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红色与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pdf_第1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红色与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pdf_第2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红色与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pdf_第3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红色与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pdf_第4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红色与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摘要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 e l e c l r o l i i i t i i n e s c e n c e ,e l ) 是当今凼际上 研究、丌发和产业化的一大热点,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大量投入,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有机e l 具有超薄、主动发光、高 亮度、宽视角、响应速度快、色彩丰富等特点,在手机、电脑、数 码相机、车载显示等领域都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论文主要对红色及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作了 研究,首先我们将红色掺杂剂d c j t b 分别掺杂在三种不同的金属 螯合物m q3 ( m = a 1 ”,g a ”,i n ”) 中,制备了结构为i t o t p d m q 3 : d c j t b a i q 3 l i f a 1 的一系列红色o l e d 器件,研究了主体与客体 发光分子之间的能带匹配对载流子的注入、限制、激子的复合以及 发光的色纯度等方面的影响。测量了不同掺杂浓度下的p l 光谱以 及各个器件的e l 光谱,作出了电流密度一电压一亮度曲线,并利 用实验结果计算出了器件的发光效率。通过比较不同掺杂浓度下的 器件发光特性,并分析了发光层中发光基质与掺杂染料之间的能带 匹配以及器件各有机层间的能带匹配对器件发光特性的影响,发现 在这种红色器件中存在从m q3 向d c j t b 的能量传递,并且发光层 中m q 3 与d c j t b 之间的能带匹配关系显著影响着器件的各个发光 特性。 另外,我们还制作了结构为i t o n p b d p v b i ( j b e m ) :d c j t b ( c ) a l q 3 l i f a i 的两种掺杂型白色o e l 器件,利用不完全能量 传递原理实现了白色的发光。测量了不同掺杂浓度下的p l 光谱和 各器件的e l 光谱,作出了亮度一电压啦线和亮度一电流密度,并 计算了器件的发光效率。通过比较最佳色度时两种器件的发光亮度 和发光效率,发现j b e m 器件的亮度和效率都优于d p v b i 器件,更 适合于制备高效率、高亮度的白色发光器件。 关键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红色发光,白色发光,能量传递,能 带匹配 上海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o r g a n i ct h j nf i l me l e c t r o l u m i n e s c e n c e ( e l ) h a s b e c o m ea na c t i v ef i e l do fr e s e a r c ha n dm a n u f a c t u r ea l la r o u n dt h e w o r l d a n dh asm a d en o t i c e a b l ep r o g r e s sa n d e rs t r o n gi n d u s t r i a la n d a c a d a m i c s u p p o r t w i t ht h e f o l l o w i n gp r o p e r t i e s :s e l f l u m i n o h s h i g h b r i g h t n e s s ,w i d ev i e w i n ga n g l e ,h i g hc o n t r a s t ,f u l lc o l o r ,o r g a n i c e ld e v i c esw i l lb ep r o d u c e df o rus ei nm o b i l ep h o n e h a n d h o l dp c s d i g i t a lc a m e r a s ,a n dc a rn a v i g a t i o ns y s t e m s o r g a n i c e ld e v i c e sw 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i nt h i s p a p e r r e d a n d w h i t e e m i t t i n g d e v i c e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s t r u c