世界贸易组织 (wto)通过研究直接投资的行业差异得出,不同行业一般会沿着不同的发展 轨迹使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发生联系。1997 年,世界贸易组织对不同开放程度 国家的投资状况进行研究得出, 开放程度越大的国家能更多地吸引能够扩大投资 国和受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总量的直接投资。2002 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联合 会(lincated)在其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 中指出, 在过去的 15 年里,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在世界出口市场的份额明显增加, massimo motta and george norman(1996), does economic integration cau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ecomomic review,vol37,no4,november 1996,pp757783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一一 2002 跨国公司与出日竞争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2003:143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跨国公司在这些国家出口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并且提高了这些国家的出口竞争 力。 2.1.6 引力模型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源自于牛顿的苹果,即牛顿在 1967 年提出的物 理学中赫赫有名的万有引力模型。在 1962 年 tinbergen 和 1963 年 poyhonen的 文献中,对其在经济学领域做了发展、延伸,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且简便的经济 学模型引力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量与它们各自的国民 经济总量(gdp)成一定的正比例关系,与这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距离成一定的反 比例关系。其基本形式是: / ijijij taggd= 其中 ij t是双边贸易额,为进出口的总和; i g 是国家i的gdp, j g 是国家j 的gdp; ij d 是国家i和国家j的距离;a是比例常数。为便于实证检验,将原 模型转化为线形的对数形式并添加随机误差项得到: 012 lnlnln ijijij tggd=+ 式中 0 为常数项,为随机误差项, 系数 1 和 2 的数学意义为 ij t 对 ij gg 和 ij d 的 弹性。 2.2 贸易投资一体化实证研究文献贸易投资一体化实证研究文献 mariam camarero and cecilio tamarit (2004)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欧盟 国家和美国、日本的工业品进出口贸易需求,在模型中他们除了采用传统贸易的 决定因素外, 还加入了fdi的存量指标, 并对模型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结果表明,贸易于fdi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当然也有不同的和更为复杂的结论。 bedassa tadesse和michael ryan (2004) 运用日本 19891999年投向85个 tinbergen,j(1962):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appendix vi, “an analysis of world trade flows ” new york;twentieth century fund poyhonen,p(1963): “a tentative model of the volum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 ”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band90 heft(1963),pp9399 mariam camarero and cecilio tamarit,2004, “estimating the export and import demand for manufactured goods-the role of fdi,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vol140 (3)347375 bedassa tadesse and michael ryan,2004, “host marker characteristics,fdi,and the fdi-trade relationship, ” international trade 而poyhonen也对1958年欧洲的 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poyhonen的检验采用的是截面数据,而且选用了于数 据相适应的结构模型,并在计算时,用每海里运输成本的系数取代dij 。 自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到70年代对该模型的大量研究集中与对模型进行 扩展,这些扩展使贸易引力模型的形式逐渐趋于成熟。linnemann(1966) 对贸 易引力模型做出了重要发展。他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引入了两个新的解释变量, 极大地丰富了贸易引力模型。 这两个新的解释变量分别是人口这一内生变量和贸 易政策(如优惠贸易协定)这一虚拟变量。如果双边签订优惠贸易协定则为1, 否则为0。linnemann的实证检验中,人口与双边贸易额成负相关。 casetti(1972) 通过两条外生变量系列(基本系列和对偶系列)的有机结 合, 提出了计量研究的扩展法。 扩展法为贸易引力模型提供了新的实证检验方法, 也使该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际贸易额。 虽然扩展法使贸易引力模型在计量检验 方法上得到新的发展,但是继linnermann后,对贸易引力模型的发展主要局限 在增加解释变量上。 这些不断扩展的解释变量上, 这些不断扩展的解释变量包括: 非关税覆盖指数、双边汇率、人均收入、共同语言、人口密度、人口资本密集度、 消费者价格指数、消费者偏好差异、运输成本因素等。 anderson(1979) 开始将投资(fdi)放入模型当中,开始借助“引力模型”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21,no3,245259 zhaoyong zhang and ow chin hock,1996“trade interdependence and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between asean and china” ,world developmen,vol24,no1,pp155170 linnemann,hans(1966):an econometric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 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casetti,e.: “generating models by the expansion method:applications to geographical research” geographical analysis,vol3,no1,pp8191,1972 anderson,je (1979):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gravity equ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69 no1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来研究国家之间的投资问题。 此模型除了引入收入、 人口、 两地的距离等因素外, 还根据研究需求,把各种可行的不同的变量加入检验。例如,区域集团、投资、 时间等因素。与70年代以前的引力模型相比,加入了制度因素的分析,且把模 型从双边贸易拓展到了双边投资即fdi研究。 80年代以后对该模型的研究逐渐趋向于实证检验。对于贸易引力模型的扩 展,经济学家主要通过引入新的解释变量来对原始模型进行修正。这些新的变量 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响贸易额的内生变量,如人口、人均gdp等;另一类是诸 如优惠贸易协定、一体化组织等的虚拟变量。bergstrand(1989) 指出,前人的 引力模型中都有gdp变量,但都不含人均收入和人口变量,也没有人将引力模 型通了要素禀赋理论整合起来。因此,他试图在引力模型、人均收入和传统及新 贸易理论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人均收入可被解释为劳动与资本的比例,并采纳 linda的学说,相似人均收入的国家有相似的需求,构造了一个贸易引力模型。 