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探究性阅读(姜维平双流讲座稿).pps_第1页
现代文探究性阅读(姜维平双流讲座稿).pps_第2页
现代文探究性阅读(姜维平双流讲座稿).pps_第3页
现代文探究性阅读(姜维平双流讲座稿).pps_第4页
现代文探究性阅读(姜维平双流讲座稿).pp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例谈,绵阳南山中学 姜维平,2,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指导学生“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多角度地阅读与探究”,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独立阅读能力与个性化阅读能力。 2012年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课标版) :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 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能力层次(F)。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4,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一)考纲中的“探究”简析 考纲表述“探究”,七句话,两类别,六考点。 第一句话是总括性的,表明探究是什么。“探究:指探讨疑难问题,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某些问题”是探究对象整体文本、局部文段、 重点语句; “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指探究结果; “发展了的”表明能力层级的纵向层次高。,5,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一)考纲中的“探究”简析 考点一,“意蕴”“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指向文体的大致探究对象,这是“某些问题”的具体明确化,分属不同类别,其实可以互相包含的,它们也还是文本所固有的,还是本于文而存在着。 考点二,“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和“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是指向文体的探究对象,这也是“某些问题”的具体明确化。 考点三,“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这是本于阅读者的,体现阅读者的阅读主体精神与主体价值的,属于创造性的阅读,探究性阅读的真正价值正在于此。 文学文本与实用文本六考点“探究”对象可分为两个层次: 文本客体固有的内涵, 读者主体创造的意义。,6,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二) 文学文本的意义探究 文学作品,作者作品读者,作者赋义,文本传义,读者释义。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意义。读者在阅读中正是从文本的内部或文本的特点出发,尽可能地去接近其客观内容,识别和解释这些相对稳定的意义,自下而上地得出阅读结论。如果读者再进一步发扬阅读主体的超越与创造精神,就可以读出大于文本的意义来。 古代诗歌作品的意义四层次: 言(语言),象(形象),意(意蕴),道(思想), 它们形成诗歌的意义系统。,7,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二) 文学文本的意义探究 例1,元稹行宫意义层次 行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8,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二) 文学文本的意义探究 行宫意义四层次: 言语言符号层,最初感知是文字和语音语调。 象形象图画层,红花盛开,冷落古行宫,白发的老宫女闲坐回忆,谈论天宝年间的玄宗遗事。 意内在意蕴层,时世变迁所产生的沧桑感和红颜易老的幻灭感。 道象征意义层,不论是显赫的玄宗,还是屈辱的宫女,要么消失,要么老去,也将死去;而红花年复一年地开着,也会凋零或死去,世界却永远存在。诗象征着人生之有涯而宇宙之无穷。,9,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二) 文学文本的意义探究 例2,散文柴禾的意义探究 (1)重在写柴禾。柴禾因为柴禾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柴禾在今昔生活中的巨大变化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柴禾的描写表达出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对细微生命的关注。 (2)重在写人。虽然写人的篇幅不多,但写柴禾的目的是为了写人,对柴禾的生命过程的关注就是对人的生命的关注。文章由物及人,卒章显志,凸显了对人的生命的感悟。 (3)写村庄。 (4)写时间。 (5)写生命。 ,10,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二) 文学文本的意义探究 例2,散文柴禾的意义探究 简析: 对应考纲中的三考点来看,这五个意义层次,第一、二、三层次是本于文的“作品的意蕴”,是文本固有的,有待阅读者去发掘、发现;第四、五层次是本于读者的,不同的读者会读出不同的“意蕴”来,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第一、 二、三层次是“结合文本”的体现,第四、五层次才是真正的“你的”的探究所得。,11,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三) 教材中的“探究”问题 1、几个典型的探究题 人教课标版必修3 祝福,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老人与海,桑地亚哥是位怎样的老人?