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ppt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ppt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ppt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ppt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学习目标,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开辟;“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想一想,文艺复兴运动的含义: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资产阶级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它发源于意大利,扩展到英、法、德等西欧国家,是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一、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花朵,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主要原因:,(1)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2)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3)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4)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基本含义: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1)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3)提倡追求自由、平等,崇尚理性和科学。,2.核心:人文主义。,3.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1)“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但丁:“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代表作:神曲。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歌集。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2)“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但丁(1265-1321),薄伽丘(1313-1375),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文艺复兴前三杰,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带有喜剧的因素。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与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彼特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反对中世纪教会长期以来宣扬的禁欲主义。他喜欢游览,尤其喜欢登高远眺,领略自然风光。他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他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彼特拉克,薄伽丘和十日谈,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机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次逆流。此时,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它以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三杰,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圣母像,达芬奇代表作,西斯廷圣母,“画圣”拉斐尔,莎士比亚,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大文豪,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1)进步: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2)不足:过分推崇个人主义,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4.评价文艺复兴,二、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1)思想:文艺复兴的影响,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质疑,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根本原因)(3)政治: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的矛盾加深。(4)导火索:1517年,教皇出售“赎罪券”。,1.背景,是在宗教外衣的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2.性质,(1)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2)主张: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3.代表人物及主张,(1)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2)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3)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4.意义,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二者都向古代寻求和汲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