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_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_第1页
环境管理_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_第2页
环境管理_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_第3页
环境管理_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_第4页
环境管理_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上一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下一章 水环境规划,本章主要内容,环境现状评价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环境质量预测 规划措施,包括两点内容: 污染源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第一节 环境质量数值评价,目的:确定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数据来源:小区域的规划,实地调查; 较大的区域,环保系统的数据,一、 污染源评价等标污染负荷法,环境质量报告书 企业排污申报 污染源普查数据 环境统计数据,示例:,设区域内只有一个污染源,排放 i 种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此时是否可以根据排放量评价污染物的重要性,(一)等标污染负荷,此时需要对排放量进行等标化处理: 排放量 / 环境标准,这方法称为“等标污染负荷法”,1. 某污染物 i 的等标污染负荷,Pi 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Ci i 染物的排放浓度,mg/L;mg/m3: Coi 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mg/L;mg/m3: Qi污染源介质排放量,t/a; m3 /a。 i 污染物下标;,说明:此式仅适用于单个污染源。,(4-1),问题:Pi 的单位是什么?1984年全国工业污染源调查采用公式为: ,此时Pi 的单位又是什么?,CiQ为污染物排放量,设为Wi,4-1式可变为:,Pi 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Wi i 染物的排放量,t/a; Coi 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mg/L;mg/m3: i 污染物下标;,(4-2),说明:此式可用于多个污染源,问题:Pi 的单位是什么?如果公式为增加常数为: ,此时Pi 的单位又是什么?,2、某污染源(工厂)的等标污染负荷(Pn)指其所排的各个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之和:,(i=1,2,3,,j ),(4-3),3、某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为该区域内所有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n=1,2,3,,k ),(4-4),4、当区域内有多个污染源时,某污染物 i 总的等标污染负荷Pig为该区域内所有污染源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n=1,2,3,,k ),(45),或者按照式(32)的形式计算,(46),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可以给予明确的物理意义。,5、等标污染负荷的物理意义,由式41、42可见,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是将污染物稀释到评价标准时所需要消耗的介质的量。,因而等标污染负荷数值越大,说明稀释该污染物所需消耗的(介质)水越多,说明该污染物对环境影响越大。,问题: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是否有同样的物理意义?,(二)等标污染负荷比,“等标污染负荷比”表示某个等标污染负荷占总等标污染负荷的分量。,(1)某个污染物在污染源或区域中的等标污染负荷比:,(2)某个污染源在区域中的等标污染负荷比:,(3)等标污染负荷比的作用: 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累计等标污染负荷比大于80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物,累计等标污染负荷比大于80的污染源为主要污染源,背,(三)实例分析,某区域污染物排放量监测结果如下,请评价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某区域等标污染负荷计算结果表,(109吨,),(一)单因子评价-超标率(法) 统计某个区域或监测点(断面)某污染物监测结果超标的比率。