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基础理论.ppt_第1页
宪法基础理论.ppt_第2页
宪法基础理论.ppt_第3页
宪法基础理论.ppt_第4页
宪法基础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基础,主讲教师:陈楠楠,思考: 大学生学习法律的意义,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不知法不懂法不仅是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也会导致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而得不到追究和补偿。 例如:大学生A在某电脑市场买了价值 1 000多元的配件,用了没多久就出毛病了,存贮的资料也丢失了。内行人说这是假货,建议他找经销商双倍索赔。而经销商却不承认是自己卖出的,而他怎么也找不到购货凭证,后来想起来是“当时随手就扔了”;,思考,大学生B暑假在某公司当推销员,辛辛苦苦地干了一个多月,不仅没拿到一分钱的报酬,而且还得按“合同”约定“买”下尚未推销完的部分产品,而他签合同时“根本就没认真看”; 女大学生C给人做家教,多次遭受学生家长的性骚扰,但她既不敢违约更不敢报案,结果被强奸。,可见,学习法律是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观念的需要;是使大学生正确理解和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完善和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法律素质,将自己培养成“四有”人才的需要。大学生一定要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学习法律的极端重要性,认认真真地学好“法律基础”课。,第一讲 宪法(上),一、宪法的词源 (一)古代宪法 中国-“宪” “宪法” “宪令” “宪章” (1)宪法用来指一般的法律、法度。 例如:国语晋语“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 (2)指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 例如:韩非子宪法“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 (3)指颁布法律,实施法律。, 国外(西方国家) (1)指有关规定城邦组织与权限方面的法律。 (2)指皇帝的诏书 、谕旨 。 (3)指有关确认教会,封建主以及城市行会势力的特权以及他们与国王关系的法律。 例如:克拉伦敦宪法 大宪章,大宪章(拉丁文Magna Carta, 英文 Great Charter)是英国于1215年订立的宪法,用来限制英国国王(主要是当时的约翰)的绝对权力。订立大宪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皇、英王约翰及封建贵族对皇室权力出现不同的意见。大宪章要求皇室放弃部分权力,及尊重司法过程,接受王权受法律的限制。大宪章是英国在建立宪法政治这长远历史过程的开始。,约翰国王在大宪章上钤盖国玺,(二)近代宪法,毛泽东:“讲到宪法,资产阶级是先行的。英国也好,法国也好,美国也好,资产阶级都有过革命时期,宪法就是他们那个时候搞起来的。” 指出-宪法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产生的。,中国 宪法 国家根本法(始于19世纪80年代) 国外 宪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二、宪法的特征 1、从内容上,宪法内容具有根本性。 2、从制定和修改方式上,程序更严格和复杂。 3、从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效力,思考:比较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法律地位与效力。 孙志刚案 材料1: 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第一条 为了救济、教育和安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以维护城市社会秩序和安定团结,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下列人员,予以收容、遣送; (一)家居农村流入城市乞讨的; (二)城市居民中流浪街头乞讨的; (三) 其他露宿街头生活无着的。,材料2: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材料3: 27岁的孙志刚2001年在武汉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结业,2003年2月24日受聘于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3月17日晚10时许,孙志刚因未携带任何证件上街,被执行统一清查任务的天河区公安分局黄村街派出所民警带回询问,随后被作为“三无”人员送至天河区公安分局收容待遣所,后转送至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日晚,孙志刚被送往广州市卫生部门负责的收容人员救治站诊治。3月20日,孙志刚被打致死。 注- “三无”人员指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稳定收入,材料4: 2003年5月14日,许志永、俞江、滕彪三位青年法学博士以公民身份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对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 在题为“关于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中这样写道:“我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认为国务院1982年5月12日颁布的,至今仍在适用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相抵触,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 5月23日,又有贺卫方、盛洪、沈归、萧瀚、何海波5位著名法学家同样以中国公民的名义,再次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法律依据是宪法第71条第1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并且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 有关人士解释,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程序,违宪审查可能无法启动。,材料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3年6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6月20日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381号令,公布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制定本办法。 问题: 1、比较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法律地位与效力。 2、由收容遣送到救助反映了国家机关观念有何变化?其宪法依据是什么?,答案参考 1: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是特别法,是普通法,而宪法是一般法而且是根本法。 宪法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定国家和社会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法律地位。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是国务院发布的的行政法规。 宪法是先于和高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所以即使是最高权力机关也必须遵循,任何法律法规和判例都不能与它相抵触。 2: 旧办法规定“收容遣送人员要服从收容、遣送。“如果不服从有强制措施,采取“强进强出“的态度; 而新办法规定“救助站对属于救助对象的求助人员,应当及时提供救助,不得拒绝;对不属于救助对象的求助人员,应当说明不予救助的理由”、“救助站应当劝导受助人员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不得限制受助人员离开救助站。”这是一种“限进宽出”的态度。这种“限进宽出”的态度也是为适应新办法救助功能的,因为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进行救助,是政府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政府有责任救助在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失意者和失败者。 从新旧办法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新办法体现了自愿、救济、帮助的原则,彰显出政府为民负责的态度。,三、宪法的分类 最典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