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诗鉴赏高三语文课件人教版.ppt_第1页
咏物言志诗鉴赏高三语文课件人教版.ppt_第2页
咏物言志诗鉴赏高三语文课件人教版.ppt_第3页
咏物言志诗鉴赏高三语文课件人教版.ppt_第4页
咏物言志诗鉴赏高三语文课件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序:1.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3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4.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5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余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6.故便求之。7.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8.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9.饥冻虽切,违已交病。10.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11.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12.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1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14.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辞原文第一节: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4.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5.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6.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第二节: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2.僮仆欢迎,稚子候门。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4.携幼入室,有酒盈樽。5.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6.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7.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8.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9.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10.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第三节:1.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3.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6.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7.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第四节:1.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2.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4.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5.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6.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合作探究:研读第一段,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密联系起来的,而陶渊明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在课文的小序里,陶渊明已经很明确得说出来自己不愿为官的原因,那么,辞中第一段那些词句又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心愿?2.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研读第二段,讨论三个问题,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2.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中?3.到家后的衣食住行的闲适又体现在哪里?,研读第三段,本段中,陶渊明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研读第四段: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渊明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四段中又有何表现?如何真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不老的道学家,这里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本文的语言也是非常有特色,我们一起来翻译,品读示例: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明确: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这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恨晨光朦胧天不亮。小舟飘荡,清风拂衣,这种欢愉是何等的强烈,这种急迫,到家时完全变成孩子般的欢呼雀跃-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写尽一派践行弃官归隐的率真。请找出几句你最有感触的,仿照示例,写出你的鉴赏。,学生讨论,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包含着消极悲观的思想,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千百年来,“兼济天下”就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陶渊明果真不想“济世”吗?出仕是文人必由的价值取向,很难有独立的人格。历代文人,如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陶渊明付诸行动罢了。陶渊明晚年作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内心惆怅的遁逝。本文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我们应有完整的认识。欧阳修曾有“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的慨叹。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陶渊明永远是那个时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篇净土。,陶渊明的迷人之处: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陶渊明永远是那个时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篇净土。,名人评语:1.欧阳修曾有“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的慨叹。2.落花无言,人淡如菊。(陶渊明的作品和人格)3.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心地坦白的、谦虚简朴的乡间诗人呢,一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表现这种爱好人生的情感就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林语堂4.吴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陶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结合自己对陶渊明的了解,给他写封信。,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沾,谁为表予心。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注:西陆:指秋风。南冠:指囚徒。,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僻字难典山鸡:鸟名,即雉,羽毛斑斓美丽。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即黄陵庙。,表现作者抱负非凡、不受利诱、不受羁束的傲岸形象。,2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指出这首诗一共用了几处衬托并说明衬托物是什么。3试分析结尾一句“太公怎钓”所表现的思想感情。,4处,神鳌,蓬莱岛、万里夕阳、东洋。,1同是写梅,但两位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不同的,陆词运用的是,范词运用的是方法。2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写法,两首词也是各有差异的,陆词突出环境的,塑造了梅花的形象:范词突出环境的,塑造了梅花的形象。3同是借物抒怀,但两首词寄托的深浅有别。陆词抒写梅花的品格,范词抒写梅花的品格。,拟人,比喻,偏僻、凄苦,寂寞,清冷、萧疏,脉脉,高洁刚强,孤寂幽独,B(“无意”的意思是不着意追求。),4对两首词中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陆词中“着”字不是助词,而是动词。“更着”意思是“再加上”,在上句的基础上递进一步。B陆词中“无意”一词的意思是说“没有条件”、“没有资格”,与“苦”字一起写出梅花凄苦的生存环境。C陆词中“一任”的“一”字和范词中“一夜”的“一”字意义稍有不同,前者是“一概”之意,后者是“全”、“整”之意。D.范词中“胜绝,愁亦绝”两个“绝”字的意思都是“到了极点”,都融进了诗人的情感。,5、对两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是咏梅,都不着重于正面刻画梅花的具体形态,而着重于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梅花的神韵。B陆词为梅花创造了一个风雨黄昏的环境,范词为梅花创造的是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C两首词都表现了梅花的幽独气质,同时都借助梅花表现了诗人自己高洁不污的坚定信念。D陆词最后两句从假设的角度,写出梅花惨烈的悲剧命运,也写出梅花孤芳不变的品格。,C(范诗没有表现出“高洁不污的信念”。),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僻字难典陂(bi):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1这首诗所写的是一个很关键的字眼,正因为环境如此,它才可以即使也能够逃过的厄运。2“身影妖娆各占春”中的“妖娆”的意思是指杏花的。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在诗中是通过、这一组词语来体现的。3这首诗通过对赞美杏花的优秀品格,表现了作者身处污浊官场,始终坚持改革的政治理想。,陂,吹作雪,碾作尘,婀娜多姿,纵被,绝胜,甘于静默、淡泊自赏,5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了北陂杏花的品格。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