,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超标率、标准指数、类指数,问题:计算断面超标率,注意点:,(1)需要指明评价标准 (2)需要给出统计样品数 (3)需要给出监测数据范围,(二)单因子评价-标准指数,分指数(法),C 监测浓度; S 为评价标准,注意: 对大多数污染物,P越高,环境质量越差,但是对于DO和pH 例外,讨论:如何处理?,1、均值型指数(图们江指数),其中,(1)计算模型,C 监测浓度; S 为评价标准,(三)多因子综合评价(类指数法),(2)分级表,优点,简单;缺点,掩盖高浓度作用;如,2、加权均值型 南京指数,(1)计算模型,其中,,Pi为单因子指数(分指数,上下同),Wi为i污染物加权值(权重),mi为I污染物的相对加权百分比,n,污染物种类数,Ci,Si意义同前,(2)分级表,特点:通过给予各数量不同的权重,可以强调反应较强烈的污染物作用,例如同样在mi总和为1时,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权重分配方案:,显然,在后一种分配方案中,重视P2,轻视P1,权值mi在实际应用时赋予,要考虑评价目的及区域特点。在无明确理由的情况下,一般可以均权,即mi 1/5, 此时,问题:认识这个模型?,3、 姚志麒指数,(3)说明: C、S 意义同前。K为评价因子数 性质:仍属加权,但突出超标(高浓度)作用。如模型一的例子,,(1)计算模型:,(2)环境质量分级表,4、 内梅罗指数(N. L.Nemerow) 是常用的水质评价模型,将此式与上海大气指数计算式比较,也考虑了最大值的作用,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社会发展预测,重点(1)人口。主要指标:区域总人口 城市人口,(2)城市发展方向 城区位置,面积的变化。,中心城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注意新增城市人口来源于人口密度增加,还是城区范围扩大,经济发展预测 重点是区域经济总量和主要产业经济总量。两种表达方式:,与教材中有差异:“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和工业总产值预测等”,常用: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也可用: 地区总产值 第一产业总产值 第二产业总产值 第三产业总产值,预测方法,(1)定性预测技术:如专家调查法(召开会议,征询意见),历史回顾法,列表定性直观预测等。 (2)定量预测技术:常用的有外推法、回归分析法和环境系统的数学模型等。,三点说明: 尽可能采用定量预测方法; 无论定性或定量预测,要有多种方法预测,比较; 关于方法,讲课中有补充,且补充的内容是重点。,环境预测方法的选择应力求简便和适用。由于目前所发展的预测模型大多还不完善,均有各自的不足与弱点,因而实际预测时,亦可采用几种模型同时对某一环境对象进行预测,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和判断,得出可以接受的结果。,(一)人口预测,式中: Nt目标年的人口总数; Nt0基准年的人口基数; k人口增长系数或人口自然增长率; t,t。-分别为目标年和基准年,(1)区域总人口预测:,常用方法是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公式,k根据历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得到,(2)城区人口预测,在环境规划中,市(镇)区人口预测往往比区域总人口预测更为重要,城区人口预测主要有两个途径:,根据城市人口增长率,式中:Nc目标年城市人口总数; Ntc基准年城市人口数; 城市人口年增长率。,根据历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得到,根据城市化率需要先得到城市化率数据,来自于政府部门的规划, 或者根据历年的城市化率变化计算,式中:Nc目标年城区人口总数; Nt目标年总人口数; -城市化率,城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城镇人口预测时还要考虑(一定要)城镇范围的扩张引起的区域人口数的变化,城镇人口数是估算城镇生活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基本依据,很重要,环境规划要优先考虑政府人口和区域发展规划部门的数据,并对这数据的可靠性进行分析,Tips,关于人口预测模型的讨论:,式1,式2,式3,(1)不仅可以用于预测人口,也可以利用来预测其他参数,只要该参数的变化符合该模型的规律,注意:模型与公式?,(2)式1和式2都是基于增长率的模型,其数学推导的假定条件是不同的。 问题:什么条件下可以利用式1计算城市人口? 什么条件下可以利用式2计算总人口?,(3)对于确定的增长率k,何时(什么条件下) N1 大于、小于或等于 N2,(4)环境规划中,如果已知增长率k,在预测中如何确定应该用式1还是式2?,(5)增长率k,是根据历年数据得到的。,它只反映了t和N关系的表象,不表示t与N具有任何本质上的联系,(6)环境规划中,前10-15年增长数据符合式1或式2,问在中国,是否可以利用增长率模型预测长期的人口和经济增长,(7)式1或式2是否一定是向上增长的曲线? 是否一定是稳定变化的曲线?,(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式中:ZGDPtt年GDP数; ZGDP0t0年即预测起始年的GDP数; aGDP年增长速率()。,GDP平均年增长率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 。