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县宗地统一编码技术方案.doc_第1页
普格县宗地统一编码技术方案.doc_第2页
普格县宗地统一编码技术方案.doc_第3页
普格县宗地统一编码技术方案.doc_第4页
普格县宗地统一编码技术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秘密 编号: PG-001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宗地统一编码技术方案 四川省永鸿测绘公司2013年6月25日 目 录一、总则4(一)工作依据4(二)适用范围4(三)工作目的及意义4(四)基本原则5(五)工作目标和内容61、工作目标62、工作内容6二、宗地统一代码编制规则8(一)代码结构8(二)编码方法8(三)编码实例9三、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流程及要求10(一)资料收集10(二)粗划地籍区、地籍子区10(三)精划地籍区、地籍子区111、划分方法112、破宗地情况的处理123、飞地情况的处理134、线状地物的处理14(四)地籍区、地籍子区编码141、已全部编制街道、街坊号的区域。152、未全部或尚未编制街道街坊号的区域153、特殊区域宗地地籍区的划分与编码。16(五)地籍区、地籍子区接边与备案161、地籍区、地籍子区接边162、备案程序及资料16(六)宗地统一代码编制181、编码对象182、编码实施18(1)编制宗地统一代码应用程序18(2)编码实施中特殊问题的处理183、编码转换194、新宗地代码检验19(七)编制新旧编码对照表20四、宗地统一代码应用20(一)地籍调查211、初始地籍调查212、变更地籍调查21(二)土地登记审批22(三)数据库管理231、数据库系统的升级和完善232、入库检查233、数据库应用24(四)档案管理241、纸质案卷的管理242、档案数据库的管理25 为积极稳妥推进我县统一代码编制及应用工作,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下称规则)、全国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结合普格县全域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及宗地统一代码编制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技术方案。一、总则(一)工作依据1、国土资源部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2、国土资源部全国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实施方案;3、凉山州国土资源局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通知的通知。(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普格县辖区内所有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编码规则。(三)工作目的及意义在全域地籍数据库基础上,按规则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可以实现我县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农用地使用权宗地统一代码的编制,使得每一宗城乡土地具有唯一的“身份证号”。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完成后,按照“双码运行、成熟并轨”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逐步实现宗地统一代码在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审批及发证、数据库管理和档案管理及查询等方面的应用,全面提高我县地籍信息化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城乡地政的统一管理。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是对我市确权颁证成果、全域地籍数据库成果的巩固和完善,是实现我市国土资源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该项工作,不仅可以实现我市六种土地权利类型宗地代码的统一性,使每宗地具有唯一的“身份证号码”,还可实现以宗地统一代码为统领的统一管理和查询。(四)基本原则1、地籍区界线仅作为土地登记的工作界线,不作为划分行政区以及权属界线的依据。2、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原则上不应打破宗地界线,空间拓扑关系准确,界线之间应无缝接边,一经划定后应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相对稳定。3、宗地统一编码应覆盖全域地籍数据库内的所有宗地,且唯一、不重、不漏。(五)工作目标和内容1、工作目标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全域地籍数据建库及宗地统一编码工作实际,在全县范围内对五种权利类型的宗地进行宗地统一编码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原有宗地代码向统一代码的转换,并在地籍调查、登记审批、数据库管理和档案管理等方面推广和应用。