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 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一 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 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活动:我是小导游。 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小窗口 大世界 1拓展资料 人教新课标版传统报纸与网络媒体的现状与发展早有专家预言,随着网络的兴盛,日趋发达的网络媒体终将取代传统的印刷媒体。世界报纸协会xx年公布的研究报告驳斥了这一预言。报告显示,作为网络时代所谓“没落”媒体的报纸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行量都在稳步上升;此外,许多知名报纸的网络版在网络媒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报纸的又一卖点。这项报告显示,xx年一年,被调查的46个国家中有22个国家的报纸销量有所增加,其中许多发展中国家报纸增长的速度惊人,覆盖面越来越广。报纸发行量与因特网的普及伴生的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能够看到。在中国,xx年因特网用户大约有2250万人,而xx至xx年报纸的发行量增加了12.7,xx年日均报纸的发行量已经突破5000万份。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在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国家,报纸的数量和发行量在过去10年都呈下降趋势,但是近年这一趋势已经暂缓,在一些国家,报纸的发行量甚至有小幅上升。以上数据表明,现阶段,传统报纸与网络媒体的现状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世界报纸协会理事长鲍尔曾说:“如果报纸真的会消失的话这一点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可能的很明显谁将向网络媒体提供丰富的内容。”20世纪,科学发现及其应用不断产生传媒基本技术,从而促使新媒体不断出现。新媒体可以刺激传统媒体的发展,促进二者的相互融合,加速传媒的分化和整合。事实上,新媒介的诞生与兴起,只是标志着人类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每一次变革,都会给信息传播带来意义深远的突破。新媒介与原有媒介各自面对特定的受众,既相互竞争,又互相补充,共存共荣,一同为繁荣人类的传播事业服务,这便是目前各种媒介之间的现实关系。 另外,比较传统报纸与网络媒体的优缺点,也可看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将在互相促进中寻求新的发展,在优化整合中共创未来。我国报业的发展趋势:(1)报纸不可能被互联网完全替代,面临新的互联网的挑战,报纸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传统报纸仍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生存下去。(2)报纸将加速与网络互动的关系,网络媒体会从报纸的读者群中带走一部分受众,新形式下,报纸如果放弃了网络这一阵地,无疑会失去很多的受众,同时也会逐渐丧失很多的利益。(3)报纸将向着小众化、专业化、深层次的方向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专业性的网站层出不穷,形成了一个个小众化、专业化的受众群体。而报纸在这种形式下也会发生变化。大众传媒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发展创造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环境,但使得环境更加复杂且管理趋难。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环境主要可分为社会环境、单位环境、家庭环境、社交环境。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各种信息以惊人的速度飞越空间,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等形式,大量传播可复制的讯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传播文化环境,且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不仅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和观念受到冲击,而且也给传统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人际关系带来了变化,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插入了“第三者”大众传媒,它在大众社会起着一种“认同中介”的作用,即大量传播、复制的信息使社会取得文化认同和意识共识。受教育者在这种环境中接受教育,“媒体现实”的道德培养作用是非常强的,J格伯纳的研究确认了大众传媒所建构的社会现实对受众成员的主观现实的影响。广大青少年由于日常接触面过窄,直接经验太少,往往靠大众传媒提供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参考框架”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现实,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加上青少年对大众传媒提供的东西多信少疑,就更增加了它的信度和效度,使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潜移默化地形成或改变了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信念。大众传媒的发展在为我们创造了青少年道德教育新环境的同时,也使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环境更加复杂化了。