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课件)牙周组织病.ppt_第1页
(推荐课件)牙周组织病.ppt_第2页
(推荐课件)牙周组织病.ppt_第3页
(推荐课件)牙周组织病.ppt_第4页
(推荐课件)牙周组织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牙周组织病,1,牙周膜,牙龈,牙槽骨,牙周组织,2,牙周组织病,概念:发生于牙齿支持组织的疾病 主要的病理变化:炎症、变性、创伤、 萎缩和肿瘤 分类(部位):牙龈病、牙周病,3,.,第一节、牙龈病,一、牙菌斑性牙龈病 慢性龈炎 龈增生 二、非牙菌斑性牙龈病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剥脱性龈病损,4,.,牙龈病:只局限在牙龈组织内,不侵犯深部牙周组织的病变。,5,.,(一)、慢性龈炎: 1、概念:局限于牙龈(牙龈边缘及牙龈乳头)的炎症性疾病。分为边缘性龈炎;牙龈乳头炎 2、病因:细菌及其毒性产物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一、牙菌斑性牙龈病,6,.,早期菌斑性牙龈炎,严重菌斑性牙龈炎,慢性龈炎,软垢、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 促进或加重慢性龈炎的发展,7,.,边缘性龈炎:红肿,松软,龈沟内有渗出物,肉眼:,3、病理变化:,8,.,牙龈乳头炎:牙龈乳头红肿,9,.,结缔组织中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破坏,镜下:,炎症水肿型,10,.,龈沟上皮局灶性溃疡,龈沟上皮增生成网状,上皮钉突伸长结缔组织增生成束,纤维增生型,11,.,炎症水肿型牙龈缘红肿,光亮、松软、易出血 纤维增生型牙龈炎症性增生,龈缘肿胀坚实,(一)慢性龈炎,4.临床特点: 多见于口腔卫生不良的儿童或青少年及成年人。,12,.,慢性龈炎: 无真性牙周袋形成, 无牙槽骨吸收, 无牙周膜改变 无牙松动,注意,13,.,(二)、龈增生,各种原因引发的牙龈组织增生 1、病因:主要由全身因素引起 (1)内分泌性龈增生:青春期龈炎、妊娠性龈炎激素+菌斑(局部刺激) (2)药物性龈增生:苯妥英钠 (3)其他:锌、蛋白质、维生素C缺乏,白血病。,14,.,2、病理改变,牙龈肿胀明显,可覆盖部分牙冠,形成假性牙周袋,肉眼:,15,.,非炎症性增生:结缔组织增生,粗大的胶原纤维形成瘢痕样结构,牙龈上皮也显著增生,镜下:,16,.,炎性增生时,结缔组织水肿明显,血管增生、扩张、充血,慢性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17,.,非炎性增生:纤维组织增生,粗大的胶原纤维束类似瘢痕组织 炎症性增生:上皮及纤维组织增生伴有慢性龈炎表现(如图),龈增生病理变化,18,.,(二)龈增生,临床表现 与内分泌相关的龈增生,多与女性经期、妊娠等密切相关,一旦青春期过后或妊娠终了,则病变会逐渐恢复、消退(上图为妊娠期;下图为分娩后),19,.,临床表现 药物性龈增生,一旦停药也可逆转。苯妥英钠龈增生多发生于前牙唇侧,龈乳头增大,龈表面常呈颗粒结节样改变,少数患者还伴有多毛症,(二)龈增生,苯妥英钠性龈增,20,.,药物性龈炎:前牙唇侧,龈表面呈颗粒样增生,21,.,药物性龈炎:前牙唇侧,龈表面呈颗粒样增生,22,.,23,.,临床表现 维生素C缺乏常可见牙龈呈紫红色肿胀,质地柔软易出血为本病特点,(二)龈增生,24,.,伴白血病性龈炎又称白血病性龈增大,各型白血病都可引起牙龈增大,增大肥厚的牙龈并不是龈组织本身的细胞成分,而是由大量未成熟的幼稚白细胞浸润,取代了牙龈组织,形成了不规则的增大。 【临床表现】口腔黏膜可出现瘀斑,下颌下淋巴结肿大。牙龈增大最为明显。龈增大外形不整龈表面不平,常呈结节状突起或似山的峰谷样外形,颜色不均匀,还可合并龈缘糜烂、坏死。,(二)龈增生,25,.,(二)龈增生,白血病性龈增大,增大肥厚的牙龈是由大量未成熟的幼稚白细胞浸润,形成了不规则的增大。常呈结节状突起或似山的峰谷样外形,颜色不均匀,还可合并龈缘糜烂、坏死。,26,.,奋森氏螺旋体,梭形杆菌,中间型产黑色素类杆菌,(一)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病因,二、非牙菌斑性牙龈病,27,.,龈乳头和龈缘坏死,龈边缘蚕食状缺失,表面覆以白色假膜;,临床特点:,28,.,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奋森龈炎、战壕口炎),临床表现:龈缘坏死,呈蚕蚀状缺损,表面复盖灰白色假膜,有出血,29,.,患部易出血,有腐败性口臭;局部有灼痛及木胀感,伴有发热及淋巴结肿大。,30,.,严重时,形成坏疽性口炎,累及唇、颊粘膜面部缺损走马疳(尼日利亚儿童),31,.,病理变化: 组织变性坏死, 纤维素渗出,形成假模; 结缔组织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大量炎细胞浸润; 病变区分泌物涂片:可见梭形杆菌和奋森螺旋体,龈沟液涂片,32,.,概念:局限于牙龈的发红及脱屑样病变。 