t u r e sa n du s i n g v a r i o u s k i n dso fm a t e r i a l sw e r ef a b r i c a t e d b yu s i n g as e r i e so f t r is ( 8 - h y d r o x y q u i n 0 1 i n e ) m e t a lc h e l a t e sw i t hc e n t r a lm e t a li o n so f a l 十3 ,g a ”,i n ”a st h eh o s tm a t e r i a l s ,r e do r g a n i cd e v i c esh a v eb e e n f a b r i c a t e d ,w h i c hu s e dar e df l u o r e n s c e n td y ed c j t ba st h ee m i t t e ro r g u e s t d o p a n t m a t e r i a l ,i t o t p d m q 3 :d c j t b a l q 3 l i f a 1 i st h e 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d e v i c e s t h ep l s p e c t r a ,e ls p e c t r a ,a n d j v b c h a r a c t er is t i csw e r e a n a l y z e d w ef o u n dt h a t t h e r ee x i s t se f f e c t i v e e n e r g yt r a n s f e rf r o mm q 3t od c j t bi nt h el i g h t e m i t t i n gl a y e r a n d 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e n e r g yl e v e l so ft h e s eo r g a n i ce m i t t i n gd e v i c e sw e r e c o m p a r e dt os t u d yh o wt h em a t c ho fe n e r g y1 e v e l sb e t w e e nt h eh o s t a n dt h e d o p a n t w i l li n f l u e n tt h e c a r r i e si n i e c t i o n ,c o n f i n e m e n t , r e c o m b i n a t i o na n de m i s s i o nc o l o rp u r i t y ast ot h ew h i t eo r g a n i c e ld e v i c e s t h es t r u c t u r ei s i t o n p b d p v b i ( j b e m ) :d c j t b ( c ) a l q3 l i f a 1 n p bw a st h e h t l :a 1 qw a st h e e t l d p v b ia n dj b e mw e r et w ok i n d so fb l u e e m i i t i n gm a t e r i a l s d o p e dw i t hr e de m i t t i n gm a t e r i a l sd c j t b t h ep l s p e c t r a 、e ls p e c t r a ,a n dj v b e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sw er e a n a l y z e d b o t h t h el u m i n e s c e n c ea n de f f i c i e r l c y o ft h ed e v i c e s u s i n g j b e mw e r e h i g h e rt h a nt h o s eo ft h ed e v i c e s1 1 s i n gd p v b i a st h er e s u l t j b e mis m o r ep r o p i t i o hst ob eu s e di nf a b r i c a t i n gw h i t ee m i t t i n gd e v i c es k e yw o r d so r g a n i ct h i nf i l me l e c t r o l u m i n e s c e n c e ,r e dl i g h t e m i s s i o n , w h i t e l i g h t e m i s s i o n ,e n e r g yt r a n s f e r ,e n e r g y l e v e l m a t c h i n g , i i t - 海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所谓电致发光就是发光利料在电场作用下所产生的一利,发光 现象。根据发光利料的性质,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可分为无机i i l 柯机 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后者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有机电致发光显示 技术( o r g a n i ce l e c t r 0 1 u m i n e s e e n c e ) ,简称o e l ,依据所使用的有 机材剁的不同又分为二类,一是以染料及颜料为材料的小分子器件 系统,另一则以共轭性高分子为材料的高分子器件系统。