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速度快、容量大,使得大众传媒上的信息丰富多彩,浩如烟海,它一方面为青少年学习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另一方面,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各种信息都可能存在,真实的和虚假的、科学的和愚昧的、健康的和污秽的、先进的和落后的信息同时并存,广大青少年如果有意无意地浏览了其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就可能会产生极坏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发展,不仅形成了影响力强大的虚拟环境,而且使得国内文化和西方文化直接发生碰撞和激荡,特别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在形成,求知欲、探索欲十分强烈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其负面影响。在大众传媒不发达或大众传媒开放程度不高的情况下,社会和家庭可以很容易地选择有关报道内容和过滤有关信息予以有效控制,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连网络这种新的道德教育环境不仅复杂,而且教育者对它的管理(控制)也越来越难。虽然政府、法律对传播信息进行了控制,但一些传播媒介为了最大可能地盈利,采用各种方式传播不健康、低格调的内容。这些都是钻管理上的空子来传播低级庸俗的内容,招来一些低层次的读者,扩大发行,以此赚钱,殊不知在刺撞青少年眼球的同时也在毒害他们的灵魂。当然,传统的媒介形式还可以通过“把关”来控制不良信息,但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媒介组织的“把关人”角色越来越淡化,甚至失灵,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对于广大教育者来说,应该高度重视大众传媒这一新的道德教育环境,要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抢占和利用大众传媒这块道德教育阵地,并加强研究,管(对大众传媒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导(以积极健康的主流信息进行引导)、建(积极建设道德教育媒体)协调发展,整体推进,更好地发挥它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发展加强了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力,但造成受众之间的“知沟”现象日益明显。过去,我国社会有稳定的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大众传媒、社会宣传及学校教育之间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现在,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从传播学意义上说,我国传统社会是冷的社会,现在的大众社会是热的社会(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冷的社会是高度集中、秩序化、强调服从的社会,热的社会是高度参与、自由化、强调个性与创新的社会),这种转型正是从传统社会向大众社会、冷的社会向热的社会转型。在这种转型中,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媒介舆论成为了舆论传播的主要形式;而且转型中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判断是非好恶的标准、为自己人生准确定位有极大的影响。众所周知,道德发展始自学习。青少年是成长中的一代,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认知学习来适应社会道德要求,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形成完整的人格。其中,大众传媒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学习途径。大众传媒从报纸、电影、广播、电视到现今的互联网络,已经集看、听、说、动、玩于一体,传播的信息可以被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接受,突破了识字率对受众规模的影响;它还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使得成千上万的人们尤其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跟风”心理极强的青少年在短时间内成为大众传媒的接受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xx年1月发布的第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xx年底,我国上网计算机达2083万台,站点已达371600个,互联网络用户已达5910万,而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在这些用户中,青少年是主体,18岁以下的青少年就占37.3%,1824岁的用户占37.3%,2530岁的用户占17.0%。其中,学生就占了28.0%,教师占6.2%,公务人员占8.0%。现在各种传媒的普及率都已比较高,而且正呈上升趋势,正因为如此,大众传媒的刺激和动员对正处于转型社会中的受众(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特别是那些思想道德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的影响甚为剧烈。按照人们的一般观念,大众传媒的普及可以改善知识传播和教育的条件,其结果将带来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差距,扩大社会平等。但1970年美国著名传播学者PJ蒂奇诺提出了著名的“知沟”理论假设:在大众传媒传播各种信息的过程中,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产生一种“马太效应”,即信息接受过程中的“贫”、“富”差距并非无条件的消失,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观察到在信息和知识方面“富者更富,贫者更贫”,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许多研究发现,“知沟”现象确实存在。过去由于受大众规模和媒介传播信息容量的影响,受众之间的“知沟”现象存在但并不是十分明显。