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内容摘要 宗白华( 1 8 9 7 1 9 8 6 ) ,继清末民初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之后中国第二 代美学家代表之一。其美学思想在2 0 世纪4 0 年代臻于成熟并产生影响,此后沉寂 近四十年,至8 0 年代又隔世复出,9 0 年代中期后在学术界呈“显学”态势。 或许是鉴于宗白华少有直接的美育论述,目前学界对其美育思想关注程度远低 于对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等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从宗先生的美学思 想和实践活动来看,宗先生是一位有强烈启蒙目的和人道主义思想的美学家,他的 美学不同于西方的知识型的体系美学,只停留在科学和理论的层面,而是将审美与 人生实践融合在一起。他一生积极倡导艺术的人生观,致力于审美人格的培育,把 人的艺术素养的养成、审美人格的生成视为其美学的最终目的,以艺术化或审美化 作为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建设、中国人生活的最后归宿,从而创立了从审美和艺术 来实现人格生成的人格美育体系,其美学的研究实际上是美育的研究。他一生从事 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 活动,更是表现出了席勒式的美育情怀,当在中国现代美育 思想史中占重要位置。 本论文试图以审美人格的现代性生成作为切入点,把宗先生的美学纳入美育的 视野加以解读和阐释,对宗先生的审美人格提出背景、审美人格建构的基本内涵、 审美人格的范型、审美人格的境界、审美人格生成的美育设计等方面做一深入探究, 结语对宗先生提出人格美育思想简要总结。 关键词:宗白华审美人格现代性生成人格美育思想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z o n gb a i h u a ( 1 8 9 7 1 9 8 6 ) ,f o l l o w i n gl j a i l gq i c h a o ,w a n gg u o w e i ,a i l dc a i y u a n p e id u r i n g t h e e a r l y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 w a sa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o fc h i n a s s e c o n d g e n e r a t i o na e s t h e t i c i a n s h i sa e s t h e t i ci d e o l o g yw a sm a t u r ea n dm a d ea 伊e a t i m p a c ti nt h e1 9 4 0 s ,r e g a i n e da f t e rn e a d y4 0y e a r sa 1 1 dh a da ”铲a p h i c ”t r e n dj a c a d e m i a d u r i n gt h em j d _ 1 9 9 0 s p e r h 叩sz o n gb m u ag a v e l i t t l ed j r e c ta e s t h e t i ce x p o s i t i o n ,t l l u sm ec u 盯c n t a c a d e m i ap a i dal o w e ra c a d e m i ca t t e n t i o nt oh j sa e s t h e t i ci d e o l o g yt l l a nr e l e v a n tr e s e a r c h o ni j a n gq i c h a o ,w 抽gg u o w e i ,c a iy u a n p e ia 1 1 dz h u g i l a l l g q i a n ,e t c a c c o r d i n gt o z o n g sa e s t h e t i ci d e a sa l l dp r a c t i c a la c t i v i t i e s ,h ew a sa na e s t h e t i c i a nw i t has t r o n gs e n s e o fe n l i 曲t e n m e n ta n dh u m a n i t a r i a l l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l l ew e s t e ma e s t h e t i cs y s t e mw h i c h o n l ys t a y e di nt h es c i e n t i 珏ca 1 1 dt h e o r e t i c a l l e v e l ,h j sa e s t h e t i ca c h i e v e dt h ei n t e 乒a t i o n b e 咐e e na e s t h e t i ca n dl i f ep r a c t i c e h ei 1 1 i t i a t e da na n i c0 u t l o o k0 nl i f ca l lh i st j l ea c t i v e l y ,m m i t t e dt on u n u 血g a e s t h e t i cp e r s o n a l i t y ,c o n s i d e r e dt h e9 0 0 dq u a l i t yo fa r ta i l dt h eg e n e r a t i o o fa c s m e t i c c h a r a c t e ra sj t su l t i m a t ea e s t h e t i co b j e c t i v e ,t o o ka r ta n da e s t h e t i c sa sf i n a ld e s t i n a t i o no f c h i l l e s ec o m m u l l i t y ,c h j n e