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失业 1)失业的定义和度量 2)失业的原因和分类 3)我国失业的形成特点 4)失业的代价和治理 2 问题的重要性 经济学基本问题是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 , 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 提高社会成员的经济福利 。 劳动力是最重要资源 , 失业意味着劳动力处于没有工作的 “ 闲置 ” 状态 , 并且带来多层面的其它经济和社会问题 。 因而 , 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 , 一直把失业现象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来研究 . 3 失业的定义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 ( ILO) , 失业指在某个年龄以上 , 在特定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 , 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 三个条件: ( 1) 一定年龄以上有工作能力; ( 2) 没有工作; ( 3) 正在寻找工作 。 它们必须同时成立 ,才能满足对失业对象的定义要求 。 4 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 。 劳动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 它包含有工作和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 换言之 , 劳动力等于就业人数加上失业人数 。 因而失业率表示为: 劳动力人数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率 5 流转关系 就业人口 失业人口 非劳动力 人口 大 学 毕 业 生 找 到 工 作 退 休 离 开 劳 动 力 队 伍 失 业 人 口 找 到 新 工 作 非 自 愿 性 失 去 工 作 成为劳动力人口未找到工作 失业者年老病弱丧失劳动力 6 度量困难 在定义劳动力年龄界限 , 满足寻找工作条件的频率 ( 一定时期寻找的次数 )标准 , 以及暂时性失业的统计方法等方面 , 都存在国别差异 。 另外 , 各国失业数据来源也不同:一些国家采用住户调查方式获得信息 , 一些国家利用领取失业救济人数等社会保险数据 ,还有的国家利用官方就业数据和劳动力数据来推算失业数据 。 7 高估和低估 有的人实际上自愿离开工作 , 但是为了得到失业补贴 , 还是对向他们调查的社会保险机构表示在寻找工作 , 试图获得失业救济 , 医疗保险等保障福利 , 发生高估计问题 。 有的失业工人实际上愿意获得工作 , 但是长期找不到工作 , 失去了继续寻找工作的信心和耐心 。 由于他们停止了找工作的行动 , 有可能被看作是自愿离开了劳动者人口 , 因而没有被统计为失业人员 。 低估问题 。 8 我国失业统计框架 三个基本统计概念: ( 1) “ 经济活动人口 ” : 16岁以上适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 , 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 , 它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 ( 2) “ 从业人员 ” :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 包括全部职工 , 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 , 私营业主 , 个体户主 , 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 ,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 、 农村从业人员等 。 ( 3)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 , 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 , 有劳动能力 , 无业而要求就业 ,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 9 我国失业统计数据 年份 失 业 人 数 失业率 年份 失 业 人 数 失业率1 9 7 8 530 5.3 1 9 9 1 352 2 .31 9 8 3 271 2.3 1 9 9 2 364 2 .31 9 8 4 236 1.9 1 9 9 3 420 2 .61 9 8 5 239 1.8 1 9 9 4 476 2 .81 9 8 6 264 2 .0 1 9 9 5 520 2.91 9 8 7 277 2 .0 1 9 9 6 553 3.01 9 8 8 296 2 .0 1 9 9 7 570 3.11 9 8 9 378 2 .6 1 9 9 8 571 3.11 9 9 0 383 2 .5 1 9 9 9 575 3.110 我国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与我国经济转型背景相适应 , 我国失业统计存在多方面特点或问题 。 第一 , 仅包括城镇经济 , 没有包括农村 。 第二 ,仅限于有城市户口的经济活动人口 , 没有包括来自农村但实际常住城市的劳动力对象 。 第三 , 失业统计中判断人们是否在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为标准 , 如果没有在相关机构正式登记 , 就会被失业统计所遗漏 。 第四 , 没有包括下岗人员 。 11 失业原因和种类 失业意味着劳动力供大于求。这一局面可能由不同原因造成,失业可以相应分为不同类型。标准经济学教科书讨论的失业,一般以具有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的发达国家为对象,失业主要表现为摩擦型失业、结构型失业和需求不足失业等类型。