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故乡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故乡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故乡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故乡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故乡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14 故 乡,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2.读准多音字,二、重要词语 1.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2.家景: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叫家境。 3.如许:这么些。 4.鄙夷:轻视,看不起。 5.展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现在写作“辗转”。 6.恣睢:任意胡为。 7.景况:情况,境况。文中指生活状况。 8.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 9.愕然:吃惊的样子。 10.松松爽爽:形容轻松畅快。,三、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其笔名。,四、写作背景 故乡作于1921年1月,最初发表于同年5月 1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九卷第一号,后由作者编入小说集呐喊。 鲁迅于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自序)。1919年12月最后一次回故乡绍兴接他的母亲等人来北京居住。从鲁迅日记中可以大致了解这次回乡的经过:1919年9月,鲁迅卖掉了绍兴的老屋,添了些钱买妥了北京西城新街口附近八道弯宅第。修葺完毕后,11月21日“上午与二弟眷属俱移入八道弯宅”。同月26日鲁迅“上书请归省”。12月1日由北京动身回乡,4日晚“抵绍兴城,即乘轿回家”,在家乡处理搬迁事务,住了约20天。12月24日“下午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29日中午抵北京,“下午俱到家”。往返共计约29天。故乡的故事情节便是根据这段生活经历写的,不过,这只是触发故事的一个点,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却是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1.对于小说中写到的两处“高墙”,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点拨:第处的“高墙”是实写,句子的意思是说“我”和“我”的朋友们孤陋寡闻,单纯无知,很少与外界联系。 第处的“高墙”是虚写,是比喻的说法,指“我”与闰土之间隔着的“厚障壁”,即封建意识、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隔膜。,2.本文中闰土、杨二嫂、“我”三个人物形象各具有什么意义? 点拨:闰土是广大贫苦农民的代表,小说浓墨重彩地对他进行刻画,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民的困苦生活、精神上的麻木。杨二嫂是小市民的代表,小说通过对她的描述,反映了小市民破产后的困苦生活和心灵的扭曲。“我”则是知识分子的代表,同情下层民众,一心向往新生活,但对新生活的蓝图却始终勾画不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