2、工作内容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划分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编制宗地统一代码对照表、启用宗地统一代码、完成代码并轨、开展宗地统一代码应用。(1)划分地籍区、地籍子区。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划分是宗地统一编码编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农村和城市地区地区,分别采用乡镇-村、街道-街坊的行政界线作为地籍区、地籍子区的划分界线;在城郊结合部、工业新区等城市建设较快的区域,采用行政界线结合典型现状地物划分地籍区和地籍子区。(2)编制新旧编码对照表为反映新旧代码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做好宗地统一代码启用后土地管理的衔接工作,在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完成后,应编制新旧编码对照表,可充分利用GIS手段,开发完善系统功能,实现新旧编码的自动对应和记录。同时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新旧编码的对照关系逐一复核,确保每宗土地的代码编制准确、唯一。原编码在数据库系统中长久保留,以便查阅。(3)启用宗地统一代码结合日常土地管理的具体要求及社会服务的广泛需要,将宗地统一代码编制成果逐步加以应用和推广。本着“新码为本、多码并行”的原则,新产生的宗地用新方法编制并启用新代码;已登记发证的宗地,结合日常地籍调查、变更登记等工作,逐步启用新代码。在我县全域地籍数据库支持下,对图、表、卡、册、簿实现替换,而对于原已发证尚未入库或尚未完成档案扫描的宗地,如中心城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原自由坐标发证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等,按照“转换不替换”的原则,双码并行,稳妥推进。土地权利证书中的宗地代码更改可以结合日常变更工作,在权利人申请变更登记或换发土地证书时逐步更改。在原代码向宗地统一代码转换工作结束前,原代码暂时保留,所有的历史地籍资料暂不做修改。(4)完成编码并轨以地籍管理业务为主要支撑,在地籍调查、土地登记、数据库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各项业务运行及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中逐步替换原有宗地代码,全面启用新代码,实现由现有过渡期内的代码双轨运行到完全使用标准编码的完全并轨。(5)开展宗地统一代码应用宗地统一代码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管理方面,包含地籍调查、土地审批及登记、数据库管理和档案管理等;二是社会服务方面,包含档案查询、信息公开等方面。二、宗地统一代码编制规则(一)代码结构代码结构为五层19位,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类型、宗地号。(二)编码方法县级行政代码,1-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地籍区,7-9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地籍子区,10-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土地权属类型,13-14位,字母表示;第13位表示土地所有权类型,用G、J、Z表示,G表示国家土地所有权,J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Z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宗地特征码,第14位,用A、B、S、X、C、D、E、F、W、Y表示。“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B”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表),“S”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上),“X”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下),“C”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D”表示承包经营权宗地(耕地),“E”表示林地使用权宗地,“F”表示草原使用权宗地,“W”表示使用权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 “Y”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用于宗地特征扩展(因规则中无农用地使用权宗地的特征码,我市农用地特征码采用“Y”扩展码表示)。宗地顺序码,第15-19位,用00001-99999表示,在相应的宗地特征码后顺序编码。表13 宗地统一编码结构图码段第1至6位第7-9位第10-12位第13位第14位第15-19位代码值000001-999999001-999001-999G、J、ZA、B00001-99999代码意义县级行政代码地籍区代码地籍子区代码权属类型特征码宗地序号(三)编码实例例如宗地统一代码实例513428003002GB00489,513428表示县级行政编号,003代表第三个地籍区,002代表第三个地籍区内的第二个地籍子区,G代表国有土地所有权,B代表建设用地使用权(地表),00489代表第二个地籍子区内第489号建设用地使用权(地表)。