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2008医药行业风险分析报告-20081100.doc_第1页
国家发改委-2008医药行业风险分析报告-20081100.doc_第2页
国家发改委-2008医药行业风险分析报告-20081100.doc_第3页
国家发改委-2008医药行业风险分析报告-20081100.doc_第4页
国家发改委-2008医药行业风险分析报告-2008110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医药行业风险分析报告摘 要一、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逐渐增强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医药市场逐步扩大,在全国中的地位逐渐升高。从下图看出,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2003和2004年时约占2.08左右,2006年时上升到2.41,2007年达到2.82,总体看比重上升的幅度较大。从未来看,由于国内和国际市场对药品的需求和消费将继续增加,这将使得医药行业大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会进一步的增加。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变化二、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一)经济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促使需求不断释放近四年来,我国医药行业消费保持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平均增速为21.4。2006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达到4737亿元,2007年111月达到了5207亿元,同比增长了24.56,预计年底时将接近6000亿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变化行业快速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五年来,我国gdp已连续四年增速保持在10或以上了,并且呈现出逐年加快的趋势,2006年达11.1,2007年达11.4,而居民收入增速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底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村居民纯收入为3587元,同比分别增长10.4和7.4,2007年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增速进一步加快。收入的增加直接使得居民在医药方面的支出增加,进而带动了医药行业的发展。同时,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它极大促进医疗需求的释放。1998 年,国务院决定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2 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 年又着手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2007年,实行的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幅度扩大了医保的覆盖人群。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已超过1.6 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群已达7亿人。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被释放出来。根据ims 的预测,中国2005-2010 年医药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会高达17%,还将保持世界上医药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009年,将成为世界第7大市场。而如果看得远一些,在2020年的世界药品市场中,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药品市场,市场容量接近2,200亿美元。资料来源:ims各国医药市场增长速度根据ims health最新的数据分析,2005年中国药品市场是世界第9大药品市场,占世界药品市场2.1%的市场份额;中国药品市场2005年的增长率为20.4%,而同期世界药品市场的增长率为10.0%,中国是世界范围内增长最快的地区市场之一。资料来源:ims中国医药行业地位变化(二)需求结构变化,中药发展速度加快从子行业销售收入所占比重来看,化学药品原药和中成药子行业销售收入所占比重下降,化学制剂平稳发展,而其他子行业不同幅度上涨。可见,化学原料药的需求有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中药饮片对化学药品形成了一定的替代。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常识增加,对药品认识也逐渐在发生变化,对化学药品和中药重新认识,中药的无毒害和小副作用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欢,特别是中药饮片,它不仅仅是药品,而且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人们对保健的重视将促使消费大幅度增长。生物药品作为新型产品,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发展趋势向好。20042007年8月各子行业销售收入比重变化单位:名称200420052006200708271化学药品原药制造28.40 29.79 26.57 26.29 27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29.96 27.98 29.18 29.48 273中药饮片加工5.67 3.71 4.02 4.47 274中成药制造22.01 23.74 24.07 22.18 275兽用药品制造2.87 3.19 3.26 3.71 276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7.75 7.54 8.24 8.75 277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3.33 4.06 4.66 5.1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从产品产量看,化学药品是我国主要的消费药品,2006年化学原料药产量为170.52万吨,2007年111月产量为183.84万吨,而中成药的产量分别为91.52和93.84万吨,中成药是化学原料药的一半多点。从增速看,化学原料药远高于中成药,2005年和2006年化学原料药的增速达23.50和28.77,而中成药只有14.95和15.27,可见,中成药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化学药,化学药品在我国的医药行业中占有着绝对位置。进入2007年,两种药品的速度都有所回落,111月化学原料药增速为22.94,中成药为12.46,前者的回落幅度远大于后者。主要是由于最近两年,世界各国都开始对中药重视起来,使得中药行业的发展加速。2006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提高中药在全球的地位,联合卫生部、科技部共同投资亿元,与海外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推进50个中医药科技合作项目的研发。三部门还将设立专项基金,吸引外国政府研究资金、跨国企业资金投入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表示今后将以推动中医药进入各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为主要任务;新加坡、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省已经承认中医合法化并将其纳入医保;美国50 多个州中,已经有42 个州承认中医合法化,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医疗保险公司开始支付针灸治疗的部分费用。