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孩子们一起学科学 姚广宏 科学课教学必须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以学定教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以学定教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依靠,相信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认同“学生既是教育对象,更是”为基础的教育观念。这种教育观念能够左右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导教育行为。因此,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应当努力使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能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提升科学素养。 一、做好学情分析,使科学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学情分析是指教师对执教对象学生的情况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在备课过程中,许多老师比较重视教材分析、课件准备等,这些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要使备课真正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服务,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分析,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学情分析看似简单,想要做得到位却很难,如果不做的话,备课又会显得盲目。因此,为了提高备课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在备课过程加强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个别学生不爱护花草树木,学校的桃树被调皮的学生折断枝条;在研究蚂蚁时,学生要研究蚂蚁的触角,了解蚂蚁的触角有传递信息的作用,但在学生的观察中,小蚂蚁的触角被剪断;在观察了解了蚯蚓的外形、习性后,蚯蚓被丢在太阳下的水泥地上 为了改变孩子们不爱护周围自然环境、伤害小动物等冷漠、缺乏爱心的不良行为,在教学中,我就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教学。 如教学鸡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们扮演小鸡和爸爸、妈妈无家可归、到处流浪躲藏的情景;紧接着,通过放录像,让孩子们看到人们乱捕乱猎、乱砍滥伐,野生动物纷纷倒下,以及被捕杀的非洲象和蜷缩在笼子里的穿山甲、锦鸡,餐桌上的熊掌学生们开始还议论纷纷,到最后全部默默无声。 见此情景,我对学生说:“这一切是由于人类不善待我们的朋友造成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类,我们、动物还有植物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园里。” 接着,让学生讨论地球大家园能不能没有植物、没有动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孩子们都纷纷表示,以后不再伤害小动物了,不再破坏花草树木了。 从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小动物,到热爱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大自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在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关爱他人。 中国有句古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明确指导思想,精心组织教育活动,在科学探究中融人人文精神的教育,使科学课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既要重视教学预设,也要重视动态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预设非常充分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卡壳”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忽视了动态学案的生成,使教学机械地陷入“预设”的窠臼里。教师能否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科学课教学必须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课时,我着重引导他们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学生逐渐会提问题了,作为教师的我却头疼了,因为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我自己还不会呢? 记得有一次给四年级孩子上蚯蚓一课,我让学生带了蚯蚓,让他们利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器官。学生汇报时,刘江洲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在用放大镜观察蚯蚓时,怎么没看见它的眼睛、鼻子呢?老师,它是不是没有眼睛和鼻子啊?”我立即告诉他,蚯蚓没有眼睛和鼻子。(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备课时我就考虑到了,所以没难住我。)正在我得意的时候,他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蚯蚓没有眼睛和鼻子,那它怎么呼吸?怎么看东西啊?”听到这个问题,我“傻了”,以前的教学中根本没有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我也没做准备啊?怎么办呢?总不能说不会吧,这样多没面子啊。但也不能瞎说啊,想了一下,我对他们说:“这个问题老师也没考虑过,今天回去老师给你们查查,明天告诉你们。”听到我的回答后,他坐下了,没说什么,我也没好意思去看他们的表情。 放学回到家,我赶紧打开电脑找寻答案。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了学校,把答案告诉他们:“蚯蚓头部因穴居生活而退化,在身体的前端有肉质突起的口前叶,在口前叶膨胀时能摄取食物,当它缩细变尖时能挤压泥土和挖掘洞穴。因终年在地下生活,它并不依靠视觉来寻觅食物,所以在口前叶上没有具有视觉功能的眼睛,只有能感受光线强弱或具有视觉的一些细胞。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体节组成,在每个体节与体节之间的背中央有一个小孔,叫背孔,这个小孔和身体里边相通。它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主要是通过湿润的表皮来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学生们听了我说的这些,很高兴。 从那以后,我吸取了教训,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我则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只要学生想了解的有关科学的问题,我都尽量帮他们解决,而且发动学生一起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做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 动手操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反映其思维活动,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引导、帮助学生把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日常教学中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在现在的科学课堂上,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教师对于让学生用“动手做”的方式来学习科学在理解上存在片面性,认为只要是科学学习都要动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许多动手的活动,以致于课堂上呈现出一派热热闹闹的忙碌景象,但是课后学生的头脑依然一片空白,学生的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培养和提高。 我有次上不同的声音一课,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学具和教具,也设计了很多教学游戏吹、拉、弹、唱俱全,满以为学生对这课的学习一定有很好的感性认识,就会归纳、总结,找到规律,理性认识会更加深刻。课堂上,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学具玩游戏,显得很热闹,可是这些活动都在一个层面上,当我问学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却回答不出来,显然没有达成教学目标。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样的教学过分强调活动性、趣味性、游戏性,没有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 在科学探究中,动脑和动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如在准备材料和具体的实验操作中,需要学生动手,而在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以及进行反思时都要让学生动脑。在该动脑的时候一定要动脑,不能让动手占据动脑的时间,这样才能体现出探究的本质,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边大学《环境流体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湖南省长沙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英语试题含解析
-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涉外礼仪》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温州医科大学《电影批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流程
- 2025设备租赁合同纠纷民事诉状起诉书
- 2025年招标师考试合同管理模拟题
- 2025塑料管材购销合同范本
- 给药治疗与护理
- 2024年泉州实验中学初一新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
- 人工智能在航班调度中的未来应用探讨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 (二模)衢州、丽水、湖州2025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宜昌市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2024
- 水下潜水艇课件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
- 36 阶段统计项目风险管理表甘特图
- 2025-2030中国电信增值行业运行状况与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