s ec u l t u r ea n dp e o p i e sl i v i i l 舀t h u sc r e a t e df r o mt h ea e s t l l e t i c a n da r t i s t i cp e r s o n a l i t yt oa c h i e v ea e s t h e t i cp e r s o n a l i t yg e n e r a t e ds y s t e m ,h lf a c t ,i t s a e s t h e t i cr e s e a r c hi st h es t u d yo fa e s t h e t i c s h e ,e n g a g e di n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 ( a n s e d u c a t i o n ) ,s h o w e ds c l l i l l e r - s t y l ea e s t h e t i cf e e l i n g s ,r 印r e s e n t e da l li m p o r t a i l tp o s i t i o ni n t h eh i s t o r yo fc l l i n a sm o d e ma e s t h e t i ci d e a s t h i sp a p c tb e g a nw i t ha e s t h e t i cp e r s o n a i i t yo ft h em o d e mg c n e r a t j o n ,i n t e r p r e t e d z o n g sa e s t h e t i ci d e 0 1 0 9 y 丘d ma na e s t h e t i cv i s i o n ,m a d ea ni n - d e p t hs t u d yo nz o n g s a e s t h e t i ci n t e g r i t yb a c k g r o u n d ,a e s t h e t i cp e r s o n a l i t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e s t h e t i cp e r s o n a l i t y m o d e l ,a e s t h e t i cp e r s o n a l i t yf c a l m ,a e s t h e t i cp e r s o n a l i t yg e n e r a t e da e s t h e t i cd e s i g n ,a l l d f i n a l l y ,g a v et l l et e s tt oz o n g sp e r s o n a l i t ya e s t h e t i ci d e o l o g y k e yw o r d s :z o n gb a i h u a ;a e s t h e t i cp e r s o n a l i t y ;m o d e 皿g e n e r a t i o n :p e r s o n a l i t y a e s t h e t i ci d e a s t i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钊衙日期:夕。6 年j ,月7 日 i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参二j b 翔:渺轳j 其毋 指驯嗍:惭砖 日期矽铲j 7 月“一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 的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季_ 姘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啊铲厂月,日 日期沁萨 布。 多 ,、舻定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前言 宗白华( 1 8 9 7 1 9 8 6 ) ,继清末民初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之后中国第二 代美学家代表之一。其美学思想在2 0 世纪4 0 年代臻于成熟并产生影响,此后沉寂 近四十年,至8 0 年代又隔世复出,9 0 年代中期后在学术界呈“显学”态势。 或许是鉴于宗白华少有直接的美育论述,目前学界对其美育思想关注程度远低 于对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等的相关研究。就本人视野所见,有聂振斌 宗白华“艺术的人生观”一文,涉及了宗白华的美育思想,但只是把它作 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附属部分作了简要介绍。国杨平所著的多维视野中的美育 一书,列有宗白华的美育思想一节,论及宗白华美育思想,但主要是从审美鉴 赏和艺术比较入手,介绍宗先生的艺术审美观。圆因此对宗白华美育思想的研究仍 有较大阐释空间。 笔者认为从宗先生的美学思想和实践活动来看,宗先生是一位有强烈启蒙目的 和人道主义思想的美学家,他的美学不同于西方的知识型的体系美学,只停留在科 学和理论的层面,而是将审美与人生实践融合在一起。他一生积极倡导艺术的人生 观,致力于审美人格的培育,把人的艺术素养的养成、审美人格的生成视为其美学 的最终目的,以艺术化或审美化作为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建设、中国人生活的最后 归宿,从而创立了从审美和艺术来实现人格生成的人格美育体系,其美学的研究实 际上是美育的研究。他一生从事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 活动,更是表现出了席勒式 的美育情怀,当在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史中占重要位置。 从人格角度切入宗白华研究,不是我的首创,汪裕雄、桑农的意境无涯: 宗白华美学思想臆解一书、胡继华宗白华: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一书均有 专章章论述宗白华的人格论,但前者是把宗白华人格建构造思想纳入了意境美学 的框架来研究。