由于有机 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发光二极管( l i g h t - e m i t t i n gd i o d e ,l e d ) 的整流 与发光特性,故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亦被称为o l e d 。 0 l e d 作为最近几年相当热门的话题,无论是国内国外,都有 相当多信息报导,其未来市场前景也吸引了产业界许多厂商的投入 发,俨然成为一个未来的明星产业,并且被喻为下一世纪的平面 豫示技术。那么此技术究竟有什么魅力,有什么优势呢? 目自,已经出现的平板显示技术有液晶、场发射、等离r 体、 发光一极管、电致发光等,其中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光摄为成熟,但 是山于它属于被动式显示,存在视角小,反应速度慢,适用温度范 刚窄,难于实现大尺寸显示等缺点。然而,利用有机薄膜电致发光 技术( o r g a n i ct h i n f i l m e le c t r o n l u m i n e s c e n c e ,o t f e l ) 制成的显 示器件具有与液晶相比十分显著的优点【“”】: 固体器件的总厚度不超过2 m m 主动式发光,具有很宽的视角 具有全色显示能力 商流低电压驱动 低功耗 具有可以显示动画的赢响应速度 使用聚合物衬底可以制备轻重量的显示器 幕 ! r 这些特性,有机e l 技术自其诞生之r 起就逐渐成为市场关注 的焦点,并目被研究和应用到许多领域中去。 自从19 87 年,k o d a k 公t d 首次用蒸镀方法制作出双层式的有 机n i 腴器件以来有机电致发光在发光效率和颜色方面都取得了li 人的进步。现在o l e d 技术在平扳显示( f l a tp a n e ld is p la y s ,j j p 【) s ) 锄域i 川嫂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球众多的公司都纷纷加入到这 上海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领域芈束。英围剑桥大学、一三洋( s a n y 0 ) 电机、出光兴产、先锋 和台湾铼德等都已经在这一领域中投入了相当多心力丌发技术。我 从2 0 世纪9 0 年代也开始研究有机e l 技术上海大学、吉林人 学、清华大学平u 中科院长春物理所等也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订 机e l 器件的实际应用中,主要考虑的是以下三个基本问题:1 ) 稳 定性( 寿命) ;2 ) 功率效率;3 ) 全色显示能力。 1 1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展望 o l e d 的研究从l9 6 3 年起,以a n t h r a c e n c e 分子的单晶外加电 压发光。3 1 ,因为当时的操作电压太高,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 直到1 9 8 7 年k o d a k 公司的c ,w t a n g 和v a n s l y k e 【“”j 发表了采用 蒸镀方法制作出含电子空穴传输层的双层结构的有机薄膜器件,此 器件的效率有很大幅度的改进,因此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当唰的 器件结构为i t o d i a m i n e a l q3 m g :a g ,具有1 的外量子效率,在 低于10 v 的操作电压下,有超过1 0 0 c d m 2 的亮度。 高分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简称p l e d ,则始于19 9 0 年英国剑 桥大学的研究成果【】,他们首先将p p v 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j 一,其结构为i t o p p v c a ,此器件发黄绿光,量子效率为0 0 5 。 l f 是这两个研究成果带动了有机电致发光技术的研究起源。 目阿,国际上有机电致发光技术发展的分布大略为,闩本大厂 较偏向o l e d ,欧洲国家则偏向p l e d ,美国厂商则两种技术皆参 与之。目的积极投入有机电致发光技术研发的厂商,在o l e d 方面 有k o d a k 、u d c ( u n i v e r s a ld is p l a yc o m p a n y ) 、1 b m 、h p 、m o l o r o i a 及h 本p i o n e er 、i d e m i l s uk o s a n 、s a n y o 、t d k 等大厂。,在p l e d 方面则为英国的c d t ( c a m b r i d g ed i s p l a yt e c h n o l o g y ) 、美国的 u n i a x 、h p 、d u p o n t 、荷兰的p h i l i ps 等,其中动作较积极的大厂已 进入初期的量产化阶段。 由于有众多的厂商投入研究开发,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技术在妞 短的十儿年内已有相当成效的进展,尤其在发光效率的提了1 发m , 进艘史是伙速。如o l e d 绿光器件的发光效率自】9 8 7 年k o d a k 的 】5j i t l w ,至今p i o n e er 已可达16 l m w ,而p l e d 器件效率的进胜更 足快速,自19 9 0 年剑桥大学所发表的小于0 1l m w 的黄绿光器件, 至今c d t 绿光器件已超过2 0 1j n w ,其进展速度是惊人的。 