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古代小说中的花妖故事,与其他精怪故事相比,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很少有研究者 将其独立出来,作为一个独特的故事类型进行系统的研究。但花妖故事具有较为明显的发 展脉络,很多小说作品中的花妖故事,都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特别是在聊 斋志异中,花妖故事曲折精彩,花妖形象光彩夺目,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所以,本 文尝试系统的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中的花妖形象,通过分析魏晋至清代花妖故事的特点,总 结不同时期花妖形象的鲜明特征,重点研究了花妖形象在聊斋志异中的演变与发展, 尝试探索中国古代小说中花妖形象发展演变的轨迹,研究花妖形象变化所蕴含的深刻意 指 皇皿0 论文的主体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给花妖做出明确的定义,并对研究范围进行大致的限定。侧重分析花 妖故事产生的原因,并从不同角度分析花妖故事数量较少的原因。 第二部分以太平广记、聊斋志异中的花妖故事为主,同时收集整理了其他小说 作品中的花妖故事,对各个时期的花妖故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力求发现各个时期花妖 故事的不同特点。 第三部分,从人与花妖之间的关系变化和花妖形象的巨大变化两个方面,详细的分析 了聊斋志异中花妖故事的全新面貌;从婚恋关系与士人观念两个方面,挖掘出花妖形 象的独特意蕴。因为在聊斋志异中,花妖故事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花妖形象的得 到了较为成功的塑造,艺术成就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风姿绰然的花妖形象,也成为文人 争相模仿的对象,促成了花妖形象的发展与完善,所以,这一部分是论文的重点。 第四部分,对中国古代小说中的花妖形象进行纵向梳理,总结出花妖形象演变的脉络, 进而揭示出不同时期的花妖形象所隐含的深层意义。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花妖形象的演 变,从某些方面上讲,昭示着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变迁。 关键词:花妖;聊斋志异;花妖形象;独特意蕴 a b s t r a c t c o m p a r e dw i t ho t h e rk i n d so fs p i r i ts t o r i e st h ea m o u n to ft h ef l o w e rs p i r i ts t o r i e si sv e r y l i t t l ei n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s t o r i e s h e n c ev e r yf e wo fr e s e a r c h e r sh a v ei s o l a t e dt h e mo u tt om a k ea s y s t e m a t i cs t u d ya sau n i q u es t o r yt y p e b u tt h ef l o w e rs p i r i ts t o r i e sh a v eam o r eo b v i o u s 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n t e x t ,m a n yo fw h i c hh a v eah i g hi d e o l o g i c a lv a l u ea n da r t i s t i cv a l u e ,e s p e c i a l l y t h o s ei ns t r a n g et a l e s f r o ma l o n e l ys t u d i o ,i nw h i c ht h es t o r i e sw e r ef u l lo fc o l o r f u lt w i s t sa n d r u m s ,a n dt h ef l o w e rs p i r i ti m a g e sw e r ec r e a t e db r i l l i a n t l ya n ds p l e n d i d l y , w h i c ha c h i e v e da h i g ha r t i s t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a r t i c l et r i e st om a k eas y s t e m a t i cs t u d yo nt h ef l o w e r s p i r i ti m a g e r yi n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s t o r i e sa n de m p h a s i z e so nt h ee v o l u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f l o w e rs p i r i ti m a g e r yi n s t r a n g et a l e s f r o mal o n e l ys t u d i o t h i s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 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p a r tm a k e sac l e a rd e f i n i t i o no ff l o w e rs p i r i t ,t h e ng