美国 fda 近期发布了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 管理指南(初稿),将包括传统中医药在内的整体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世界上已经有170 多个国家都设有中医诊所、研究所、院校等;世界各地开展中医药相关活动的国家和地区的从业人员达30 万以上。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医药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变化(三)供给平稳增长,产能利用率低医药行业近几年发展速度都非常快,从下图中看出,近四年来,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都保持在16以上,平均增速达21.57。2006年底,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突破了5000亿元,2007年111月时达到5659亿元,预计年底将突破6000亿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行业生产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低。根据中国医药统计年鉴统计,全国医药业总体设备利用率2002年为57.2%,2003年为56.7%,而2004年为55%,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对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的设备利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05年上半年医药企业总体设备利用率为55.4%,其中注射液设备利用率最高,达到71.51%以上;软胶囊的设备利用率居第二位,为70.84%;粉针设备利用率居第三位,达67.09%。设备利用率最低的为口服液,只有38.3%;其次是颗粒剂,利用率为40.95%。2005年上半年,虽然gmp改造已淘汰一批小企业,但产能总体还是上升了75%以上,其中产能扩大100%以上的企业占30.23%,产能扩大80%100%的企业占16.28%,只有8.14%企业产能扩大在20%以下。制药企业生产能力大大加强的例子举不胜举:维生素c全球每年需求量约为13.2万吨,国内企业近年则连年扩产,目前仅中国的年生产量就已达10.2万吨,导致产品价格不断下滑,逼近反倾销警戒线;一种新型包装的大输液,国内制药企业一下子引进了30多条生产线,每年生产的大输液,差不多够全国13亿人每人使用3瓶。从下图中看出,医药行业由于产能过剩,投资速度较为平缓且呈减缓趋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和资产增速变化短期内,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依然会存在,但随着国家对药品市场秩序的整顿,落后产能会被淘汰,一些小型的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被淘汰或兼并,行业的集中度将大幅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会得到提高。(四)进出口快速增长2007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38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增速高于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速一个百分点,可见进出口发展势头良好。其中,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40.0和245.9亿美元,增速分别为26.6和25.1,进口增速稍快于出口增速,但出口总额远大于进口,贸易顺差达10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亿美元。可见,我国医药产品出口速度较快,贸易顺差在不断的加大。分品种来看,进出口总额最大的是西药类、西药原料和医疗器械类,进出口总额在100亿美元以上,而且发展速度都非常快,前二者的增速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速。其次,在药品中,进出口量较大的为中药类、西成药和生化药等。2007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统计一览单位:亿美元,分类出口进口进出口20062007同比20062007同比20062007同比总和196.6245.925.1110.6140.026.6307.2385.925.6中药类10.911.88.13.03.619.213.915.410.5中药材及饮片4.14.817.10.50.743.94.65.519.9提取物4.84.8-0.10.10.614.95.35.41.5保健品0.70.70.50.70.817.81.41.59.0中成药1.31.513.71.31.512.92.63.013.3西药类116.9149.928.270.893.732.3187.8243.629.7西药原料106.7135.627.147.359.926.6154.0195.526.9西成药5.07.855.619.528.445.824.536.247.8生化药5.26.524.34.15.433.09.311.928.1医疗器械类68.784.222.536.842.816.3105.5127.020.3医用敷料22.324.07.81.21.417.123.525.48.2一次性耗材11.014.229.53.74.416.714.718.626.2医院诊断与治疗21.127.529.930.535.717.051.763.222.3保健康复用品13.416.926.70.80.7-18.214.217.624.0口腔设备与材料0.91.466.90.60.727.11.42.251.1数据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三、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一)三费降低医药行业三费增速远低于销售收入增速,2007年111月,销售收入增速和三费增速之间的差距拉大,收入增速达到24,三费增速15左右。从趋势来看,三费增速呈现出下降趋势,特别是从20052007年,下降趋势明显。由于三费增速下降,销售收入增速上升,导致三费所占销售收入比重下降,从下图中看出,四年来三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直线下降趋势,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下降2.61、1.43、0.15个百分点。三费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医疗体制改革等因素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己效率,加强对各项支出的控制,最大可能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三费增速变化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三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变化(二)行业经济运行不断提升医药行业销售毛利率20042006年来不断下降,进入2007年又开始回升,销售利润率和资产报酬率四年来不断上升,这主要是由于行业发展日益成熟,规模扩大,运行效率提高,而各项费用降低,从上面的分析中看出,三费所占比重为不断下降趋势,从20042007年11月,所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下降4个多百分点。由于行业盈利能力增强,行业亏损面和负债率都降低,目前行业负债率为50.21,亏损面为21.05,都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利息保障倍数达6.87倍,偿债能量很强。行业的营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应收帐款周转率、产成品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都不同幅度提高,2007年111月时分别达到6.49、9.05和1.77。