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1页
高中政治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2页
高中政治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3页
高中政治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4页
高中政治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基本属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都是具体的(1)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的发展(1)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想一想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这是否意味着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什么?提示由于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没有终点。这并不是说人们不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因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真理性认识。但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其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的。我们绝不能以真理的无限发展性来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将两者割裂开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探究点一真理的特点探究思考,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发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不同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感受,这是否违背真理的客观性?为什么?提示(1)不违背。(2)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是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1.正确理解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作为一种认识,其形式是主观的,属于意识的范畴,不能认为真理是客观实在。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因此真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2)真理的客观性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二是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3)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同时,真理的客观性也决定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2.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将其对立起来。(1)真理的客观性强调了真理只有一个,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是绝对的、唯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强调了真理的相对性,是指随着条件和范围的变化,真理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否则就会成为谬误。但随着条件和范围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真理性认识,同样具有客观性,其内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题1】读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时,小华觉得诗人写错了,应该深草才能没马蹄。后经查阅才明白诗人描写的是早春景象,“浅草”是刚生长出来的草,“才能”是刚刚好的意思。由此可见()A.真理总是相对而言的B.纠正谬误是获得真理的基础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超越历史条件才能获得真理,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审题审设问本题要求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审材料材料主要说明小华对白居易的诗句“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如何由质疑到认可的。定选项“诗人描写的是早春景象,浅草是刚生长出来的草,才能是刚刚好的意思”,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项符合题意。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A项说法错误。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基础,B项说法错误。D项违背了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表述错误。,答案:C,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探究点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探究思考,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生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上述材料表明认识发展具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提示(1)上述材料表明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2)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1.认识具有反复性(1)含义: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原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客观条件是具体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是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2.认识具有无限性(1)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原因:从认识的对象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从认识的主体看,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从认识的基础看,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例题2】观察右图,图中右侧的白色矩形要显得比左侧的黑色矩形大,其实两个矩形是一样大的。最近,科学家对这一长期令人困惑的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原来人眼有响应明暗的功能,亮和暗在人眼视网膜上的处理过程由两个不同的通道完成。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真理性认识A.B.C.D.,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审题审设问本题要求分析材料所说明的哲学道理。审材料材料有两层有效信息:一是指出一种视觉现象即两个大小一样的矩形,白色的要显得比黑色的大;二是最近科学家对这一长期令人困惑的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定选项“最近,科学家对这一长期令人困惑的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表明了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也说明了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地认识事物,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答案:C,1,2,3,4,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6,一、选择题1.导学号37070022(考查点:真理的客观性、认识的反复性)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观点认识A.B.C.D.,1,2,3,4,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6,解析: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因此,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说法正确,说法错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影响,人们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便于全面认识事物,说法正确。说法实际是抹杀了真理的客观性,说法错误。答案:D,1,2,3,4,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6,当堂检测,2.(考查点: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开车时打开空调油耗会增加”,这是很多开车人坚信的“真理”。其实,这一理论并不完全正确。有关专家表示,在气温适宜、时速小于60千米时,通过开窗通风比打开空调更省油,但当时速高于80千米时,开窗会增加车辆风阻,此时,关窗开着空调反而更为省油。从哲学角度看,这反映了()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真理和谬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C.真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D.追求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目的解析:在不同条件下,开车时打开空调油耗不同,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答案选A项。B、C、D三项观点错误,应排除。答案:A,1,2,3,4,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6,当堂检测,3.(考查点: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列宁说过:“真理再往前跨一步就会成为谬误。”这主要说明()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谬误的出现是由真理造成的C.凡是真理都会变成谬误D.真理与谬误是难以区分开的解析:“真理再往前跨一步就会成为谬误”,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朝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故A项入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B项说法错误。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只要真理在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就不会变成谬误,C项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D项说法错误。答案:A,1,2,3,4,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6,当堂检测,4.(考查点:认识的无限性)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A.B.C.D.,1,2,3,4,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6,当堂检测,解析: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就是在不断突破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实现的,故符合题意。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经历了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一次比一次进步和完善,体现了。说法错误,真理是一种认识,由实践决定。说法错误。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不可能穷尽对真理的认识。答案:A,1,2,3,4,5,6,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5.(考查点:认识的无限性)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说:“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B.要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真理C.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D.追求终极真理是人生的唯一乐事解析:“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说明在与谬误斗争中追求真理是快乐、幸福的,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合题意,D项观点错误,均应排除。答案:B,1,2,3,4,6,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二、非选择题6.(考查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2015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至此,实施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生育政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从“人多力量大”鼓励生育,到“计划生育”鼓励“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然后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单独二孩”政策生育政策适当放宽,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历程。,1,2,3,4,6,5,探究点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