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12科学与艺术教案语文.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12科学与艺术教案语文.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12科学与艺术教案语文.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12科学与艺术教案语文.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12科学与艺术教案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2. 科学与艺术 教学目标 1根据文章中的论点,学习本文以事例为主,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和清晰的论证过程。 2感受作者严谨的论述语言,理解文中的一些句子的含义。 3让学生懂得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事物不是孤立的,理解“科学与艺术” 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李可染的水墨画“晓阳辐射新学光”和“超弦生万象”。 2 二、预习检测 1介绍李政道其人及文章背景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等。李政道的这篇序文旁征博引,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的阐述。 2借助课文注释理解部分词语 潜意识 婵娟 共鸣 依赖 奠定 三、整体感知 1默读找出关键句,思考本文论述了什么问题。 2朗读课文,体会科学与艺术有哪些相同点。 3总结中心论点。 提示:艺术和科学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4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提示: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210)具体论证论点。 第三部分(1112)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四、问题探究 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确: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 3 五、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仔细观察生活,从中找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事例。(例如:“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杂技、魔术、戏法里有许许多多物理、化学、心理学的学问。) 2实践探索 查找各种资料,收集古今中外的涉及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神话故事,准备在班上交流。 六、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说科学与艺术在哪些方面本质是一致的。 2细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板书设计 科学与艺术 李政道 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 科学与艺术 共同目标: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讲讲我国古代的人们面对冰清玉洁的月亮表面的蒙蒙黑影编出的嫦娥奔月4 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实例。 二、课前热身 请一个同学说出:科学与艺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文中一部分,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问题1:找出点明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谈谈如何来理解它们。 问题2:说说什么是科学的“创造力”和“普遍性”,如何来理解它们。 问题3:找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它们的关系。 问题4: “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表 现。 班级交流: 明确1:强调“艺术的创造力”的句子: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理解:就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强调艺术“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理解:“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反映。 明确2:科学的创造力的句子: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理解:这句话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 科学的普遍性: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 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5 理解: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 明确3: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科学的真理性植根于科 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个人 类。 理解: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科学的普遍性根植的范围要大于艺术家所追求的。 明确4:“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表现: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智慧,而要发挥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 2议一议本文运用的例证法及其作用。 明确: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本文2至4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 本文第5段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一理。 本文第10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来论证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四、达标反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多媒体出示) 科学与艺术 王禹民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邀请李可染、吴作人等画家为物理的前沿学科主题作画。绘画的主题是“量子引力”、“粒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 李可染先生为表述“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这个当代物理学的主题,画了两6 头公牛角斗的场面,题为对撞生新态,既生动形象,又幽默风趣。吴作人先生为“二维强关电子联系统”而作的无尽无极的画,即像阴阳鱼,又像两颗彗星,且只有两笔,简洁而对称。我们的老艺术家懂得了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思想,为古老的中国画开拓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这也说明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自然科学研究本质及其最高使命,是从纷纭杂陈的一团混乱中整理出贯穿于其中的不变规律和井然秩序。与此相仿佛,艺术创作活动的本质和最高使命也是从万千现象的零乱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 两三百年来,英国水彩画家所关注的是光与暗的关系,是河流、山脉、树丛和海浪的运动,以及云彩的形成和变幻。康斯太布尔的组画英格兰风景画就真实生动地展现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的景色。而在透纳和法国画家柯特曼的笔下,海洋呈现出一种永远在作不停的颠簸的运动。无独有偶,透纳的同乡和同时代人、植物学家布朗,于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到浮在水里的菌类孢子在作不停的运动。孢子越小,运动越剧烈。后来人们把这种骚动称为布朗运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参与了相关研究,并进而揭示了分子运动的奥秘。 那么,“布朗运动”和“透纳运动”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可以说布朗所描绘的运动是一幅数理科学的风景画;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是数学和物理概念。透纳所描绘的运动则是一幅艺术的风景画;使用的语言是色彩和线条。本质上布朗和透纳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画笔的画家。 布朗运动是大自然深层结构的微观运动;欣赏它的壮丽既要用到心眼,也要用到肉眼。透纳运动是大自然表层结构的宏观运动;惊叹它的雄伟同样要肉眼心眼并用。 科学风景画是抽象思维的结晶;艺术风景画是形象思维的结晶。两者各司其职,但又通过神经进行交流、合作和互补。一个完整和谐、全面的人,应该同时能欣赏、赞叹并创作出这两种类型的风景画。热爱科学,同时也热爱艺术,才是完美人性的表现。 (选自中学生阅读) 1由李可染、吴作人的事例,引出如下结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老艺术家懂得了尖端科学的基本思想,用古老的中国画表达了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概念。 7 B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 C科学和艺术都是为了从纷纭杂陈的现象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 D物理学家请著名画家作画,用具体形象把抽象的物理概念表述出来,居然表达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真是天下奇闻。 2对福楼拜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和艺术是两个不同门类,各自发展到顶峰,然后回头相互照应,汇聚在一起。 B科学和艺术虽属不同类型的思维形式,但它们又是相同的,其活动本质和最高使命是相仿佛的。 C科学和艺术分别是按照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都能发展到巅峰。 D科学和艺术最初是不相融的,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只有发展到终点,结束时,它们才能融为一体。 3根据文意理解“布朗运动”和“透纳运动”的区别,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两者描绘的对象不同,一是菌类孢子不停的运动,一是海洋呈现出的不停运动。孢子运动剧烈,海洋运动只是颠簸。 B两种“风景画”运用的思维形式不同,因此,一是抽象思维的结晶,一是形象思维的结晶。 C两者所运用的语言有别,一是数字物理概念,一是色彩和线条。 D两者所表现的层次结构不同,一是深层结构的微观运动的壮丽的科学风景画,一是表层结构的宏观运动的雄伟的艺术风景画。 4以下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家用中国画表达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概念,为古老的中国画开拓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B本质上布朗和透纳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画笔的画家。 C一个完整的和谐、全面的人,应该同时能欣赏、赞叹微观与宏观两幅“风景画”。 D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