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中考化学复习第四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13课时燃烧和灭火燃料、能源和环境课件.pptx_第1页
(全国版)2019版中考化学复习第四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13课时燃烧和灭火燃料、能源和环境课件.pptx_第2页
(全国版)2019版中考化学复习第四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13课时燃烧和灭火燃料、能源和环境课件.pptx_第3页
(全国版)2019版中考化学复习第四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13课时燃烧和灭火燃料、能源和环境课件.pptx_第4页
(全国版)2019版中考化学复习第四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13课时燃烧和灭火燃料、能源和环境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PIC FOUR,主题四 化学与社会发展,第 13 课时 燃烧和灭火 燃料、能源和环境,1.燃烧 (1)概念: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跟 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反应。,考点一 燃烧和灭火,(2)条件,三者缺一不可,氧气,氧化,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最低,(3)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热量,燃烧,不燃烧,不燃烧,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与氧气接触,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的着火点,2.灭火 (1)灭火原理及方法,三个条件破坏 其中之一就可 灭火,氧气(或空气),可燃物的着火点,(2)常见灭火器及适用范围,3.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可燃物在 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 而引起爆炸。,(2)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在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要严禁烟火; 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并在杜绝一切明火的同时,查找泄漏原因;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 ,防止发生爆炸;,有限的空间,迅速膨胀,纯度,(3)认识几种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图13-1,考点二 燃料、能源与环境,1.能源及其分类 (1)三大化石燃料 、 、 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煤 煤被称为“工业的 ”, 主要含有 元素,还含有氮、硫等元素,属于复杂的混合物。,石油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 ”, 是由一些含有 元素的有机物组成的 (填“混合物”或 “纯净物”)。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石油分馏可得到 、 、 等产品。,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粮食,碳,血液,碳、氢,混合物,沸点,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化学式为 ,沼气、瓦斯的主要成分也是 。 甲烷是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甲烷有 性,燃烧产 生 色火焰,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为 。,综合利用,图13-2,甲烷,CH4,甲烷,无,无,极难,可燃,蓝,焦炭,汽油,煤油,煤油,(2)两种绿色能源,(3)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有 、 、 等,这些能源也被称为“绿色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或其他合理答案),2.环境的污染与防治,探究一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例12018本溪 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灭火原理是 。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答案 (1)用锅盖盖灭 (2)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清除可燃物,解析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灭火原理是水蒸发吸热,使纸箱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移走可燃物。,【方法点拨】,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是灭火的三种基本原理,只要能满足其中之一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探究二 防灾安全常识,例2 2018昆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 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家中燃气泄漏时,要轻轻地开窗通风,杜绝一切产生明火的操作,开灯检查会产生电火花,A错误;加油站、加气站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物质,使用手机可能发生爆炸,造成危险,B正确;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由于温度高,造成有毒有害气体向上运动,故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靠近地面逃离,C正确;炒菜时,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有黑色物质,说明燃烧不充分,此时应加大空气进气量,故调大灶具的进风口,D正确。,【方法点拨】,对于火灾自救的方法不能只是死记硬背,应明白其道理。例如:发生火灾时上层空气中氧气少,毒气浓度大,所以要匍匐前进;房间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门开窗,开门开窗会增加氧气量,会使火势更加凶猛;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尘,使人窒息而死,因此最好用湿布捂住口鼻。,例3 2017德州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告可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3-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13-3,探究三 化石燃料与新能源,煤、石油、天然气,(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从分子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势,主要是 (填序号)。 A.储量丰富 B.燃烧值大 C.清洁、无污染 D.易于开采,气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易压缩;固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ABC,【方法点拨】,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一方面要合理开采化石燃料,节约现有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如煤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还要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如进一步开发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可燃冰、氢能等。,例4 2018南京 2018年5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它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可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动态反映我国空气质量状况。 (1)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臭氧 B.一氧化碳 C.PM2.5 D.PM10 (2)化石燃料是 (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利用与开发。,探究四 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3)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氮气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 (4)小明同学收集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图13-4所示,则所降雨水 (填“是”或“不是”)酸雨。,图13-4,答案 (1)ABCD (2)不可再生能源 (3)AC (4)是,解析 (1)臭氧、一氧化碳、PM2.5、PM10都属于空气污染物。(2)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的生物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利用与开发。(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4)由雨水的pH可知,雨水的pH小于 5.6,是酸雨。,实验突破,突破 燃烧条件的探究,例5 2018广东 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实验探究,拓展延伸,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 。,答案 实验突破 例5 实验探究 (1)燃烧 不燃烧 (2)着火点 (3)先于 CO2密度比空气大 (4)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聚集在烧杯上部 拓展延伸 “小火燃烧”是因为堆积的面粉与空气接触不充分;“发生爆炸”是因为面粉撒向空中后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遇火星时,可能引起燃烧,燃烧比较剧烈,空气受热膨胀,发生爆炸,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燃烧条件。 实验探究 (1)酒精是可燃物,故现象是发生燃烧,水不是可燃物,故现象是不燃烧。(2)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由于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则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硬纸片的低。(3)由图示知盐酸从分液漏斗流出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