此病并不是一种独立性的疾病,而是多种疾患在牙龈的表征,其中包括类天疱疮、天疱疮、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疾病。,二、非牙菌斑性牙龈病,(二)剥脱性龈病损,33,.,临床表现,本病损多见于绝经期的女性。 主要表现为牙龈鲜红、光亮及上皮表层剥脱,呈现牙龈表面粗糙并红亮。 上皮分离后未脱落,而形成灰白色假膜。创面对各种刺激极为敏感,患者自觉有烧灼感、疼痛等不适等。,34,.,病理,剥脱性龈病损其镜下可分为疱型与苔藓型。 疱型:为上皮与结缔组织间形成基底下疱,结缔织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病变同良性黏膜类天疱疮;如在上皮层内形成上皮内疱,则病变同天疱疮, 苔藓型者:上皮萎缩、棘层变薄,基底细胞水肿、液化,常可观察到胶样小体(colloid body)。固有层可见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变多符合于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或萎缩型扁平苔藓。,35,.,第二节 牙周炎,概述 【定义】 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组织炎症性破坏性疾病 【主要临床特征】 牙周溢脓,牙齿松动 【主要病理变化】 牙槽骨的吸收、牙周袋形成,36,.,病因 1、牙菌斑细菌始动因子 以G-厌氧菌为主 成人牙周炎:牙龈卟啉菌(类杆菌) 青少年牙周炎:放线共生放线杆菌 此外:福赛斯类杆菌、中间密螺旋菌等,37,.,细菌感染,发病机理,其它有毒物质,内毒素,细菌酶,营养代谢障碍 抑制成纤维细胞 活化破骨细胞 溶酶体酶释放,透明质酸酶胶原酶,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破坏,杀伤,38,.,宿主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IL、TNF、IFN溶酶体酶。前列腺素,淋巴细胞,淋巴因子抗体,蛋白水解酶胶原酶,参与炎症反应,造成组织破坏,39,.,牙软垢(增厚的菌斑),细菌、真菌、白细胞、脱落上皮、粘液、食物残渣,2、局部因素:牙软垢、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合创伤,龈上牙石,龈下牙石,牙石(钙化的菌斑、软垢),40,.,良好修复体,41,.,不良修复体,42,.,病因 3、全身因素:糖尿病、性激素水平、吸烟、营养不良、精神因素、老龄 4、遗传因素:遗传性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而快速进展性牙周炎常有家族聚集性,43,.,【临床特征】: 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牙面附有大量牙石,44,.,牙周炎,牙齿伸长、倾斜、移位,45,.,X-线:牙槽骨嵴顶消失,牙槽骨的硬骨板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46,.,病理改变 1、牙周炎发展的过程(四个阶段) 始发期早期病损确定期进展期 2、活动期牙周炎的病理改变 3、静止期(修复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47,.,(1)始发期:龈沟区急性渗出性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浸润,24天。,1、牙周炎发展的过程,48,.,(2)早期病变:炎性渗出增多,结合上皮大量淋巴细胞(T)、胶原变性破坏丧失,结合上皮开始增生,约3周 出现典型的牙龈炎的临床表现。,1、牙周炎发展的过程,49,.,(3)病损确定期: B淋巴细胞增多,结合上皮根向增殖,浅牙周袋形成,无牙槽骨破坏 此期时间较长。 临床表现:慢性龈炎 治疗关键期,1、牙周炎发展的过程,50,.,(4)进展期: 深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周膜纤维胶原变性、溶解。出现明显的牙周溢脓,牙齿松动 临床表现:典型牙周炎,浆细胞,1、牙周炎发展的过程,51,.,进展期,52,.,2、活动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菌斑,牙垢及牙石,渗出物,糜烂或溃疡,(1)牙面上可见菌斑、牙垢及牙石堆积 (2)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 (3)沟内上皮糜烂或溃疡,大量炎细胞浸润,53,.,牙周炎活动病理,牙面可见菌斑,沟内上皮有溃疡和糜烂,上皮下大量炎症细胞浸润,54,.,(4).