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学生认为“屈原应该珍爱生命”说开去 从学生认为“屈原应该珍爱生命”说开去【案例介绍】讲到七上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一课,最后一个子目“屈原”,这一目是该课重点,要领是介绍屈原的生平与对离骚作品的品读及归纳屈原的精神,其间自然须提到屈原的投江,学生对此也稍有知晓,于是便抛出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屈原的死,对此做个。所教班的学生较活跃,也肯思考问题,不久便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是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有的学生说这是屈原想用自己的死来唤醒沉睡的人民;有的学生说屈原是以死谏楚王奋发图强,重振楚国;有的学生则说屈原是怀抱一种理想而死的,表明他对现实的极度失望。很显然,在课堂上能听到学生如此地投入,作为老师也可大慰其心了。我确是对他们的回答比较满意,之后便例行公事般简要做了总结。这时一个平时表现很调皮的男生顾某插了一句:“老师,在政治课上老师讲过人要学会珍爱生命,我觉得屈原投江不值得。”其他学生都笑了,我目光扫视一圈,看的出来同学们的笑声中讥笑多过赞许,大概是这个学生平时常会做出幼稚的行为及说出幼稚的话语。我看时间还有富余,便就他所提的观点做了说明:“其实顾同学提出来的看法角度很新颖,珍爱生命的确是我们要提倡的,人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可以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国家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兴亡故,两者皆不抛。屈原是没有遇到你们政治老师啊,要不然他老人家也会幡然醒悟的。”话音刚落,学生笑声不断。紧接着我又说道:“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老是顺着课本的思路多没意思啊!大家要向顾同学学习哦!掌声表示一下!”学生欢快地齐声鼓掌,又夹杂着阵阵叫好声。笑声刚停,又有个学生站起来:“我想问大家,如果屈原不投江他应当去做什么呢?”同学们随即开始叽叽喳喳起来。我心中大喜,乘势说道:“这个问题提得好,屈原的余生可以如何度过才更有意义呢?请大家讨论一下吧。”学生又开始忙碌着讨论了。看学生们昂扬的激情,我很舒心地微笑着。【案例分析与反思】1、案例中折射出课堂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问题一:学生对标准答案的敬畏之心。如若没有顾同学灵光闪现的一句话,也许这节课便平淡地过去了,不会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们对于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是一致的看法,都是遵照课本的提示所做的一些扩展,这恰恰也是课标所要求的,按照常理算是师生共同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教师在预设课堂问题的同时大多也准备好了标准的答案,并且在提问过程中不遗余力地引领着学生爬上自己预设的道路。这不能不说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悲哀”吧。问题二:学生对于学科之间联系的忽视。初一学生要学七门课,文理兼有,这本是多么丰富的资源,然而学业任务的繁重已把学生压得喘不过起来,他们哪里还有时间和兴趣去沟通不同学科的联系。如本案例中的历史和政治的联系,学生或许是无意识地联想到了一起,但这一步走的却很难得。俗话说“政史不分家”、“文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历史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换个思维和角度去考虑,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和喜悦。问题三: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在现实的课堂中,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教师主导的地位,一旦教师不做出改变,学生依旧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随之而来的是他们渐渐习惯了直接获取教师提供的结论,对于现成的结论,他们已失去了思考与辨别,质疑与创新更无从谈起,以致于教师在努力地引导学生去思考的时候,他们也显得力不从心。问题四:教师在课堂上缺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中学课堂教学强调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师要做学生的引领者,此话本无可非议,确也符合的规律。然而在此风之下,如今充斥课堂的是热闹的表演与小组讨论,看似课堂活跃起来了,但形式的东西太多,很多都演绎成了一出出“闹剧”。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很重要,而这应当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没有这样一个前提,所谓合作探究只能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叠加。2、针对以上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台湾学者撰写的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一书中提出了“去熟悉化”的说法,文中讲到:“我们对百年来的历史知道得太熟了,所以我们已逐渐失去对所研究问题的新鲜感,需要去熟悉化,才能对这一段历史产生比较新的了解。”“去熟悉化”,在历史研究中要提倡,同样放之历史教学亦未尝不可。在历史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如何“去熟悉化”,首先得说明哪些是已“熟悉化”的东西。对于教师而言,“熟悉化”就是习惯于在课堂中按部就班地讲授,预先设置好问题和答案,甚至计算好每个提出的问题需要多长时间以及学生的回答需要多长时间;而对于学生而言,“熟悉化”就是在教师的授课中被动地吸收现成的知识,不需要经过太深的思考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如何解决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如何去避免“熟悉化”的固定程式的东西,笔者以为当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1)教师方面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思考是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在学校谁来教会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呢?自然是教师。而教师教会学生思考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必须善于思考,如果教师自己都不善思考,教学生思考又从何谈起?所谓“信其道,亲其师”,只有教师身体力行去思考,学生才会去“亲”师,去仿效师。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在全局上把握所教内容,并在付诸课堂之前想好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如可以在设置的问题上做文章,提升问题的思维梯度,扩大问题的联系面,给予学生进行充分思考的余地。(2)学生方面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和惊讶开始。”大多数时候,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和问题都是对的,他们习惯于把这些话当作权威,而这恰恰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学生必须要敢于去发出惊讶,敢于去质疑问题,敢于去挑战权威。一旦学生心中有了这样一个意识,便能更好地解放自己的思想,更能放开来进入到思考的阶段,从而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形成发散性的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所谓标准答案消除敬畏之心,才能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精神。总之,教师与学生必须脱离“熟悉化”的桎梏。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观点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同时学生在形成思考的基础上,要善于辨别与总结最佳最优的具有建设性的观点,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去构建一个思维活跃、敢于思考的课堂。 从学生认为“屈原应该珍爱生命”说开去【案例介绍】讲到七上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一课,最后一个子目“屈原”,这一目是该课重点,要领是介绍屈原的生平与对离骚作品的品读及归纳屈原的精神,其间自然须提到屈原的投江,学生对此也稍有知晓,于是便抛出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屈原的死,对此做个。