2.3 中国学者的研究文献中国学者的研究文献 关于整个中国的实证研究有很多。丁文丽(2001) 根据 1980年至1997年 间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总量及结构的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外商 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总量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而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直 接投资与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高度相关性则表明外商 直接投资改善了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张小蒂,李晓钟(2001) 利用统计数据 分析了1983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及结构的影响得出fdi 对贸易有重要促进作用。 王子军,冯蕾(2004) 对2000年和2001年我国25个省市的出口分类金额 数据进行分类归总的基础上, 利用平行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不同技术类型的制成 品出口业绩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提高我国的出口竞争力 有决定作用。 史小龙,张峰(2004) 运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20 多年的数据证实 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口和出口贸易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从短 bergstrand jthe generalized gravity equatio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trade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9,71;143153 丁文丽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总量及结构的相关关系分析j经济经纬,2001,12:96-98 张小蒂,李晓钟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7: 16-20 王子军,冯蕾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竞争力j南开经济研究,2004,4:52-57 史小龙,张峰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4:42-47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的关系有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 朱玉杰,于懂(2004) 以中国和其它 24个国家或地区的最近3年的外贸和 外资的实际数据为基础, 用统计计量学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关系进行 实证研究论证了fdi的贸易的促进作用。 黄志勇(2004) 根据相关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作用进 行了回归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非常大, 而且对我国 出口产业的结构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张宗益, 李建春, 孙忠艳 (2005) 利用 19802000年中国的年度经济数据, 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因果分析方法, 分析fdi与我国进出口 贸易之间的关系, 得出fdi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不仅包括规模 还有结构。封福育,王少平(2006) 同样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纠正模型分别从 长期和短期两方面分析fd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结果发现, 无论是在长期还 是短期,fdi对我国出口贸易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洪庆(2005) 利用2001、2002年的数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 业内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垂直产业内贸易有积极的促进 作用,而对我国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不显著。 师求恩(2006) 对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进行了实 证研究,表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出口示范效应、竞争效应提高了我国内资企业的 出口倾向,在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还会通过技 术溢出效应来提高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倾向, 在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 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降低了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张鹏,李荣 林(2006) 使用 19842004年中国与14个主要投资经济体的贸易和投资数据, 得出贸易投资关系的阶段性动态变化:1984年以来外资流入与双边贸易总体上 是互补的,但外资促进贸易的作用不是很大,1992年以前投资对贸易促进作用 非常明显,之后至1998年两者相互促进作用迅速减弱,1999年后进一步降低。 同时他们还分析不同经集体对华投资的贸易倾向变化具有明显差异。 来自北美洲 和亚洲的投资主要是贸易促进型,而来自欧洲的投资主要是贸易替代型。同时李 荣林(2006) 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到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的数据,对外商直接 投资与中国的出口规模、出口产品结构、出口产品竞争力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 朱玉杰,于懂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载j财经问题研究,2004,10:13-18 黄志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7:81-84 张宗益,李建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3:28-33 封福育,王少平fdi 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2:53-55 王洪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4:35-38 师求恩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6:84-89 张鹏,李荣林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贸易影响的动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6:29-35 李荣林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4:15-21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外商直接投资扩大了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提高了外贸依存度,外商投资企业进 出口占全国比重不断增大,同时也改善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同时进一步建议 中国利用fdi的方式因各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而有所不同, 东部地区 应以利用fdi开展一般贸易方式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而中西部 地区则要以利用加工贸易方式的劳动里密集型产品制造业为主, 避免地区间的恶 性竞争。 关于各个省市区域性研究近几年研究的学者也很多。钱晓英,赖明勇,张大 奇(2001) 从中国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