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和普及,“知沟”现象在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之间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新传播技术采用带来的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量和信息接触量的增大,使得“老的知沟”未能填平,而“新的知沟”又不断出现,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知沟”现象的存在与扩大,对那些信息贫穷的青少年来说,道德认知特别是“道德文字”、“道德图像”、“道德声音”的缺乏,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和道德素养的获得,进而影响他们的道德感,使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难以转化为他们的个人品德,甚至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当然,“知沟”现象的存在与扩大还造成了教育对象分为更多的层次,对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挑战。究其造成“知沟”扩大的原因,PJ蒂奇诺认为除了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传播技能上的差异,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社交范围的差异,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等因素以外,接触媒体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经常与媒体接触的青少年,其信息量之大,占有知识面之广之快,就整体而言,是未接触的青少年所不能相比的。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对策,缩小社会的“知沟”,如继续推进大众传媒的廉价化、大众化和对不发达地区或低收入阶层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特别要培养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正确使用媒体和有效利用媒体的能力或素养。第四媒体迅速崛起xx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正式宣布, 互联网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新媒体不但集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于一体,而且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其特点是:第一,从传播技术看,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各种高新技术孕育网络媒体诞生,并伴随其成长。没有全球范围的互联网,没有高速运转的芯片,没有迅速扩展的带宽,没有成熟的数字压缩技术和存储、检索技术,便没有第四媒体。传统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技术基础是模拟传输,所运用的信息符号是模拟信号。由于模拟信号是对形象、声音、图形的模拟,所以信号传播距离不能过远,否则会受干扰而失真;模拟信号为确保意义的确切而无法压缩,因而传统媒体载体容量有限。计算机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基础是数字传输,所运用的信息符号是数字信号。在发信端,网络的相应设备会将原始信号转换成数字形式,在收信端,对接收到的载波信号经解调后,得到数字信号序列,再经网络的数字模拟转换器恢复成原始模拟信号。网络传播的数字通信较之传统媒体的模拟通信有明显的优势:一是二进制数字信号,可在强干扰的情况下传输信号,而且通信质量不受通信距离的影响;二是易于采用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实现数字多路复用,使数字系统能兼容电话、电报、广播、电视、数据和其他通信业务;三是可以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实现海量信息的存储和传递;四是网络传播的光纤通道与传统媒体的电缆通道相比,有通畅,容量大、信息损耗小,不易受干扰及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第二,从传播方式看,第四媒体不仅融合了以往各种大众传媒的优势,能以文字、图像、声音同时发送信息,而且还具备了各种大众传媒所不具备的特点:跨时空、可检索、超文本、交互性等。过去,人们只能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而在电脑面前人们既可以读,也可以听,还可以看。特别是对感兴趣的信息,点击鼠标,就可以下载、录音、录像,还可以进行存储、整理、评说、复制、剪裁,并可以自由地调用和发送信息,更加接近自然的人际传播,使传统传媒带来的传播距离感大大减小。第三,从传播功能看,第四媒体使信息传播具有高速、高质、超量、多样化、超时空、超文本的特征,既可同步传输,也可步传输,这是传统传媒无法比拟的。当第四媒体出现的时候,它已经把原来传统的以天、小时记的新闻传播周期变为以分、秒记了,并且打破了传统传媒受时空限制的情况,变得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报纸是异步传输模式,受众在接收信息的时间上有相当的自由度,但信息更新的周期和数量却受到极大的限制;广播、电视是同步传输,错过了时间,你就收不到想得到的信息;而网上的信息却总是静候着人的来访,且更新、修订可以迅疾完成。信息一旦上网,凡是网能到达的地方,都可以收到这个信息。报纸、电台、电视台一旦上网就成为国际性的报纸、电台、电视台了。因此,互联网无疑成了重大新闻的第一发布者。比如xx年9月11日美国众议院以363票对63票通过一项决议, 决定当天下午将独立检察官斯塔尔给国会的长达445页的克林顿绯闻调查报告全文公布在网上,下午全世界的网民便都看到了这一报告。1999年5月8日凌晨5:50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新浪网6:24将标题快讯送上网;9:25人民日报第一篇相关报道上网;12:00 中央电视台新闻30相关报道播出;下午新华社才发通稿。容量大、超文本的优势,也是报纸、电台、电视台望尘莫及的。