e n e r a l l yl i m i t st h es t u d ys c o p e , f o c u s i n go nt h ec a u s eo ft h ea p p e a r a n c eo ft h ef l o w e rs p i r i ts t o r i e sa n da n a l y s i n gt h ec a u s eo f t h el i t t l ea m o u to ft h e mf r o md i f f e r e n tp o i n t so fv i e w t h es e c o n dp a r tm a i n l yc i r c l e sa r o u n dt h es t o r i e si ne x t e n s i v er e c o r d s f r o mc h er e i 髓0 f g r e a tt r a n q u i l i t ya n ds t r a n g et a l e sf r o m 口l o n e l ys t u d i o ,a n da l s oc o l l e c t sm a n yf l o w e rs p i r i t s t o r i e sf r o mo t h e rs h o r ts t o r i e sw i t had e t a i l e d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t os e e k t h ed i f f e r e n tf e a t u r e so ft l l e f l o w e rs p i r i ts t o r i e si nv a r i o u sp e r i o d so ft i m e t h et h i r dp a r ti nd e t a i la n a l y s i s e st h en e wl o o ko ft h ef l o w e rs p i r i ts t o r i e si ns t r a n g et a l e s 加脚al o n e l ys t u d i of r o mt w oa s p e c t s :t h ec h a n g e s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e o p l ea n d f l o w e rs p i r i ta n dt h eg r e a tc h a n g e so ff l o w e rs p i r i ti m a g e s ,d i g g i n go u tt h eu n i q u em e a n i n go f f l o w e rs p i r i ti m a g e r yf r o mt w oa s p e c t s :t h em a r r i a g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t h es c h o l a r s ,c o n c e p t i n s t r a n g et a l e s 加聊al o n e 纱s t u d i of l o w e rs p i r i ts t o r i e sp r e s e n t e dan e wl o o k :f l o w e rs p i r i t i m a g e r yh a db e e ns h a p e dm o r es u c c e s s f u l l yw i t hs u b s t a i n t i a lp r o g r e s si na r t i s t i ca c b 主e v e m e m t h e s eg r a c e f u lf l o w e rs p i r i ti m a g e sh a db e e nc o m p e t i n g l yi m a t e de v e rs i n c et h e i rc o m i n gb y s c h o l a r s ,w h i c hc o n t r i b u t e d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i m p r o v e m e n to ff l o w e rs p i r i ti m a g e r y t h ef o u r t hp a r ts u m m a r i z e s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f l o w e rs p i r i ti m a g e r yw i t hal o n g i t u d i n a l c a r d i n gt h ef l o w e rs p i r i ti m a g e r yi n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s t o r i e sa n dt h e nr e v e a r l st h e i m p l i c i t m e a n i n go ft h e mi n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 t h e r e f o r et od r a wa p r e l i m i n a r y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e v o l u t i o n o ft h ef l o w e rs p i r i ti m a g e r y , i ns o m ea s p e c t so fs p e a k i n g ,m a n i f e s t st h ec h a n g e so fw o 击e n ,s s t a t u si nt h ec h i n e s ef e u d a ls o c i e t y k e yw o r d s :f l o w e rs p i r i t ;s t r a n g e u m q u em e