然而,如果把观察视野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以及体制转型国家,还可以发现与二元经济和体制转型相联系的特殊失业形态。 12 摩擦性失业( frictional unemployment)与劳动力市场短期变动相联系。实际生活中,工作机会和人们择业行为不断变动。有人可能不满意目前工作而辞职“跳槽”;一家互联网公司被并购,部分技术员工需要寻找新工作;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有的职工被雇主辞退等等。这些人通常能找到新工作,但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找到新职位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总会有一部分人处于这种“转岗之间( between the jobs)”的失业状态中。 摩擦性失业 13 结构性失业( structural unemployment)与劳动力市场较长期变动相联系。随着技术和经济发展,不同地区,行业,工种的劳动力供求不断发生结构变动,夕阳部门和朝阳行业此消彼长。一方面,劳动力需求结构随着技术、经济、偏好等因素改变而不断变动,另一方面,劳动力供给结构通常难以立刻作出充分反应,而是需要或长或短滞后期才能完成必要调节。因而,即便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总量大体相等,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也会导致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14 区分相对性:摩擦性失业可以看作是一种因择业不当发生的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原因也在于经济调整存在摩擦。它们统称为“摩擦和结构性失业”,与它对应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这里“自然”指经济中“潜在产出( potential output)”得以实现的失业率;所谓潜在产出,则是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产出水平。 依据自然失业率概念,即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充分就业( full employment),也不等于没有失业。换言之,即便经济运行状态再好,实际失业率也不可能长期低于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15 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 Demand-deficient unemployment与宏观经济运行周期相联系。在宏观经济繁荣高涨时期,对产品和劳务费总需求上升,对劳动派生需求量也上升,失业率比较低;在经济衰退和萧条阶段,对产品和劳务总需求萎缩,劳动力派生需求量下降,因而失业率比较高。需求不足带来的失业,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16 需求不足失业图解 ) 450 失业 AD1=C1+I1+G+NX AD 0 N N2 N1 AD2=C2+I2+G+NX Y Y2 Y1 Y=f( N, K) 17 需求不足失业意味着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存在反向关系 。 二者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呢 ?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 、 奥肯 ( Arthur Okun)对美国经验数据进行分析 , 发现增长率与失业率变动之间存在规则性联系 。 奥肯定理 18 失业率变动 = 一 1/2 X(实际 GDP增长率 一 3%) GDP增长率为 3%时,失业率不变。增长率高于 3%时,失业率下降幅度等于增长率超过 3%部分的一半;增长率低于 3%时,失业率上升幅度等于增长率不足 3%部分的一半。例如,当经济增长率为 5%时,失业率会下降 1个百分点 ( 5%-3%) / 2 。失业率与增长率之间这一数量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 Okuns Law)。 奥肯定理 19 二元经济与发展型失业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 50年代提出 “ 二元经济( dual economy) ” 概念 , 成为解释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的一个概念 。 这一概念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成熟市场经济的结构差异 。 发达国家内部一体化程度很高 , 劳动力报酬 工资由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决定 , 要素有效配置规律要求劳动在各个行业边际产品相等 , 否则很快引起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转移 。 20 二元经济与发展型失业 二元经济由现代与传统两部门构成 。 现代部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经营 , 劳动需求即雇佣工人数量 , 通过比较劳动边际产品价格与通行工资水平来决定 。 传统农业部门技术和生产方式落后 , 与外部联系薄弱 , 不同程度具有自给自足性质 , 收入远远低于现代部门 。 从长期看 , 收入落差推动农业劳动不断流入现代部门 ,最终实现经济现代化;但从短期看 , 现代部门没有能力吸收传统部门所有剩余劳动力;极端意义上可假定相对于现代部门工资水平而言 , 传统部门存在劳动力无限供给 。 这类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 被看作特殊形态的发展型失业 。 21 我国发展型失业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远远低于现代部门,农业劳动力向外边际转移不会对农业产出带来显著影响。