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pdf_第1页
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pdf_第2页
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pdf_第3页
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9年第 l 0期 科技 管理研究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n o l o g y Ma n a g e me nt Re s e a r c h 2 0 0 9 No 1 0 文章编号 :1 0 0 0 7 6 9 5 ( 2 0 0 9 )1 0 0 0 4 1 0 4 低碳经济 :内涵体 系与政策创新 李 胜 ,陈晓春 ( 1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 1 0 0 8 2 ) 摘要:低碳经济从内涵上说包括低碳生产、低碳流通、低碳分配和低碳消费四个环节,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 础上,通过政策创新及制度设计,提高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立低碳的能源 系统和产 业结构,实现生产 、流通、分配和 消费的低碳化。发展低碳 经济需要从政 策链 的角度进行 系统的创 新 国家能源安全政策、国家产业、金融和财政等经济政策、公民参与社会政策、科技和人才政策、消费政策,以 及 文化政 策。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公共政 策 ;政策链 ;创新 中图分类号 :F 0 6 2 2 文献标识码 :A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而 世界经济发展对石油、煤炭 、天然气等碳基能源需求量的持 续增加,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持续增长,温室气体排放以及 由此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将进一步加剧。面对全球气候变 暖的严峻挑战,英国等欧洲国家倡导发展 “ 低碳经济”,日 本提出建设低碳社会 ,世界各地争相发展低碳城市。我国 一 方面能源紧张、人均资源 占有量低、环境污染严重,发展 低碳经济有利于现代能源服务普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提高 能源效率 、改善能源结构和加强能源安全;另一方面,全球 气候变暖,使我国面临着较大的国际转移排放压力,发展低 碳经济是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所必然要求要采取 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 ,如何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 济,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也是化解我国刻不容缓的现实压力和国际责任的必然要求。 1 低碳经济 :一个简要的文献回顾 “ 低碳经济”概念最早正式出现在 2 0 0 3年的英国能源白 皮书 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中,在巴厘岛路线 图中得到进一步肯定,2 0 0 7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 织( A P E C )会议上 提 出要 积极发 展低碳 经济 ,2 0 0 8年 世界 环境 日确定的 “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的主题,与 2 0 0 9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提交的 关 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建 议,说明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 ,已成为世界 经济发展的趋势。当前 ,国内对 低碳经济 的研究 ,主要 集 中 在 以下几个方面 : l _ 1 对低碳 经济的概念 、特点和发展低碳 经济必要性的研 究 冯之浚和金涌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 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其实质在于提 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 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生态平衡。中国社会 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崔大鹏认为中国正处于工 业化中期,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处于上升阶段,环境污染、资 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和增量都是惊人的,在未来的2 0 3 0年 内,中国的环境压力将会增大,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会 日益 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 。同时,他指 出实施低碳经济除了要重视减排 、适应 、技术和资金四大要 素以外,还要仔细研究发达国家碳排放定价和碳排放交易等 市场工具,以便通过国际合作,有效推动低碳产品和低碳技 术的开发利用,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著名环境外交家夏垄 堡 J 、湖南省环保局局长蒋益民 J 、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局长 姬振海 J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欧洲处处长邢继俊 和胡淙 洋 等分别从城市可持续发展 、环境 友好和清洁 发展 机制等 角度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 的必要性。 