,例:江都市2005年GDP为195 亿元,工业增加值为91.7 亿元,20062010、20102020年GDP年增长率为16、8,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8、10,计算2010年和2020年GDP总量和工业增加值。,1.计算:GDP Z(2010)Z(2005)(1+16)(20102005) 1951.165 1952.1=409.5 (亿元),Z(2020)Z(2010)(1+8)(20202010) 409.51.0810 884 (亿元),同样方法可以计算得到工业增加值,表 江都市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前页计算不难,但是请注意以下几点: (1)经济不可能长期高速增长,规划中,远期增长速度低于近期增长速度; (2)工业增长速度高于总量增长速度; (3)经济指标既与区域现有增长潜力有关,又与政府领导决心和能力有关; (4)要优先考虑政府人口和区域发展规划部门的数据,并对这数据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第三节 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将教材标题中“污染源源强”改为“污染物排放量”,环境规划与环境评价不同,评价主要关心的是(单个)污染源的源强;环境在规划中涉及区域多个污染源,因此关心的是所有污染源的总排放量。,本节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三节(P120)、第四节(P127)相关内容,教材分析:,模型中没有时间参数,不能用来预测某一年污染物排放量(在评价中可用作预测,规划中不可)。,P127,先预测目标年污水量,再根据污水中污染物浓度计算污染物排放量,但是由于规划面对多个污染源,污染物浓度是不一致的(在评价中可用作预测,规划中不可)。,P120,,由于教材中混淆了评价和规划的方法差异,从规划需要出发,本节讲课内容会有较多的补充和调整。,1、由增长率预测,如果已知基准年污染物排放量增长率为,设到目标年此增长率不变,于是有:,式中: W 目标年排放量; W0基准年排放量; t 年份间隔。,一、污染物排放量预测的一般模型,依据现状资料获得,2、排放系数法,已知基准年生活污染物排放量w0,基准年人口N0,基准年人均排放系数k0;,目标年生活污染物排放量w1,目标年人口N1,目标年人均排放系数k1:于是有:,和,如果,有:,人均排放系数 k,单位GDP排放系数 k,单位面积排放系数 k,3、弹性系数法:,将污染物排放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称为污染物排放的弹性系数e。,基准年污染物排放量增长率为0,基准年经济增长率为0; 目标年经济增长率为1,污染物排放量增长率为1,于是有:,和,如果:,就有:,可以求得排放量:,弹性系数法是一种两步走的方法,讨论:排放量预测模型的特点,方法1, 适用于区域排放总量增长率较为稳定的情形。需要已知基准年排放总量和近几年排放总量增长率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近几年统计资料。,方法2, 适用于排放系数较为稳定的情形。需要已知基准年或近几年排放系数,这由近年统计资料获得;还需要已知与排放系数对应的目标年人口或GDP数据。这由第一节途径得到。 方法3, 适用于弹性系数较为稳定的情形。弹性系数(增长率)来源于统计资料;还需要目标年GDP增长率数据。这由第一节途径得到。,讨论题: 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弹性系数法(排放系数法)的计算结果比实际情况偏高还是偏低,提示: 在环境规划实际工作中,在基础数据来源可靠的条件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目标年、k、e取值的准确性。,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除了由“一般模型”预测污染物排放量外,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还可以通过燃料(煤)消耗量的变化预测:,此时一般分两步:预测目标年耗煤量,由耗煤量计算污染物排放量,1、耗煤量预测多采用弹性系数法,预测总能耗,采用GDP增长速度; 预测工业能耗,采用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或者工业产值增长速度,能源消费弹性系数e 能耗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此式可以预测工业能耗、区域总能耗,能耗弹性系数e受经济结构的影响。 在工业化初期或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时期,能源消耗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一倍以上,e大于1,甚至超过2; 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率的降低,国民经济结构的改变,能耗弹性系数e将下降,大都低于1,一般为0411。,这意思是说: e是变数,规划预测时, e如何定呢?,2、工业能耗也可以采用耗煤系数法,第一步,先求基准年耗煤系数,教材中:,请写出这两步的数学模型,第二步,结合目标年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计算目标年能耗。