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信学论文-强制性管制放松与边缘性进入的发生“小灵通”现象的深层思考论文关键词电信产业管制放松主垄断边缘性进入论文摘要本文的分析表明“小灵通”现象的发生是市场需求结构、管制放松的路径和管制权力安排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拆分原有在位者为主要手段的电信业管制放松,所造成的需求与价格的矛盾为“小灵通”的发生提供了市场机会,而高盈利业务的被剥离,迫使原有在位者利用尚存的垄断势力或优势,以及和管制者的“拆分一补偿”关系,向新运营商的市场进行了局部的渗透。这种行为表面上加剧了中国电信业管制的无序和混乱,但却提高了市场的可竞争性和消费者剩余。我国电信业的管制放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中国联通的强制性进入为标志。自此以后,对原有在位者和主垄断者中国电信的不断拆分和重组就成为管制放松或改革的核心.随着垄断地位和势力的降低或消失,中国电信(包括网通)通过引进“小灵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营业绩和市场的竞争结构,也对已有的管制放松的改革取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管制经济学、企业战略博弈的视角,深入分析这一现象发生的需求、市场结构和体制根源,对中国电信业未来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一、“小灵通”:基于需求与管制结构的边缘性进入“小灵通”的出现和超常发展,是过去几年中国电信业的一个重要现象。已有的研究较多地从其技术先进性和产品寿命周期的视角进行定性分析,认为它对产业竞争不会产生积极作用,也较少分析其产生的体制根源,尤其是对管制者、在位者和进入者未来政策和战略选择的影响。从企业产品决策和市场定位的角度分析,我们认为“小灵通”是一种典型的边缘化进入,即新进入者在管制条件下,为取得管制者的认可和弱化原有在位者的低价阻止,而实施的一种交叉弹性较低的差异化产品策略,或填补原有市场空隙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改变着中国电信市场中各个运营商的地位和战略的同时,已经对管制的变革取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中国电信产业的需求特性与“小灵通”的比较优势电信需求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新增消费者的使用价值与已有用户的数量成正比,即边际效用递增,这就是电信业所特有的网络外部性。管制放松、市场结构变化引发的价格下降,曾对需求的快速增长发挥决定性作用。随着保有量的提高和需求结构的变动,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呈现出增量不增收,需求价格弹性降低的特点,而在移动通信领域,资费调整对需求的带动作用还十分明显(见表1)。虽然我国电信资费的水平已经大幅下降,但如果与实际收入水平相比较,仍显得较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手机对相当多的人来讲往往充当着寻呼机的角色。取消初装费后,尽管用户数量都在急剧上升,但却出现固定电话运营商的收入下降和移动运营商收入增加的局面。对于中国电信而言,随着入网费的大幅下降,如何刺激消费者使用费的上升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增收手段。这是中国电信引进“小灵通”(PHS,PersonalHandyPhoneSystem)的市场基础和动机。表1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侵蚀单位:亿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20012002增长()20012002增长()区内通话量国内通话量国际通话量6113.222127967.8014158.115529.51885379.513959.4-9.50-11.30-1.4016805630.731390993.6810271.3523897606.92005812.914266.942.2044.2038.90资料来源:中国通信年鉴(2002)。“小灵通”无线市话业务最早在日本以PHS技术形式出现,由于它存在着难以向高标准的移动通信技术平滑过渡等先天不足,技术上的落后和数字移动电话资费的快速下降,使它在日本只繁荣了很短一段时间,就极度萎缩。但是,浙江余杭市1998年引进成功后,它迅速在我国其他中小城市蔓延,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赢得了相当大的市场空间利润。2001年以来的管制放松使“小灵通”用户呈爆发式增长,2001、2002、2003年的用户数量分别为511万、1319万和3500万。一个“落后”的技术为什么在中国能发展壮大,一定存在其合理性和竞争优势。“小灵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核心竞争力价格低廉。对消费者,尤其是收入较低、活动空间有限的人群而言,“小灵通”是移动的服务、固定的收费。