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刘备领导艺术比较.doc_第1页
曹操与刘备领导艺术比较.doc_第2页
曹操与刘备领导艺术比较.doc_第3页
曹操与刘备领导艺术比较.doc_第4页
曹操与刘备领导艺术比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备与曹操的领导艺术比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读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吟着杨慎的临江仙一词,我仿佛置身于那烽烟滚滚、金戈铁马的乱世中,看到了那些被人们备受推崇的英雄们。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群雄逐鹿的时代。各路诸侯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成就一番霸业,对人才、土地、人口等有限的资源进行了几番争夺。其中,从领导知识、才能、经验、风格、气质等综合反映,有能力吸引人才,拥有出色的领袖气质的最为突出的两个人物就是魏国的曹操和蜀国的刘备。下面, 本人结合课程所学知识,以自己有限的水平对曹操和刘备的领导艺术做几点简单的比较。一、领导才能对比(一)出生背景与才智能力曹操出生官宦世家,其父曹嵩为宦官曹腾(费亭侯)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应该来说,其出生背景对其早期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这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曹操自幼兴趣广泛、涉猎甚广,是个难得的全才,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学一流,围棋、音乐、书法顶尖。其突出的政治和军事才干,连刘备对他都是心服口服,经常在诸葛亮面前称赞他。试想这样一个才干突出的人物就算是想要在人群中默默无闻也是不能的,毕竟他身上的闪光点太多了,就像一个发光体一样,吸引着人向他靠近,更何况人本来就有一种向优秀人才靠近的本能。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其父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颠沛流离,备尝艰辛,生活非常艰苦。因为家庭不富裕,刘备的学习经费经常都由其同学刘德然的父亲资助完成。应该说,早年刘备的生活条件与曹操相比虽不至天壤之别,但也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是锦衣玉食,一个是为温饱奔波;一个是博览群书,一个是基础教育。但在那个烽火连天和讲究正本根源的年代,其汉氏后裔的身份为其加分不少,为其称雄一方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依据。同时其早年的成长背景更加激起其与世抗争、奋发有为的决心和信心,当然也形成了其坚韧、谦逊、仁义等优异品格。(二)性格特点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好的性格不一定塑造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但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一定具有良好的性格吸引力,一个优秀领导者的性格吸引力就像一个发光体一样使领导者在人群中熠熠发光,吸引众多的追随者。1.曹操镇静自如。领导者是其追随者的风向标,如果在面对险境的时候,领导者无法保持镇定,而乱了阵脚,必定一人乱而全局散,故而有“擒贼先擒王”之说。“与虏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故每战必克,军无幸胜”, 曹操每逢险情而能镇静自若,方寸不乱,这是一切领导者与众不同的连号心理特征。曹操在此格外令人瞩目,因为他知道主帅的镇静,关系全军存亡,对比之下,袁绍被烧了粮草,慌忙弃七万大军而走,致使全军被杀,高下立见。决策果敢。领导者往往面临决策,尤其是在危机的关头,一个决策往往关系到局势的走向,和千万人的存亡。果断不仅能提高决策和执行的效率,而且能够大大提高部下对自己的信任感和向心力、凝聚力。曹操深知“拖延和迟缓就是死亡”,所以他做事是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绝不拖拉。其次还体现在他明与决断,善于乱中取胜。“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扑朔迷离的混乱局势,往往令人眼花缭乱,事关千万人生死,主要领导人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宽容大度。凡举世之才,大有容人之量,能够容纳不同的人和意见,曹操的大度体现在他容人、用人、处事等方面,如陈琳曾辱骂曹操是“赘阉遗丑”,曹操活捉其后依然任命为门下督;还有如收留一代枭雄刘备,不予杀害、这是一种雅量,一种襟怀,对人才有着磁石吸针般的作用。2.刘备坚韧不拔。