三、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流程及要求(一)资料收集应收集的资料包括全域地籍数据库,登记发证资料,土地征收资料,勘测定界资料,街道街坊和乡镇村等行政界线,航片、卫片、各类地形图等背景图形,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等图件资料。(二)粗划地籍区、地籍子区1、在农村地区,以乡镇行政界线为基础,乡镇行政界线原则上以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乡镇界线为准,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界线有误的,则以实际乡镇界线为准先划分地籍区,地籍区内以行政村界线为基础再划分地籍子区。如果行政村的面积范围过大或者行政村内的宗地数量过多,为方便日常地籍管理工作,则可以结合村小组界线将行政村划分为多个地籍子区。在划分时,农村地区原则上以行政界线为基础进行划分,但应同时兼顾农村地区确权颁证的实际情况,若农村地区有大型国有河流、道路、铁路等,可适当将行政界线与该部分线状地物进行结合划分,结合时除典型线状地物以线状地物中心线确权颁证的外,原则上应采用线状地物的边线。2、在城镇建成区,以街道办事处行政界线为基础划分地籍区,在地籍区内以街坊界线为基础划分地籍子区。若原街道和街坊界线有误的,可以最新实测街道和街坊界线为准或结合最新的地形图、影像图按现状确定;原街坊区域面积分布不合理的可根据街道街坊面积和区域内宗地数量的分布进行合理合并或拆分;若街道和街坊界线打破了已发证宗地界线的且已发证的宗地界线无误,则应根据宗地已发证界线对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进行适当调整。3、在城郊结合部、工业发展区内,因该区域土地征收频繁、城市建设较快,为保证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的相对稳定,划分地籍区时采用以行政界线为主、典型现状地物为辅的方式进行划分,地籍区内采用典型线状地物为主、行政界线为辅划分地籍子区。结合典型现状地物时,原则上应不采用尚未实施的规划道路或河流,而以实际已经形成的线状地物为主。(三)精划地籍区、地籍子区1、划分方法将地籍区、地籍子区粗划分界线图与影像图、已征地勘测定界图、已发证宗地界线图、城市规划图等进行图形叠加套合,按照地籍(子)区界线不打破宗地、地籍(子)区界线相对稳定和地籍(子)区区域相对均衡等基本原则对地籍区、地籍子区的粗划分界线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界线与各种土地类型的已发证界线原则上应保持一致,各地籍区、地籍子区相对均衡。2、破宗地情况的处理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原则上不应打破宗地界线,但在实际划分时,因图形聚合、变更延迟、数据有误等原因导致宗地界线不得不被打破。一是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对应多个地块聚合成复杂图形后导致破宗的;二是集体土地已征收但集体土地所有权未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或变更登记导致地籍子区界线破宗的;三是因道路、河流等典型线状地物特征明显、符合地籍子区划分要求并将其作为地籍子区界线导致破宗的;四是因确权颁证时地籍调查有误导致地籍子区界线破宗的。上述情形在精划分地籍区、地籍子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若因图形聚合导致聚合图形界线被打破的,在调整时聚合后的地块可被分散打破,但每个地块本身不允许被打破。因土地征收、道路修建时所有权和使用权宗地未及时变更导致地籍区、地籍子区打破宗地界线的,在调整地籍(子)区界线时,优先考虑使用线状道路、河流的边线,而非所有权界线,这样可防止因土地使用性质改变后在实际建设时导致地籍区和地籍子区被频繁打破的情况,被打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宗地应及时进行变更登记。因道路、河流等典型线状地物特征明显、符合地籍子区划分要求并将其作为地籍子区界线导致破宗的,不再调整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界线;因确权颁证时重复发证或重叠发证等原因导致地籍区、地籍子区必须打破已发证宗地界线的,应对已发证宗地进行分析,分析后以准确的发证宗地界线为准调整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界线,不能判断正误的,以精度高的为准,若发证界线均存在错误的,以现状为准。3、飞地情况的处理飞地总体上存在三种情况,一是落在县级行政区以内的情况;二是落在县级行政区以外的情况;三是一个证书中的部分地块在在县级行政区内飞出到其他地籍区或飞到县级行政区外的情况(主要存在于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地经营权和部分宅基地)。三种情况的飞地在精划分地籍区、地籍子区时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如下:飞地地块落在县级行政区内的,在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调整时,可不考虑飞地地块的实际权属,按飞地地块实际落入的区域进行划分;飞地地块落在县级行政区以外的,不将飞地地块划入实际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将所有飞出县级行政区外的飞地地块划分为一个特殊的地籍区和地籍子区,不在图上标注地籍区、地籍子区范围,特殊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编号统一采用“000”; 一个证书中的部分地块在在县级行政区内飞出到其他地籍区或飞到县级行政区外的,将所有地块聚合为一个复杂图形,以该复杂图形的主要地块所归属的区域进行划分,复杂图形可以被分散打破,编号时按主要地块所归属的区域进行地籍区和地籍子区顺序编码。