a n i n g t a l e sf r o mal o n e l ys t u d i o ;f l o w e rs p i r i t ; l l 目录 一、绪论l 1 、“花妖”的定义2 2 、本文的研究范围3 3 、花妖故事形成的原因3 4 、花妖故事数量较少的原因6 二、历代花妖故事的解读7 l 、太平广记中的花妖故事7 2 、聊斋志异中的花妖故事9 3 、其他小说中的花妖故事1 0 三、聊斋志异中的花妖故事与花妖形象1 4 1 、聊斋志异中花妖故事的全新面貌1 4 2 、聊斋志异中花妖形象的独特意蕴2 0 四、花妖故事演变所引起的思考2 4 1 、花异故事异常现象的恐惧2 4 2 、花精故事一一女性命运的关注2 5 3 、花仙故事一一女性地位的变迁2 6 结语d l i d o o 2 9 参考文献3 0 参考书目3 1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3 2 致谢3 3 i i l 论花妖形象在聊斋志异中的发展 第一章绪论 精怪故事是中国古代小说中重要的题材内容,姿态各异的精怪形象取得了较高的艺术 成就与思想成就。魏晋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小说以及历代的笔记小说,精怪故事层出 不穷,成功塑造了各种动物、植物、器物类精怪形象。其中,动物类精怪,尤其是狐妖, 受到众多小说家的关注,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因此,学者们对狐妖及其他动物类妖的研 究比较深入而全面。而花妖作为精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精怪相比,花妖故事所 受小说家关注较少,艺术形象成熟得比较晚,对花妖故事的研究,大多将花妖作为整个妖 类的一个组成部分简略的提起,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不多。 目前研究花妖的论文,根据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文大多是针对聊斋志 异中的四篇花妖故事做一些具体的研究。在这些研究花妖的论文中,专门研究黄英 的论文有:王长顺的士人价值标准的解构、重构与回归 的文本文化 解读(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三期) 。商华、汤京普的裙钗一二可齐家一 的文本解读( 盐城工业学报,2 0 0 8 年第三期) 。夏中权、李秋花的离经叛道惊世骇 俗一谈 的反传统观念( 阅读与欣赏) 。这三篇论文都是分析花妖黄英的 艺术形象,并着重探讨了黄英的反传统观念。专门研究葛巾的论文有:张芹玲的由 爱生情葛巾来因爱生疑葛巾去一谈葛巾的来去( 蒲松龄研究,2 0 0 6 年第四期) 。主要 从葛巾独特的爱情观入手,分析葛巾的艺术形象。专门研究香玉的论文有台湾张维用 的百年泡艳犹如许一蒲松龄在崂山写 ( 国文天地,十二卷四期) 。日本学者学者 八木章好的 、 赏析( 聊斋欣赏,2 0 0 3 年第一期) 则是通过考证牡丹的种 植历史,将葛巾香玉放在一起研究。研究荷花三娘子的论文有刘洪强的 的本事琐证(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4 期) 。该文主要是 研究荷花三娘子这一故事的本事来源,通过比较幽明录与聊斋志异荷花花妖 故事的异同,研究它们的之间的传承关系。还有一部分论文,是将聊斋志异中的所有 花妖故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李静的论 花妖形象( 宜春师专学报,1 9 9 7 年第4 期) 。侧重研究花妖形象所代表的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徐兰君的争奇斗艳花 中有泪一解读 四篇写花精的文章小说( 新余高专学报,2 0 0 0 年第四期) 。论 文通过解读聊斋志异中的花妖故事,对姿态各异的花妖艺术形象进行分析研究。闵永 军的 一花精系歹u j , 说的意境(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 0 0 8 年第一期) 。该文 侧重研究花妖故事中的独特意境。台湾的罗钮金谈 中的三篇花妖作品( 鹅 湖月刊,第二一卷第十一期) 。论文主要是研究葛巾、香玉、黄英中不同的艺术 形象,分析花妖独特的爱情观,探索作品所表达的主体意识。 第二部分是将花妖与其他精怪一起研究,这种类型的论文中,涉及到花妖的内容大多 比较少。2 0 0 0 年首都师范大学王锡亭的硕士学位论文论 的异类婚恋作品。 论文主要通过异类对人类的爱情追求,来探索蒲松龄的创作心态,揭示异类婚恋的深刻内 涵。其中,花妖被作者归入植物类精怪,仅仅与狐妖作了简单的对比,没有做深入的研究。 2 0 0 3 年山西大学乔林晓的硕士学位论文盛世悲歌一 ,论文从柳涯外 编作者徐昆的人生感受与作品的艺术传承入手,探析柳涯外编创作的成因。文中通 过对比柳涯外编与聊斋志异花妖狐魅故事的异同,探讨它们的传承关系。2 0 0 4 年暨南大学高志源的硕士学位论文 女妖形象研究。作者将聊斋志异中 的女妖分为狐妖与其他妖类两种,侧重研究了狐妖的艺术形象,揭示了女妖的角色意蕴, 花妖被归入其他妖类,简略的提及,未作单独的研究。以单篇论文的形式研究聊斋志异 中艺术形象,提及到花妖的论文有:张良瑛的论 中鬼狐花妖与人性的统一( 蒲 松龄研究,1 9 9 7 年第三期) 。李汇群的刀与菊:禁忌与膜拜一浅析 中的三类女性 形象(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 0 0 1 年第二期。王艚的才情盎然的狐鬼花妖一评 中的才女世界( 社会科学论坛,2 0 0 3 年第三期) 。另外,马瑞芳教授在其著作神狐 鬼妖的世界一马瑞芳论聊斋人物和马瑞芳说聊斋中针对聊斋志异中的花妖形象 进行了研究,张稔穰教授在其著作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教程、聊斋志异艺术研究、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中国古代小说鉴赏中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对花妖故事作出了 研究。 