上海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啊机薄膜电致发光技术会进展的这么快,另一个原因就足10 制 符过程比发光_ 二极管容易,不需要长品的制备过程,也没仃l m 粒制 作的程a ,丽是一个大面积的涂郁过程,不像发光二极管有许多复 杂的制程。 有机电致发光技术发展至今,第一个商业化的产品是19 9 7t f p i 0 1 1 e er 公司推出的2 5 6 x 6 4 像素的单色汽车音响面板用的显示器 j 。在19 9 7 年和19 9 8 年问l d e m i t s uk o s a n 和n e c 都推出了彩包 卜动式驱动的彩色显示器,其解析度为3 2 0 2 4 0 像素,j 其 id e m i ts uk os a n 推出得相当积极,分别在】9 9 7 年完成10 寸v g a ( 4 80 6 4 0 ) 雏形机,19 9 8 年与同本真空技术合作,丌发出2 0q ( 36 c m 4 6 c m ) 的蓝光单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技 术向更大的显示尺寸进展。p i o n e e r 公司还宣称将多色有机e l 的j 。 。娼应用在m o t o r o l a 手机上,此举将加快有机e l 显示器的普及。台 湾铼德科技公司也已将其导入量产。虽然有机e l 全彩技术尚未成 熟,但是e l 显示技术已在小尺寸单色及多色的显示器应用市场c p 出现,丌始切入手机及携带式资讯产品领域。 目i 狰,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在器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还 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图( 1 ) 是各种颜色器件的初始亮度与其寿命 之m 的关系。绿色器件在所有o l e d 中是效率最高和最稳定的。赞 百 呈 菩 当 i r 曲“l u m i x a n c ei c 肼】 fi )符种颜色器竹初始亮嫂与寿命的芙系 色器件的性能也较好。白色与蕊色则相对较差,但是也有文献报道 过稳定很好的红色发光器件i5 。然而,白色器件的搿命却足扪7 低 的,这也许足臼色器件所研临的最耕手的问题。因为 刍色发光擀俐 上海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扎心1 1 jl 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做液晶显示的背光源,也| _ i j 以“接 作为鼹示器件。 倘若再进一步丌展研究工作,特1 信在不久的将来有机e 1 将会 “符个方而得到广泛应用,崩有机e l 技术集成的平板式全吲体彩 也l 匕挑进入t 家 户的时代乜已为期不远了。 1 2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本结构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基本”j 分为单层和多层。单层结构如图( 2 ) 所示,这是能实现电致发光 最简单的结构,即会属阴电极祁阳极导电玻璃将有机发光层 ( e m i t t e rl a v e r ) 央在中洲。英国剑桥大学最初于1 9 9 0 年利用共轭 聚合物p p v 实现了电致发光引,就是利用这种器件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人们丁i :发了多屡结 构的器件,又可分为双层结构的s h - a ( s i n g l e h e t e r o ,a ) 型、s h _ b ( s in q 】eh e t er o b ) 型和三层结构的d h ( d o u b l e h e t e r o ) 型,同样 如图f 2 ) 所示。 幽( 2 )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什的儿种基本结构 相比与单层结构,多层结构的优点就在于引入了载流予传输 联,即电子传输层( e l e c t r o nt r a n s p o r tl a y e r ,e t l ) 和空穴传输层 ( h o 】et r a n s p o r t l a y e r ,h t l ) 。s h - a 型中,发光层起到。uf 传输 的 1 :h j ,载流f 在发光层t 中靠近空穴传一 l l i j 层的一侧复合发光。这种 结构适川j 发光层的 乜予传输性优于空穴传输性的情况。s l d b “x 的段) 匕层则起到,穴传输的作用,载流子在发光层中靠近乜_ r 他输 一 基 五一 = 一 上海大学硕掌位论文 ) 。0侧复合发光。这种结构适用j 一发光层卒穴传输性优rl l ! j 7 化 输p i :的情况。 层机构的d h 型器件同州引入了电子私l 空穴传输层,将发光 j :火扯中m ,目的是增加绒流予的注入,降低各有机层f , 3 的势争 :, 歧,、f 锶载流予浓度,同时还可将载流子限制在发光层内,从咖抛 。:j ,载流子的复合儿率。这种结构在调整电致发光的颜色方砸特别有 用。在实际操作中还可适当加入载流子阻挡层等,进一步提高器件 的发光效率。 小j 刊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各有自己的优势,其叶叫、分,利 制经真空升华沉积方法制成的多层结构的器件具有最为优良的性 能。 1 3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1 3 1 基片的清沈及预处理 通常使用i t o 透明导电玻璃作为器件的阳极r 即在玻璃上镀一 堪1 m o ,:s n o 混合物,因为i t o 导电透光,相当稳定,且具有高的 功函数( 45 53 e vz c 右) ,利于空穴的注入。i t o 基片的清洁程发 列器件的一睦能有很大的影响。不二f 净的基片会导致驱动电压过鬲或 发光1 i 均匀等f a j 题。首先用普通水预沈,然后依次用沈涤剂、丙酮 和乙醚超声清沈,最后烘于。