后者是从现代文化精神的建构角度来透视包括人格论在内的宗 白华的美学探索,。他们的成果为本文研究宗白华的人格美育思想打下了良好基 础。 聂振斌宗白华“艺术的人生观”,叶朗美学的取峰朱光潜、宗白华与中国现代美学,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9 1 页。 杨平多维视野中的美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9 0 页。 征搭雄桑农意境无涯一宗白华美学思想臆解台肥:安徽教育山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8 9 贞。 胡继毕宗白华: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北京:北京版社版集团文津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9 7 页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本论文试图以审美人格的现代性生成作为切入点,把宗先生的美学纳入美育的 视野加以解读和阐释,对宗先生的审美人格提出背景、审美人格建构的基本内涵、 审美人格的范型、审美人格的境界、审美人格生成的美育设计做一深入探究,结语 对宗白华的人格美育思想简要总结。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一章审美人格的提出 一、关于美育与美学 青年学者于文杰说,“在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中,美学只是事物的客观、程序 而又抽象化的知识体系,美育才是直接提升人的本质和文化精神的根本力量。所以, 推动人类精神进步的不是美学而是美育。”。笔者对这段话深表认同,以为它划分了 美育和美学的界限,直入美育的灵魂。虽然对美学和美育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大致 可以这样来理解,美学是研究艺术和美的学问,美育是将美学理论应用于人,解决 人所面对的精神问题,最终使人达到美的、自由的生存状态的教育方式。美学就范 围而言,它包括对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以及二者关系互动下的生成物一美的呈现形 态的研究。“美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以研究我们人类美感底客观条件和主观分子为 起点,以探索自然和艺术品的真美为中心,以建立美的原理为目的,以设定 创造艺术的法则为应用。” 美育则是美学的行动,或者说行动的美学,是更注重应 用、注重实践、注重方法的审美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美术的感觉普遍到平民的社 会生活和个人生活间。” “从深层和广义来说,美育是人通过审美活动而实现、 建立自我的本质力量与存在的过程,指一个具有健康、丰富精神状态的人的生成过 程。”对于一个美学理论而言,美育是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是美学研究的目的和 归宿。以上看法为这篇文章的写作基点。 二、人格和审美人格界说 人格是一个含义并不明确的概念。中国古代哲学本没有“人格”这个词,它是 从日语中引进的,英语为p e r s o n a l i t v ,源于拉丁文的p e r s o n a ,它的原意是“面具” 或“脸谱”,指的是在戏台上表演显示给观众的脸面,代表着戏中角色的特定身份。 由于戏剧源于生活,戏剧中的面具与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相联系,于是,“人格” 一词逐渐形成了多种含义的名词。注重人的心理研究的学者发现,每个人稳定的行 为表现和特质的模式显露,一般反映某一类个人的真实品格,正像戏台上不同类型 于文杰通往德性之路中国美育的现代性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8 页。 宗白华全集( 第一卷)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 9 9 6 年版,第1 8 8 页a 刷上书,第1 8 8 页。 朱立元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祉,2 0 0 1 年版,第6 4 负。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j s 角色所佩戴的面具一样,向观众显露着这个角色的自我本质。于是,“面具”一词 被喻义并被借用而成为“人格”。p e r s o n a 还具有“身份”、“角色”、“自我”和“个 人”( p e r s o n ) 等几种相近的含义。后来,“人格”一词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 理学、法学、文学、美学等学科中被应用,其内涵因此丰富多样。 哲学多侧重于从个体角度给“人格”下定义,把人的理性和自我意识作为人格 的根本属性,如公元六世纪,哲学家波伊阿斯把人格概念与真实性、理性联系起来, 认为人格是真实的有理性的个人的本性。克里斯欣沃尔夫强调自我意识是人格 的重要标准。洛克认为“人格是一个会思考的聪明的存在物,有推理和反省并能考 虑自我本身。”而社会学则是侧重于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人格问题,不太关注自我 意识属性和价值。它强调人格是在个体与他人、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人格是 一定的社会或文化背景的反映。 我国辞海增补本则是这样解释“人格”的:“( 一- 山理学上有两种不同的涵 义:( 1 ) 个人所独有的、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个性”。