聊斋志异中的花妖故事在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花妖 在聊斋志异中被作者重新定位,并深入挖掘出隐藏的蕴意,花妖形象的发展也迈向成 熟,并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但聊斋志异以前的部分的花妖故事,也塑造了较为出 色的艺术形象,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这些花妖故事对聊斋志异的花妖故事具有较 为深远的影响。同时,自聊斋志异后,清代的小说家开始模仿聊斋志异的艺术创 作方法,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花妖形象,这些花妖形象继承了聊斋志异的创作模式,但 也有发展创新之处。因此,花妖形象有系统深入研究的巨大价值,通过系统的研究,有助 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花妖的发展脉络,更为深入的了解花妖形象发展演变的深刻内涵。本文 以聊斋志异中的花妖故事为重点,并通过对魏晋到清代花妖故事的纵向梳理,总结分 析不同时期花妖形象的特点,进而揭示花妖故事发展所蕴含的深层意蕴。 一、“花妖 的定义。 古籍中关于“妖”的定义有很多:左传中有:“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 为乱,乱则妖灾生。 3 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在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妖”的身份实质 就是一种灾祸的预言者,这是从代表意义来对妖进行定义。晋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搜神 记对妖的定义为:“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 2 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五事。 他1 这是进一步对妖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实质做了具体的 规定。而太平广记中妖的定义“今天下有至神之妖,有至灵之怪,有在陆之精,有在 水之魅。”拍1 则是对妖的种类进行了划分,并分别赋予特定的名称。 从上述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妖类意象所扮演的身份,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 观念的更新,发生了改变,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灾异的预言者身份。所以,古籍中关于妖的 几种定义皆存在不全面之处,现代的学者叶庆炳对妖的定义为“凡人类之外的动物或植物、 器物能化为人,或虽未能化为人而能言语与人类无异者,谓之妖精。”h 1 这个定义是比较 全面的,可以用它来定义不同时代的妖。 通过参考以上文献中妖的定义,笔者将“花妖的定义确定为:凡是由能开花的植物 所幻化而成、无论是否化为人形的妖,皆称之为花妖。 为了便于区别不同形体的花妖,这些由能开花的植物所幻化的花妖又可以细分为花 异、花精、花仙三类。花异是指花经过了幻化有了一定的灵气,虽然没有拥有人的外形, 但对人的生活有了某种程度或好或坏的影响。花精是指拥有了人的外形,同时以花与人两 种形态存在于世间,能够以人的形态参与人世间的生活之中,对与之交往的凡人影响力远 远大于花异。花仙与花精相比,拥有更为强大的法力,已经晋升为其他妖类所不能企及的 仙类身份,这三类皆属于花妖现象。 二、本文的研究范围 伴随着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兴起,花妖故事与其他妖类故事一样,开始有了一定数量 的积累。经过历代的继承与发展,清代花妖意象得到发展,达到成熟与定型。因此,对花 妖故事的研究,时代限定为魏晋至清代,因为清代的花妖作品众多、花妖意象塑造较为成 功,因此,研究的重点为清代的花妖故事。花妖故事主要出现在志怪小说和一些笔记小说 中,在其他类型的小说中,花妖故事并不多见,所以,资料来源主要是志怪小说与笔记小 说,其他类型小说中的花妖故事也进行了一定的收集。 三、花妖故事形成的原因。 ( 一) 中国原始宗教思想中的动植物崇拜观念,为花妖故事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原始宗教思想中,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鬼神崇拜样,在宗教思想中占据了 比较重要的地位。自然崇拜,主要表现为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人们对那些虽然与自己生 活关系密切,但无法理解和不能驾驭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会产生某些信赖或畏惧心理, 从而对其进行崇拜。自然崇拜的对象很多,如日月星辰、河流山川、风雨雷电、动物和植 物等。而其中的动植物崇拜观念,不仅将动植物看作是与人一样具有灵性与感情的生物, 而且认为人与动植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为以后花妖的形成着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古代的许多图腾神话中,人们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是与某种 动物发生过亲缘关系。史记殷本纪说:“殷契,母日简狄,有娥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璐3 于是,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 在礼记礼运也曾写到:“麟、风、龟、龙,谓之四灵。”