,(1) 人均耗煤(能)系数法:,讨论1:k值如何得到 讨论2:考虑生活水平与能源消耗量的关系,k值会出现什么情况? 讨论3:考虑用电量的增加,k值会出现什么情况?,3、民用耗煤(能)量预测,民用耗煤量可以采用以下两方法预测,式中: Es预测年取暖耗煤量,104t/a; S预测年取暖面积,m2; AS取暖耗煤系数,t/m2。,讨论:(1)为什么说“也可用” (2)式中字母含义注解是否要改,(2) 单位面积耗煤(能)系数法:,小结: 煤炭消耗量预测方法及其适用条件,耗煤系数法 单位产品耗煤系数 人均耗煤系数 单位产值耗煤系数 单位面积耗煤系数 单位工业GDP耗煤系数,增长率方法, 按照增长率的不同求法,又可分为: 弹性系数法 均值法 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提示1:重点在于方法,不在于煤炭 提示2:与“排放量预测的一般模型”对比,4、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根据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吨煤燃烧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Gso2=1.6WS 式中:Gso2二氧化硫排放量,t/a; W燃煤量,t/a; S煤中的全硫分含量,。,在前面的课程中,煤:16.72*S;油:18.68*S,5、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排放量预测问题,燃煤过程中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根据锅炉类型和用途,以及排放系数进行预测。,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量,不仅取决于燃料消耗量,更取决于燃烧条件。,与大气污染预测不同的是,水污染源预测,不仅包括污染物排放量,还包括污水排放量。 在大气污染源预测中,一般不关心废气排放量,为什么?,三、水污染源预测,除了由“一般模型”预测污染物排放量外,水污染物排放量还可以通过污水排放量的变化预测,如P127。,但是由于无法得到准确的浓度,并且增加了计算环节进而增加计算误差,所以教材中提供的方法用于预测污水量而不用于污染物量。,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160L/d,排水系数:0.8,考虑社会生活用水, 城市人均用水200250L 排水系数:0.8,(2)查建筑给排水技术规范,有相关数据,生活污水排放量一般采用人均排放系数法。,(1)常用的用水排水参数:,提示注意的是,该规范是为建筑排水设计目的,所以用水量的估算是偏高的。,四、固体废弃物产生与排放预测,固体废弃物包括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等不同类别,在规划中需要分别预测。,工业固废一般采用产生(排放)系数法,产生(排放)量/万元GDP,生活垃圾产生与排放量采用人均系数法。,城市:1.0公斤/人.天 农村:0.7,城市生活垃圾预测还要考虑体积重量比问题。,一、大气环境质量预测,预测内容:污染物的含量(浓度); 或污染指数(Pi值)。,预测方法:两类,数学模型法 相关分析法,第四节 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预测基于排放量预测结果。 (目标年排放量Q已知),(一)箱模型,箱式模型是研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大气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最简单的模式。 利用箱式模型预测大气环境质量主要适用于城市家庭炉灶和低矮烟囱分布不均匀的面源。一般对一个城市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把每个小区看作是一个箱子,通过各箱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可预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箱模型定义式为:,式中: B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值,mg/m3(标); Q面源源强,t/a; u进入箱内的平均风速,m/s; L箱的边长,m; H箱高,即大气混合层高度,m; B0预测区大气环境背景浓度值,mg/m3(标)。,H 的确定方法: 从预测地区气象部门直接获得; 利用有关气象资料,通过绝热曲线法求解大气混合层高度。,讨论:(1)适用条件:均匀混合 (2)此模型是否需要添加常数?,(二)点源扩散模型,在环境规划工作中,如果区域污染物排放较为集中于某些点源,那么,除了用箱模型或面源模型预测区域平均浓度外,往往还需要利用点源模型预测区域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影响范围。,2009年之前,国内常用的点源模型为高斯模型,2009年之后,采用的是高斯模型或其它类似模型修正后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如Screen3,Aermod,ADMS,Calpuff。,点源模型或其计算程序的基本原理:,模型表达式见教材,其中x以yz表示。