另外,还可以用辉光放电或氧等离子 处理等方法氧化i t o 表面,目的是使基片表面更稳定。 1 3 2 有机功能层的制备 最常用的有机功能层的制备方法有两种,一是真空蒸发法,这 利方法适用于有机小分予材料。蒸发r t 1 的真空度一般要求高于2 】0 - 3 蛘l ,各有机层的蒸发速率一般控制在o 2 0 4 n m s ,膜厚则“n i l 。蜒,】i - 、体振荡频率计监控,这些参数都x , l 器件的性能好坏有很火旧 必州。足旋涂法,| = ! 【j 将化台物溶解j 二有机溶剂中再经儿土胶成j | ! _ , 通川j i 熔点较高,难挥发的聚合物捌料。另外聚合物材利诬j 川i j 女 韶j j 叫的,:j 法。 上海太掌硕士掌位论文 1 3 3 金属l 凋电极的制岱: l 于阴极是电子注入电极,所以阴极材料应当选择功旧数较低 的金属以尽叮能降低电子注入势垒。目曲最好的是采用m g a g 合仓 ( j0 :1 ) ,其中m g 具有比较低的功函数( 3 5 e v ) ,少量a g 能牺 助m2 的沉积。但是出于制各工艺较复杂,实验中我们一般采用活 泼会属a 1 作为阴极,或者使用复合电极l i f a i i ”】和a i2 0 3 | 】引等, 都能有效地改善器件特性。随着对电极表面电子注入机制的不断了 解,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有效、更稳定的材料被发现。 列于制各成功的器件还要进行许多基本参数的测量,如启亮l 乜 压、亮度、色坐标、电流密度、和光潜等,这些都是判断器件性能 好坏的依据。光致发光光谱和激发光谱使用f i 立8 5 0 荧光分光光度 引洲量:f 电致发光光谱、亮度和色坐标使用l 1 b e r ol i m i t e d 公训 的p r 6 5 0 光谱扫描色度计测量。电流密度( 发光面积0 4 c m 04 c m ) 和 乜门三用k e i t h l e y 公司的2 4 0 0s o u r c e m e t e r 测量。 1 4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材料 j - l ! l 于有机e l 器件的材剌有好几中分类方法,本文只是从器件 结构的角度,从材刳的传输特性进行分析。 选择载流子传输材料时应注意以下条件: 】)良好的绒流予传输特性; 2 )根掘电极材料选择易于由电极注入载流子的捌料; 3 )根据器件结构和发光层能级选择易于向发光层注入缄流 子的材料; 4 )根掘器件结构选择能够阻挡发光层传送载流子的利判: 5 )用真空蒸发法易于形成致密的薄膜。 1 4 1 电子传输材料 r 多川往有机e l 发光】:的主发光体本身就具有输送1 乜了的铀 忭,们址、”i - 穴传输层或客发光体用作1 乜致发光时,靠近阴极界m 就w ,j 婴有层分为传输i 乜予的利剌。使用最多的是会属整合物,绷 上浔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a i ( 1 l 、b e q2 ( 图3 ) 等金属离了- 与8 羟基呤啉的螯合物,还彳j t a z 的衍j 乍物、o x d 、p b d 等。a 】q3 是使用最广泛的e t l 杓料之 t 川为它的t g 相当高( 1 75 ) ,成膜性好,而且它的球状空叫分j j 结构馒它不易与界面处的空穴传输层靠地过近而形成激基复合物 l 2 3 i 。 1 4 2 空穴传输材料 空2 t , 传输材料具有很强的给电子特性如芳香二胺类、芳香:王臌 类 2 “,如t p d 、t t b 、n p b ( 图3 ) 等。现在合成新的空穴传输利 i 等 、| 7 a l q 3 ,一 ,b 8 i 0 冷 囝q h i c 7 c h 3 t p d 佑、 帅。 辨帅u 剖j h :h :) 由 t a z n p b 幽( 3 )电子传输材料( a ) 及空穴传输材制( b ) 利的重点在:i ) 要有高的耐热稳定性;2 ) 在h t l 口 q 极界面l 扣要 减少能量势垒;3 ) 要有良好的e l 然成膜形念;4 ) 不易老化( a g i n g ) 绌l 协:5 ) 失去l b 子后带i i 二电荷结构的离子稳定,不分解,1 ;币排、 _ if u 斛等。 露吼 孚 上海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1 。5 红色及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i 5 1 掺杂改善发光颜色和发光效率 用高量予效率的荧光染利掺杂在发光层中是提高量子效率的 方法之一【i5 j 。根据f o rs t er 或d e x t er 能量传递【5 8 】,主体栩制中的激 f 能把能量传递给具有荧光作用的客体染剿。另外,客体分于| q 能 缴机构可咀为在主体材利中迁移的载流子提供一个电子或审穴陷 阱,从而使激子直接在客体分子中形成。 激发态的施主分子d 。通过能量传递把能量传递给处于基念的 受主分子a ,使a 成为激发态: d + + a d a + + h v t d + a + h v a ( 1 - 1 ) 这1 1 【h v 。和h v 。分别是能量传递过程中被发射出的热能和光能。于 是,在一些掺杂型有机薄膜中,主体分子中的激子能量能够被传递 给客体分子,使客体分子亮度增加的同时主体分子的发光衰减。在 这利一能量传递机制中,能量施主并不发射光子,因此这种传递能量 的方式称为无辐射能量传递。 能量传递几率与施主分子和受主分子之削的距离r 有关卜: 凡c 胪( 警) 6 ( 】2 ) 这姒r 。是f j r s t er 半径,r 是没有进行能量传递的施主激子的平均 寿命,列应于复合几率j d z l f 。当r = r o 时,则j h g 2 j 1 ) t 此时施主 激子的复合几率等于它的能量传递几率。由于j h g o c1 r 6 j 圻以随 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能量施主的发光将迅速衰减。 