拍。麟、风、龟、龙,实 际都曾经是中国古代的图腾,是中国先人们的崇拜之物。不仅是动物,植物也被认 为具有灵性,受到人们的崇拜,植物崇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将农作植物 神秘化,作为自然神进行崇拜,后来随着自然神的拟人化而成为农业祭祀上的神主。例 如稷神,稷本来只是和稻、黍、麦、菽一样,是一种谷类植物,但由于其种植最为广泛、 历史最长,被推居为“五谷之长”,变成了五谷神的代表,成为稷神受到人们的崇拜。最 后又被人们加以人神化,上升为农业之神,传说中的人物,如后稷、农、柱、周弃等,都 被奉祀为稷神神主。左传襄公七年中就曾记载:“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 蛰而郊,郊而后耕。”h 1 另一种植物崇拜主要表现为崇拜某些植物的特性,相信这些特性 具有某种神秘力量。古人相信某些植物如桃木、苕、棘等具有驱赶魔鬼和避除凶邪的灵性, 而对其进行崇拜,如礼记檀弓下称“桃,鬼所恶。茹,可扫不祥。”哺1 左传昭 公四年也有“桃弧棘矢,以除其灾”等语。此外,山海经中也记载韭、迷谷、薰草等 “佩之不迷”、“服之媚于人”。 受这种宗教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动植物不是比人类低下的生灵, 而是与人类一样拥有灵性与情感的生物,人与动植物之间不具有泾渭分明的高下之分,反 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早期的文学作品,神仙的形象就多是人与兽的结合体:造人补 天的女娲是“人面蛇身”的形象,身份高贵的西王母在山海经中的形象也是“有 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日西王母。 凹3 雷神也被描绘成:“龙首而人头,鼓其 腹。n 人与动植物不仅可以结合,而且还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山海经北山经中的精 卫死后化为鸟:“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 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 列子汤问中的夸父在死后化为桃林:“夸父不量力, 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n 2 , 原始宗教思想中的动植物崇拜观念,打破了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界限,赋予动植 物超自然的神异特征,为花妖由花的形态向人的形态转化提供了可能。而中国早期 宗教思想中的“万物有灵”的观念,在后期一直被很好的继承了下来,如儒家的“仁 民爱物”与“天人合一 观念,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观念,正 是这种“万物有灵”观念的延续,使花妖得以产生、发展,最为成熟定型。所以说,原始 宗教思想中的动植物崇拜观念,为花妖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二) 魏晋时期道教的神仙教化思想,促进了花妖的发展。 精怪类故事在魏晋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是与魏晋时期独特的宗教思想分不开 的,鲁迅先生就曾明确提出: 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 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 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二i p - - j , = 释道二家,意在自神 4 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 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n 蓟 中国传统的神仙之说,巫风的兴盛,以及道教思想、佛教思想,对精怪类故事的产生 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魏晋时期独特的神仙教化思想对精怪故事的影响 较大,它促进了各种精怪由物的形态向凡人形态的幻化。在花妖故事中,花妖也是在这种 思想的影响下,通过修炼幻化为人形,迈入人间的世俗生活。 魏晋时期,道教经过长期的改造,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教义理论和经典文献,建立并 完善了自身的科戒仪式和相对统一的教会组织,丰富发展了修炼方术,形成了独特的神仙 信仰体系。此时的道教强调“修炼”的重要性,大力宣扬通过修炼,人人皆有可能获得长 寿,甚至修炼成为神仙。此时的道教代表人物葛洪就曾在抱朴子论仙中提出:“若 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 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钔魏晋时期神仙道教的成仙观念中,除了对“修炼 观念的重 视,同时强调“人寿成仙 的观念,认为人的寿命能够超越自然寿命的极限,是迈向成为 神仙的关健一步。而与之相应,人们认为年深日久的动植物及其他器物获得精气,成为精 怪,能够化为人形。在汉代,这种观念就开始出现,王充在论衡中曾写到:“夫物之 老者,其精为人;亦有未老,性能变化,象人之形。”n 司这种观念得到魏晋时期人们的 认同,干宝曾在搜神记中提到:“千岁龟鼋,能与人语:千岁之狐,起为美女。 n 6 3 玄中记“千岁树精为青羊,万岁树精为青牛,多出游人间。川1 7 1 葛洪也在抱朴子登 涉中明确提出“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n 踟同时, 他在文章中罗列出很多由动物、植物所幻化的精怪,指出这些精怪皆是经过修炼,拥有了 较长的寿命,从而拥有了灵性,能够化为人形。