比如人民日报网络版的平台数据库中,目前存有15个G的数据,相当于75亿个汉字的信息量;一天上网的信息约18MB,约合900万个汉字;一天信息流量达到40GB,相当于进进出出200亿个汉字的信息量。 网民还可以通过网上大量的超文本链接,对阅读的进程方向和结果进行选择,也可从网上存储的、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意查询,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第四,从传播的方向看,第四媒体突破了以往大众传媒单向传播的模式,能使信息传播具有双向传播的特性。传统的三大媒体,无论多么形式多样,与受众之间也只是一种单向联系,受众只能看、听,顶多可以通过电话交流,而网民则可以上网交流,通过BBS论坛和网上调查,当即发表意见、看法。交互性是第四媒体最独特的特性之一。第五,从传播机制看,第四媒体突破了大众传媒使受众被动接收信息的局限,实现了受众驱动式传播,网民将在信息传播系统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网络、多媒体必须千方百计围绕网民的需求转,第四媒体给予网民前所未有的主动权。第六,从传播的社会影响力看,今天我们还处在网络发展的早期,技术的完善、普及与发展需要时间,在它刚刚起步的时候对生活的影响远不如成熟以后大。现在可以预见的是,网络革命比电气化革命将更为深远,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当网络伴随一代新人成长起来,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人们的交往方式也将随之发生彻底的变革。人造卫星的用途人造地球卫星同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但其功能和用途各不相同,区分开来大致可分为通信、气象、资源、侦察、导航五大类。通信卫星 它的功能是为人们传递电视、电话信号的。没有它,你就很难打越洋电话或观看世界新闻、国际比赛。气象卫星 它携带的遥感设备俯瞰整个地球大气层,对地球上的风、云、雨以及森林火灾进行监测。气象卫星收回的图像和数据,是气象科技人员准确预报全球天气的依据。地球资源卫星 它利用遥感仪器来发现在地面和低空难以发现的地理特征,利用它所获得的资料,可准确估计地球上各地区的植被、地质、水文、海水等方面的资源情况。侦察卫星 它携带有分辨率很高的照相机、摄相机对地面目标进行拍摄,可准确地反映地面部队的调动、集结及各种军事设施的变化。导航卫星 帮助海上航行的船只辨明方向和位置。舰船通过对两颗以上卫星的观察和测距,准确地知道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的坐标。微型机器人超微型机器人属于“细观”技术领域,即01毫米到10-9毫米之间的尺寸范围。组装好的超微型机器人体积还不足1立方毫米,把它输入人的血管内,它会一路游走,边照明边拍摄,将所见所闻传到人体外,医生即可在屏幕上看清患者血管内的种种情况。它还可以装有转速极高的极微小的旋转手术刀,打碎血管内的沉积物,清除栓塞,防止梗阻。什么是电脑?电脑是通俗的叫法,它的名字叫电子计算机,是一种由电子元件组成的,能自动高速进行大量计算,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和储存记忆功能的机器。 电脑处理数据的方式可分为模拟式、数字式和混合式三种。模拟式电脑主要是用于测量。数字式电脑用途广泛,准确度高,人们常用的微机即属此类。混合式电脑具有模拟式与数字式两种性能,多用于大型企业的自动化装置。电脑又分为原型电脑、大型电脑和小型电脑及微型电脑即微机。巨型电脑的功能强、速度快,每秒钟可处理10亿个指令。大型电脑的指令也比较多,速度也相当快,可连接4个以上的终端机。小型电脑介于大型电脑与微型电脑之间, 多用来执行种类多的应用型程序。微型电脑即个人电脑,体积小、价格低廉,易于操作。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电脑的硬件是指电脑的机械、电子设备,如主机、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就是买进的那一套电脑设备。电脑的软件是指电脑的工作程序。在电脑里,软件是无型的,看不见摸不着。一台完整的电脑,其软件、硬件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发挥功能。没有硬件,也就谈不上什么电脑;没有软件,硬件也无法运转。微处理器与微电脑微处理器是由电脑的算术逻辑部件和控制部件的电子电路,用高技术浓缩在晶片中做成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上,被普遍应用在现代的电器产品中,如在电子仪器、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收录机等现代家电中,都有微处理机在起作用。微电脑 把微处理器接上存储部件和输入输出部件,就是一台微电脑,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个人电脑。电脑的基本结构电脑,主要指个人使用的微电脑的主要结构有: 主机,包括母板、接口卡、软盘、读盘机(软盘推动器)、硬盘和电源。母板是电脑的核心,装有CPU中央处理器,母板上有扩充槽,插各种不同作用的接口卡,连结外围设备。键盘,走向电脑输入信息、指令的重要设备。对键盘的了解、熟悉,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操作电脑。显示器,外型像电视机而不是电视机,是电脑最常用的输出设备,把电脑中的信息显示给操作者。鼠标器,它的作用是代替键盘上的光标键,快捷、灵活地控制和调动光标,中档电脑一般都将鼠标器列为标准配置之一。打印机,是电脑处理数据的输出设备,有击打式点阵打印机,喷墨式、热敏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电脑的升级换代1942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诞生以来,人类开始进入电脑时代。50年来电脑升级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如今已发展到第四代电脑: 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电脑,程序是使用机器语言,输入输出都在打孔卡片上执行,速度慢。第二代(19591964年)晶体管电脑,程序发展到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FORTRAN和COBOL、 开始使用磁盘作为辅助存储器。第三代(19651971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