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中文提要 中文提要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内容非常丰 富。现今不少学者对秦汉教育史的研究多延续以往思维,基本以儒家教育史为主 线,不能展现秦汉教育的丰富内容和生动画面,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和研究状况, 选取秦汉时期非儒学教育的几个方面予以研究补充,即蒙学教育、法律教育、技 能教育。本文通过对秦汉蒙学教育教材的梳理,分析蒙学教育的时代特征,以及 蒙学教育内容与法律教育、技能教育的关系,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试学童以 史书十五篇 的内容做比较深入的探讨:文章充分利用文献资料追溯秦“以法为 教,以吏为师的历史渊源,综合运用文献和简牍资料,把握秦朝的法律教育, 揭示汉代法律教育的演变;结合文献和秦汉简牍,介绍秦汉数学教育的发展和运 用,并对秦汉时期特殊人群卜、祝人员的教育进行研究分析。文章在现有研 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献和简牍资料,纠正了以往一些学者对相关问题的 认识和解释中的不妥之处,以期让人们对秦汉时期的教育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认 识和理解。 关键词:秦汉蒙学教育法律教育 技能教育 作者: 指导老师: 高宗留 臧知非教授 q i na n dh a nd y n a s t i e s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b m o n 9 0 1 i a ,l a w ,s 1 ( i l l sc e m e r a b s t r a c t q i na n dh a nd y n a s t i e s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m o n 9 0 1 i a ,1 a w ,s k l l sc e n t e r a bs t r a c t q i na 1 1 dh a nd y n a s t i e si 1 1a n c i e n tc m n ad 嘶n gm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d u c a t i o ni s a l li r n p o n a n ts t a g eo ft l l el l i s t o 巧0 ft h i ss t a g eo fe d u c a t i o na l l dv e r yr i c hi nc o n t e n t t o d a ym a n ys c h o l a r so ft h em s t o r yo f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o nm eq i na n dh a i ld y n a s t i e s c o n t i 姗撕o no ft h ep r e v i o u st h j n 虹n g ,t l l eb a s i cc o n f u c i a nh i s t o 巧o fe d u c a t i o nt 0m e m a i nl i n e ,c a l ln o td e m o n s 仃蜀l t et 1 1 er i c hc o n t e n to fm eq i n ,h a n ,e d u c a t i o n 锄dv i v i d p i c t u r eb a s o do n l ee x i s 痂唱i n f o r 玎:l a t i o na n dr e s e a r c h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n o n s e l e c t e d p e r i o do fm eq i na n dh a nd ) ,l l a s t i e sc o n 如c i a i l i s me d u c a t i o ni ns e v e m la r e 懿t ob e l o o k e da d d e dt 1 1 a tm em o n g o l i a n 酣u c a t i o n ,l e g a le d u c a t i o n ,s h l l se d u c a t i o n b a s e do n t l l eq i n 趾dh a nm e n gc d u c a t i o n 删a l s 锄dp r o c e s s i n gt l l ee d u c a t i o no fm e m o n 9 0 1 i 锄c h a r a c 矧s t i c s0 fm et h e s ,弛dk e p tm ec o n t e n to fe d u c a t i o na n dt h el a w s c h 0 0 le d u c a t i o n ,s l 【i u se d u c a t i o n ,0 ns o m ec o n 缸d v e r s i a li s s u e ss u c ha s & q u o t ;t e s t s t u d e n t st om el l i s t o r ) rb o o k s1 5 & q u o t ;c o n t e n tm o r ei n d 印t l ld i s c u s s i o n ;a r t i c l ef u uu s e o fr e 仃o s p e c n v eq i nl i t e r a t u r e & q u o t ;0 fm el a wt 0o f ! f i c i a l so ft 1 1 em v i s i o n & q u o t ;1 1 i s t 哪 l 诹疵曲r ea n dm ei n t e 伊a t e du s eo fb a 刀曲o os l i p si n f b m 蜥o n ,g r a s p 廿l eq i nd y n a s t yo f 1 e g a le d u c a t i o n ,l