1 5 2 红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征平板显示、背光源领域,有机e l 器件由于具有高发光效率、 也彩l 寓、结构简单、驱动f 乜压低等优点从而具有d _ - 大的虑川潲力, 井衍到了j “泛深入的研究。从i d 曲的研究来看,蓝色和绿色发光剌 利的效率已经足够满足实用化需要,但红色发光材料仍然存在问 题,刈刳色发光进行研究是非常+ 必要的。实现红色发光的途径t 婴 “岫种:1 ) 掺杂能发红光的染私4 2 5 | ,利用能有效进行能肚他逊 上海大学硕士掌位论o - v 的染利掺杂,通过在靠近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的界i 面刚近形成| 0 溅 j ,被染荆叶心俘获来实现发光。2 ) 用稀二l 离子配合物作i 南质或溅 活刺i “1 1 ”j 。稀二l 离子配合物的发州光谱很窄,但性能不太稳定,成 撇h 较篾,不能用于真空蒸镀,只能掺入聚合物中使用,并= l 发丸 做牢一;高。所以我们在实验c j 都使用掺杂的方法来得到红色发光。 掺杂是获得高效、长寿命和所希望发光色e l 器件的极为重要 的方法,能够有高荧光亮度的红光掺杂染判不象蓝光和绿光那么 多。对用真空蒸锻法来制造的分子型电致发光器件,选择红光掺杂 染利一定要有挥发性。这样一来,使得许多离子型的染料都不可利 川。k o d a k 公司最早在红光域中用的掺杂剂是一个很有名的锚刑色 素,叫d c m i ”】。它的光致发光( p h o t 0 1 u m i n e s c e n c e ) 效率是7 8 , 波峰在 1 1 1 a x = 5 9 6 n m ,它的电致发光光谱和电致发光效率都和它的 掺杂浓度有密切的关系。出于它的浓度猝灭非常明显( 因为它的分 子构型为平面结构,因此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了掺杂浓度所引起的自 狩灭现象。这种1 自猝灭来源于分子白j 不期望的聚集和聚集体中分予 删蚀相互作用导致无辐射跃迁引起的,从而使得掺杂浓度对器件的 发光性能影响很大,发光色度和亮度难以兼顾c 5 5 6 3 。关于浓度猝灭 问题会在第三章中详细讨论) ,掺杂的比例须很小,而且实际生长 r l l 也很难挖制,发光也易偏黄,用c i e 坐标柬测量只有x = 05 6 , v = 04 4 i ”i 。为此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试图改进红光的色纯度。 h a m a d a 等i 28 利用r u br e n e 与a l q 3 、d c m 的共掺杂,r u b r e n e 是作 j , l 辅助发光掺杂剂( 1 2 1 1 i t t i n g a s sjs t ) ,具本身并不发光,由于它j i j 激发能姑在a l q3 和d c m 之i n j ,能增加从a l q 3 到d c m 的能量传递, 【r 色度随亮度的变化。 山于掺杂对染利的能级、荧光量子效率、分子结构等都有很高 的璎求,人们又丌始研究新材料,希望避免使用掺杂手段来得到纠 光。b d c m 【2 9 l 是一种新型的红色合成材制,具有较好的空问位1 1 1 j 1 , 日出小分予削的相互作用强度,从而有效地消除浓度猝灭,b d c m 川 以或接作为发光层的基质来构造器件。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的红色染料是d c j t b ”,】9 9 8 年,chc h 刈d c m 的分子结构进行修饰,引入刚性取代基和平面结构耩团, 成了这种高效的红光染利,色度达到x = 06 2 ,y = 0 3 8 ,荠儿位球 艘猝火现琢 ! :; 到了改善。这些性能上i :】 改善对于实现全色显永j i 彳j 4 j 1 “7 i 艰篮旧恋义。 上海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1 5 3 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绿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已进入了商品话阶段,进一步奋斗 的目标就是实现全色有机发光显示。在实现全色显示中,产生红、 绿、蓝以及白色发光的四种器件都是很重要的。白色发光是个诱 人的目标,人们一直在追求能够产生自光发射的有机e l 器件,目 的在于可以作为最理想的液晶背照明白光,使得液晶面板变得很 薄,可以制成薄型白色蔼光源,进入普通照明领域,可以从显示到 照明领域。白色有机e l 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如果能对这一市场 进行有效地研究和丌发,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纯的有机材料是没有发白光的,所以要得到白光一定要将电致 发光的颜色混合。k o d a k 公司是最早用不完全能量传递( i n c o m p l e t e e n e r g yt r a n f e r ) 的原理使o e l 实现不同颜色“混合”的。目前已有 一些关于有机白色发光的报道,k i d o 等【33 , 3 4 1 利用多层结构,在各 有机层中掺杂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实现了白色发光。h a m a d a 等 人t “】用单一金属螯合物发光层制备了白光器件,但是该器件发光的 颜色偏绿。吉林大学的冯晶等采用蓝光染料( d p p y ) b f ,利用它与 空穴传输材料n p b 的固界表面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发光,并通过调 节a 1 q 层的厚度来调节器件色度,制备了自光电致发光器件。也有 利用阻挡层来实现白光的,在e t l 和h t l 之间插入阻挡层,通过 控制阻挡层的厚度,可使e t l 和h t l 中都有激子的复合,若这些 有机层本身具有荧光性质,或掺杂有荧光染料,就能从有机层中得 到不同颜色的发光,从而可以合成自光。