1 2 对 中国发展低碳 经济的建议 的研究 对于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学者们都强调社会的积极 参与,引导社会向低碳消费观念的转变 j 。政府要在其 中发挥引导性作用,以管理创新推进低碳经济:一方面要组 织专家核算中国的 “ 碳足迹” ,建立科学合理的 “ 碳预算” 制度和 “ 碳交易”市场体系;另一方面,要制定国家低碳经 济发展战略,将低碳经济纳入到政府规划中,制定出低碳经 济的国家方案和行动路线图,与国家的 “ 发展规划” 、“ 能源 规划 ” 、“ 循环经济规划” 和 “ 节能减排规划 ”相衔接 ,形 成 一 个具有国家意志的可操作性的低碳经济发展蓝图” ,先行 试点,总结经验 。企业则要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生产结 构,研究和运用低碳技术,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低碳 生产 。 1 3实施低碳 经济 的实践 在低碳经济的实践上,英国作为低碳经济的先行国,在 2 0 0 6年通过了全球第一个有关低碳经济的法案 一 气候变化 法草案,制定了到2 0 2 0年减少碳排放3 0 ,到2 0 5 0年减少 碳排放 6 0 的目标。日本 、丹麦和挪威等国的低碳经济和低 碳技术也取得了迅速发展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 效果。国内对低碳经济的实践则主要集中于碳减排、碳交易 和创建低碳城市。 ( 1 )碳交易。2 0 0 6年 ,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总额达 2 8 0亿美元,交易的二氧化碳量达到了1 3亿吨 。目前全球 有 四个交易所专门从事碳 金融 的交 易 ,包 括欧盟 的 E U E T S 、 澳大利亚的 N e w S o u t h Wa l e s 、 美 国的 C h i c a g o C l i m a t e E x c h a n g e 和英国的 U K E r r s等。此外,还有很多知名金融机构活跃在 这些市场上,包括荷兰银行 ( A B N A MR O ) 、巴克利 ( B a r - c l a y s C a p i t a 1 ) 、高盛 ( G o l d m a n S a c h s ) 、M o r g a n S t a n l e y和 U B S等。美国的 C h i c a g o C l i m a t e E x c h a n g e是全球第一个也是 北美唯一自愿性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 法律约束力的组织和市场交易平台,它也是全球唯一同时开 收稿 日期 :2 0 0 90 51 1 ,修回 日期 :2 0 0 9一 O 9一l 6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社会和谐治理与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 ( 0 7 B Z Z 0 3 7 )和湖南大学两型社会研究院重点项 目 “ 低碳经济与两 型社会 的公共政策创新研究” ( L X Z D 2 0 0 8 0 1 )资助 4 2 李胜等:低碳经济 :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 展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氢氟碳化物 、全氟化物 、六 氟化硫 6种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的市场 。在 中国 ,2 0 0 6年兴业 银行基于品牌和市场价值与 I F C合作签署了 能源效率融资 项目 ( C H U E E )合作协议 ( 即 损失分担协议 ) ,成为国 内首家推出 “ 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 。根据该协议, I F C向兴业银行提供 2亿 元人 民币的本 金损失分担 ,以支 持 最高可达4 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I F C认 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 目为基础发放贷款,I F C则为贷 款项 目提供相关 的技术援助 和业绩激 励 ,而中国银行 和深圳 发展银行则分别推出了 “ 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 格”的理财产品。 1 4 低碳城 市的创建 低碳城市是由新能源利用 、清洁技术 、绿色规划 、绿色 建筑和绿 色消费等一系列要素构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 式 12 i 。2 0 0 8年,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自然基金会开始 “ 低 碳城市发展 ”的全 面推广 ,上海 和保定成 为 首批试点 城市 , 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商务部等专家 组成的项 目技术顾 问组也正式亮相 。同年 ,世 界 自然基金会 发布了 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 “ 电谷” ,肯定 了 “ 保定模式” 在发展 可再生能 源方面做出 的贡献 。广东 省珠 海市也在 2 0 0 8年邀请专家研究低碳经济,欲申报国家低碳经 济区。 2 低碳经济 :内涵和体系 总结前人对低碳经济的研究 和实践 ,笔者 以为低碳经济 的核心内涵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 ,通过政策创新及制度设计 , 提高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建立低碳的能源系统和产业结构,它包括生产的低碳化、流 通的低碳化、分配的低碳化和消费的低碳化四个体系。 2 1生产的低碳化 生产的低碳化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物质资料生产 的低 碳 化;二是人口生产的低碳化。