4、线状地物的处理大型河流、道路、铁路等线状地物(宗地)因地物特征无法归入某个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在调整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时可采用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可以按照大型河流、道路、铁路中的一条边线(权属界线)划分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其他被分段打破并分段编码;二是可以将所有大型河流、道路、铁路设置为特殊地籍区、地籍子区,不在图上标注地籍区、地籍子区范围。例如西宁镇所有跨地籍区的铁路、公路、河流等线状地物宗地,可以设定为一个地籍区,地籍区编码为999,地籍子区编码分别为001、002、003等。(四)地籍区、地籍子区编码地籍区、地籍子区分别用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但不一定按顺序编码。地籍子区必须在地籍区划定的基础上进行划分。未划分地籍子区时,其地籍子区编号用“000”表示。1、已全部编制街道、街坊号的区域。考虑到这部分区域大部分宗地在日常发证工作中已经编码,为减少工作量,同时保持宗地代码的延续性,地籍区、地籍子区代码可沿用原已划分好的3位街道街坊代码。当原街道街坊位数不足3位的,在原街坊编号前面加0,便于追溯原有街道、街坊编号,做到“见旧知新”。新增加的地籍区、地籍子区,按已有的最大顺序号往后续编,其中当原街坊由于地籍子区划分或其他原因,被分割调整为2个以上地籍子区的,其中范围较大、宗地数量较多的一个地籍子区保留原编号,其余分割街坊按照新增加的地籍子区处置,即在地籍子区的最大流水号按顺序往后编。2、未全部或尚未编制街道街坊号的区域地籍区代码可选择两种方式:一是以统计部门编制的街道办事处、乡(镇)的3位行政代码为地籍区代码;二是按3位自然顺序号,从001号开始,按从西到东、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编码。相应的地籍子区代码也可选择两种方式:一是地籍子区以该居委会、行政村的3位行政代码编写;二是按3位自然顺序号,从001开始,按从西到东、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编码。3、特殊区域宗地地籍区的划分与编码。对于没有独立的行政代码的高新区、开发区等行政管理区域,可以采用相邻行政区的行政代码,其地籍区编号统一在相邻行政区内进行编制,避免地籍区代码出现重复的情况。为便于对高新区、开发区内的土地面积、用途等信息进行统计,可采取设置特定码的方式,进行地籍区编码。 (五)地籍区、地籍子区接边与备案1、地籍区、地籍子区接边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应无交叉重复或缝隙,县级行政区内及相邻之间应对精划分的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界线进行无缝隙无交叉接边,确保地籍区、地籍子区不重不漏。相邻区(市)县有争议的,双方可参照第二次土地调查行政界线,结合实际情况,协商核定无交叉无缝隙的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该界线仅作为土地登记工作界线,不作为行政、权属界线的依据。2、备案程序及资料以区(市)县为单位,逐级进行备案。备案资料包括备案图件、备案表和划分文字说明,须同时备案纸质和电子数据成果。备案图件。主要包括标有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地籍索引图。完成地籍区、地籍子区的划分后,以县为单位,制作地籍索引图,上报州局备案。统一制作县级地籍索引图,并进行无缝隙无交叉接边,确保地籍区、地籍子区不重不漏。地籍索引图主要表达本调查区内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及其编号,主要道路、铁路河流,大比例尺测图区域的分区界线,和图幅分幅的关系等。地籍索引图在地籍图分幅结合表的基础上,参照地籍图编制而成。地籍索引图的比例尺以一个县域的大小而定。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分别用宽度为1.0mm、0.6mm的紫色实线。地籍索引图统一采用A0幅面图纸按适当比例尺输出。附图:见附录(一)备案表格。以区(市)县为单位填报。格式如下:宗地统一编码地籍区、地籍子区备案表填报时间: 区(市)县国土资源局(盖章)序号地籍区代码地籍区坐落地籍子区代码备注12注:地籍区坐落填写地籍区所对应的行政区名称。(六)宗地统一代码编制1、编码对象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用地使用权和承包地经营权等六种土地权利类型已完成确权颁证的宗地;六种土地权利类型已完成地籍调查未颁证的宗地;未调查地块。2、编码实施(1)编制宗地统一代码应用程序根据规则中规定的编码结构和编码方法,开发宗地统一编码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应具备宗地统一编码、形成新旧编码对照表、编码错误报告、不同权属类型最大自然宗地序号储存等功能。