“正是基于此说的广泛影响,诸多老物精 堂而皇之地在魏晋志怪中化为人形。显然,在魏晋人眼中,“物之魅者犹人之仙也 ( 鬼董卷二) ,物老成精与人寿成仙,二者有着相似的价值追求,故而将神仙道教修 炼观念移植到精怪变化上,即老物精的变化能力与其老的程度镌炼 时间的长短直接相关。川1 9 1 在魏晋这种独特的神仙道教思想影响下,各种动植物精怪在志 怪小说中以人的形态大量出现,促进了精怪类小说的发展与成熟,并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 式。作为精怪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妖也开始幻化为人形,迈入人间的世俗生活。 魏晋时期道教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高涨,“人地位得到较大的提升,这一点 也促进了花妖等精怪对幻化为人形的追求。众所周知,在魏晋以来兴起的玄学思潮中,“人” 的主体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和高扬,嵇康曾在圣贤高士传中写到“天生万物,惟 人为贵。”葛洪也曾在抱朴子论仙中明确提出“有生最灵,莫过乎人。”“人不 仅受到尘世间万物的敬仰,而且,原本高高在上的神仙,也开始羡慕凡人的幸福生活,追 求以人的形态来享受世间的乐趣。葛洪在抱朴子论俗明确指出,成仙已经不再是一 味的追求飞升上天,而是继续留在凡间,享受人间的世俗快乐: 又云,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失人之本,更受异形,有似雀之为 蛤,雉之为蜃,非人道也。人道当食甘旨,服轻暖,通阴阳,处官秩,耳目聪明, 骨节坚强,颜色悦怿,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处任意,寒温风湿不能伤,鬼神众精 不能犯,五兵百毒不能中,忧喜毁誉不为累,乃为贵耳。幢们 在魏晋的神仙道教体系中,神仙已经完全改变了早期半人半兽的形态,开始人形化”, 神仙的生活也开始世俗化。而“对于精怪变化观念而言,连原本高高在上、作为绝对崇拜 对象的神仙都趋向人形化了,何况他物? 精怪之变趋向人形、精怪之变以人化 为目标,也是顺理成章的了;况且精怪本身就是宗教幻想的产物,必定受制于时代的宗教 精神。所以魏晋以来精怪人形化的故事大量出现。”心 花妖的发展定型经历了比较漫长的历程。在中国早期原始宗教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 人与植物可以相互变幻的观念,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很多人与植物相互转化的例子,这为 花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而魏晋时期道教神仙教化思想,促进花妖故事走向成熟,花妖故 事也最终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花经过修炼幻化为人形,以人的形态迈入凡间的世俗生活, 对凡人的生活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 四、花妖故事数量较少的原因 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妖类故事数量众多,但花妖故事与其他妖类 故事相比,数量明显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这与花妖的植物本体存在着一 定的联系,花意象在诗词作品中的成熟定型,也是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 一) 花妖的本体是花,其植物方面的特点制约了花妖意象的形成与发展。 花是自然界极美之物,绝色出尘的容颜与妖类对人不利的特质存在冲突。通过古籍中 对“妖”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妖的出现意味着灾祸的来临,所以古人对妖类的态度是 贬斥多于褒扬的。人们面对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动物与植物,根据其外形与习性不同,而相 应产生不同的感情,那些人们厌恶并畏惧的动物,如狐、蛇、虎等,便容易被人们塑造成 为狡猾或邪恶的妖怪,而人们喜爱并愿意亲近的动物,如猫、狗等,就很少被塑造成为妖 类。在植物之中,花是一种极美的植物,其婀娜多姿的形态、五彩斑斓的颜色,再加上或 清新淡雅或浓郁动人的气息,不仅装点了人类的生活,更让人们一见倾心,溢美之词倾泄 而出。人们对它们的感情是乐于亲近,很少产生排斥与畏惧的心理,因此,文人在创作时, 很难将如此美丽之物与妖联想到一起,花妖故事相应也就较少。 与人类全然不同的生命特性,增加了花妖幻化为人形的难度。与花相比,动物与人的 关系更近,虽然它们同样都具有生命,但生存形态是存在很大区别的。作为植物的花不能 自主的移动、不能用声音和表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动物与人虽然在形体上存在很大 的差异,但在某些方面却与人类有相似之处:它们可以与人类一样自由移动,与人类一样 需要进食、会发出声音表达自己情绪等等。佛教思想中的不杀生的观念,也可以曲折反映 出动物在古人的心态中,是与人地位接近的。因此,离人较近的动物便容易在人们的想象 6 之中,经过修炼幻化为人形,各种动物类的妖便应运而生,如狐妖、蛇妖、鸟妖、鱼妖等 等。而与人类较远的植物,在人们的想象中,就很难幻化为人形,这也造成了花妖故事数 量少于动物类精怪的故事。 ( 二) 诗词中花意象的发展、定型,在某些方面影响了花妖形象在小说中的形成与发展。 在中国诗词作品中,花意象在先秦的文学作品中就已经比较丰富了。作为我国最早的 一本诗歌总集,诗经中提到的花草多达一百三十二种,其中以花喻人、借花抒情的篇 幅也有很多,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桃夭中的桃花,溱洧中的芍药等。