上海大学的张步新等【6 5 】 就利用这种方法制成了器件结构为 i t o c u p c n p b t p b i :r u b r e n e a l q m g :a g 的白光器件,其中t p b i 是作为阻挡层,最大发光亮度达到8 6 35 c d m 2 。d e s h p a n d e 等同时i j l l 利用了不完全能量传递原理和阻挡层,制各了结构为 i t o n p d n p d :d c m 2 b c p a i q 的白光器件。b c p 是阻挡层,在n p d 内形成的激子由f 5r s t e r 机理发生连续的能量传递,经由b c p 层到 a l q ,同时一部分能量从a l q 传递到d c m 2 。这种层间的连续能量 传递使三种分子内部都有激子的复合发光,从而产生白光。 我们在实验中利用两种蓝色发光染料d p v b i 和j b e m 分别掺杂 在红光材料d c j t b 中,利用不完全能量传递原理实现了白色发光, 最大亮度分别达到7 8 2 2 c d m2 和12 3 0 0c d m 2 o 上海太掌硕士掌位论文 h3 d c md c j t b r u b r e n e 酗( 4 ) 有机材料的分子结构 t p b 基 簇 上海大掌硕士掌位 i 支 第二章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机理 2 1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原理 2 1 1 有机物的发光 有机分子都有所谓的7 c 键,它的激发态和发光关系密切。芤键是 由两个p 电子形成的,它的基态so 是单态,因为两个电子的自旋 相反。当一个7 c 电子被激发,如其自旋不变,则激发态亦为单态: 即s i ,s 2 ,s 3 等等。如果自旋反转了,那就成了三重态:t 1 ,t 2 , t ,等等。根掘选择定则,单态和三重态之间的跃迁是禁戒的。因此, 一旦吸收了光子,通常都是激发到s j ,s 2 ,s 3 。图( 5 ) 给出 一个有机分子7 【电子被激发后的发光过程。我们看到,三重态能级 低于相应的单念。发光多半是从s 1 跃迁回到基态。s 2 能级的发光 是少有的事,因为其能量极易通过无辐射的内转换( i n t c r n a l 、川_ 、 h8 j童;( 、 。降、引 口 u !l 、 oj ” o a , 二 一 o: u 0 ub 0 口 u 卅 一 :k h 盆 _ 幽( 5 ) 7 【电子能级和发光过程 d - 海大掌硕士掌位- r e 文 conver s i o n ) 而转移到s 】。s l 的寿命只有10 4 s e c 左右,发光表征的 就是到基态的跃迁。由此产生的发光就叫做荧光。有时候能量还可 以无辐射地从单态转移到三重念。这叫做系统问过渡( i n t e r s ys t e m c r oss i n g ) 。虽然从单念s i 到三重态t l 的跃迁是禁戒的,却也有 定的几率( t10 6s e c 。1 ) 。而从t l 到基态so 的跃迁也是禁戒的,因 此发光的衰减时问比荧光长的多,有的可长到秒的数量级,这就是 磷光。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人们一般很难在室温下观测到磷光。 2 1 2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原理 2 1 2 1有机e l 和无机e l 发光机制的区别 为了便于进行比较,本文中所说的无机e l 特指无机薄膜交流 e l ,因为无机e l 中还有粉米厚膜e l 和直流e l 等。有机e l 与无 机交流e l 虽然有共同的特点即它们的器件都是多层结构并且是薄 膜平面发光,又都是在电场激发下的发光( e l ) ,但这只是表面的 现象。下面讨论它们的主要差别”。 1 )激发电压不同 无机e l 的发光依靠的是电场加速电子的碰撞,因而需要几百 伏的交流电压,而有机e l 则只需几伏至十几伏直流电压即可。 2 )激发机制不同 虽然无机e l 与有机e l 的器件结构都是多层结构,但各层功 能明显不同,图( 6 ) 示出典型的无机e l 器件结构。由此图可看, 无机e l 发光层两侧是绝缘层,利用的是交流( 1 0 0 v 左右) 驱动, 电投 绝缘层 发光层 绝缘层 l t o 玻璃衬赢 i 笙】( 6 ) 典型无机e l 器件结构 上海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而有机e l 发光层两侧则是载流子传输层,利用直流( 5 2 0 v 左右) 驱动。 对于无机e l ,主要激发过程是:首先从金属电极侧的绝缘层 发光层界面能级放出电子,然后它们在发光层内高电场作用下被加 速形成过热电子,这些过热电子对发光中心进行激发发光,放出的 电子被靠近i t o 电极侧的发光层一绝缘层的界面能级捕获。 实际上解释无机e l 采用的是能带模型,它属于高场发光,发 光的能量来自高电场下加速电子的碰撞。而有机e l 则是注入式发 光,发光的能量来源于电子和空穴复合形成的激子衰减释放的能 量,图( 7 ) 示出了最简单的双层有机e l 器件能级图和发光机制。 真空能缓 电子注入 m 持 瘫 嚣 啦 ;| f i 讯 0o o i t o t p d a i rm g :a g ( a )( b ) 幽( 7 ) 具有两层结构的有机e l 器件能级( a ) 和发光机常t j c b ) 极 有机薄膜e l 器件的运作和载流子的注入显然有密切关系。而 载流子又和各层材料( 包括电极) 之间的能带关系相当密切。对于 有机物,能带的概念实际上是很难理解的,因为有机物的分子问相 互作用力不强,电子不大可能像半导体那样共有化,因此形成不了 能带。电子( 也包括空穴) 从一个分子转移到另一个分子只能靠激 子的传递,是跳跃式的,即所谓h o p p i n g 。、子的最高占满的分子 轨道( h o m o ) 称为满带或价带,把最低未占满分子轨道( l u m o ) 称为导带。