( 2 ) 各个个人之 不同于任何其他动物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人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特征。现代心理 学表明:人的机体是由一些特殊的结构所构成的整体,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 包括一些有组织的结构,因而人格就是个人这个有机结构同他的环境特别是他的社 会环境之间各种关系的反映的总和。( 二) 伦理学上指个人的道德品质。( 三) 法律上指 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以上情形表明,人格问题是一个被多学科研究的 对象,同时显现出人格现象本身的广泛性、复杂性和多义性。不过,总的来说,人 格可以理解为人成为人的个性品质,是人的精神面貌的总体特征。“人格”概念所 涉及的问题实际是“人是什么? ” 人格可以分成若干类型,大致有所谓理性人格、道德人格、审美人格。 每个社会与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西方古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理想的人 格是理性人格。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曾明确指出:人是理性动物,人是“具备理性的 存在。”近代思想家帕斯卡也说:“人不过是自然界中一枝最脆弱的芦苇,但那是枝 会思考的芦苇。”这里,强调了人之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有理性,是理性使人真 正成为人。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曾经指出,:“人道主义,即尊重人的思维方式, 在欧洲特别表现为重视人的知识能力。也就是说,人只所以尊贵,是由于人所具有 许慧英人格教育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6 页 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3 面。 辞海f 增补本)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8 5 页。 何齐宗审美人格论纲,载于教育研究与实验2 0 0 4 年第4 期。 4 硕士学位论文 | a s t e r st i e s i s 优秀的思考能力和知识。我认为,这种想法始终贯穿于欧罗巴的精神传统中。”。进 入近代后,理性精神变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他们不仅用它建造 社会,更用它来造就理想的人格。这种理想人格的特点是:理性在整个人格结构中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而人格中的感性因素却遭到了排斥。将之推向推向极端的结 果,就是法国1 8 世纪哲学家拉美特利的那句名言:人是机器。人不仅是预先安排 好的,有创造性和活力的有机体,更成为一个零件,一个片段,乃至流水线上的某 道工序。特别在后工业社会,人甚至失去了世界的实在性,在虚拟世界中,人的生 存变成了“数字化的生存”。o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中,人格主要是一个伦理道德的范畴。在中国传统 哲学中并没出现过“人格”一词,“人格”分作“人”与“格”两部分,互不相干, 各说各的。“仁者爱人”、“仁也者,人也。”是对“人”的解释,而“格”通常与品 格、风格、格调之意相同。如论语为政中云:“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处的“格”即指道德礼仪之规 范。因此,“人格”一词传入后,与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格”的概念结合,产生了 本土化含义。中国的人格学说,注重的是言行的真实性,即诚于中而行于外的真诚 人格,“人格”,更多的是指人内在的道德境晁。 因此,古代中国社会,所谓的理想人格主要是伦理性人格,中国哲人探讨人格 与西方不同的最大特点是,一直围绕怎样做人这个问题来探讨。而做人的内在根本 就在于伦理理性。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即强调大学之道,在于体现自己的天生的光明德性,同时推己及人,亲爱民众,最 后达到完善的境界。儒家所谓的理想人格“贤人”、“君子”、“圣人”等,基本上都 是指道德人格。“朝闻道,夕死可矣”,“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等,也都是指人格的道德意蕴。道德人格以伦理道德 为核心,侧重于调节人伦关系。实际上是用人格的一个方面代替人格的整体,忽略 了人格的其他内容。因此,这种所谓的理想人格其实是一种片面人格。 所谓审美人格,一般意义上理解,是指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理想人格,“是从审 美的意义上对人格发展状态的预设和期待,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性,达到 了美的境界,表现出和谐、个性、自由、超越和创造等基本特性。”。道德人格总是 把个体情感约束起来,使之服从普遍的现实原则,理性人格则排斥或抑制个体的情 感,把对象的丰富性和个别性抽象掉。而在审美人格中,为情感的充分表现提供了 池田大作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人与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8 1 页。 李范美育的现代使命,北京师大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1 1 2 页。 何齐宗审美人格论纲,载于教育研究与实验,2 0 0 4 年第4 期。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机会。