沉淀成本低、边际收益高。对运营商中国电信和网通而言,“小灵通”无须进行巨额的新设备投资,只需要付出一个增量成本,不必重建传输网络,总投资和边际成本很低。与移动通信投资相比,沉淀成本更低,盈利能力很高,它的ARPU(即平均每户营业收入,AverageRevenueperUser)值是固定电话的2到3倍。“零”互联结算费和低边际成本。“小灵通”是由固定电话的运营商引进的,在互联互通的结算体系上和固定电话无异,而根据现有的核算方法,移动用户拨叫固定电话要支付通话费的80给固定运营商,“小灵通”在这个环节上就比移动电话更具价格优势。但是,如果严格按照产业管制的有关条例,“小灵通”不可能有存在和发展的可能。在它出现的初期,信息产业部已经对其投资行为予以禁止,但最后不得不以行业标准的形式将其定义为固定电话的延伸,而这一变化的发生只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为什么管制者会对“小灵通”如此“厚爱”,而不是像当初对联通的进入那样予以抵制?我们将从边缘性进入、产业结构,以及管制者与企业关系的角度,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解释。2业务分拆、在位者损失“补偿”与“小灵通”产生和成长的博弈分析在中国电信业管制放松的过程中,利益受到最大损失的是原邮电部,第一次分离,至少使其资产规模缩小了13,从而不能在邮政业务和电信业务之间实施交叉补贴。而随后的几次改革实际上是对原中国电信的不断拆分,拆分的结果使其从集管制与运营为一体的准政府机构,逐渐变为一个一般的运营商。中国电信所拥有的业务全是传统的低盈利乃至亏损业务,但同时又不得不为其他运营商提供基本的传输通道,资产规模巨大,但盈利能力很低且处于不断下降之中。IP电话曾是其寄予厚望的增长点,但由于四个运营商都有经营权,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引发了激烈的价格竞争,没有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大力发展IP电话对原有业务的替代效应很大,但其投资对不同运营商而言却没有大的差别。因此,由业务分拆引发的地位变化是中国电信发掘新增长点的首要动因。管制者对“小灵通”业务从反对到“正名”的转变,与中国电信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直接相关。在现有的通信产业链中,中国电信基本上承担着普遍服务的职能和历史成本,而初装费的取消,使其支出和提供的服务出现不对称,这提高了它在与管制者谈判时的讨价还价能力。另一方面,管制者一直寻求营造一个可竞争的市场结构,移动通信市场中的双寡头垄断,在初期曾对价格和资费水平的降低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竞争过程的延伸和重复,两个运营商之间的行为更趋于合谋,偏离了管制者的初衷,因此,我们认为管制者对“小灵通”的态度转变,与其产业组织目标是一致的。在原有的业务划分中,各个运营商实际上仍处于垄断或主垄断的地位,而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全业务经营就成为一个可以选择的取向。对中国电信而言,大力发展“小灵通”既是填补现有市场空间的一个手段,也提高了获得3G牌照的可能性。下面的简单模型分析表明,“小灵通”的发生和成长实际上是固定电话运营商、信息产业部和移动运营商三方博弈的结果(见表2)。(1)固定运营商(电信)与管制者之间的“投资一认可”博弈。假定没有“小灵通”时管制者的效用水平为U*,中国电信的利润为*,“小灵通”的投资或沉淀成本为Cs,带来的新增利润为,同时,认可“小灵通”后管制者的效用函数为U=U(,s),这里,代表其他运营商的利润变化,s代表消费者剩余的增减。从这个简单的博弈矩阵可以看出,信息产业部之所以在最后能认可中国电信发展“小灵通”业务,原因在于政企不分的产权结构使其承担了企业投资的成本,在中国电信的投资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对其禁止不仅会导致大量投资的沉淀,也使一部分消费者无法享受低廉的通信服务。对“小灵通”的认可虽然会降低其他运营商的利润,但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者对移动通信需求的实现,或新进入导致的价格竞争,只能增加消费者福利。对中国电信而言,由于“小灵通”是一种增量业务,与可能发生的沉淀成本相比,新增利润相当可观。因此,投资,认可就成为一个纳什均衡。表2中国电信与信息产业部的“小灵通”博弈信息产业部中国电信禁止认可投资不投资-(+Cs),(U*-Cs)*,U*(*+#),(U*+-+s)*,U*(2)不对称在位者(移动与联通)的“智猪”博弈。在位者中国移动和联通为什么对“小灵通”采取“容纳”的态度,也与这种进入的边缘性和中国电信的产业地位有关。首先,“小灵通”对移动电话的替代是有区间和范围限制的,不像当初联通对中国电信的潜在威胁那么大。受技术和管制的约束,在初期“小灵通”只能在本地使用,还没有实现全国联网,也不能提供短信服务,这就限制了其消费范围。其次,从运营商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当前的用户结构和互联互通结算规则下,移动运营商对固定运营商的依赖更大,对“小灵通”进入的低价封锁,只能导致全行业盈利能力的下降。