e 鲫e d u c a t i o nr e v e a l st l l e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h a l ld y n a s t y ;c o n l b i i l i n g l i t e r a t u r e 锄dt l l eq i na n dh a nj i 柚d uo nt l l eq i na i l dh a nd y n a s t i e si m m e m a t i c s e d u c a t i o ni nm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i l du s e ,姐dm eq i na n dh a i lp 耐o d ss p e c i a lp o p u l a t i o n s - b u ,1w i s hm ee d u c a t i o n e s e a r c ha i l da n a l y s i s 1 1 1 e 枷d ei i lt h ee x i s t i n g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o nm eb a s i so ft l l el i t e r :l n 鹏a i l dm a k ef u uu s eo fb a n l b 0 0s l i p si n f 嘶【n a t i o n c 0 仃e c t e dt l l e p a s t , s o l es c h o l a r so ni s s u e sr e l a t e dt 0t l l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1 1 d i n t e 印r e t a t i o no fi n e g u l 撕t i e s ,w i t l lav i e wt 0e n a b l i n gm ep e o p l eo ft 1 1 eq i na i l dh 锄 d y n a s t i e sp 嘶o do fe d u c 撕o nh a sap r e c i s e a i l d c o i n p - e h e n s i v eh o w l e d g ea i l d u 矗d e r s t a l l d 血g k e y w o r d s :q i n 锄dh 锄d y n a s t i e s m o n 9 0 1 i a l le d u c a t i o nl e g a l e d u c a t i o n s k i l l se d u c a t i o n w r i t t e n b y :g a o z o n g l i u s u p e r v i s e db y :胁f e s s o rz a l l gz t l i f e i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二盥日期:研究生签名:鱼歪:鳖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盥昌 导师签名: 臼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 绪论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本文集中研究秦汉教育的三个方面,即:蒙学教育、法律教育、技能教育。 用现代的教育分类看,蒙学教育相当于基础教育,包括识字和基本的国家法律政 令、社会常识、道德规范等内容。法学教育相当于现代的专科教育,专门传授法 律知识的教育体系。技能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系统,本文仅仅选取其中的 数学教育、卜祝教育两项内容。 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素质、科学水平和发展质量。不同国家、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教育传统;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 容,这些形式既决定于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发展水平又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发 展。所以,对教育史的研究,是解释不同国家和民族历史特质和社会发展的的重 要方面,也是探讨人类社会规律的组成部分,是史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教育传统和丰富的教育遗产。西周时期, 学在官府,仅贵族才有受教育的特权。春秋时代,社会转型,学术下移,孔子开 私人讲学的先河,私家讲学兴起,庶人拥有受教育机会。从此,官府教育与私家 教育并行。至秦朝统一,禁止私人讲学,官学只予讲授法律以及特殊的技能教育, 包括占卜、医药、农业等等,禁止诸子之学。秦亡汉兴,私学复兴,至汉惠帝除 挟书律,诗书,礼乐传授取得合法身份,私人讲学发达,在官学中,儒家教育逐 步成为官办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儒家思想成为教育思想的主流,从而奠定了中 国封建社会教育体系的基础。秦汉时代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深深地影响着此 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全面揭示秦汉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既是认识秦汉社会的需要更 是认识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需要。 二学术史回顾 随着新中国史学和教育学的建立,对教育史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界和教育学界 关注的重点,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发表了数量众多的论文。