而屈原在楚 辞中,更是初步确立了以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作者将自己高洁的人格投射在各 种名花意象之中,这种创作手法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花意象在两汉时期以及魏 晋南北朝一直向前发展,不仅以花拟人,以人拟花的传统得到继承与发展,而且以花的意 象寄托人的品格追求,更是不断丰富成熟。唐宋时,诗词的鼎盛也将花的意象塑造发挥到 了极致。中国古代文人形成了以咏花来表达自己的品格追求、抒发自己情思的传统。屈原 开创了香草美人意象的先河,他自己也以品格高洁、气息芬芳的兰蕙自居;陶渊明对菊花 分外钟爱,在他的笔下,菊花成为了他的化身一平淡、隐逸;至于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 品格,更是经周敦颐传神妙笔后,成为很多处在困境之中的人们的品格取向。除了这些, 桃花的妖娆、牡丹的华贵、梅花的傲骨等等意象,也不断的被文人们发掘出来并塑造成熟。 从某些程度上来讲,花意象在诗词作品中的形成、发展以及最终定型,会在某些方面 影响文人们的创作观。“妖 虽然是动物或植物的精灵经过修炼幻化而成的,相对于其它 的动植物而言,它们代表的是一种高级形态。但对于人类而言,它们的出现实质上还是一 种反常现象,“其实这种把花妖狐鬼作为灾祸和不祥,把这些异类作为和人、神对立的观 点,在中国古代很多文献典籍和文学作品中都有记载按照传统观念,妖是灾患, 妖的出现会对人有伤害和不祥。 瞳2 3 因此,在小说作品中,已经具有高洁品质的花类 意象,便很少被文人们塑造成为对人不利的妖类,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小说中的 花妖故事数量一直不多。 第二章历代花妖故事的解读 一、太平广记中的花妖故事 太平广记中的花妖故事集中卷4 1 6 与卷4 1 7 中,具体篇目与故事内容列表如下。 篇目出处作者时间故事内容简要 蕨蛇续搜神记陶潜 亚 蕨菜在男子腹中生存半年,吐出后化为赤蛇。 日 鲜卑女异苑刘敬叔南朝 女子受赤苋所魅,赤苋被除后,女子随后死亡。 龙蛇草五行记 萧吉 隋代路边花草“悉备龙蛇鸟兽之形”,汉室不久衰微。 芥虫岭南异物志孟瑁唐芥菜长出大小如螳螂的虫子。 7 僧智鸷 酉阳杂俎段成式唐董陆花化为金色飞虫,被击落后现出原形。 田布西阳杂俎段成式 唐 草叶中有小鼠数十,还能发出声音。 崔玄微 酉阳j 畚俎段成式唐崔玄微受花妖所托制作朱幡,对抗狂风。 光化寺客集异记薛用弱唐男子与百合花妖交往,除掉花妖后,患病去世。 邓琏宣室志 张读 唐 葡萄树妖能与人交谈,被人发现后被除掉。 刘皂宣室志张读唐蓬蔓化为人形,抢夺人衣,后被除掉。 梁生宣室志张读 唐 梨树冬天开花,梁生的父亲不久后病逝。 苏昌远北梦琐言孙光宪五代 荷花化为女子与男子交往,后被男子除去。 ( 一) 太平广记中花妖故事的类别: 第一类,是简单的花异现象,没有任何寓意,表达的是作者一种猎奇的心态。这类花 妖故事有三篇,芥虫僧智聋田布都简略的描写了几种奇特的花妖现象,没有展 开故事,对看见这些花妖现象的凡人没有产生不利或者有益的影响。 第二类,是对凡人的生活开始产生影响的花异现象。这类以花异现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的花妖,在太平广记中扮演的全是灾祸的预言者,随着它们的出现,灾难不久就会降 临到看见这些花异现象的人类面前。如龙蛇草中草的形状怪异,预示着汉室的衰微。 梁生中梨树在错误的季节开花,梁生的父亲不久后病逝。蕨蛇中男子误食了成精 的蕨菜,整整腹痛半年。 第三类,是已经拥有人形的花精,他们与凡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交往,对凡人的感情 与生活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类花妖故事有鲜卑女崔玄微光化寺客邓琏 刘皂苏昌远六篇,这些花妖经过修炼拥有了人形,开始对凡人的世间生活产生羡 慕心理,渴望能够以人的姿态与凡人进行短暂的交流,但大部分时间他们还是回归到植物 的本体之中。如邓琏中葡萄花妖只是在晚上出现,他希望能与凡人交流思想,借以展 示自己的学识;鲜卑女光化寺客苏昌远中的花妖渴望享受人类的爱情,他们化 为男子或女子与凡人交往,在短暂的约会之后离去,回归到它们的植物形态生活。崔玄 微中的花妖接近崔玄微,希望借助他的力量与风妖抗衡,维持他们的安定生活。 ( 二) 太平广记中花妖故事的特点: 花妖的本体,多为果木蔬菜。太平广记中的花妖大多来自果木菜蔬,而纯属观赏 类的花卉类植物较少,如鲜卑女中的赤苋,它属于苋菜的一种,本是一种野菜,是一 年生草木植物,开绿白色小花。蕨蛇中蕨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蕨菜先开花后生叶。 芥虫中芥菜也是能开花的一种植物,它的花冠十字形,是黄色的。而邓琏中的葡 萄和梁生中的梨树虽然属于果木一类,但也因其能开花,而将它们列入花妖的范围。 这其实也反映出,在古代,花的观赏功能与实用功能相比,并没有受到人们太大的重视。 花妖的性别,可男可女。受其他妖类故事的影响,花妖的性别男女平分秋色。动物类 妖在早期的文学作品中,男妖与女妖的比例也是相当的,到了清代聊斋志异之中,形 成了女妖的数量大大多于男妖的特点。这与早期志怪小说的现实性特点存在一定的联系, 干宝在搜神记的序中曾写到“使事不二迹,言无异途,然后为信”,呛叫他写作时是以 记录史实的心态写的,指导他写作的是史家的意识,而不是小说家的意识。所以,作品具 有一定的现实性是这些志怪小说的重要特点。动物有雄雌之分,因此,由它们所幻化形成 的妖,自然也有男有女。作为植物的生殖器官的花类,当然也有雄雌的区别,早期的作家 在塑造花妖形象时,也分别赋予花妖不同的性别。 花妖形象单薄,没有刻画出鲜明的性格。太平广记中的花妖,从外貌刻画上讲, 作者往往仅是一笔带过,它们的面目比较单一。这个时期花妖外貌形象的描写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衣代人的描写方法,即以衣服的颜色来暗示花妖的本体。比如在崔玄微中,不 同的花妖被赋予不同的衣服颜色,借以来区分的她们身份。光化寺客中以“白衣美女” 描写百合花妖,苏昌远中以“素衣”描写荷花妖的外貌。第二个特点是花妖相似的外 貌特征。