审美人格无疑包含着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合理因素,在更高的层次上包容 和整合了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是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升华。宗白华的审美人格 概念基本和此定义一致,同时又有自己的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以下将对此进行论述。 三、“现代性语境”中的人格建构困境 宗白华对人格理想的审美建构,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时期。 自1 9 世纪4 0 年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致力于现代化的文化启蒙,一直在 从事着通过想象、虚构和建构使中国从一个古代国家转型为现代国家的“现代性” 工程。他们历经千辛,向西方“取经”,他们所经历的物质文化层面的以制器为先 的洋务运动,制度文化层面的以政治改良为特征的维新变法运动,均告失败,历史 又将精神文化层面的问题凸显出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产生了改造国民精 神,实现“最后觉悟”的呼吁( 陈独秀语) 。1 9 1 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开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声,1 9 1 9 年5 月4 日,以青年学 生为先锋的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开始划时代现代变革运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一 方面广泛采纳文化进化的学说,寻求新的价值标准来建设新的文化,另一方面也在 试图勾画适应时代变化的新的人格形象。而西方现代精神自晚清以来输入中国,它 通过坚船利炮这些技术层面呈现出无止境扩张生命形象,以及通过浪漫主义文学所 传播的崇尚个性、立意反抗、向往自由的人格形象,给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重构新的 人格形象提供了崭新参照系,其时代精神也必然反映到他们的人格建构理想中。 这一时期也是著名学者张灏所说的中国近代历史的“转型时代,”。即从传统的 儒家意识形态范式向现代性范式转变的时代,中国当时所面对的最严重的危机,是 儒家内圣外王的道德主义破产。宋明以后儒家意识形态的基本命题是所谓“内圣外 王”,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与个人安身立命有关的信仰或意义问题,其二是 由个人修身( 内圣) 推导出来的社会秩序安排( 外王) 的问题。按照儒家道德理想 主义的规划,当社会上的君子都以道德的自觉修身养性,并由己而外推,一步步将 儒家的仁义原则扩大到家族乃至天下时,不仅个人获得了生命和宇宙的永恒意义, 而且也将实现圣人所期望的礼治社会。这种“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主义在二十世 纪初开始土崩瓦解,随之而来的是道德信仰层面意义危机和社会政治层面的危机。 其中在道德信仰层面意义危机的最直接后果是中国文化中悠久“立人”教育传统, 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成圣归仁的人格理想以及潜移默化、导人入仁的教化策略随 转引自许纪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页。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着现代文化的展开全面式微。而涌动而来的西潮携带了“浮士德一普罗米修斯精 神”,对于现代中国又是全然陌生的“宇宙观念和世界形象”。与之同时,中国过去 所持有的华夏中心主义天下观念,在西方列强压迫下被改变,中国人被迫睁眼看世 界,原来的文化认同,对自我的认知也发生了颠覆。因此,如何在中西之间、古典 与现代之间作出调整,重新寻求秩序和意义,创造新文化和新人格,是摆在中国知 识分子面前的使命。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二章审美人格建构的基本内涵 一、新人格与新文化 宗白华关于审美人格建构思想是与他的新文化建设联系在一起阐述的,其人格 的建构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先是立足于一般意义的现代新人格的建构,然后再 逐步升华到了审美人格的建构思考。 1 、新人格是精神之个体的“小己人格”。宗白华早年致力于创造少年中国的构 想,在他看来,没有中国少年的新人格,便没有少年中国的新文化,两者的关系是 “小我”和“大我”的关系。在1 9 1 9 年1 1 月发表的中国青年的奋斗生活与创造 生活一文中,他将“对于小己人格的创造”与“对于中国新文化的创造”相并立, 认为这是中国现在青年的两种创造的事业。宗白华提倡发展一种健全的“新人格”。 他在这里所引用的“人格”定义是来自于维斯巴登的说法:“人格也者,乃一精神 之个体,其一切天赋之本能,对社会处于自由的地位。总之,人格就是我们人类 小己一切天赋本能的总汇体。我们的天赋本能是应当发展的,是应当进化的,不是 守陈不变的。我们做人的责任,就是发展我们健全的人格,再创造向上的新人格, 永进不息,向着超人的境界做去。”。他还将歌德一句名言做了修改,来表述他 对人格的理解,歌德说:“人类最高的幸福就是人类的人格,”宗白华把它改为:“人 类最高的幸福在于时时创造更高的新人格。”宗白华关于人格的上述讲法包含了他 对现代意义的“新人格”概念的把握。 第一,人格是个体存在。什么是“人格”,正如笔者在上文谈到的,它源于拉 丁文的p e r s o n a ,意谓演员所带的“面具”,原意是指在古希腊戏剧中体现人物身份 的脸谱,后引伸为人物、角色等多种含义,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 推崇人格,他认为,人格是我们在自然界观察到的一切其他现实之上的特征,没有 什么比具有理性的个体性的存在物有更高的尊严了。到文艺复兴,人从神学的奴役 中解放出来,人们将人格的研究真正转向了人本身内在的东西。