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延伸,形成深牙周袋,其周围有密集的炎症细胞,牙周袋,55,.,牙面可见牙石,沟内上皮增生呈网状,结合上皮根方移位并出现上皮钉,牙周炎进展期病理,56,.,(5)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下,胶原纤维变性、水肿、破坏,形成无结构性物质,并被炎症细胞取代,57,.,(6).牙槽骨出现活跃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陷窝。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吸收、破坏。,58,.,( 7).牙周膜的基质及胶原变性、降解,由于骨的吸收、破坏,导致牙周膜间隙增宽,59,.,(8)深牙周袋导致牙根面牙骨质暴露,可见牙石附着牙骨质,有时发生脱矿、根面吸收。,60,.,结合上皮向根尖移位,深牙周袋形成;大量炎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水肿、变性;牙槽骨吸收活跃,牙周膜增宽,牙骨质暴露,牙周炎活动期病理,61,.,牙槽骨吸收与牙周袋形成,龈袋,骨上袋,骨下袋,将牙周袋分为三种类型: (1)龈袋:假性牙周袋: 牙龈组织由于炎症性增生肿大龈缘覆盖牙冠形成,此时牙槽骨的高度并未丧失。 (2)骨上袋: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牙槽呈水平吸收。 (3)骨下袋: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下方,牙槽呈垂直吸收。,62,.,牙周袋类型,龈袋/假性牙周袋(1) 结合上皮位置无改变, 牙槽骨无吸收 骨上袋(2) 牙周袋底位于牙槽骨的冠方,牙槽骨水平吸收 骨下袋(3) 牙周袋底位于牙槽骨的根方,牙槽骨垂直吸收,1,2,3,63,.,牙周袋类型,64,.,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由于牙槽嵴为水平型骨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骨上袋形成,65,.,骨内袋的牙槽骨呈垂直性吸收,牙周膜间隙明显增宽,66,.,3、静止期(修复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龈沟上皮及结合上皮周围炎症明显减轻 牙槽骨的吸收呈静止状态 牙根面被吸收的牙骨质也出现新生现象,67,.,粗大的胶原纤维束附着于牙根面的牙骨质上,新生骨,68,.,一、牙周变性(牙周症),1、定义: 指牙周组织非炎症性、营养不良性退行性变化 2、类型: 水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玻璃样变性,第三节 牙周组织的其它病理改变,69,.,牙周变性,镜下:牙周膜主纤维消失,发生水样变、玻璃样变、病理性钙化、局灶性坏死;牙槽骨广泛的骨吸收,牙周膜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70,.,3、病理改变:,(1)牙周膜主纤维束消失并发生水样变性,玻璃样变性,局灶性坏死钙化 (2)牙周膜血管增生扩张,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3)牙槽骨发生骨吸收 (4)牙骨质发生颗粒样钙化,71,.,水样变性,牙周膜主纤维束,72,.,玻璃样变,牙周膜主纤维束,73,.,病理性钙化,牙周膜主纤维束,74,.,牙周膜血管增生、扩张,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等改变,75,.,二、牙周创伤,病因:咬合创伤 外科创伤 牙髓治疗创伤等 病理: 压迫侧:牙周膜变性、坏死、钙化、出血、骨质吸收 牵引侧:纤维增生、骨质增生,76,.,牙周膜间隙变窄,牙周膜间隙增宽,牙根向受压方移位,病理改变:,受压侧,牙槽骨发生垂直吸收,骨小梁发生改建,77,.,牙周膜间隙变窄,牙周膜间隙增宽,牙根向受压方移位,牙槽骨质增生,牙骨质增生,牙槽骨质吸收,牙骨质吸收,牵引侧,78,.,镜下病变:出血、变性、坏死及钙化,牙周创伤,79,.,病因: 炎症性萎缩;增龄性萎缩;机械刺激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全身疾病造成萎缩 临床表现: 牙龈、牙槽骨向根方退缩,牙根暴露 病理: 组织及细胞成分减少,牙周膜变窄,主纤维束变细,牙槽脊变短,骨小梁稀疏,三、牙周萎缩,80,.,牙槽脊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周萎缩,牙周炎,81,.,思考题,1. 慢性龈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