所教班的学生较活跃,也肯思考问题,不久便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是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有的学生说这是屈原想用自己的死来唤醒沉睡的人民;有的学生说屈原是以死谏楚王奋发图强,重振楚国;有的学生则说屈原是怀抱一种理想而死的,表明他对现实的极度失望。很显然,在课堂上能听到学生如此地投入,作为老师也可大慰其心了。我确是对他们的回答比较满意,之后便例行公事般简要做了总结。这时一个平时表现很调皮的男生顾某插了一句:“老师,在政治课上老师讲过人要学会珍爱生命,我觉得屈原投江不值得。”其他学生都笑了,我目光扫视一圈,看的出来同学们的笑声中讥笑多过赞许,大概是这个学生平时常会做出幼稚的行为及说出幼稚的话语。我看时间还有富余,便就他所提的观点做了说明:“其实顾同学提出来的看法角度很新颖,珍爱生命的确是我们要提倡的,人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可以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国家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兴亡故,两者皆不抛。屈原是没有遇到你们政治老师啊,要不然他老人家也会幡然醒悟的。”话音刚落,学生笑声不断。紧接着我又说道:“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老是顺着课本的思路多没意思啊!大家要向顾同学学习哦!掌声表示一下!”学生欢快地齐声鼓掌,又夹杂着阵阵叫好声。笑声刚停,又有个学生站起来:“我想问大家,如果屈原不投江他应当去做什么呢?”同学们随即开始叽叽喳喳起来。我心中大喜,乘势说道:“这个问题提得好,屈原的余生可以如何度过才更有意义呢?请大家讨论一下吧。”学生又开始忙碌着讨论了。看学生们昂扬的激情,我很舒心地微笑着。【案例分析与反思】1、案例中折射出课堂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问题一:学生对标准答案的敬畏之心。如若没有顾同学灵光闪现的一句话,也许这节课便平淡地过去了,不会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们对于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是一致的看法,都是遵照课本的提示所做的一些扩展,这恰恰也是课标所要求的,按照常理算是师生共同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教师在预设课堂问题的同时大多也准备好了标准的答案,并且在提问过程中不遗余力地引领着学生爬上自己预设的道路。这不能不说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悲哀”吧。问题二:学生对于学科之间联系的忽视。初一学生要学七门课,文理兼有,这本是多么丰富的资源,然而学业任务的繁重已把学生压得喘不过起来,他们哪里还有时间和兴趣去沟通不同学科的联系。如本案例中的历史和政治的联系,学生或许是无意识地联想到了一起,但这一步走的却很难得。俗话说“政史不分家”、“文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历史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换个思维和角度去考虑,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和喜悦。问题三: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在现实的课堂中,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教师主导的地位,一旦教师不做出改变,学生依旧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随之而来的是他们渐渐习惯了直接获取教师提供的结论,对于现成的结论,他们已失去了思考与辨别,质疑与创新更无从谈起,以致于教师在努力地引导学生去思考的时候,他们也显得力不从心。问题四:教师在课堂上缺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中学课堂教学强调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师要做学生的引领者,此话本无可非议,确也符合的规律。然而在此风之下,如今充斥课堂的是热闹的表演与小组讨论,看似课堂活跃起来了,但形式的东西太多,很多都演绎成了一出出“闹剧”。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很重要,而这应当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没有这样一个前提,所谓合作探究只能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叠加。2、针对以上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台湾学者撰写的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一书中提出了“去熟悉化”的说法,文中讲到:“我们对百年来的历史知道得太熟了,所以我们已逐渐失去对所研究问题的新鲜感,需要去熟悉化,才能对这一段历史产生比较新的了解。”“去熟悉化”,在历史研究中要提倡,同样放之历史教学亦未尝不可。在历史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如何“去熟悉化”,首先得说明哪些是已“熟悉化”的东西。对于教师而言,“熟悉化”就是习惯于在课堂中按部就班地讲授,预先设置好问题和答案,甚至计算好每个提出的问题需要多长时间以及学生的回答需要多长时间;而对于学生而言,“熟悉化”就是在教师的授课中被动地吸收现成的知识,不需要经过太深的思考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如何解决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如何去避免“熟悉化”的固定程式的东西,笔者以为当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1)教师方面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思考是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在学校谁来教会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呢?自然是教师。而教师教会学生思考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必须善于思考,如果教师自己都不善思考,教学生思考又从何谈起?所谓“信其道,亲其师”,只有教师身体力行去思考,学生才会去“亲”师,去仿效师。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在全局上把握所教内容,并在付诸课堂之前想好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如可以在设置的问题上做文章,提升问题的思维梯度,扩大问题的联系面,给予学生进行充分思考的余地。(2)学生方面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和惊讶开始。”大多数时候,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和问题都是对的,他们习惯于把这些话当作权威,而这恰恰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学生必须要敢于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妆包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宠物项圈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多功能智能大厦设计方案
- 卸妆器具电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失禁用吸收裤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家用芳香剂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挡泥板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活动策划赶工措施方案
- 别墅泳池防水施工方案研究
- 医务工作者文明实践活动方案
-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权利义务和法律
-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 自信演讲稿四篇
- 云南沿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城市变化之路(PPT课件)
- 量子力学自学辅导与参考答案
-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SOP文件
- 华师大九年级上数学半期试题
- 先进制造业项目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范文模板
- 四年级英语书写比赛试题1
- 奋斗在巴西的何氏一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