据不完全统计,研究 秦汉教育史的专著约有2 0 余部,论文5 0 多篇。现将其代表性的论著综述如下。 统观有关中国教育史的著作,其古代教育史部分均是以介绍儒家教育为重点,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绪论 秦汉教育史部分也不例外,且教育通史著作中秦汉时段所占的篇幅不多。其代表 性专著有毛礼锐、沈灌群主编的六卷本中国教育通史( 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6 年版) ,通史六卷只有第二卷第四章介绍秦汉时期的教育,其中秦代的文化教育只 有一节,其他各节都是介绍汉代的教育,内容以儒家教育制度和一些代表人物的 教育思想为主。相似的专著非常多,如李桂林主编中国教育史( 上海教育出版 社1 9 8 9 年版)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王炳照 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版) 等等以“中国教育史 命名的约十多部。李国钧、王炳照主编的八卷本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山东教育 出版社2 0 0 0 年版) ,其第一卷第二编介绍秦汉教育制度,秦代教育制度也仅占一 章内容,而汉代教育制度有六章篇幅,也是以介绍儒家经学教育制度为主。 王炳照、阎国华主编八卷本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 版) 明确指出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其编写也是以儒家思想 为主导,第二卷介绍秦汉隋唐时段的儒家教育思想发展历程。其余如郭齐家 中国教育思想史( 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8 7 年版) ,孙培青、李国钧主编中国教 育思想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 等等,都是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线 来编写。张瑞瑶主编的四卷本中国教育哲学史( 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 , 陶愚川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 古代部分) ( 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5 年版) ,这些 教育史专著对秦的教育介绍较为简略。肖川、何雪艳的中国秦汉教育史( 人民 出版社1 9 9 4 年版) 是唯一一本以秦汉教育史命名的专著,但是其结构编排及内容 介绍和前面几本教育史基本相似,简单介绍秦朝的法律教育,着重介绍汉代的儒 家教育制度,以及几位重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著作和教育活动,仍然是以儒 家教育为主体。无论是对秦朝还是汉代的教育介绍都比较片面,范围也比较狭窄。 有关秦汉时期的蒙学识字教育的研究,是近年史学界、文学界及教育界的学 者重视的焦点,尤其是识字教材方面,研究论文较多。关于识字教育的论文普遍 集中在对汉代的研究,如王子今两汉的童蒙教育( 史学集刊2 0 0 7 年第3 期) 兼用文献和简牍资料全面地介绍了汉代童蒙教育的形态,总结出汉代童蒙教育的 时代特征。肖世民论汉代学校教育( 唐都学刊2 0 0 2 年第2 期) 简要介绍了 汉代官学教育的情况。关于秦汉教材方面论文数量颇多,利用秦汉简牍资料论述 有突出成果的有:张金光论秦汉的学吏教材一睡虎地秦简为训吏教材说( 文 史哲2 0 0 3 年第6 期) ,张先生认为睡虎地秦简是当时政府为适应统治需要、培养 2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绪论 吏员的训吏教材,出土的1 0 种简文除编年记之外,其他9 种全部切关吏事, 是研习吏事比较完备的教材,其内容分为识字学书教本、吏德教本、法律典章教 本。胡平生、韩自强( 苍颉篇 的初步研究( 文物1 9 8 3 年第2 期) 对汉代遗 址和墓葬中的苍颉篇残简进行初步性的分析研究,使用双重考证法,推断出 阜阳汉简苍颉篇所据之本为秦本,苍颉篇是教科书,所载应反映秦汉时期 的语言规范和编排特征。另一篇宁赫( 仓颉篇) 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 0 0 5 年) 则对仓颉篇内容作了较为系统地梳理。除了仓颉篇,又有一部分 人将传世文献急就篇作为研究重点,丁毅华、陈国中( 急就篇) 的史料价值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 0 0 1 年第2 期) 强调了急就篇的史料价值,李小茹王 应麟( 急就篇补注 及相关问题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5 年) ,对急 就篇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此外,瞿菊农中国古代蒙养教材( 北京师范大 学学报1 9 6 1 年第1 1 期) ,也对急就篇略做分析,认为它是一本以识字为主 的综合性教材。相似的文章还有陈艳华的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 教育科学 1 9 9 9 年第1 期) 、钱加清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特点简析( 语文学刊2 0 0 1 年第4 期) 、熊承涤谈谈中国古代的儿童教材( 课程教材教法1 9 8 4 年第1 期) 等等。专家和学者都把眼光集中在个别识字教材的研究上,较少对传世文献和简 牍资料结合起来做一个系统的介绍,从而对秦汉识字教育进行全面的总结。 关于秦、汉时期的法律教育,以台湾学者邢义田的秦汉律令学一兼论曹魏律 博士的出现( 邢义田秦汉史论稿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 9 8 7 年) 一文最具代表 性,文章极其全面的介绍秦、汉律令学的传习形式和传习特色。