刘备早年的生活经历形成了其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性格优点。刘备的人生道路非常曲折,在创业过程中,他经常像丧家之犬一样惶惶不可终日,依靠袁绍时,受到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赖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他的一生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危机和生机,撇开刘备的政治动机不讲,这的确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折而不挠,败而不馁,坚忍不拔,为了憧憬的目标而始终不懈奋斗着。宽厚仁慈。刘备的性格主要表现为仁义,这与他的政治背景有关。他既没有过硬的军事实力又没有广大的革命根据地,既无“天时”,又无“地利”,只能占“人和”一条。刘备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出“宽厚仁慈”,待人以诚的性格特征。他曾说:“我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他的这些仁义表现使他的名声在民间迅速扩大。因此他在落难之时仍然有强大的号召力,有军民十万愿背井离乡追随他。得人心者得天下,刘备爱民得民,他曾说 “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他为政在宽,史无岢敛记载。最受人们赞扬的还是他宁知不利而不弃民的举动,他因此而博得了广泛同情,对其以后的发展和历史评价都产生了积极影响。隐忍韬晦。身处乱世之秋而想成就一番霸业,需要极高的智慧。刘备曾依托吕布、曹操、刘表、孙权,都能够逢凶化吉,非隐忍韬晦、随机应变而不能存其身。刘备作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有着很深的城府,在很多时候,他的仁义都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这也是他隐忍韬晦性格随着现实环境改变的发展趋势。不利的政治环境迫使刘备在世人面前戴了一副假面,将真实的东西深藏心底。李贽评本在篇末批道:“刘玄德不受徐州,是大奸雄手段,此所以终有蜀也。盖大贪必小廉,小廉之名既成大贪之实亦随得也。奸雄举事,每每如此,非寻常人所能知也。”二、用人之道对比三国争霸,人才辈出。虽有众多人才,但是如果不懂的自己该用什么人,不懂得如何做到知人善用,也当然无济于事,不会成就一番霸业,刘备和曹操在用人上都表现出高超的技艺。1.曹操的用人之道广聚贤能。曹操深深明白人才的重要,于是他在掌握实权之后就颁布了“招贤令”,选拔人才的时候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十分注重才能的作用,做到不拘一格。在一个特殊的年代用一个特求的用人政策,曹操的这个做法为他招来了各式各样的人才,组成了曹操的智囊团。比方说曹操重用郭嘉、荀彧、张绣、许攸、丁裴,他们都来自不同的阵营,并且身上还有很多毛病,但是曹操依然重用他们。并且以他卓越的用人之道,让他们都发挥了各自的才能,为曹操集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知人善用。人都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有才能的人不一定有好的品格,有德之人不一定有才,而且每个人的能力又表现在各个方面,对这样的人才如何运用,曹操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如崔琰人品一流,曹操就认命他为国家选拔人才,他就在其岗位上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文聘忠诚,认命他为江夏太守,一干就是数十年,为曹操守住了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枣祇任峻不怕苦不怕累,曹操就认命他们负责粮食生产,使得曹操的军队粮草供应充足。用人不疑。这一条是用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作为领导者的基本要求,虽然历史上每个时期的领导者都懂得也会这样做,但能真正做到的不多。曹操在起兵之时,身边的几位谋士,如荀彧、荀攸、贾诩、郭嘉,他们都来自敌营,又如反复投降的张绣,他们都得到了曹操的信任。郭嘉来时曹操出帐十里相迎,这使得他们始终效力于曹操阵营。这其中尤为典型的就是张绣,张绣第一次投降曹操后,过了十几天张绣就反叛了,这次反叛使曹操损失巨大,他不仅失去了他的长子也就是他选为接班人的曹昂,侄子曹安民,也失去了一员大将典韦,并且自己差点就丢掉了性命。即使这样,张绣仍然是他阵营中的重要一员,最后官至“破羌将军”。人性关怀。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人性关怀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曹操在这一点上可谓是洞察人性、洞悉人心,无微不至,关怀甚佳。大败袁绍后,书信一把火烧之;哀惜痛哭郭嘉,号哭典韦,赤脚相迎许攸等。