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 基础,决定了人类能消费的产品的多少,是生产力水平的体 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低碳化就是要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 注重科学的统筹规划 ,避 免盲 目的扩大再 生产 和资源 浪费 ; 注重新科技 的运用 ,提 高产品的附加值 ;注重废旧资源的循 环再利用 ,做到 “ 再 减量 、再 回收 、再 利用 ” ,发展循环 经 济。马克思指出资源节约包括由科技发明带来的节约和由废 弃物的再利用带来的节约 ,这一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 意义。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人才就是这 不竭动力的智力保障。人15生产的低碳化,就是控制人 V I 发 展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使人口的再生产与整个社会的 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 承载力相适应 ,由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 力资源强国。 2 2流通 的低碳 化 “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一医学话语对于经济体系仍 然适用,商品的流通是连接商品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商品不 流通则无法正常的生产和消费,导致经济体系的病态 ,出现 经济病。流通的低碳化就是要使生产要素和生产的产品能够 自由流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方面要实现硬件没施 的低碳化,发展现代物流,建设节能环保高效的立体交通体 系,水陆空和地下轨道综合平衡利用;另一方面要实现软件 设施 的低碳化,发展现代金 融服务业 ,转 变政 府职能 ,将政 府工作的重心由社会管治转移 到服务上来 ,为经济转 型的生 产提供组织和制度_ 二 的保障,实现生产要素配置的高效化。 2 3 分 配 的低 碳 化 分配的低碳化主要是指政府在对要素收入进行再分配的 过程中,通过法律和税收,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 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进行倾斜和优惠,而对传统的 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业给予限制,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 展 ,实现产业 的低碳化。据中国技术创业 协会理事 长和科技 部原副部长马颂德指出,2 0 0 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 风能的投入增加 了 8 8 、对核能的投入增加了 7 2 、对水 电 的投入增加 _1 9 2 _ I 。同年中央财政安排4 0 0多亿资金支 持节能工程和环保没施的建设,这一系列措施反映出政府对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低碳经济 的关 注和敏感 的反映。这一 观点同时也在 2 0 0 9年 “ 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对电子信 息产业和新型能源的支持中得到体现。 2 4 消费的低碳化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终结环节,也是人类生产的目的。建 设经济转型不 是不让 人 消费,反 而足鼓励 消费 、扩大 消费, 但消费的观念和消费的结构却有所不同。消费的低碳化就是 要在消费的过程中形成文明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反 对铺张浪费的消费观念;在消费的结构上更加注重精神消费、 文化消费,提高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实践证明,对精神和文 化消费等人力资本 的投资,不 仅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实 现产业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而且将大大提高一个国家和 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 国际上 正面临着严 重的金融危 机,“ 保增 、调结构、促内需”成为我们的经济工作方针。 在此 ,我们应更加明确 “ 调结构” 的涵义 ,把扩大 内需 的工 作方针引导到正确、合理和可持续的轨道上来,避免扩大内 需中的盲目消费和浪费消费。低碳化的消费不仅有利于节约 有限的资源 ,而且可 以减 少对 自然界 的废弃物 的排放 ,是一 举两得 。 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低碳经 济是 世界经济发展对趋势 ,是适应后工业化社会 、 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然而,中国 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和满足就业等 仍是实现现代化的最大任务,向低碳经济转型还面临着许多 现实条件的制约。为实现这些 目标,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宏观调控 ,适时适度地 创新公共政策 ,根据政治 、经 济和社 会发展环境的新 要求 ,主动改变 既存的政 策要素的组合形态 , 创立一种具有积极价 值的 、适 宜的政策安排。一方面 ,公共 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变量。中国的改革开放和 后发展国家的成功实践证明:公共政策创新越来越成为影响 一 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近 3 0 年发展的成功发展在于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质量的公共 政策。