王子今秦汉时 期法家的命运( 社会科学2 0 0 4 年第9 期) ,对秦、汉两段时期法家的不同命运、 不同地位进行了梳理和详释。此外,学者利用秦、汉简牍资料对秦、汉法律某一方面 进行研究的论文主要有:张伯元( 秦简法律答问 与秦代法律解释( 华东政法 学院学报1 9 9 9 年第3 期) ,蔡万进( 奏谳书) 与秦汉法律实际运用( 南都学坛 2 0 0 6 年第2 期) 。从出土简牍的角度论证秦、汉法律继承关系的有,车佐贤从出 土简牍看秦汉法律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甘肃社会科学2 0 0 2 年第3 期) 等。 云梦秦简日书的出土和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出版,使人们对秦汉 时代卜、祝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陈战峰( 张家山汉墓 竹简二年律令) 中的教育问题和现代意义( 长安大学学报2 0 0 4 年第2 期) 一 文,认为张家山汉简的史律简内容集中反映了当时对史、卜、祝三类人的教 3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 绪论 育、考核、任用制度。秦简日书是一种以时、日推断吉凶祸福的占验书,内 容非常丰富,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应用广泛,吴小强的秦简日书集释一书对 其做了详细的解释。 有关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成就在数学史界。比较权威的数学史著作有: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先生主持编写的八卷本中国数学史大系( 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1 9 9 8 年) ,其中第一、二、三卷内容分别介绍上古到西汉、中国古代数 学专著九章算术、东汉三国的数学发展史,是分量极重的数学史作品。另外,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 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 十卷本,收录了两位著 名数学专家的数学文集,其中有关秦、汉数学史的内容十分丰富。王渝生中国 算学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 则专门介绍中国算学发展史。论文方面主要 有:张素亮的中国数学教育简史(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1 9 9 9 年第1 期) ,对古 代“数术概念进行简单解释,内容包括天文、历谱、五行、杂占、历法等,今 天所说的数学,古代称之为“算,是数术的一种。秦汉时期数学教材研究是一个 热点,除了文献记载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许商算术、杜忠算术之外, 1 9 8 3 年出土的简书张家山汉简算数书,大大丰富了秦汉数学研究的内容,不少 专家学者纷纷对其进行探析。其中代表性的文章有彭浩中国最早的数学著作( 算 数书) ( 文物2 0 0 0 年第9 期) 、邹大海出土( 算数书) 初探( 自然科学史 研究2 0 0 1 年第3 期) 等,还有一篇硕士论文胡忆涛张家山汉简( 算数书) 整 理研究( 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 0 0 6 年) 。 通过以上学术回顾,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成绩斐然。专著、论文数量众多, 既有通代性的,也有专门性的;即有一般性的理论分析,也有专题性研究。但是 仔细分析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又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方法上普遍缺少历史的 方法和眼光,因为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教育界,对秦汉社会结构缺少科学的把握, 在分析其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社会功能的变迁时局限比较大,只能泛泛而论; 而史学工作者的研究大都就某一个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看法,虽然深刻,但缺少系 统性。在研究内容方面来看,以往研究大多集中在儒家教育方面,对其他内容研 究比较少,使人误以为秦汉教育除了经学教育以外都乏善可陈,这和历史事实是 不相符合的。 不过在秦汉教育内容的个别方面,又有热点出现,像围绕儿童识字教育方面 对识字教材的研究就比较多,但不是放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发展史的脉络上做简 4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 绪论 要介绍,就是只对其中一本教材集中注视,缺乏对秦汉时段识字教材的全面而详 细的介绍,识字教育的全貌也没有展示出来,对识字教育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状况 以及政治思想缺乏深层次探究。秦汉法律教育应当是除了经学教育之外的一项重 要内容,但是有关秦、汉法律教育的研究,很少进入正统教育史,已有的秦汉法 律教育研究成果,呈现出重秦轻汉的特点,对秦朝的法律研究的较多,汉代较少。 学者对出土简牍中的法律资料内容利用比较充分,对秦汉法律进行了一定探讨, 部分文章提及秦、汉时期法家的命运,但和法律教育的视角还是有区别,并且对 于从秦至汉时的儒、法关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技能教育研究更是秦汉教育史研 究的欠缺,研究成果仅限于本学科门类学者的个别研究著作,技能教育很少进入 教育学家和史学家编著的教育通史的视野。 