因此,人格,最基 本的含义显然不是群体,不是社会、不是抽象存在物,而是个体存在,所以,人格 是小己人格,是抓住了现代意义“人格”的基本含义。 第二,“人格”又是“精神之个体”,不是物质实体,也不是心理虚体,而是价 宗白牛宗白华全集( 第一卷)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9 8 页。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值范畴,是存在于生命体验过程中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素质。也就是说, 人格是生命形象的内在中心。 第三,人格是“对社会处于自由地位”,这一观念显然来自德国古典美学培育 自由意志,建构自由人格的思想,康德说:“人只有不考虑享受,不管自然界强加 给他什么而仍完全自由地行动,才能赋予自己的存在作为一个人格的生存的绝对价 值。”。席勒也说:“人格必然有他自己的根据,因为不变的东西不能由变化中产生, 这种对我们第一位的东西就是绝对的,以自身为基础的存在的观念,即自由。”。 第四,个体人格生成是无止境的超越,是“时时创造更高的新人格,”是一个 蕴涵的动力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充满着内在的张力,表现出生生的节奏。 2 、新人格是身体、知识、感情、意志皆完全发展的健全人格。 1 9 1 9 年8 月在我的创造少年中国的办法中,他认为“少年中国”,不是用 武力去创造,也不是从政治上去创造,而是从下面做起,用教育同实业去创造,“建 立各种学校,从事教育,用最良的教授方法,造成一班身体、知识、感情、意志皆 完全发展的人格,以后再发展各种社会事业。”。而“少年中国乃具健全人格之男女 国民所共同组合而成者也。” 1 9 1 9 年1 0 月发表理想中少年中国之妇女,这是宗白华唯一的一篇专门讨论 中国妇女问题的文章。宗白华从妇女自身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对新时代的中国妇 女的要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开始从审美意义上提出建构理想人格的观点,宗白 华理想中的少年中国之女子,“即有健全人格高尚人格之妇女而已。”这种健全人格 包括这样一些内涵:1 、崇尚实际人格,不慕虚荣;2 、研究真实学术,具世界眼光; 3 、真诚热烈之胸怀;4 、优美高尚之感情;5 、强健活泼之体格。具有以上特征, 才是人格完全发展之中国女子。 如何发展这种健全的人格呢? 宗白华说:“我们对 于小己的智慧要日进于深广,对于感觉要日进于优美,对于意志要日进于宏毅,对 于体魄要日进于坚强,每日间总要自强不息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对于小己人格 有所创造的生活,或是研究学理以增长见解,或是流连美术以陶冶性情,或是经历 困厄以磨练意志,或是劳动工作以强健体力。” 宗白华这一人格建构设想中对于知 识、情感、意志和身体的分类,是受到了康德、席勒等人的人格理论的影响。康德 把人的主体世界划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在他看来这三个方面也是人的先天的 转引自邓晓芒冥河的摆渡者,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9 7 版,第1 4 l 页。 【德】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1 0 8 页。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 第一卷) ,合肥:安徽教育山版社,1 9 9 6 年版,第3 6 页。 同,r 书第8 3 页。 同上书,第8 2 贞 同上书,第9 8 页。 q 心灵能力。席勒认为教育培养人格,也即关注人的身体和心灵,因此在美育书简 中对于审美教育的功能作了如下分类:“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 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 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显然,宗白华对于人格的思考有 着德国古典美学的烙印。 二、审美人格与艺术的人生观 个体人格的自我展开、丰富、表现与他对人生的目的、态度、价值和人与社会 的关系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是联系在起的,也就是说,人生观是指导个体人格展开 的内在思想基础,人生观的表现形态是衡量什么样人格的重要标尺。 ( 一) “新人格“隋感的两极内核“超世入世” 1 9 1 7 年6 月,宗白华在丙晨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哲学论文萧彭浩哲 学大意( 萧彭浩即叔本华,作者注) ,在这篇文章中他立专节介绍和讨论了叔本华 的人生观及伦理观,这篇文章最重要处是通过对叔本华的哲学的阐释,表达了对“同 情”的深刻理解:“萧彭浩言,人生行为之动因有三:一、自利:二、害他;三、同 情。此同情之感,为道德之根源。具此感者,视他人之痛苦,如在己身。无限之同 情,悲悯一切众生,为道德极则。此其意志中己觉宇宙为一体。无空间中之分别。 物我之分,皆以我有空间观念。此空间,唯心所造,故我心意志与万物意志,本 是一体,此时将伤一生,不害一物,其行为无非公正仁爱,意志虽未消灭,已同 消灭。”。“同情”形成了此后“不仅是宗先生人生意识的核心,而且是他学术与 生活统一的基点。”。也成为他审美人格建构的基点。对于宗白华来说,同情不仅是 一种对待世界中的人与物、情与理的态度,而且是他的基本生存方式和生命的最深 刻表现。同情是平等、亲切地看待世界和人生,同时又是超然地、整体地看待世界 人生,所以,宗白华推崇的人生观是“超然入世”。 正式提出“超然入世”观,见于1 9 1 9 年7 月宗白华发表说人生观一文, 这是他继介绍叔本华的人生观及伦理观之后,最早谈论人生观问题的文章。