再如曹操杀死陈宫,却依然照顾其老母亲,并帮助其女儿出嫁;看重关羽的义气,虽然知道关羽会背叛他,但是依然厚待关羽,最后放走关羽;在长坂坡,看到赵云的英勇,不愿意放箭射杀赵云。再如每次败仗,曹操都首先责怪自己,而不是责怪谋士没有考虑周到,武将没有倾尽全力,这都让部下感激涕零,誓死为其效忠。2.刘备的用人之道精选人才。刘备在选人上与曹操不同,刘备不重多,而在精。其所用之人都在某些方面具卓越之能力,能独当一面,横扫千军。“状乎神而近似妖”的诸葛亮、善于奇谋的法正、善于揽财的刘巴以及关张赵黄马“五虎上将”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选人才时,他能听取司马徽、徐庶等人之真言,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礼请诸葛亮出山,成千古佳话。他能不拘一格降人才,能够不歧视种族地域,从西凉收服马超并委以重任,封为“五虎上将”,用人胆识过人。“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却又“容貌丑陋,态度傲慢”的庞统,其才能一旦被刘备了解,刘备立马自责“屈待大贤,吾之过也!”,“敬请庞统到荆州”,“下阶请罪”,“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让庞统既参谋决策,又统御兵权,弥补诸葛亮“分身乏术”的困境,为刘备集团提供了进一步飞跃的契机。通过一系列的人才组合,刘备如鱼得水,如虎添翼,组建了他完备而坚强的作战、后勤、组织等创业团队,尽可与天下豪杰争雄。知人善任。 知人,敢用比自己强的人,是刘备的高明之处。卧龙凤雏、法正以及“五虎上将”等都是个性非常鲜明之人,能攻能守。刘备作为一个蜀国的核心,非常注重人员配置平衡,岗位设置优化,权责明晰,使整个团队达到了最完美的人才组合,提升了核心的竞争力。诸葛亮在其心书一文中的知人七条策(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或许是刘备知人识人的真实写照。诸葛亮叹为“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的刘巴,刘备苦苦追求了十九年,终为所用,一招之下,刘备军营“数月之间,府库充实”。庞统、邓芝、马忠等也都因与刘备谈话而受到赏识。刘备临死时,告诫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可是诸葛亮不以为然,在初次伐魏时用马谡为先锋,招致街亭之败。用人不疑。这一点曹操与刘备运用的比较娴熟,刘备对属下一群文武众臣充满信任,其中充分授权是其用人的成功之处。三顾茅庐,刘备请得诸葛亮出山并出任丞相兼三军统帅,把军中大事一概交给他打理,很少干预,这样才使诸葛亮有机会把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刘备通过封候,使五虎上将分管五大区域,各自有了事业上的定位,才使其在三国中占有一席之地。当刘备被曹操击溃于当阳时,有人言赵云已北去投降曹操,刘备立即以手戟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不久,赵云果然抱着备幼子阿斗(即后主刘禅)回来了。又如刘备领益州牧后,有人诬告李恢谋反,刘备立即“明其不然”,并在后来提升李恢为庲降都督。李恢感知遇之恩,在南中立下了很大功勋。魏延怒杀韩玄,献城投降,被诸葛亮认为其不忠不义,同时被指出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但刘备爱惜人才,仍将魏延收留,委以重任。动之以情。一个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尊重。“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最善于作感情投资,以笼络人心,使自己的中坚团队牢而不破,以至于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从创业之初到建立霸业,从四处奔走逃命到建都成都,都对自己的部属仁爱有加,而不象一些古代帝王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享乐,或者怕功高盖主,来个“杯酒释兵权”,更有甚者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过目不忘却又是典型小人的张松因受其礼遇而为其献上西川地理图,并作为内应,帮助其入川。刺客刘平准备刺杀刘备,因其待客甚厚而罢手。刘备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成就了大业,特别是“三顾茅庐”、“白帝托孤”又使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通过“桃园三结义”使关张二人死心塌地,关羽方能“身在曹营心在汉”、“千里走单骑”弃曹奔刘;当阳长阪坡,刘备被曹操大军追杀,弃妻丢子仓皇逃命,赵云杀入曹军多个来回,最后救出刘阿斗,刘备却顺手将阿斗摔于地上,说“为汝孺子惜失吾一员大将”,此情此景,让人为之一动。一个领导者身上必然是中国优秀品格的集合体,不仅需要有过人的才智,还需要有种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