为了补充秦汉教育史的研究不足,又避免重复,本文选取蒙学、法律、技能 三方面展开探讨。 三文章内容和创新之处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章。 第一章介绍秦汉的蒙学教育。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秦汉的识字教材, 对文献记载的和现今留存的( 包括出土资料) 识字教材进行梳理总结,介绍主要 教材的内容,并对识字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第二节着重对张家山汉简二年律 令史律“十五篇”的内容做分析,纠正一些以往学者对“史书 含义的认识。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教育。总体为两节内容,第一节对秦朝的法律教育作 一概述,着重探讨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的渊源与流变。第二节汉代的法律 教育是本章重点。首先针对汉代儒家教育正统地位确立,汉代法律教育体系,尤 其是汉初法律教育问题,论证两汉的官学、私学当中均有法律教育。其次归结两 汉法律教育的内容及教学方式,重点介绍汉代的经、律兼习以及由秦至汉以来的 儒、法关系。将文献记载和简牍资料综合利用,尽量做到资料充足,论证充分。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技能教育方面。本章第一节介绍秦汉的数学教育,第二节 是关于卜祝教育的内容。数学教育方面,侧重于介绍数学著作和一些重要的数学 家,他们或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论性的总结,或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性的运用, 使得数学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数学著作逐步科学完善,数学教育得以深入发展。 卜祝教育方面,以秦简日书中的卜祝活动记载和张家山汉简史律中的卜 祝教育考核制度为例,探讨了有关秦汉卜祝教育的状况。技能教育大大补充了秦 5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绪论 汉教育史的内容。 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出土文献,通过对秦汉蒙学、法学、 技能教育的研究,从总体上说是补充前人已有研究的不足、推进对秦汉教育的全 面了解。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对以往因为资料限制存在误解或者分歧、或者注意 不够的问题,正本清源,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史律的 理解问题、汉代法学教育与经学教育的关系问题、蒙学教育的特点问题等;而关 于卜祝教育的探讨则补充了以往研究的空白,既有助于全面把握秦汉时代教育发 展状况,又有助于深入认识秦汉教育与政治和社会发展、文化特质的关系。 6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第一章秦汉时期的蒙学教育 第一章秦汉时期的蒙学教育 蒙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奠定一个人受教育的基础,相 当于现今的基础教育,其内容包括识字、书法、计数、社会人伦等基础性的知识 和技能。秦汉时期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秦汉童蒙教育在中国古代教 育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汉代童蒙教育的进步是当时文化成就的突出内 容之一。本章内容将以秦汉识字教材为主探讨秦汉时期的一些童蒙教育状况。 第一节秦汉时期的识字教材 “蒙学教育在秦汉以后便进入有教材有组织形式的阶段。 1 要研究秦汉时期的 蒙学教育,必须首先了解秦汉时代作为识字课本的教材有哪些。由于秦汉时代距 今历史久远,资料相当缺乏,对当时蒙学教育教材的搜集只能依靠文献记载和出 土资料两种途径,那么关于童蒙教育教材文献记载的有哪些,流传下来的有哪些, 出土资料中又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及反映出什么问题等等,这些就是本节内容要 探讨的问题。 一文献记载的秦汉时期识字教材 蒙学教育在秦汉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承担着启蒙识字、基本技能的 培养以及为进入高级阶段学习打基础的责任。因此,蒙学阶段的学习责任十分重 大,针对蒙学教育编制的教材更是承载着一份重担。关于秦汉时期通行的识字教 材,汉书艺文志有这样的记载: “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矣。 体六技。 ( ( 苍颉一篇。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历六篇,车府令赵高作;博 学七章,太史令胡毋敬作。 ( 凡将一篇。司马相如作。 急就一篇。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 ( ( 元尚一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 训纂一篇。扬雄作。 1 乔卫平、程培杰: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8 9 ,第1 5 页。 7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第一章秦汉时期的蒙学教育 别字十三篇。 苍颉传一篇。 扬雄苍颉训纂一篇。 杜林苍颉训纂一篇。 杜林( ( 苍颉故一篇。凡小学十家,四十五篇。入扬雄、杜林二家二篇。