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优化课件苏教版.ppt_第1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优化课件苏教版.ppt_第2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优化课件苏教版.ppt_第3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优化课件苏教版.ppt_第4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优化课件苏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考纲要求 2012年山东考试说明规定: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D级。考查赏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就是要求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和蕴含的意义,分析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命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山东卷的诗歌形象的考查,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1考查范围: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2考查对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命题趋势 预计2013年本考点仍会在高考试卷中遵循2012年的考查模式。 1人物形象 诗(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或者诗(词)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2意象 诗(词或某句某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词)中使用了哪些意象?诗(词)中的某一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3有时把形象和思想感情或表达技巧结合起来考查。如:某某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在鉴赏诗歌时,只有了解诗歌所塑造的形象,才能正确评价其内容,深入领会其感情。因此,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一、景物形象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常借助于景物形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这时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我们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便可感知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平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一体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辽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二、事物形象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诗中所描绘的形象往往既是物的形象,也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的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首句“千锤万凿”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仁人志士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有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的气魄。,第三句“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的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三、人物形象 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历史。虽然不能像小说一样通过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但根据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在头脑中再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仍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引导学生驰骋想象,才能更好地体会作品主人公(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的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的漂亮活泼、伶俐俏皮靡不毕现。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夫形象。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塑造了,“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将形象。再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空屋陋室之中,一位思妇抑郁寡欢,孑然一人寻来觅去。乍暖还寒的天气,身体难以适应;想喝杯淡酒解愁,却碰上“晚来风急”。抬头仰望天空,鸿雁匆匆而过,又不免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更觉伤感;,低头看院子里,秋菊怒放,遍地金黄,却没有兴致去摘取。嫌白天太长,盼望天黑,挨到黄昏时分,又下起细雨,心情比天色更阴郁。词中一位晚年寡居、孤独凄苦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分为作者所描写的客体主人公和抒情主人公形象。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者描写的客体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则是抒情主人公形象。,再如,屈原的离骚就用如椽巨笔塑造了一位忠于祖国、矢志不渝、追求理想、上下求索的爱国诗人形象。,四、意境类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因此,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抽象的意和情,不能构成意境;孤立的纯客观的景物,也不能构成意境。,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才是创作诗的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鉴于意境的高度综合性、复杂性,高考诗歌鉴赏很少涉及。即便涉及,多简单考之,如只要求描述一下画面特点,或者分开考查,如把境(画面)与情分成几问考,以降低难度。,考查点一 对意象的鉴赏 1(2011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 _,解析:分析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诗,同时抓住关键词。1、2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3、4句说它清澈可见,飞落如雨;5、6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7、8句赞扬它恬淡自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因为本诗托物言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2(2011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_,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的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1解题方法 (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这种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于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含义和文化内涵。这样,我们才能恰当地欣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2)鉴赏一般物象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3)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包含的感情。,2解题步骤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歌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考查点二 对人物形象的鉴赏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注】 小山:晚唐五代眉妆的名目,为“十眉”(十种眉妆)中的一种样式。叠:“蹙”字义。金:唐时妇女眉际妆饰的“额黄”。 新帖:新鲜的花样子,用纸剪成画样,贴 于绫罗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罗襦:绫罗缝制的短袄。,这首词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形象? 答:_,解析:早该起床梳妆了,可是女主人公娇懒不起,眉山紧蹙,眉际的“额黄”似隐似现;鬓发如云,要飞渡主人公雪白的粉面。一个“弄”字,写出她精细梳妆的动作;一个“迟”字,与上文的“懒”照应,暗含几多心绪。,梳妆完毕,以两面镜子前后对映,省视梳妆的效果。但她是为此而沾沾自喜呢,还是为只能自个儿顾影自怜而生愁怨呢?最后是绣在绫罗短袄上的金鹧鸪成双成对,勾起她多少说不出口的思念,答案: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深闺独处、多愁善感的美丽女性的形象。,1解题方法 (1)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 (3)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5)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2解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相关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刻画了什么形象。 第二步,刻画人物形象运用的手法及创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特征、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考查点三 对意境的鉴赏 4(2011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琅玡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全诗围绕溪水写景:琅玡山上的积雪化为融融春水流入了琅玡溪,一座木桥横跨两岸,游客信步桥上,但见片片落花随溪水自上游漂来。,几幅画面融情于景,在宁静悠远的氛围中传达出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释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悲伤”“壮志难酬”之类的词语。切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5(2011高考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注】 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答:_,解析:题干对赏析的角度进行了限制,只能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来说。答题时,一要答出画境,写出是一种怎样的画面;二要答出真景,也就是作者想象中的误以为“真”的景象;三要答出两者的关系,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由真景返回画面。,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2011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 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答案采样 描绘了一位乐观旷达、满心喜悦的诗人形象。 答案订正 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订正指导 考生在解答问题时没有仔细品味题目,题目“怀”和“访”字表达出诗人是一个重视友情的人。“乐观旷达”无从说起,诗中找不到根据。“睡起苕溪绿向东”表现了诗人的淡然优雅,“客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