在你看来,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人生的成败到底该如何衡量?同学之间讨论一下。 劝学,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发展? 过秦论,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运用事实来证明其论点的?联系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你的看法。,12,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三) 教材中的“探究”问题 2、祝福探究题例谈 (1)祝福探究题的教学策略 原题: 祝福,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教学策略: 引入课外教学资源电影祝福,使其具有拓展与比较的探究特点; 细读文本观看电影比较探究写篇短文,使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探究特点; 电影祝福作为历史性电影文本,超出学生经验范围,教师须引导(电影背景介绍,人物性格剖析,悲剧原因解说),体现探究中的主导作用。,13,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资料链接 夏衍改编的电影祝福介绍 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祝福拥有多个“第一”的辉煌纪录:第一次进行文学名著的电影改编、第一个将现代文坛巨擘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搬上银幕,第一部自行摄制的国产彩色故事片 1955年春夏之交的“一件严肃的政治任务”:主管电影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祝福改编成电影。 1956年10月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时祝福公映,文化部特意举行了隆重的献映式,立即引起轰动。 1957年5月首先在莫斯科公映。 1957年7月,参加捷克国际电影节,该片获特别奖。 1958年在墨西哥国际电影周上,该片获银帽奖。,14,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资料链接 关于祥林嫂“砍门槛”细节的争论 与小说原著相比。改编本根据可以允许的范围,在人物、结构和情节、细节等五个方面方面都有明显的丰富和创造:其中第四方面是,原作描写祥林嫂捐了门槛之后,依然受鲁家歧视,再度被辞退,剧本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增加了“祥林嫂发疯似地用菜刀砍土地庙门槛以示有所觉醒”的情节。 行家和观众的批评。祝福上映之时,正当大力提倡贯彻“双百”方针,在一片不绝的喝彩声中,也有行家和观众提出不同看法,主要集中在影片为表现祥林嫂的反抗性格而让她去“砍”土地庙门槛这一增添的细节上,有的认为这样做“违背人物性格的发展规律”,是“为了加强政治因素”而产生的“庸俗社会学的倾向”。 多数评论的肯定。认为这一细节的增添是严谨并具有创造性的,符合祥林嫂性格发展的规律,她由于绝望而产生对神权的某种怀疑和自发性反抗行动,并不等于对神权观念已具有彻底的认识和实行根本的决裂。 夏衍本人的回应。其一、他申明“砍门槛”这一细节的增加并非是自己的创意,早在解放前摄制的越剧祥林嫂的电影中,就已经有了这一场面,后来经常在舞台上演出的越剧、评剧,也都把这个场面保留了下来,他每次看到这一个场面的时候,都只是感到激动,而并没有觉得突兀或者背离了祥林嫂的性格,因此把它写进了祝福电影剧本,也是出于“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意思。其二、他明确表示不同意批评意见,认为“表面上看,祥林嫂是安分的、懦弱的、相信神鬼的,但决不能因为有这种情绪而就断定一个懦怯的灵魂就永远不会发生反抗的意念和行动”,事实上“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反抗性颇为鲜明的人物”,“她顽强的抗拒使一般人都觉得异常和出格”,“砍门槛”这一举动,“按情理也只能是祥林嫂处身在失望、痛苦之极而爆发出来的一种感情上的激动,而感性的突发行动并不等于理性上的彻底认识”。 争论的持续。直到八十年代还有人就祝福的电影改编撰文与夏衍商榷,足见该片的影响颇远。,15,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2)祝福探究题的探究程序 祥林嫂“砍门槛”细节的探究程序: 细读文本观看电影比较探究写篇短文。 细读文本文本情节结构,人物悲剧与小说主题,语言描述特征; 观看电影课外资源引入,共同观看或独自观看; 比较探究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探究; 写篇短文探究成果呈现,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共同评价。,16,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3)祝福探究题体现的探究性阅读特点: 文本的地位基于文本,结合文本; 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问题与过程问题中心,注重过程; 终极目的构建自我,阅读立人。,17,一、课标考纲中的“探究”例谈,3、课标教材中探究题特点 探究性阅读的问题本质上是文本主体与阅读主体的关系问题,它要求基于文本,“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所学知识,适度张扬阅读主体这种张扬必须是在尊崇文本主体地位,正确解读文本的前提下进行。 需要明确的是,在课标教材中,祝福要联系同名电影来比较,劝学运用现代观念来审视,过秦论联系学过的历史知识来分析,这样的探究,过程较长,不适合考试,结果主观,不太好量化评卷,影响选拔考试的公平性原则。 这样的“自己的”“个性化的”“有创意的”探究阅读,出现在考试中的可能性较小。