一 班固并进一步对其进行梳理解说: “古者八岁入小学,故( 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 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 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 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 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古制,书必同文,不知: 则阙,问诸故老,至于衰世,是非无正,人用其私。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 也,今亡矣夫! 盖伤其浸不者。( ( 史籀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 古文异体。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 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 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 异,所谓秦篆者也。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汉兴,闾里书师合( ( 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 五章,并为苍颉篇。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 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也。凡将 则颇有出矣。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 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 ( 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 复续扬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无复字,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苍颉多古字, 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 故,并列焉。” 除了这些内容以外,东汉和帝时,郎中贾鲂又续作滂喜篇。训纂篇最 后二字是“滂喜”,贾鲂取以为篇名,这书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续作 的意思。 汉代书师合并后的苍颉、爰历、博学,就是后世所谓的“秦三苍 ,至晋 代,张轨将苍颉篇( 秦三苍) 作为上卷,扬雄训纂篇作为中卷,滂喜篇 作为下卷,合称“汉三苍”。 从班固的解说中可以得知,蒙学教育不仅是识字,还需要了解有关字的编纂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第一章秦汉时期的蒙学教育 方式,学习各种书体、字体,练习书法。从周至汉,有象形、象事、象意、象声、 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式。汉代的学童,在完成诵读“九千字 以上之后,还要 进行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六种字体的考核,当时对于字体的书 写正确与否,以及书法能力要求都极为严椿,一旦“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 劾”。学会上述六种字体,可以说已经通知古今文字,在此基础上,即可以学会摹 印章、书幡信等技能。在讽书、六体考核之后,其中“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 令史”,这样蒙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可以走上仕途,将来有可能成为国家栋梁, 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了人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蒙学教育的发展。这些成果的取得 都说明:当时的蒙学教材具有实用性。 以上是史书记载的秦汉时期蒙学识字教材的情况,但是经过后世几千年的风 雨,大部分文献所载的教材内容都没有保存下来,只有极少篇存世。 虽然史书记载的秦汉通行的识字用书比较多,但由于年代久远等多种因素, 能够留传下来的却是凤毛麟角。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撰急就篇是流传至今 且保存最完整的一本。除急就篇之外,自清末以来,在汉代的遗址和墓葬中, 陆续发现了不少有关仓颉篇的简牍材料,如敦煌汉简、居延汉简、阜阳汉简 等,经过考古工作者及众多专家和学者的整理、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仓颉篇 的一些片段内容,但是,已经难窥全豹了。 二秦汉识字教材的内容 ( 一) 急就篇的内容分析 中国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急就篇,相传为汉黄门令史游所作,成书时间约 在公元前4 0 年左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急就篇是当时的识字课本, 书中涉及当时自然知识和社会生活很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王国维先生统计该 书有重复字3 3 5 个,单字1 8 0 9 个,儿童可在较短时间内学完此书,掌握近2 0 0 0 个生字。 现存的急就篇有好几个版本,历代对它多有注释,但以唐代颜师古注本 兼综诸本,较为通行。颜氏注本急就篇1 不分章,但根据全书内容可以分为五 个部分: 起首五句可算作是序,说明本书的编纂宗旨:“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 1 史游:急就篇( 唐颜师古注) ,四部丛刊续编( 经部) 第1 l 册,上海书店,1 9 8 4 年。本文所引急就 篇内容均选自四部丛刊续编经部第1 1 册收藏本,不再一一注释,特此说明。 