另一方面,政策创新是政府制度创新的基础, 而政府 制度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保证 。柯武刚和史漫飞指出, “ 公共政策 一一在追求 某些 目标 上对政 治手段 的系统应用一 通常是在既定 的制度约束 中展 开的 ,但 它也可以靠努力 改变 制度的方式来实现。制度变革既可以通过明确的直接方式来 实现,也可以表现为政策行动的一种副效应。 】 ”依据这一 逻辑,政府制度创新要经过公共政策创新并逐步累积才能最 终完成,从而确立新的制度安排。因此,公共政策是基本的、 核心的、操作性的因素,正是公共政策创新才引起制度即社 会活动规则和组织的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公共政策创新 就是要求 “ 政府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主动改变既存的政策 要素的组合形态,创立一种具有积极社会价值的、适宜的政 策要素组合形式 ( 政策安排 )和形成一个系统的政 策链 的过 程” 。怎样科学 的制定 、执行 和评估公 共政策对 低碳经济 的 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中囤应该从政策谜的l f J 度系统的创 新相关的公共政策,才能有效的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3 1 创新国家能源安全政策 能源安全政策是保障性的措施。能源安全是影响当今国 李胜等: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 4 3 际政治经济秩序和 国家公 共安 全 ,以及对 外战略 的重要影 响 因素。2 0 0 7年我国碳基燃料共排放 C O 达到 5 4 3亿吨,居 全球第二。在 2 0 0 7年 ,我国每建成 1平米 的房屋约释 放 0 8 吨 C O 2 ;每生产 1 度电约释放 1 0 0 0克 C O ;每燃烧 1升汽油 约释放 2 2 0 0克 C O , ,这说明我国的能源消耗处于高碳状态, 加上中国的化 石能源 占总能源数量 的 9 2 ,其中煤炭 占 6 8 ,电力生产中的7 8 依赖燃煤发电,使中国成为高碳经 济的典型代表 ,而我国的能源现状是 “ 多煤、少油、少 气” ,要改变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严重依赖,必然要节能降 耗和开发替代能源,但从能源结构因素来看,中国以煤炭等 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发 生根本性改变,因而通过对 内对外的政治政策创新,尤其是 对 能源战略 的思考 ,加强 对能源 安全 的关 注 ,才能我 国的能 源安全和 国家安全。 3 2 创新国家产业、金融和财政等相关经济政策 资金和技术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障碍。我国正处 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总体技术水平落后、 产业结构层次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阻碍。一方面, 要积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倾向性的金融、财政和产业政策, 完善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机制,促进产业结构的升 级换代;另一方面,要通过创新清洁发展机制 ( C D M)的投 资模式,促进碳交易 ,获得国际问的技术转让和发展资金。 C D M是 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开展温室气体减排合作的机制:发达国家以 C D M项目合作的 方式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量,以履行他们的部分 减排义务,而发展中国家通过 C D M项 目合作,可以获得额外 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促进减排项 目的开展。根据联合国统计 的2 0 0 6年 C D M项 目投资为 2 0 5亿美元 ,相当于三倍的国际 发展援助 ,而为实现 2 0 3 0年 全球 减排 目标需要 向发展 中国家 投入的有关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预计将达2 0 0 0亿美元 ,而 这在 京都议定书下的融资机制远远不能达到要求 ,因而 我们需要利用 C D M机制,充分吸引 C D M项 目资金,扩大低 碳投资,鼓励和约束企业向低碳生产的方向转变。 3 3 创新公民参与的社会政策 党委领导 一政府负责 一社会协 同 一公民参与是我国社会 管理的新型体制,发展低碳经济也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而 且是涉及整个社会共同利益的社会问题,因此它同时也需要 社会政策的创新。在碳减排的过程中,公民具有不可替代的 重要作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 2 0 0 8年也发表公开报告 ,对 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提出了具体意见。创新社会政策就是要鼓 励各种公益性的环保型基金和团体的发展,发动民众参与, 促进整个社会参与到发展低碳经济中来。随着政府职能改变 和社会越来越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政府将逐渐淡出市场领 域,而将转移出去的职能交由一些社会组织承担。发动公民 参与一方面可以利用公民对环保的宣传和关注,使发展低碳 经济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 ,实行低碳生活;另一方面公众环 境意识的提高可以扩大 自愿碳信用 ( V o l u n t a r y E m i s s i o n R e d u c t i o n )交易市场,通过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或个人对 自己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各种形式的补偿增加碳汇,让人们 参与到 “ 参与碳补偿 ,消除碳足迹”中来 ,实现碳中和。