花妖的外貌一般不做细致的刻画,只是简短的词语来形容他们外貌异于常人,例 如光化寺客中的花妖“姿貌绝异”,刘皂中的花妖“其状绝异”。 花妖的性格刻画也较少涉及。一方面是因为太平广记中的花妖,大多来自于志怪 类的小说,这类小说大多篇幅短小、语言简略,而且以记事为主,人物形象的刻画当然不 可能很细致。另一方面,在这些早期的花妖故事中,花妖形象实质上只是作为一种具有代 表意义的符号而存在,而不是以一种角色的身份存在于整个故事中,花妖大多是作为一种 代表“异常而不祥 喻意的符号,自然不可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 人们对花妖的态度非常鲜明一致:除之而后快。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对自然界出现 的一些异常现象,人们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认为这些异常现象是一种不祥之兆,从而会 产生一种畏惧、忧患的心理。为了改变这种不安全的现状,人们往往会采取主动进攻的手 段,尽快的消除这些异常现象。在早期的花妖故事中,花妖的出现是一种不祥之兆,会给 人们带来灾难:d n 身体的不适,大到死亡的来临,甚至还可能预示着一个国家的衰败。 面对这种种可怕的后果,人们感到担忧、恐惧、憎恨,为了保护自己,往往会主动采取行 动,尽快的除掉他们,从而驱赶即将到来的恶运。鲜卑女、光化寺客、苏昌远、刘 皂、邓硅中的人们在识破花妖的身份后,都是毫不犹豫的采取行动,除掉了花妖。 二、聊斋志异中的花妖故事。 聊斋志异中的花妖故事代表着这一类型故事的最高成就,后期的作家纷纷以此作 为模仿的蓝本,徐昆的柳涯外编、王韬的淞隐漫录和淞滨琐话、乐钧的耳食 录中的花妖故事大都继承聊斋志异中花妖故事的模式。关于聊斋志异的花妖故 事与形象将在第三部分做详细的分析与研究,这里主要阐述聊斋志异与太平广记 中花妖故事的不同之处。 花妖故事种类的不同:聊斋志异中所塑造的花妖故事种类比较单一,全是经过修 炼已经幻化为人形的花妖故事,没有花异故事,这与太平广记中大量的花异故事形成 9 鲜明对比。 花妖本体来源的不同:太平广记中的花妖多为果木蔬菜,而聊斋志异中的花 妖全是观赏性的花卉类植物,这基本符合现代意义上花的定义。荷花三娘子中的花妖 是荷花,葛巾香玉中的花妖本体是牡丹,黄英中的花妖本体是菊花。绛妃传 中的花虽然没有明言,也可以看出主要作为观赏功能的花卉。 花妖性别分布的不同:聊斋志异一改太平广记中可男可女的现象,有意识的 将花妖与女性结合起来,除黄英中出现的陶生是男性外,花妖全是风姿绰约的女性, 女性特有的内涵和气质与花的特点完美的交融在一起。相比于太平广记中的简略提及, 聊斋志异中的花妖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将花性与人性完美结合,塑造出千姿百态、 性格迥异的不同花妖艺术形象,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人们面对这些花妖,不再是一味 的排斥,更不是处心积虑的除之而后快,大都是乐于接受,部分人在得知他们的花妖身份 后,反而更加喜爱,展开主动的追求。这些与太平广记中花妖故事相比,都存在很大 的差异。 三、散见于其他作品中的花妖故事。 年代作者书目花妖篇目 唐李亢独异志卷上两篇卷中一篇 唐王仁裕天元天宝异事花妖 唐郑还古博异志许汉阳 唐 薛渔思 河东记 韦丹 宋 张师正括异志 吕郎中陆龙图 兀元好问续夷志坚莲十三花陵川瑞花 明张岱夜航船林间美人 明王世贞艳异编桂花著异谢翱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清袁枚 子不语全集水定庵牡丹藤花送终黑牡丹 清曹雪芹 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清沈起凤谐铎 臭桂菜花三娘子 淞滨琐话药娘田荔裳花妖 清王韬 淞隐漫录莲贞仙子 清乐钧耳食录 - e 春苑主吴士冠碧桃女湘 清徐昆柳涯外编梅占 l o ( 一) 花妖故事的种类发生了一些变化 花异故事的持续出现。从唐代开始直到清代,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中,花异 故事依然持续存在,如唐代薛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融合大语言模型DeepSeek技术新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赵季平主编)《第一单元 春天》( 唱歌 布谷 小雨沙沙 演奏 沙锤 三角铁)(计划一课时)教学设计2022课标
- 驾驶员安全文明驾驶培训会
- 房产按揭借款合同标准格式
- 南京物业管理合同2025
- 协议书通信设备协议书合同样本
- 医院客户服务培训
- 高强度铸件生产合同范本
- 修订租赁合同
- 数学七年级下册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 脑出血的护理查房
- 中国糖尿病血酮监测专家共识
- 2024年辽宁高考地理真题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 第16课 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课件)-【中职专用】《世界历史》(同课异构)(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广州市白云区金广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HJ 997-2018 土壤和沉积物 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正式版)
- 俄罗斯介绍模板
- 5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培训课件模板(可编辑)
-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印刷厂常用生产工艺、设备作业指导书一整套
- 小班语言《轻轻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