9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 第一章秦汉时期的蒙学教育 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 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是全书的正文,即按类归纳汉字,第二部分4 0 0 多字列 举了1 3 2 个姓,每姓加两字,复姓加一字,成三字句。如:“宋延年、郑子方、卫 益寿、史步昌、周千秋、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伊婴齐、翟回庆、” 所列姓名不一定真有其人其名,这样编写便于记诵。 第三部分是关于各类事物的名称。“姓名迄,请言物”。用七子一句的韵文介 绍各种物类,读起来朗朗上口,依次记叙了锦绣、饮食、衣服、器物、虫鱼、服 饰、钟鼎音乐、身体器官、兵革车马、富室、植物、动物、疾病医药、祭祀丧葬 等各方面1 1 0 0 多字词。例如: 关于衣着丝织的,“锦编缦毛离云爵,缥缤绿纨早紫诞,青绮绫毅靡 润鲜绨络缣练素帛蝉 关于饮食的,“板柞所产沽口斜,侍酒行觞宿昔醒,厨宰切割给使令 酸咸酢淡辨浊清,肌弱脯腊鱼臭腥,糟糠汁宰豪荃努 还有酤酒,腌肉等 描述。 目 关于动物的,“豹首落莫兔双鹤,春草鸣翘凫翁濯狸兔飞鼯狼麇署,麇 ( j u n ) 麈( z h u ) 杭麝( j i n g ) 扈( r o u ) 皮给履 。 关于水生物的,“水虫科斗蝇虾蚕,鲤鲋蟹鳝鲐鲍嘏” 关于家禽的,“六畜蕃息豚豕猪,嘏贲狡犬野鸡雏 ,还有一些当时特有的现 在已不存在的家禽家畜类。 关于乐器的,“竽瑟空侯琴筑筝,钟磬( q i n g ) 轺( t a o ) 箫鼙( p i ) 鼓鸣 。 关于农作物的,“稻黍秫稷粟麻杭,饼饵麦饭甘豆羹”。 关于人体生理的,“颈额颇出眉目耳,鼻口唇舌断牙齿,肠胃腹肝肺心主, 脾肾五脏齐胞( p i ) 乳 。 关于疾病医药的,“寒气泄注腹胪( 1 u ) 胀,痂疤疥疠瘢( 1 l i ) 聋盲 。 关于薰香沐浴的,“芬薰脂粉膏泽筲,沐浴前灭寡合同 。 关于镂饰珠玉的,“橡饰刻画无等双,璧碧珠玑玫瑰瑶,玉块环佩靡从容”。 关于祭祀丧葬的,“祠祀社稷桨腊奉,棺椁槽椟遣送踊,丧苇悲哀面目肿,哭 泣祭辍坟墓冢 。 急就篇所列诸物名称为少吏造簿籍、搞出纳所必用,见诸汉简廪簿、器 物簿中之物名,皆不出急就篇所列。 1 0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 第一章秦汉时期的蒙学教育 第四部分是“文学法理”知识,讲修身、治国、官制等方面,主要介绍职官 制度和基本法律知识。 “诸物尽讫五官出,宦学讽诗孝经论,春秋尚书律令文,治礼掌故砥厉身 开题就点明为官不仅要学习诗、孝经、论语、春秋、尚书这类儒家 经典教本内容,也要习读法律、法令等条文,还要熟悉掌握官吏职掌情况。关于 官吏选拔,申明其选拔考核黑白分明,能者为上,一切均有法令依据。“智能通达 多见闻,名显绝殊异等伦,抽擢推举白黑分,迹行上究为贵人。” 罗列官职名称,在各级官吏名称之后条陈此官吏的法律权力和法律责任,从 丞相、御史到护领、亭长各有其职,皆有其法。如,“丞相御史郎中君,进近公卿 传仆勋,前后常侍诸将军,列侯封邑有土臣,积学所致非鬼神,冯翊京兆执治民, 廉洁平端抚顺亲,更卒归诚自诣因,司农少府国之渊,远取财物主平均 廷尉正监承古先,护领烦乱决疑文,变断杀伤捕伍邻,亭长游徼共蕤诊。 除了职官制度之外,着重介绍基本法律知识,惩令多于奖律,“皋陶造狱法律 寸,诛罚诈伪劾罪人,盗贼絷囚榜笞臀,朋党谋败相引牵,欺诬诘状还反真, 坐生患害不足怜,辞穷情得具狱坚, 如有违法,严惩不怠。其他一切社会 生活也皆有法度可循,处置公正端平,“闾里乡县趣辟论,鬼薪白粲钳钛髡,输属 诏作髂谷山,斩伐材木斫株根,犯祸事危置对曹,谩匏首匿愁勿聊,缚束脱 漏亡命流,攻击劫夺槛车腰,啬夫假佐扶致牢,鲰觉没入檄报留,受赇枉法 忿怒仇,谗谀争语相抵触,忧念缓急悍勇独,惩奸处恶,法制严明。 最后一部分四字句,以歌颂汉代盛世结束全书。“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 来朝,臣妾使令。边境无事,中国安宁。百姓承德,阴阳和平。风雨时节,莫不 滋荣。灾蝗不起,五谷孰成。贤圣并进,博士先生。长乐无极老复丁。 急就篇的内容,真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小百科全书。 ( 二) ( ( 苍颉篇的内容分析 除了完整版的急就篇之外,苍颉篇也有不少零散内容保存。一是古代 典籍中有不少引用苍颉篇作书证的材料,如许慎说文叙引苍颉篇“幼 子承诏 ;晋郭璞尔雅注引其“考妣延年 等;二是前文所述随着地下考古的 不断发现,陆续有不少有关苍颉篇的简牍材料出土。 2 0 世纪初,英人斯坦因从敦煌汉代烽燧遗址中获得一批汉简,内有苍颉篇 残简共四十余字。其中最长的一段有二十个字:“游敖周章黜藤黯黠甄黝肄黝、齄腌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 第一章秦汉时期的蒙学教育 赫赧僬赤白黄 。这是苍颉篇亡佚千年以后第一次新发现。罗振玉的流沙坠 简、王国维的重辑苍颉篇都收录了这批材料,罗振玉慨叹道:“国朝任孙诸 家,采辑古籍所引苍颉篇所得皆单字,罕有成文句者,此虽仅存四十言,然 均文句相属,恨任孙诸家不得见也。 1 1 9 3 0 年,当时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额济纳河流域所发现的居延汉简中也有苍 颉篇部分残简。其中有苍颉篇开头几句:“苍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 谨慎敬戒 。更重要的发现是发现一条三棱觚,上面抄写了苍颉篇的第五章, 每面二十字,共计六十字,恰与汉书艺文志所记相合,也与罗振玉在流 沙坠简里的推想相合。2 七十年代又有几批汉简出土,包括1 9 7 2 1 9 7 4 年间,甘肃居延新简中发现 相当数量的苍颉篇残简,存1 5 0 多字,内有保存基本完整的苍颉篇第一 章( 只缺最后四字) 。 1 9 7 7 年,甘肃玉门花海出土汉简中有苍颉篇残简三支,这三支简可复原 出苍颉篇首章之大半。保存苍颉篇残字最多的要数1 9 7 7 年发掘的阜阳汉简。 阜阳汉简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多种古代典籍,尤其是包括赵高爰历,胡 毋敬所作博学在内的苍颉篇( 秦三苍) 。