在这篇 文章中他较为全面地探讨了人生观的问题,总结出三种不同形态的人生观:乐观、 超然观、悲观,分别举出了这三种人生观体现出来的不同派别,并对各个派别的特 【德1 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弹,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1 0 8 页。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 第一卷)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 9 9 6 年版,第9 页 肖匿同情的生命:论宗白华的美学精神,见叶朗美学的双峰:朱光潜、宗白毕与中国现代美学,合 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5 3 5 页。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e s i s 点、表现形式以及代表人物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说明。他明确反对浅薄无知的的乐观 人生论和消极无能的悲观人生论,而赞赏“超世入世人生观”,不超然,便会拘于 小己,沉沦于欲望的痛苦;不入世,便逃遁人世,趋于寂灭;只有超然入世,“无 可而无不可,无为而无不为,绝非遁世,趋于寂灭,亦非热中,堕于激进,时时救 众生而以为未尝救众生,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进谋世界之福,而同时知罪福皆 空,故能永久进行。”因此,所谓“超世入世”,就是以一种超旷空灵的脚怀去迎接 世界,深入人世。在宗白华心目中,“超世入世”的人格代表就是象庄周和释迦那 样的圣哲之士,庄周有超然旷达之心,释迦有悲悯救世之愿。因此,“超世入世者” 的人格情感内核是两极统一:同情而不拘泥,旷达而不冷漠。“其思想之高尚,精 神之坚强,宗旨之正大,行为之稳健,实可为今后世界少年,永以为人生行为之标 准者也。”。 ( 二) 审美人格的理想人生的艺术化 1 9 2 0 年3 月,宗白华发表青年烦闷的解救法。文中提出要用“唯美的眼光” 或“艺术的人生观”看待生活,并把它们作为青年烦闷的解救方法之一。“这种艺 术人生观就是把人生生活当作一种艺术看待,使他优美、丰富、有条理、 有意义。总之,就是把我们的一生生活,当作一个艺术品似的创造。”o 1 9 2 0 年4 月宗白华发表新人生观问题的我见。他说道:“我们现在的责任, 是要替中国一般平民养成一种精神生活,理想生活的需要7 ,使他们在现实生活 以外,还希求一种精神生活。”这种“精神生活”就是一种新人生观,即科学的人 生观与艺术的人生观 宗白华指出,所谓人生观包含两方面:一是人生究竟是什么? 问人生生活的内 容与价值。二是人生究竟要怎么样? 问对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宗白华认为可以从科 学和艺术的角度来回答,而他更倾慕于艺术的人生观。 宗白华给艺术的人生观作了如下定义:“什么叫艺术的人生观? 艺术人生观就 是从艺术的观察上推察人生生活是什么,人生行为当怎样? ”宗白华认为,我们生 命创造的现象与艺术创造的现象,颇有相似的地方。“艺术创造的过程是拿一件物 质的对象,使它理想化,美化。我们生命创造的过程,也仿佛是由一种有机的构造 的生命的原动力,贯注到物质中间,使它进成一个有系统的有组织的合理想的生 物。艺术创造的作用,是使他的对象协和,整饬,优美,一致。我们一生的生 活,也要能有艺术品那样的协和,整饬,优美,一致。总之,艺术创造的目的是一 宗白华宗白华争集( 第一卷) ,合肥:安徽救育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2 5 页。 同h 书第1 7 9 页。 1 1 硕士学位论文 姒s t e r st 脏s i s 个优美高尚的艺术品,我们人生的目的是一个优美高尚的艺术品似的人生。这是我 个人的理想的艺术的人生观。”。树立艺术的人生观,创造艺术式的人生,正好回答 了“人生生活是什么”和“人生行为当怎样”这两个人生最根本的问题,也把人格 的建设、发展、丰富和升华落实到了人生艺术化方向,进而揭示了从审美意义上建 设新人格的价值趋向。 通过树立艺术人生观去培育这种艺术的、审美的人格,是宗白华一生孜孜以求 的审美理想。这种审美理想的范本,在中国,是晋人的美;在西方,是歌德美的人 生观。 宗白华宗白毕全集( 第一卷)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2 0 4 页。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三章审美人格的范型 一、歌德之人生启示 你的一双大眼,笼罩了全世界。但是也隐隐的透出了你婴孩的心。( 题歌德 像之一) 诗中的境仿佛似镜中的花,镜花被戴了玻璃的清影,诗境涵映了诗人的灵心。 ( 题歌德像之二) 高楼外月照海上的层云,仿佛是一盏孤灯临着地球的浓梦。啊,自然底大梦 呀! 我羽衣飘飘,愿乘着你浮入无尽空间的海。( 题歌德像之三) 歌德的思想和人格对宗白华影响至深,1 9 1 8 年1 2 月,在“少年中国学会”筹 备的学术座谈会上,宗自华就专门做了歌德与浮士德的演讲,。“拿歌德的精 神做人”是那时他人生的口号。1 9 2 0 年5 月,宗白华、田汉、郭沫若的通信集三 叶集出版,田汉在序言中指出,三叶集中三人讨论的内容“大体以歌德为中 心” 。其中收录的宗白华1 9 1 9 年1 月给郭沫若的封信中透露出其拟作歌德的 世界观与人生观一文的意图:“我不久预备做一篇德国诗人歌德( g o e t h e ) 的人生 观与宇宙观,想在这篇中说明诗人的宇宙观以p a n t h e i s m 为最适宜。” 但这个想 法直到1 3 年后才完成。1 9 3 2 年,为纪念歌德的百年忌日,宗白华接连写下的歌 德之人生启示、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两篇论文,它们是宗白华对歌德数十年 的思索和研究的结晶,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歌德精神犹如一盏明灯一直照亮着他 的人生。 宗白华为什么会选择歌德作为他审美人格的范型? 歌德的人生到底给了宗白 华什么样的人生启示呢? 首先,是歌德人格与生活的无穷丰富性。宗白华谈到歌德的人格与生活之意义 时,“第一个印象就是歌德生活全体的无穷丰富;第二个印象是他一生生活中的奇 异的谐和;第三个印象是许多不可思议的矛盾。” 