这类剩余劳动力既不同于典型失业,又具有失业涵义。一方面,他们仍然结合生产资料进行工作,创造出部分自给消费和部分出售的产品,因而在严格技术意义上不等于完全失去工作和失业。另一方面,劳动能力没有充分利用,很低水平劳动边际生产率,具有一定程度失业含义。这类发展型失业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只能通过现代经济的积累增长和传统部门生产率提高来逐步消化和吸收。 22 体制转型失业:中国当代失业特点 我国世纪之交面临的失业问题 , 既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长期因素有关 , 也与总需求相对不足的通货紧缩短期形势有关 , 因而 ,经济学的标准失业理论具有一定程度解释作用 。 然而 , 新中国几十年经济体制演变的基本轨迹 , 决定了我国当代失业问题具有突出的体制转型相联系的特点 。 这一特点在标准经济学理论中没有现成解释 , 与一般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供求关系也有本质区别 。 23 计划体制:普遍就业与隐形失业 体制转型失业之一 与计划体制相适应 , 劳动就业实行国家 “ 统分统配 ”模式 , 基本特点是在城市实行低工资 、 铁饭碗的普遍就业制度 , 同时通过户籍制度 、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 , 严格限制城乡之间居民流动 , 从而保证劳动力调配完全被国家控制 , 实现形式上充分就业状态 。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 , 由于优先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工业部门 , 城市就业机会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迅速扩大 , 甚至吸收城市新增劳动力人口也很困难 。 就业机会增长乏力与劳动力人口快速增长 , 构成计划经济时期困扰决策层的一个基本难题 。 24 计划体制:普遍就业与隐形失业 体制转型失业之二 为了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粮食供给矛盾 , 在 60年代初和文革时期 , 政府通过行政和政治运动方式 ,把大批城市青年遣送到农村 , 形成历史上罕见的工业化时期劳动力向农村倒流现象 。 计划经济看不到大范围显性失业 , 被宣传为 “ 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失业 ” 。 然而 , 计划经济不能消除经济规律作用 , 不能消除城市企业大量冗员和农村大量过剩劳动力 , 不能消除 “ 隐性失业 ( disguised unemployment) ” 及其增长 。 隐性失业显性化是观察当代中国失业现象的重要视角 。 25 改革初期的待业问题 体制转型失业之三 文革后废除了知青上山下乡政策 。 城镇就业机会增长低于适龄人口增长速度的矛盾更加突出 , 越来越多城镇青年面临就业问题 。 同时发生的知青返城浪潮 , 政府承诺优先安排他们就业 , 加剧了城镇就业困难 。 当时就业矛盾主要表现为年轻适龄劳动力和回城知青没有工作 , 加上意识形态不许用 “ 失业 ” 一词 , 因而早期失业称为 “ 待业 ” 。 26 就业体制转型 体制转型失业之四 第一波 “ 待业 ” 困难不过是更为深远的就业体制转变的前奏 。 随着经济改革全方位启动 , 劳动就业制度逐步发生调整和改革 , 1993年确立新的就业体制: “ 国家宏观调控 , 城乡协调发展 , 企业自主用人 , 个人自主择业 , 市场调节供求 , 社会提供服务 ” 。 同年 中国统计年鉴 把 “ 待业 ”和 “ 待业率 ” 改为城镇 “ 失业 ” 与 “ 失业率 ” 。经过 15年左右渐进式改革 , 国家统管的就业模式逐步被市场导向新体制取代 , 政府和公众逐步接受了失业这一现代市场经济难以回避的现实 。 27 下岗现象 体制转型失业之五 由于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等原因已离开本人岗位 , 并不在单位从事其它工作 , 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 有的仍从原单位领生活费并报销医药费;有的报销医药费但没有生活费;有的仅保留一纸合同:“ 两不找 ” 。 市场经济条件下 , 企业辞退职工 , 职工另谋职业是正常现象 。 我国失业保险等项制度尚不健全 , 企业还不能将大批解雇职工推向社会 , 出现下岗现象 。 1999年下岗人数上升到 2154万人 , 估计 60%没有再就业 , 其中失业人数近 1300万人 , 远远超过同年 575万人登记失业人口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家庭居室装修工程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家庭半包装修合同范例
- 保姆个人雇佣合同样本
- 每日合同民宿合作协议二零二五年
- 合资投资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恋爱关系
- 低价咖啡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书籍设备采购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版退换货协议书标准模板
- 二零二五版本劳动合同范例
- 2024年广东省万阅大湾区百校联盟中考一模数学试题
- 数字贸易学 课件 马述忠 第13-22章 数字贸易综合服务概述- 数字贸易规则构建与WTO新一轮电子商务谈判
- 2024年电路保护元器件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下肢动静脉溃疡的护理
- 照明维护方案
- 设备管理制度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方案
- 办公楼装饰工程设计及施工招标文件室内装饰
- 半导体行业对国家国防战略的支撑与应用
- 2024年十堰市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题附答案
- 智能点滴自动监控方法设计
- 特殊土地基处理措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