而这两者是能够从实验测出的,因此就有可能建立起器 件各层之问的能量关系。e l 发刺的基本过程是:首先从j 下极和负 极注入空穴和电子并在有机层中传输,然后被注入到发光层并在该 上海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层复合形成激子,最后激子被激活而发光。由图( 7 ) 可看出,i t o 的费米能级与最高占有轨道( h o m o ) 能级差越小越容易输送空穴。 2 1 2 2 有机e l 和l e d 与无机e l 和l e d 发光机制的理论解释 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有机e l ( 或l e d ) 的发光、电子跃迁似 乎更为合理,因为还不能确切地采用p n 结的概念,有机l e d 中激 子概念与无机l e d 也不相同;有机膜无论是小分子还是聚合物, 一般都是无定形薄膜( 有机物采用热蒸发,蒸发的分子在室温基板 上以过冷状态形成薄膜) ,而且是带隙很大的绝缘膜。而无机e l 则 是多晶薄膜,无机l e d 则是更为有序的掺杂半导体单晶体。有机 l e d 中的载流子传输过程也与无机l e d 不同,在有机分子矧的电 荷移动靠的是分子离化。例如,空穴在分子中的传输过程实际上是 中性分子a 和带正电荷的分子a + 间的反复氧化一还原过程,如下式 所示: a e k 、k 而在无机半导体中电荷传导靠的是带传导。 2 2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的能带结构 2 2 1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能带的形成及表征 正如前文中提到过的,绝大多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严格来说属 于非品态固体,它们不象晶态固体那样具有长程有序性,而是短程 有序。有机分子削的结合靠的是范得华力的作用,同时分子轨道重 叠和分子i 刈电荷交换也比较弱。分子内电子的局域性较强,因而这 种结构对电子输运是不利的。处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电荷输运及 发光等问题时,常常借鉴一些已有的理论模型。考虑到有机发光材 料也有光吸收边及电导率与温度成反比( 盯1 t ) 的关系,表明存 在带隙,因而呵以借用能带理论来描述。 上海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有机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可以这样考虑,每个分子由多个原子组 成,该分子的分子轨道由能级相近的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得到。原 子轨道通过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时,轨道数目不变,但能级发生 变化,两个能缴相近的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时,总要产生一个 能缴低于原予轨道的成键轨道( 口) 和一个能级高于原子轨道的反 键轨道( 口) ,见图( 8 ) ,多个成键轨道或多个反键轨道之间交叠、 简并,从而形成了系列扩展的电子状态,即能带。其中成键轨道 中最高的占掘轨道( h i g h e s to c c u p i e d1 1 1 0 l e c m a ro r b i t s ) 称为h o m o , 反键轨道中最低的空轨道( 1 0 w e s t1 1 1 3 0 c c u p i e dm o l e c u l a ro r b i t s ) 成 为l u m 0 。成键轨道与反键轨道分别类似与晶态固体的价带( v b ) 与导带( c b ) ,价带顶与导带底则分别相当于h o m o 和l u m o 。 原子轨道 反键轨道 成键轨道 酗( 8 ) 有机材料的能带结构示意图 在多层结构器件的设计中,能带匹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 是提高多层结构器件综合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选择各有机 功能层的功函数、带隙、厚度及其相互间的配合,不仅可以大大增 加发光亮度和效率,而且可以控制载流子的复合发光区域,从而控 制发光的颜色。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有机材料的h o m o 能级和l u m o 能级可 以通过实验测得,常用的方法有电化学循环伏安法 7 , 3 引、光电子发 射分析3 9 。4 、紫外光电子谱发光1 4 2 - 4 6 得到。由于电化学循环伏安 法所用的设备简单,操作简单,并能在同时进行氧化和还原反应的 前提下,给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体系的全部能带结构参数,所以我 们在实验中采用这种方法柬获得材利的能带结构参数。 上海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2 2 2 电化学理论与有机材料的能带结构i 4 7 借用无机半导体概念,所谓有机物的带隙( e 。) 是指导带底与 价带顶的能量之差,即h o m o 能级与l u m o 能级之差。图( 9 ) 给 出有机材判的能带图、带结构与电离势p i ( 价带顶到真空能级的能 量) 、电子亲和势e a ( 导带底到真空能级的能量) 以及电化学方法 得到的氧化还原过程的电位( e 。和e t e d ) 的关系。由于电解池系统 中的参比电极具有固定不变的电位,电解池中任何变化都可归因于 工作电极,所以观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