所谓丰富,“就人类全体讲,他 的人格及生活可谓极尽了人类的可能性。”从表面看来,“没有一个整个的歌德而呈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 第一卷)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3 4 2 页。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 第四卷)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t 1 9 9 6 年版,第6 8 9 页。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 第一卷) ,台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 9 9 6 年版,第2 1 1 页。 同上书,第2 1 5 页。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 第二卷)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3 页。 1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现无数歌德的图画。”。他是诗人、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近代泛神论信仰 的一个伟大代表。他的人生是永恒变迁的,每一种生活里他都以全部的热情和整个 的精神人格,投入其中,每一种生活他都会留下伟大的业绩。他穿历人生各阶段, 而每个阶段都成为人生深远的象征,他不止是经过少年诗人时期,中年政治家时期, 老年思想家时期,就在文学上,他也是从最初罗珂珂式的纤巧到少年维特的自然流 露,再从意大利游后古典风格的写实到老年时浮士德第二部象征的描写。他的一生 体现出的是生命不息、创造不止的伟大精神。 这种丰富性还表现为歌德一生同时体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矛盾和一种奇异的 谐和。宗白华说:“歌德启示我们的人生是扩张与收缩,流动与形式,变化与定律; 是情感的奔放与秩序的严整,是纵身大化中与宇宙同流,但也是反抗一切阻碍压迫 以自成一个独立的人格形式。他能忘怀自己,倾心自然,于事业,于恋爱;但他又 能主张自己,贯彻自己,逃开一切包围。歌德心中这两个方面表现于他生平一切的 作品中。”9 因此,歌德的一生便“给一种我们永久青春永远矛盾的感觉。” 歌德人生这种丰富性是宗白华所追求的理想的人格审美境界,他在1 9 2 0 年曾 描述过这种丰富性:“丰富就是诗人底精神生活中具有多方面感觉情绪与观察。他 心中曾经悬过普遍人类所具有的各种感觉思想,他的诗文是代表普遍人性的诗文。 他精神生活的内容,扩充至极,能代表全人类的精神生活。人类精神中所有一点微 细奇异的感觉,他无不感觉过。”。他认为这种诗人颇不多见,只有莎士比亚与歌德 够得上这个称号。“我们只要积极地奋勇地行为,投身入于生命的波浪,世界的潮 流,一叶扁舟,莫知所属,尝遍着各色情绪细微的弦音,经历着一切意志汹涌的变 态。那时,我们的生活内容丰富无比。再在这个丰富的生命的泉中,从理性方面发 挥出思想学术,从情绪方面发挥出诗歌、艺术,从意志方面发挥出事业行为,这不 是我们所理想的最高人格么? ”。显然,歌德的人生与生活恰好印证了这段话。 第二,对宗白华产生最大、最高启示的是歌德“带给近代人生一种新的生命情 绪”,这种“生命情绪”就是对“生命本身价值的肯定”,或者说是对“生命本体” 的肯定。 所谓“生命本体”即主体的个性、情感和意欲。宗白华认为,传统的基 督教,以为人类的灵魂,必须依赖于教主的恩惠,才能获得意义和价值。近代启蒙 运动的理性主义,则把理性规范看作高于一切。歌德反对十八世纪一切人为的规范 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3 页。 安徽教育山版社,1 9 9 6 年版,第1 7 3 页。 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6 页。 1 4 肥 肥 肥 口 a 目 厶口 卷 卷 卷 二 一 二 第 第 第 集 集。集 篇嚣一 宗第宗第宗 华书毕书华白上白上白宗同宗同宗 硕士学位论文 姒s t e r st h e s i s 和法律,反抗一切传统的政治束缚,热烈追求生命的自然流露。“一切真实的、新 鲜的、如火如荼的生命,未受理知文明矫揉造作的原版生活,对于他是世界上最可 宝贵的东西。” 歌德的生命情绪完全浸沉于这种永恒活跃的生命本体之中,一方面,“当他纵 身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 教案装订顺序
- 四个自信课件
- 玉溪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师范学院《田径》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教练员继续教育考试题目及答案-知识题库
- 湖南师大附中2024-25届高三年级月考试卷(二)(英语)
- 电商公司整体薪酬设计(早期)
- 《信号基础设备》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双频、双模移动通信手机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老年人生活照护》试卷A卷及答案
-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 16J914-1 公用建筑卫生间
- 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生涯规划
- 2024年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型糖尿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中文版)
- GR326CORE规范讲解
- 新训工作总结(共5篇)
- 五年级下册牛津英语期中试卷【精】
- 《垃圾分类》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