以 此得到的资金,可以开展更多有益于社会和生态的工作 ,这 与我们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3 4 创新国家科技和人才政策,促进高新技术的开发和科技 成 果 的 转 化 科技进步使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能源危机的根本 出路。科 技政 策在 整个科学 活动 中,表 明支持什 么 ,反对 什 么,发展什么,限制什么,保证科学技术朝着一定的 目标, 沿着正确的路线有序发展 ,起着协调控制的作用。科技政策 的创新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科技人才的培养,而国际问 的竞争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 要素,虽然通过 C D M我们可以获得部分世界上先进的节能与 新能源技术,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但是,技术转让并不 是件容易的事。不能希望发达 国家无条件的转让这些技术, 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人才,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样才能 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低碳的工业化。在科技人才的培养中, 坚持 “ 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政策,进一步本土化人才 的出国深造和外来人才的引进,可以为优秀人才的引进创造 优厚的条件,重视科技人才的发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3 5 创新消费政策,倡导绿色精量消费 生产决定 消费的对象 、消费 的方式 、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 为消费创造动 力 ;消费 对生产 的调 整 和升级具 有导 向作用 , 一 个新的消费热点往往 会带动一 个新 的产业 的出现 。建设符 合中国国情的低碳消费体系,不是减少消费,而是消费的过 程中倡导绿色消费,崇 尚节约,引导合理消费和反对过度消 费及奢侈消费,并通过生产环节向低碳模式的转变拉动低碳 消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耕地、 淡水、能源等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 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而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压力 持续增加。因此,要利用人们向注重健康、安全消费的观念 转变的时机,正确引导消费潮流,减少消费增长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形成低碳消费的社会风尚,提倡并崇尚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以节约自然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为基本特征,绿色 消费意味着 肖 费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健康的产品;对消费废物 进行无害处理 ,减少消费环节对环境的污染;注重资源节约 和环境友好 ,通过对低碳消费的拉动,引导绿色生产。在低 碳消费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性消费,政府要制定有关的法 律和制度保障体系,如绿色信贷等 ,使企业尽量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加强对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立法和执法是真正 实现低碳消费的保证 。 3 6 创新文化政 策,倡导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是党是党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紧要关头所形成 的又一重 要思想创新 ,并提 出了文化 “ 软实力 ” 的概 念。文 化是基础国民教育,它奠定国民的品味教养;文化是生活, 它决定我们所见、所感、所思的整体环境的真善美或假恶丑; 文化是经济,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不 言而喻。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民普遍共识的、绿色的 生态文化的构建。生态文化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文化,是倡 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最优化的解决人与 自然 关系问题所反映 出来 的思想 观念 的总 和 ,体 现在人类为 解决所面临的种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与 自然和谐相处,求 得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种种措施和手段上。创新文化政 策就是要形成以 “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的生态文 化,在生活中坚决抵制铺张浪费的奢侈文化,生态的观念深 入 人心 。 4 结语 目前 ,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行创新型国家建 设和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这与发展低碳经济的 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从经济的角度讲,社会发展的每一个 阶段都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初级阶段, 经济发展依赖的是原始生产要素的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 长;工业化中级阶段,经济发展以投资和科技进步为主要带 动力量;工业化高级阶段则以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 方 向。