从出土的阜阳汉简苍颉篇里, 整理后完整的字可达5 4 1 个字,虽然这批简比较破碎,但许多仍可成句,这样与 之前出土的有关仓颉篇残简相互比勘,部分地恢复了苍颉篇原文的字句、 段落。虽然还有几次考古发掘中有苍颉篇残简,内容极少,在此不细述。 经汉代间里书师合并后的苍颉篇凡五十五章,每章六十字,计三千三百 字。考古出土的苍颉篇残简存字八百八十九字( 含重复字) ,占全书的四分之 一。有人对已发表的残简摹本中字迹清晰、形音确认无误的五百六十字进行筛选 和统计,并按照它们在说文中的隶属进行排列,基本情况如下: “元下、禁、琐璜、;i 士、毒、芽主苦藩堇蓍荒薄蘖菹堇苟芑茶、必、宗、半牡榴、同 咸吉、走越趣超起、前屋步崴此、遭遇速遇送遴逋逃遽、径後往後得、建、延、 行衔、犄龅、耀路、嗣、嚣、拘笱、言捂鲸赭藕诵谶道信韶针禊诛该、兢、章、 棠、奉、戒、具、昊、爨、羯、秉取友、史、害、壹、紧暨臣、殴毅、 几、寸尊、皮、故政敷燮更收、教、擘、盱盲、翟翦翳、雒、萏、萃 羌、筻、於、再、幼、幽、敖、爰、瑾、戬、肤惰腻腐、翻刑、耒藉、简、 1 胡平生、韩自强:( 苍颉篇) 的初步研究,文物,1 9 8 3 ( 2 ) ,第3 6 页。 2 与l 同。 1 2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 第一章秦汉时期的蒙学教育 繁等笥簟簌、佐、工、乃、平、封嘉、璺、虞虐、盂盛虑益盈、主、青钬、合舍、 畲禽、内、短、高亭、央、厚、廪、东、致、穗、久、奈桀杞末梃柴桴柱榱楣 袷柃榘案橇杼梗檄椰橘粱柯棺、林、之、出敖、橐、固困困、寅贡贷赏鼬赖 负赘赋蹒寅、邑鄙酆部鄣、蓍早昭晏旱暨、游、爨、霸期、有、夜夤、多、褥穆 稷毅科、兼、米、室寅宰窿宥宽宗帘、痛病疵疤瘼痤癣疥痛瘥瘐疳疚瘅疡疯 癃疣、最冢、冒置署置罟、布、白、恢儋侠作俗傅偃伤伐但件、并、丘、重、袍 裾移被褐衰卒、展届屠、尺屦、服、兄、秃、觐歆歌款次、颂颠顾颗颉、须、 印、旬、敬、酰、嵬岑辔密崔、广廑庳唐庾瘌廑、厥、碣、畏、勿、而耐、豢、 貔貂貔、属瞒驾麓、漉、猝犯獾狂狐獭、狱、晌、煅、黯糜腌黝黠僚黠黔、 赤赧赫、夷、亢、端、虑、志意慎忠憨憨惺急悍惑忌恐惕忍、漠治海浅泱 涣汲、谷羚、冶、霎、焦、蘸、不、户房、朗同朗阴阴、手挈搏摅挟搞按控插承拾 播播抵捕扦、娣姬好殃娄斐轰、弗、氏、贼武哉、望舞、匿箧筐枢、引弘鼓、 红综缱缝缜敝舒豹给缟绻徽綮絮蘩缠缓、雎蜀蛟、它巍黾、均垣封、里、 喾、力勉蒡勒勇筋、鳙镶镕镐铬镫绮钓、断斗升、轸载鞍轶辅、陵赐阪除陷陈隐、 四、乱、成、已、巴、子擎、辱、醅臀醢”1 三秦汉识字教材的特点 汉书艺文志载:“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 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也。 凡将则颇有出矣。 从苍颉篇到急就篇,几部字书的性质相同,都是 童蒙识字课本,后者又是在前者基础上仿作、续作而成,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急 就篇来推知苍颉篇这一类字书的更多内容和特点。 ( 一) 命名 急就篇首句为“急就奇觚与众异”,其篇就是取前两字命名。它是汉代人 模仿史籀、苍颉这一类字书编纂而成,那么我们还可以推知其它史籀、 苍颉、爰历、博学诸篇篇名,也应如此,关于这一点,地下出土有关苍 颉篇残简首章已经给以证实,苍颉篇首句为“苍颉作书,以教后嗣 ,就是 以篇首两字“苍颉”名篇。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如前文所述,扬雄作训纂篇,贾鲂在其后编纂滂喜 篇,训纂篇最后两字为“滂喜”,贾鲂遂以此为名,这就是说字书的篇名还有 宁赫:( 仓颉篇) 研究( 硕士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2 0 0 5 年,第2 2 页。 1 3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第一章秦汉时期的蒙学教育 后出字书以前出字书内容中最后两字命名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它们之间 的继承性和续作性。 ( 二) 整齐押韵 急就篇全书采用三字、四字或七字句,句式整齐而又不呆板,三字句四 字句隔字押韵,七字句每句押韵。可能是受民歌影响,汉代民谣中常有这种形式, 由于句式整齐又有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急就篇的分章也是整齐 划一的。史游作的三十一章,每一章都是六十三个字,这样写在六面或八面的觚 上,恰好,每面写二十一个字,一章写三面,学童临摹方便,也好安排教学进度。 苍颉篇是古代童蒙识字的课本,那么它的编写就要便于学童诵读和记忆。 苍颉篇在行文方式上,四字成句,内容夹叙夹议。关于苍颉篇的用韵, 罗振玉、王国维认为具有“四字为句,二句一韵 的特点,随着近代地下出土资 料的增多,研究学者参考这些新增资料,作了一些补充。胡平生、韩自强两位学 者通过对阜阳汉简的整理和研究,认为苍颉篇有如下几种用韵情况: 第一,每章一韵到底。现在见到的比较完整的汉代苍颉篇的第五章一韵 到底,押上古之部字。第一章也是押之部字。 第二,“二句一韵”,也有例外。他们是从章句数量上来推算的,因为汉代的 苍颉篇四字一句,六十字一章,共十五句。二句一韵,总得单出一句。从第 一章看,是最后三句仅有一韵。 第三,还有一句一韵的情况。像爰历篇首: 爰屋次肫( 鱼部)辅廑颗咀( 鱼部) 缝绩前固( 鱼部) 戟儋旅屠( 鱼部) 第四,不入韵的句子有时用韵部比较接近的字,以求和谐。这种情形有点像 “交韵”。如: 口走病堑( 阳部)袜罚赀堕( 之部) 痕疙秃痤( 侯部)政胜误塾( 元部) 龋龅痍傻( 阳部) ( 鱼元合韵) 欧伐瘐瘠( 之部) ( 之、侯合韵) 1 不论苍颉篇和急就篇的具体用韵情况有什么不同,但总归各自都是 1 胡平生、韩自强:( 苍颉篇) 的初步研究,文物,1 9 8 3 ( 2 ) ,第3 6 、3 7 页 1 4 秦汉教育研究以蒙学、法律、技能为中心第一章秦汉时期的蒙学教育 整齐押韵的,可想而知其它字书也采取押韵的形式。 ( 三) 文字编排,以类相从 苍颉篇收录了秦汉时期日常所用的基本字、词,并且常常将同义、近义 或反义的词组织在一起,以类相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