,18,二、课标考题中的“探究”例谈,(一)2012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比较 1、2012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汇集简表 简要统计: 2012年17套语文卷, 其中课标卷14套,大纲卷3套(全国,四川,重庆)。 阅读探究题14套(含四川卷,全国大纲、上海、重庆无探究题)。 2、2012年高考语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命题特点简表,19,二、课标考题中的“探究”例谈,(二)探究题特点简析 1、体裁:多数省市以文学类文本为主,文学类以散文为主,兼及小说;实用类文本以传记为主,兼及议论文、说明文。 2、分值:赋分大多为68分,最高的10分,表明了对考生的“探究能力”的重视。 3、题面:几乎都有“结合文本”的要求,几乎都有“你的”提示,有的要求“联系现实”,有的明示进行“探究”。 4、考测点:虽然“探究指探讨疑难问题,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但是, 实际的命题中,多数定位在探究性理解与探究性分析上。 偏重于内容(意蕴)或整体上命题。 所使用的“行为动词”或“指令词”多是“理解”“分析”,只有4套题直接使用“探究”“探析”。,20,二、课标考题中的“探究”例谈,(三)两类探究题例谈 1、多角度探究题 例1、2012年全国课标题谢希德的诚与真 原题: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 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 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 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简析:试题要求谈谈你对文中体现的谢希德“诚”的理解,也就是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这种“诚”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F。考生必须结合文本,立足原文,准确把握传主的精神品质与个性特征。,21,二、课标考题中的“探究”例谈,(三)两类探究题例谈 1、多角度探究题 例2、福建卷双琴祭 原题: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 要点: 惋惜双琴一毁一废; 同情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 哀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毁灭; 悲悯世人毁灭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知。 简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发掘作品丰富意蕴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考生要从双琴、演奏家、世人、社会等角度去概括归纳,将形象、具体、丰富的文学性描述语言抽象为高度概括的明确、简洁、平时的说明性语言,难度较高。,22,二、课标考题中的“探究”例谈,(三)两类探究题例谈 1、多角度探究题 例3、 2012年四川作文题“手握一滴水” 原题:21作文(6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23,二、课标考题中的“探究”例谈,例3、2012年四川作文题“手握一滴水” 简析:现代文探究阅读中题的“多角度”“多层面”探究必定基于文本固有的多义性、丰富性与深刻性。题目中的“自选角度”意味着该材料包含着至少两个以上的角度,“不要脱离诗的含意”类似于探究题中的“结合文本”。 2012年6月12日注重语文素养 引领学生发展2012年语文科试题评析 “作文材料手握一滴水中包含了大与小、局部与整体、细节与全局等辩证关系,考生只有具备辩证思考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内涵,写出有深度的好作文。这些题目的设置,有利于引导考生辩证而有深度地思考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促进阅读与表达的多元发展。” “材料作文手握一滴水引导考生正确对待大与小以及美好事物与重要细节,养成一丝不苟地对待各种细节与微小事物的良好习惯。”,24,二、课标考题中的“探究”例谈,例3、2012年四川作文题“手握一滴水” 可选角度: 角度一,大与小; 角度二,局部与整体; 角度三,细节与全局; 角度四,美好事物与重要细节; 角度五,一丝不苟地对待各种细节与微小事物。 ,25,二、课标考题中的“探究”例谈,例4、人教版(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试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对孟子的论述加以评析。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以现代眼光看待古人的思想,吸取其中的精华。可由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评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角度一,本意,阐述“王道之始” ,提出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 角度二,维持生态平衡,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源源不断地获取生存资源; 角度三,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 角度四,学会放弃,放弃“违时”“数罟”“时时”,选择“不违”“粗网”“以时”,也是可持续生存与发展。,26,二、课标考题中的“探究”例谈,2、有限性探究题 例1、2012年四川现代文阅读题柴禾 原题:这篇文章有人认为重在写柴禾,有人认为重在写人,你赞成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重在写柴禾。