中国的经济转型不能走过去 “ 先污 染 ,后治理” 的老 路,应高屋建瓴的预测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摒弃传统的 “ 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经 济发展模式,走 出条 李胜等 :低碳经济 :内涵体 系与政策创新 “ 低投入、低污染 ( 甚至零污染) 、高产出”的路子。公共政 策的创新使我们主动融入到低碳经济的实践和世界发展的潮 流中,获得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和技术,为世界经济发 展提供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新模式。 参考文献 : 1 冯之浚,金涌,牛文元,徐锭明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 发展 的若干思考 【 N 光明 日报理论版,2 0 0 9- 0 4 2 1 2 崔大鹏发展低碳经济大有 可为 N 人民 日报海外版 ,2 0 0 8 0 7一O 5 3 夏垫堡发展低碳经 济 实现城市 可持续发 展 J 环 境保护 , 2 0 0 8 ( 7 A) :3 3 3 5 4 蒋益 民推 行低 碳经 济 促 进环 境 友好 J 新 湘 评 论,2 0 0 8 ( 6 ):2 0 2 2 5 姬振海低碳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 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2 0 0 8 ( 6 ) :l一 4 6 邢继俊,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J 中国科技论坛 , 2 0 0 7 ( 1 0):8 79 2 7 胡淙洋低碳经济与 中国发展 J 科学对 社会的影 响,2 0 0 8 ( 1 ) :1 1 一 8 陈晓春,谭娟 ,陈文婕论低碳消费方式 N 光 明 日报理论 版 ,2 0 0 90 4 2 1 9 陈晓春,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 J 消费经济, 2 0 0 9 ( 4) : 7 17 4 1 O 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 干建议 J 环境 保护, 2 0 0 8 ( 3 A) :2 2 2 4 1 1 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 f J j 上 海经济研究,2 0 0 8 ( 3 ) 3 8一 1 2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 市 J 城 市发展研究 , 2 0 0 8 ( 4 )9 8一 1 3 马克思资本论 ( 第三卷) M 第: = 版北京:北京:人民 出版社2 0 0 4 :l 1 51 1 8 】 4 肖洁节能和新能源产此逆势上扬 N 科学时报 ,2 0 0 9一 o 3 2 5 1 5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 M 商务印书馆,2 0 0 4:3 1 5 作者简介:李顺宏( 1 9 6 3一) ,男,汉族 ,江西南昌 人,湖南大学工 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教授 , 研究方 向为项 目管理。陈 晓春 ( 1 9 5 9一) ,男,汉族,湖南祁东 人,湖南大学政 治与公共管理 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 向为低碳经济 、非政府 组织 。李 胜 ( 1 9 8 3一) ,男 ,汉族 ,江西铜鼓人 ,湖 南大学工商管理 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 ,研究方向为公共产品与公共政策、非政 府组织 。 ( 本文责编 :彭统序 ) r l l f _ lI I ( 上接第 3 7页) 首,分别占全省4 3 9 和 4 8 4 。粤东、粤西、粤北 3个地 区科技活动人员不够全省 2成,科学家工程师和从事 R & D活 动的科技人员分别不足全省的 1 成。可见,广东省科技人力 资源大部分集 中在珠江三角洲地 区。 5 结论 从高新技术的产品产出绝对量看,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 值、销售收入和出口9成以上来 自珠三角地区9个地市。在 新产品产值方面,珠三角地区,合计 3 2 7 3 8 6亿元,占全省 的 9 2 6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分别 占 2 1 、1 7 、 1 1 。新产品销售方面,珠三角地区全年高新产品销售收入 合计 3 2 1 2 0 9亿元,占全省的 9 4 9 。粤东、粤西、粤北地 区分别占2 1 、1 8 、1 1 。在新产品出口方面,珠三 角地区出口高新产品销售收入合计 1 4 5 4 4 2亿元,占全省的 9 6 5 ,粤 东 、粤 西 、粤 北 地 区 分 别 占 2 9 、0 5 、 0 2 。显然 ,全省新产品产值 、销售收人和出 口地 区分布很 不平衡,绝大部分也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从高新产品产出相 对效益看 ,2 0 0 5年 ,全省大 中型工业企业高新产 品销售 收入 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的为 1 5 2 ,珠三角 地区较高 ,但 也只有 1 5 9 ;粤西、粤北较低 ,分别为 7 4 、5 1 。全 省不管是珠三角地 区,还是粤东 、粤西 、粤北地 区,高新 新 产品发展水平都不高。据科技部的技术成果市场化评价指标 显示,2 0 0 4年,广东省技术 成果市 场化指 数为 6 2 9 9 ( 2 0 0 3年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指数为 3 0 , 9 0 ) ,在全国列第 4 位,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综上所述表 明,广东省引进技术消化 、吸收的水平较低 , 创新的产出绩效不高,消化吸收与转化成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