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和鼻窦影像诊断.ppt_第1页
鼻和鼻窦影像诊断.ppt_第2页
鼻和鼻窦影像诊断.ppt_第3页
鼻和鼻窦影像诊断.ppt_第4页
鼻和鼻窦影像诊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鼻及鼻窦影像诊断,检查方法,一、X线检查 华氏位(Water氏位): 柯氏位(Caldwell氏位): 侧位:与头颅侧位相同,用于显示蝶窦、蝶鞍、 前中颅凹、鼻咽、鼻骨。 颅底位:主要用于显示蝶窦和后组筛窦。 特殊检查包括体层检查和造影检查,极少应用。,一、X线检查 华氏位 (Water氏位): 顶刻位 显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鼻腔。,检查方法,鼻及鼻窦,一、X线检查 柯氏位 (Caldwell氏位): 眼眶正位 鼻颌位 主要用于显示额窦和前组筛窦。,检查方法,鼻及鼻窦,一、X线检查 侧位:与头颅侧位相同, 用于显示蝶窦、蝶鞍、 前中颅凹、鼻咽、鼻骨。,检查方法,鼻及鼻窦,二、CT 1 横断面扫描: 扫描线与听眦线相平行,扫描范围包括 额窦上缘至硬腭,层厚/层距=5mm。 2 冠状面扫描:扫描线与听眦线相垂直。 3 增强扫描:血供丰富的病变,眼眶颅内侵犯 4 同时采用软组织窗及骨窗,鼻窦,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解剖,鼻:外鼻:软骨 骨性鼻骨,上颌骨鼻突,鼻额缝、鼻上颌缝 鼻腔 :梨形,鼻中隔分为两半 内:鼻中隔前软骨,后上筛骨垂直板, 后下犁骨和腭骨的鼻嵴 外:鼻甲,鼻道。上蝶窦及后组筛窦,中前 组筛窦、额窦鼻额管和上颌窦,下鼻泪管 顶:筛骨筛板 底:前上颌骨腭突,后腭骨水平板,鼻窦,正常影像解剖,鼻窦: 上颌窦(maxillary sinus) 筛窦(ethmoid sinus) 额窦(frontal sinus) 蝶窦(sphenoid sinus) 形状、大小气化个体差异大 初生婴儿:上颌窦和筛窦 3岁时:额窦、蝶窦始出现,鼻窦,正常影像解剖(一)X线,鼻窦窦腔透明,粘膜不显影,窦壁边缘清晰、锐利。 鼻腔透光,鼻中隔为纵行致密条影。 上鼻甲较难显示,中鼻甲较垂直,下鼻甲弯卷。,柯氏位:显示额窦和前组筛窦。,华氏位:显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鼻腔。,正常影像解剖及表现,二、CT 1 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两旁可见鼻甲 及其表面粘膜,冠状面显示鼻甲及鼻道 最佳 2 鼻窦:可见光滑完整骨壁及分隔,粘膜菲薄而 不显影,窦腔内充满气体。窦腔大小及 形态变化较大。 3 鼻甲、鼻窦粘膜为等密度,增强后强化明显 。,鼻窦,鼻及鼻窦正常CT,正常筛窦及蝶窦,正常影像解剖及表现,三、MRI 鼻:气道呈低信号,鼻甲粘膜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冠状面显示鼻甲与鼻道的关系最好。 鼻窦:窦腔内气体及窦壁骨皮质均呈黑色,二者很难区分。鼻窦主要由中等信号的粘膜层衬托显示。冠状面显示眶底、筛窦及上颌窦底清楚。,鼻窦,正常上颌窦,窦腔内气体及窦壁骨皮质均呈黑色,二者很难区分。鼻窦主要由中等信号的粘膜层衬托显示。,正常鼻及鼻窦(冠状面),冠状面显示鼻甲与鼻道的关系、眶底、筛窦及上颌窦底清楚。,正常影像解剖及表现,上颌窦 上颌骨内,三角形,透光清晰,窦内粘膜一般不能见,厚度不超过1-2mm,窦壁皮质锐利清晰。 新生儿隐约可见,5岁增大,10岁达鼻底,15-18岁似成人。 开口于中鼻道 部分或完全性间隔(2%),鼻窦,正常影像解剖及表现,额窦 额骨内外骨板之间 3岁出现,7岁发育,20岁完成发育。 正常人气化发育差异很大,鼻窦,正常影像解剖及表现,筛窦 筛骨内。呈蜂房状气房 婴儿仅2-3气房,4-5岁始发育,20岁完成 以中鼻甲附着处前下方为界,前下方为前组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方为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后组较前组气房大而少。,鼻窦,正常影像解剖及表现,蝶窦 蝶骨体内 3岁开始发育,9岁较明显,成年完全 气化较好可伸展至蝶骨大翼、翼突基底部,筛窦区,蝶骨体、鞍背,枕骨基底部,鼻窦,窦口鼻道复合体 (Ostiomeatal complex,OMC),广泛开展鼻内窥镜手术时提出的新概念 独立的解剖学结构,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 是指上颌窦开口、筛漏斗、半月裂孔、钩突和中鼻道构成的一含气通道 提供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的空气引流和借助于黏膜纤毛运动将窦腔内分泌物排出 窦口鼻道复合体附近有轻微的黏膜病理改变就可以干扰黏膜清除功能,进而干扰鼻旁窦的通风换气和引流,鼻 道 窦 口 复 合 体,窦口鼻道复合体,钩突 筛漏斗 半月裂孔 中鼻道 上颌窦开口,常见变异的CT表现,中鼻甲气房、肥厚或中鼻甲反向 钩突气房、钩突偏斜和钩突肥大 眶下气房(Haller气房)和筛大泡,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 是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通气、引流的共同通道。 