因为柴禾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柴禾在今昔生活中的巨大变化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柴禾的描写表达出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对细微生命的关注。 重在写人。虽然写人的篇幅不多,但写柴禾的目得是为了写人,对柴禾的生命过程的关注就是对人的生命的关注。文章由物及人,卒章显志,凸显了对人的生命的感悟。 简析: 2012年6月12日注重语文素养 引领学生发展2012年语文科试题评析 四川语文卷第三个特点是“渗透课改理念”,今年语文试卷在三个方面渗透了课改理念:一是突出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二是注重开放性与思辨性,17题给考生提供了选择空间,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三是促进考试改革、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整合。,27,二、课标考题中的“探究”例谈,例2、人教版(必修3)老人与海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原题:桑地亚哥是位怎样的老人?在你看来,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人生的成败到底应该如何衡量?同学们之间讨论一下。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参考答案: 桑地亚哥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子”的典型代表。 他孤身一人出海捕鱼,但运气不佳,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但他从不懈气,而是继续出海远行,经过三天两夜的奋斗,终于捕获一条大马林鱼。但在归航途中,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了。 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他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海明威笔下,他却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奋勇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 这个问题还可以扩大一点看,人生的道路是艰难的、充满坎坷的,不要向困难和厄运屈服,需要的是勇敢、顽强战斗的精神。小说热情歌颂了人性中最宝贵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也是老人身上所蕴涵的能够打动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人们心灵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允许有不同看法。 简析:成功,还是失败?提供了一个两选,一个思考的边际范围。 给定两选,指明角度,但由于文本意蕴的极大丰富性,所以答案有四点。,28,二、课标考题中的“探究”例谈,2、有限性探究题 拓展比较 四川题限定在“写这或是写那”中进行探究, 全国卷限定在“有与无”中进行探究, 安徽卷限定在“是与否”中进行探究, 山东卷限定在“合适与不合适”中进行探究, 这样的探究,考生做题时只答其中一点,其参考答案也只能各自一点。,29,二、课标考题中的“探究”例谈,3、多角度探究与有限性探究比较 (1)两类探究题之异 多角度探究,是对文本蕴含着的或深刻或丰富的意蕴,结合文本全部或题目指定的局部,对其进行发掘,筛选,然后一一筛选三至四条答案要点,并组合成符合要求的完整答案,其难点往往在由具体形象的文本到抽象概括的答案的编写过程。 多角度意味着适度开放,开放意味着切入点的游离不定与筛选上的遗漏,探究难度较大一些。 限制性探究,是对给定观点做出选择之后的分析,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文本意蕴的整体把握来做出对给定观点的判断与选择,然后再从文本中发掘、筛选支撑观点的信息,将它们整合成分析性答案,关键是自圆其说。 给定意味着有限制,限制意味着确定,不需自己找寻切入点,探究难度自然降低。,30,二、课标考题中的“探究”例谈,3、多角度探究与有限性探究比较 (2)两类探究题之同 都是着眼于考点中两类文体的考点一,考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自身固有的多义、丰富、深刻意蕴, 这种“发掘”就是发现,实质上是换了一个说法的文意理解题或信息筛选题,离教材中那种体现学生“个性化”“自己的”,有“创新”有“创意”的探究还比较远,所以仅是对存在的“发现”,不是有独创的“发明”。 相比之下,安徽卷与北京卷更接近于教材中的探究题。,31,二、课标考题中的“探究”例谈,拓展比较: 安徽卷与北京卷的探究题 安徽卷,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 (2)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用不作灯塔的梦 ”,“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示例一,“我”放得下。“我”与父亲的对话后,对当灯台守的理想已“禁绝思虑”;海上望见灯塔后,决定不再执着于无法实现的理想。这说明“我”已与往日当灯台守的理想彻底告别。 示例二,“我”放不下。海上望见灯台后,“我”回忆往事,心中产生了理想没有实现的悲哀;文末“我”对灯台守致以无上的颂扬与羡慕。这都说明“我”内心其实放不下当灯台守的理想。 示例三,“我”理智上放得下,情感上却放不下。“我”认识到当灯台守的理想是不现实的;但是在海上望见灯塔后,“我”为理想未能实现感到悲哀,这表明年轻时的理想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示例四,“我”会慢慢放下。随着年龄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会更深刻的理解父亲的教导,对理想的人是会逐渐成熟、理性,在今后宽广的人生道路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