但随着其在全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城市的放号,移动运营商的反应日趋激烈,新一轮的资费竞争已经展开。移动通信市场现有的厂商结构也为“小灵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由于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的市场地位十分悬殊,虽然“小灵通”对它的冲击要大于前者,但却没有阻止“小灵通”进入的能力。对市场规模巨大的中国移动而言,采取低价策略抵制“小灵通”进入的损失远远大于容纳其进入后利润降低的程度。阻止进入要发生成本,而阻止成功的收益却是公共产品,“搭便车”或机会主义倾向使任何一个企业也不愿在“小灵通”进入的初期采取有效的抵制策略。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智猪博弈”,具体的结构见表3。表3移动和联通之间的“智猪”博弈联通(小猪)移动(大猪)阻止不阻止阻止不阻止(大-C),(小-C)大,(小-C)(大-C),小-大,-小如表3所示,假定采取低价阻止对两个在位者增加的利润分别为大和小、大和小分别代表不抵制行为的支付,阻止的成本均为C,但容忍进入对两个企业的影响并不相同。显然(大大)(小小),因此,移动更有积极性采取不抵制的措施,而一旦它容忍“小灵通”的进入,作为跟随者,联通的最优策略也是不阻止。在实际的竞争过程中,即使在位者针对“小灵通”采取封杀措施,由于中国电信在“小灵通”业务上明显存在成本优势,价格竞争显然对在位者不利。互联互通的产业特征和现有的需求结构,使移动对固定电话的依赖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依赖。原中国电信在联通进入过程中所实施的互联限制和歧视,也会对移动市场现有在位者产生一种威慑。需求结构、市场结构和产业链安排等三个因素的共存,加上管制者的认可,使得对“小灵通”的容纳就成为一种必然。“小灵通”现象还证明,现有管制权力的多元双层安排,使运营商和管制者之间发生合谋或“俘获”的可能性提高。“小灵通”的出现与中国联通的诞生存在较大不同(见表4),前者是自下而上的企业行为,表明随着管制的不断放松,最高管制者酶权威和能力在下降,也反映出电信市场的特点决定在较长时间内,只要有垄断势力的存在就会发生管制者被“俘获”的现象。内容联通“小灵通”进入方式在位者反应进入速度消费者福利市场结构变动沉淀成本技术先进性管制者反应政府和利益集团策动下的强制进入互联限制和低价打压业务展开受阻,只有移动领域取得成功引发价格整体下降,福利增加传统垄断结构瓦解很高最新技术限制、扶持需求和管制引致下的边缘性进入边缘性替代,反应缓和迅速扩展,爆发式增长满足中低收入者的需求可能导致全面竞争结构的产生很低淘汰技术再利用禁止、默许、容纳表4“小灵通”与联通进入的比较资料来源:作者整理。上述分析表明,“小灵通”是一种基于市场创新和管制缺陷的边缘性进入,它与强制性进入相比,更有利于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形成和提高消费者剩余。需要指出的是,“小灵通”的发生也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如果其运营商不是中国电信而是类似联通这样的新进入者,或者中国电信不是中国传统电信业的代表且主营业务在海外上市的股份公司,或者中国电信业的管制放松采取的是民营化的道路,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众人行管理咨询网》课件
- 运动器材销售工作总结
-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湖北)(空白卷)
- 租车服务员工作总结
- 2006年江西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驱动未来新型汽车
- 2023年-2024年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附解析答案可打印
- 2023年-2024年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参考答案【A卷】
- 2023-2024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名校卷】
- 2023年-2024年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题答案完美
- 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
- 企业文化、战略与电力能源知识参考题库练习卷含答案(一)
- 福建南平武夷高新技术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4
- 2024年设备维修部管理制度(6篇)
- GB/T 45083-2024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
- 精神科护理工作计划例文
- 2024山地买卖合同模板
- 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出租车行业服务质量提升方案
- 景区安全管理教育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