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与鼻窦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图2双侧反向弯曲中鼻甲,左钩突与筛泡相连 图3双侧板间气房,其外侧板与纸板相连 图4 双侧泡状中鼻甲 图5 左侧钩突内移,角度为90,右钩突135,向上与筛泡下缘相触 图6 双侧钩突外移角度为210图7 左钩突增生,右侧者内移并增生,化腔性鼻窦炎 Pyogenic sinusitis,概述 . 鼻窦炎为最常见的鼻疾病,分急性和慢性。 . 主要来源于鼻腔和齿根感染,外伤骨折。 . 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筛窦,常多发 . 一侧或双侧各鼻窦均发炎,称全组鼻窦炎 临床表现 鼻塞,流脓涕,局部压痛,甚至头疼。 急性期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等。,病理 急性期主要病理变化为粘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同时分泌大量分泌物(浆液性,粘液性及脓性),少部分还可并发骨髓炎或眶内及颅内炎症。 慢性期主要有粘膜肥厚或息肉样变;也可能发生粘膜萎缩。,化腔性鼻窦炎 Pyogenic sinusitis,一、X线 1 急性期窦腔广泛均匀密度增高,有时窦 腔内见气液平面。 2 慢性期窦腔粘膜增厚呈环状密度增高影, 窦壁骨质吸收密度减低,边缘模糊。 3 肉芽组织增生或伴息肉样变时可见半圆 状或不规则状肿物突入窦腔,窦壁骨质 反应硬化及腔内骨增生隔嵴形成。,鼻窦,化腔性鼻窦炎 Pyogenic sinusitis,左侧慢性上颌窦炎,右侧慢性上颌窦炎,双侧急性上颌窦炎,CT/MRI诊断 鼻甲肥大,鼻窦粘膜增厚。表现为窦壁或分 隔表面平行状或分叶状影。CT等密度,MRI T1WI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分泌物较多时可见窦腔内水样密度/信号,如见气液平面为其特征表现低或等密度 增强扫描见粘膜强化呈高密度,而分泌物不强化。 骨壁变化:急性期并发骨髓炎时,见骨质破坏;慢性期可见骨壁硬化增厚。,化腔性鼻窦炎 Pyogenic sinusitis,右侧上颌窦炎,上 颌 窦 炎,T1WI,T2WI,上颌窦炎-T2WI,鉴别诊断 鼻窦肿瘤:窦腔内实性肿块,强化 明 显,骨质破坏多见,无流涕 及分泌物。 真菌性鼻窦炎:病变区斑点状钙化。 鼻窦囊肿:密度均匀,边界清楚,不随 体位变化。,化腔性鼻窦炎 Pyogenic sinusitis,比较影像学 X线检查可确诊本病。 如需与其他疾病鉴别时,应选用CT或MRI检查。CT检查优于X线平片,可观察窦腔、窦壁的改变。对于筛窦蝶窦病变MRI优于CT检查,可观察窦壁外颅内侵犯情况。,化腔性鼻窦炎 Pyogenic sinusitis,分为: 粘膜下囊肿 粘液腺囊肿 粘液囊肿 为鼻窦炎的合并症,并非真正肿瘤,鼻窦囊肿 cyst of paranasal sinus,鼻窦囊肿 cyst of paranasal sinus,粘液囊肿:mucoceles 鼻窦开口阻塞,窦内分泌物长期潴留致窦 腔膨胀扩大形成囊性肿块 常见于额窦及筛窦 病理:囊肿壁即为鼻窦粘膜,粘膜上皮化生, 炎性细胞浸润 临床:早期无症状,增大后可压迫窦壁引起 疼痛,一、X线 窦腔膨胀扩大变 形,窦壁骨质吸 收变薄,筛窦窦 房骨质破坏消失, 窦壁骨质增厚硬 化,窦腔透光度 减低。周围组织 受压移位。,鼻窦囊肿:粘液囊肿,鼻窦囊肿:粘液囊肿,二、 CT及MRI表现: 1 多见于筛窦及额窦 2 窦腔类圆形膨胀扩大,骨壁变薄 3 囊内液体信号取决于囊液中的蛋白质、水含 量和水化状态以及粘稠度 含水较多,粘度低:T1WI中等,T2WI高 含粘蛋白多,T1WI及T2WI均为中等或高信号 粘稠:T1WI及T2WI均为低信号。 4 增强扫描后囊壁增强。,左侧筛窦 储留囊肿,粘液腺囊肿为粘液腺口堵塞,粘膜腺体分泌物在腺泡内潴留形成, 粘膜下囊肿系液体潴留于粘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中形成,又称间质囊肿 常见于上颌窦 病理:可单发或多发,一般较小,不充满窦腔。类圆形,囊肿壁较薄,囊内可为浆液或粘液。 临床:一般无症状,大时局部胀感,头痛,粘膜下或粘液腺囊肿,一、X线 粘膜下囊肿和粘液腺囊肿表现为窦腔内弧形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无钙化。 粘液腺囊肿多见于上颌窦底壁,呈初升太阳征象。,粘膜下或粘液腺囊肿,左侧慢性上颌窦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