如地面浓度模型:,(三)虚点源模式,虚拟点源的面源扩散模式法:把一个面源单元简化为一个“等效点源”,假设整个单元的污染物排放集中到面源单元的中心,其在下风方向所造成的浓度,可用一个虚拟点源在下风方向造成同样的浓度所代表。,(四)相关分析法,排放量浓度 经济指标浓度 人口浓度 时间浓度(增长率),建立浓度与其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例如,排放量与浓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但不是直线相关关系。,(五)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一般步骤,(1)面源模型(箱模型或虚点源模型)预测区域平均浓度CBB。,说明: 箱模型预测结果可能偏低,需校正 箱模型更适合预测箱体内浓度(区域内浓度),虚点源模型更适合预测区域下风向浓度 问:Q是否包括区域全部源强、,(2)如果区域内有重要集中排放的点源,需要再进一步利用点源模型预测点源对区域内浓度贡献CBP。,C0,CBP,(3)在CBPmaxC0CBBS (超标)条件下,需要继续预测CBP达标的范围,如何才是“重要集中排放”?本科不讲,(4)超标(达标)面积的确定(浓度临界线),将CBP带入模型,令y0,计算得到x1,x2,在x1x2范围内对x分n段,计算得到对应的y值,根据 CBPC0CBBS,可以有:CBPS - C0 - CBB,(六)多源预测的一般步骤:,(1)分别用点源模型计算画出各个源下风向浓度等值线,(2)坐标变换,使得不同污染源的浓度等值线位于同一坐标系中,(3)迭加浓度等值线,(4)画出地面上浓度超标范围,计算超标面积,1相关分析法(水质相关法) 定义:建立水质参数与影响该水质参数的主要因素间相关关系,以此作为进行水质参数预测的方法。,讨论:哪些相关参数?,二、水环境质量预测,(1)水质流量相关法 定义:将流量作为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与水质参数建立相关关系,称为水质流量相关法。 假设: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与流量无关,是一常数;易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随流量呈指数衰减。 例如:河流其有机污染物总量预测表达式:,讨论:水质流量相关法,主要用于评价,特别是可用于分析一年内不同流量水平上的污染物浓度,可以作为评价方法之一。,一般不用于规划,因为无法知道基准年与目标年流量的差异。,(2)河流、湖泊水质的多元回归分析 根据历年河水或湖水中污染物浓度实测值和沿河或沿湖地区工农业产值及河流或湖泊的水文资料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而建立河流或湖泊的水质预测模型。,讨论:修改这一段话,1、删除不需要的 2、添加需要的 3、排序 4、如果仅仅建立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首选哪个因素?,重要问题:用于其它参数可用否?,设河流或湖泊中某污染物与其影响因素x1,x2,x3,xm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其多元回归方程为:,式中:B河水或湖水中某污染物浓度,mg/L; a,b1,b2,bm回归方程中的待定系数; x1,x2,xm 影响河流或湖泊水质的因素。,一般是采用电子表格运算的! 非线性吻合可能更好,但是条件限制多,讨论1,这是多因素相关分析 讨论2,前述单因素相关分析也可以建立回归方程,2水质模型法,应用水质模型法预测水质通常要根据水质模型条件和要求,将水域划分为若干预测单元。 例如:在一维水体条件下可把水质、水量变化处作为节点划分区段,并使区段内的水质参数一致(率定);进一步利用一套实测资料推求模型的参数,以建立确定的水质模型。此外,还应利用另一套实测资料进行模型验证,分析其误差。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即可在水质预测中应用。(验证),(1)完全混合模型,环境评价中所讲的完全混合模型为:,讨论1,上述参数,哪个表示的是污染源的,讨论2,在环境评价中,解决的是一个污染源的问题,但是在环境规划中,如果断面上游有多个污染源。此模型应如何变化?,若考虑污染物的削减:,式中:k污染物削减综合系数。,讨论1,此k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它与环境评价中水质模型的k是否一致?,讨论2,断面上游有多个污染源时,此模型应有何变化?,模型适用条件:相对窄而浅的河流,河流为稳态,均匀河段,定常排污。即河流过水断面、流速及污染物排入量不随时间变化,污染物为难降解的有机物、可溶性盐类和悬浮固体。,(2)一维河流水质模型,一维河流的水质预测模型为:,式中: Bmax河流断面最大可能浓度,mg/L; Bi废水中某种污染物浓度,mg/L; B废水与河水完全混合后污染物浓度, mg /L。,式中: 河流的平均流速,m/d或m/s; 废水与河水的纵向混合系数, m2/d或m2/s; 污染物的衰减系数,1/d或1/s; 排放口至预测点的距离,m。,讨论1:与环境评价不同,在环境规划中,经常出现的是河流具有多个污染源的状况,此时如何修改一维模型用于预测河流中各点浓度?写出模型。,x,x1,xn,讨论:水质模型法,如前节已述,高斯点源模型一般不是大气预测的的首选方法,在区域有较多排放源的情况下,采用单个源影响预测和叠加的方法,可能得到预测结果,但是工作量较大,因此首先选用箱模型。