(2)编码实施中特殊问题的处理1、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时存在一证多地块的情况,编码时将多个地块进行图形聚合,即一个所有权证书只编制一个宗地代码,代码在集体土地所有权最大地块落入的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内编制;2、对于集体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宗地存在一证书多地块的情况,编码方法与集体土地所有权应有不同,上述权利类型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编码,既一证书包含了几个独立的地块,则编制几个独立的宗地代码;3、原则上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不应打破宗地界线,若地籍区、地籍子区实际上打破了宗地界线的,在代码编制时采用宗地图形中心点(形心)落入到的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内进行编制的方法进行;4、未调查宗地在编码时,所有权类型依据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确定,宗地特征码用“W”表示。3、编码转换(1)新产生的宗地按照宗地统一编码规则编制代码;(2)已经登记发证的宗地,制作宗地代码转换对照表,逐步开展原有代码的转换工作。对已经形成的纸质地籍资料可不做修改,但需在登记档案卷宗上标注宗地统一代码,纸质地籍资料可在变更中逐步修改完善;(3)原有代码向宗地统一代码转换工作尚未结束前,原代码保留应用;(4)土地权利证书中宗地代码的变更可采用公告的方式,也可以在权利人申请变更登记或换发土地证书时逐步变更。4、新宗地代码检验为保证新产生的宗地代码的科学、准确,应随时开展新的宗地代码的复核工作。对于已形成电子化数据的宗地,可充分利用地籍信息化手段,自动按照“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类型”+“宗地号”,将转换后新增的分项字段组合为新宗地代码,并对新宗地编码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检查,如宗地号是否重号、空号等,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确认无误后将编制的宗地编号导入数据库中,完成宗地代码的编制。对于没有完成电子化管理的宗地,要根据已建立的新旧代码对照表,对新代码逐一开展人工复核,确保新代码的科学、准确和唯一。(七)编制新旧编码对照表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完成后,为体现新旧编码之间关系以及满足地籍管理工作的前后衔接,需要以地籍子区为单位编制新旧编码对照表。同时为体现新旧编码之间的索引关系,在新旧编码对照表中应体现宗地中心点坐标。表格如下:新旧编码对照表(以地籍子区单位)填报时间: 普格县国土资源局(盖章)序号宗地统一编码旧宗地号中心点横坐标中心点纵坐标12四、宗地统一代码应用宗地统一代码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管理方面,包含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审批、数据库管理和档案管理等;二是社会服务方面,包含档案查询、信息公开等方面。(一)地籍调查1、初始地籍调查在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地籍调查时,应按照规则要求,采用新码结构进行编码,编码时在每一种对应土地类型的最大号后续编,并在宗地图、地籍调查表上标注宗地统一代码。2、变更地籍调查(1)界址线未变化的宗地在更名、更址等变更地籍调查中,界址线未发生变化的宗地,若原宗地已编制宗地统一代码,则在实施变更调查时使用原宗地统一代码;若原宗地尚未编制宗地统一代码,如部分宅基地,则需新编制宗地统一代码,编制时按规则要求在对应土地权利类型的最大宗地序号后续编,编制后的宗地统一代码与原地籍号同时使用。(2)界址线发生变化的宗地在变更地籍调查时,宗地界址线较变更前发生变化的,无论该宗地是否已编制宗地统一代码,变更后的宗地都需重新进行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变更前宗地未编制统一代码的,按照规则要求编制新代码,新代码和旧地籍号同时使用;宗地已具有宗地统一代码的,对该宗地按规则编制新码同时原宗地统一代码不再使用。宗地分割。指一宗地分割为两宗以上(含两宗)宗地的情形,分割后新形成的每宗地均按规则编制新代码,分割前宗地统一代码不再使用。宗地合并。指多宗地合并为一宗或多宗地中的部分土地合并为一宗地的情形,合并后的宗地按规则编制新代码,合并前的宗地代码不再使用,因合并导致相邻宗地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相邻宗地应同时进行新代码编制。(二)土地登记审批在土地登记审批时,在土地登记审批表上应填写宗地统一代码,对于新供地土地登记审批,只填写宗地统一代码,对于变更类型的宗地,应同时填写原地籍号和宗地统一代码;在登记簿、归户和登记卡、册上也应同时填写宗地统一代码,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应区别对待,操作方式同土地登记审批表的填写方式。在完成土地登记审批后进行土地登记时,应在土地使用权证书对应栏内填写宗地统一代码,如属于变更登记类型,同时标注原地籍号和宗地统一代码,待我市所有权利类型全部完成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后,应逐渐替换原地籍号。(三)数据库管理1、数据库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宗地编码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地籍信息系统等手段。对现有地籍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