,在水质预测中,水质模型往往是可优先考虑采用的,因为河流工业排污点数目一般不多,工作量较大气的情况要小,一般可以接受。,下列两种情况下,水质模型法不适合用于目标年浓度预测: 排污口较多,因而工作量太大 在规划期间可能增设新的排污口,且位置和 排放强度未知。,讨论:本节要求,1、水污染预测应包括哪些内容,2、评价预测和规划预测的区别,3、前述方法的适用条件如何?,4、除了教材上介绍的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是可用的,第五节 指标体系的确定,需要确定两类参数:,指标(的名称),指标值,指标确定大致有两类方法:,(1)从目标出发,对目标进一步细化,(2)从相关的指标中筛选,一、指标,例:江都市环境规划目标:,2010年目标:,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保持市域环境质量基本稳定。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总目标,(1)从目标出发,对目标进一步细化,提取指标,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要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市环境质量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要求;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0以上,创建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达到总量控制要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建设初见成效;市域环境保护各项指标达到扬州生态市建设进度的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小康社会的要求。,具体化,长江江都段水质指标年均值基本达到类水水质标准;南水北调输水廊道水质稳定达到类水标准,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保持达到类水水质标准,城区河流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功能要求。市区重点工业企业、工业园和经济开发区通过清洁生产审计和ISO14000环境认证。,进一步具体化,集镇镇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镇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0以上,乡镇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大部分镇区河流水环境质量符合环境优美乡镇规划的要求。,(2)从相关的指标体系中筛选指标,例:仪征十二五规划指标筛选,生态市建设指标;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考核指标;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二、指标值的确定,1、指标体系是直接根据环境目标确定的,一般根据环境目标,结合现状值确定,应优于现状值。,2、指标体系是根据原有的指标体系筛选得到的, 先取最优值 再根据现有数据预测,预测2015年指标的数值 能达标指标,取预测值 不能达标,取原有指标值。,第六节 环境保护措施(任务),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的依据是环境现状和环境目标。一般来说,现状突出的环境问题和没有达标的指标,是需要重点制定相应措施的。,一、总量控制,讨论1:何时何地适用目标总量或容量总量,1、总量控制目标的制定 总量控制是环境污染控制的基本措施。 目标总量 容量总量,包括制定合理的总量控制目标,总量的合理分配。,答案1:各自适用范围,一般规则: ()列入目标总量控制范围的污染物(四种污染物)必须要满足()目标总量控制要求; (2)列入目标总量控制范围的地域(城市(镇)生活,经济开发区,重点企业),必须要满足()目标总量控制要求; ()没有列入目标总量控制范围的污染物、地域(农村生活,小企业),应该以容量总量作为控制目标。,讨论2,在存在(1)(2)条件下,是否要考虑环境容量?,讨论3,对于(1)(2)的情形,如果目标总量控制要求和环境容量共存时,如何确定总量控制数值,讨论3:下列情况下如何确定区域总量控制数值,根据讨论结果,写出确定区域总量控制数值的规则,2、总量削减,对于一个区域而言,总量削减有两个含义:,绝对的削减,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 例如,十一五期间,要求,相对的削减,当预测排放量超过区域既定的总量控制目标时,此时,削减量为预测量和控制目标的差,讨论: (1)如何确定削减量? (2)如何(根据什么)确定要削减的污染物种类? (3)在以下条件下:满足目标总量要求 满足环境质量达标要求 环境质量优于基准年 如何确定削减数值?,3、总量分配方案 在控制单元间分配 单元控制目标之和小于总量 在生活与工业之间分配 在不同行业或企业间的分配 产业结构调整 污染源控制 落实到排污许可证,讨论:,环境问题:总量优先分配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