从发展能力看,利润总额在2007年发生了飞跃性增长,增速达到了51.07,而2006年时仅为9.62,收入增速也是大幅度提高,资产保持了平稳发展,应收账款增长率小幅增长,运营状况良好。行业在2007年发生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2006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药品降价、反商业贿赂等对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得发展速度减缓,2007年后政策的短期影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行业及时调整了发展策略,积极应对政策变化,使得行业重新恢复了快速发展。总体看,行业在政策的推动下,发展能力大幅度增强。20042007年医药行业效益变化2007年11月2006年2005年2004年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31.09 30.53 32.31 34.00 销售利润率9.59 7.84 8.36 8.70 资产报酬率9.53 7.32 7.35 7.02 偿债能力负债率50.21 50.86 52.00 52.83 亏损面21.05 23.10 22.66 23.38 利息保障倍数6.87 5.76 6.00 5.90 发展能力应收帐款增长率8.84 9.55 12.26 10.20 利润总额增长率51.07 9.62 20.45 9.25 资产增长率11.86 10.28 13.92 13.57 销售收入增长率24.56 17.02 26.5317.39营运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6.49 6.22 5.77 5.05 产成品周转率9.05 8.74 7.97 7.52 流动资产周转率1.77 1.63 1.54 1.3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三)行业平均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医药行业平均生产水平表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这主要和医药行业市场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高密切相关。随着规模扩大,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行业的规模效益凸现,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人均生产效率提高。2004年时,行业的人均利润总额和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2.36万元/人和27.11万元/人,到2007年11月底,二者分别达到了4.09万元/人和42.64万元/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医药行业平均生产率水平变化四、子行业对比分析及预测(一)规模指标比重变化化学药品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行业是医药行业的三大主要行业,资产总额比重各在27左右,累计比重超过了80,其次所占比重较多的行业是生物制药行业,资产比重在9左右,其它三个子行业所占比重都在5以下。从销售收入看,中成药的收入比重明显低于化学原药和化学制剂,其它子行业比重和资产基本一致,可见,居民对中成药的需求相对的要小一些。从利润看,各子行业的变化与收入和资产都大不相同,化学制剂的利润是最高的,比重在30%以上,其次为中成药,比重在27左右,再次为化学药品原药,比重不到20;生物制药的利润比重高于资产和收入比重,超过了10。从趋势来看,化学制剂和生物制药子行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化学原料药和中成药为下降趋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注:271化学原药;272化学制剂;273中药饮片;274中成药;275兽用药品;276生物生化制品;277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20042007年医药子行业资产、收入和利润比重变化(二)销售利润率分析医药大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处在一个中等水平,在8.5左右,化学原料药、中药饮片药和卫生材料行业的利润率低于大行业,兽用药品大幅下降,20042005年高于行业平均值,其后低于行业平均值,其它子行业都高于大行业的平均值。最高的行业为生物制药行业,在11左右,其次依次为中成药、化学制剂。可见,医药行业中,生物制药、中成药、化学制剂行业子行业的盈利能力最强。从趋势看,医药大行业、化学原料药、生物制药及卫生材料行业盈利能力逐渐增强,销售利润率不断提高,而兽用药品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其他子行业小幅波动。随着医药行业竞争加剧、行业规模扩大、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行业的效益呈现出上升趋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注:271化学原药;272化学制剂;273中药饮片;274中成药;275兽用药品;276生物生化制品;277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20072007年医药子行业销售利润率五、行业风险分析及提示2007年,中国医药行业继续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一方面,拉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药品终端市场依然旺盛,尤其是国际医药贸易方面,对原料药及中间体的贸易需求仍将稳定增长,医药行业的发展将继续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中国医药行业也面临重大调整:由卫生部等16 部门共同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及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产业结构方面国家将加大对创新型中药、生物制药、转基因和生物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同时,国家持续多年来的各项行业配套监督治理政策,如专项整治医药购销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药品先后24次降价、挂网招标改革、环保政策等,短期内看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日益趋严,对企业赢利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但中长期看,在国家政策导航下,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行业进入壁垒,对行业的未来健康发展利远大于弊。将出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将促进社区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发展,将改变目前药品消费过分集中于城市大医院的市场格局,在保证“低水平广覆盖的全民医保”的同时,也为整个医药行业尤其是大型基础用药企业,开辟了新的潜力巨大的市场。因此,行业政策促进行业整体发展,政策风险较低。但是,对于小型企业来说,风险较高,部分小型企业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将被淘汰。六、行业授信建议未来医药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发展前景良好。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前两年搞gmp认证,使得很多企业的产能都盲目扩大,导致目前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产能过剩问题。因此,银行授信时,在看好医药行业良好发展前景的同时,要关注部分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对于没有竞争力的产能扩张建设项目规避授信,支持具有研发和前瞻性的项目。总体来说,授信总规模要扩大,增速保持在20左右,增加一些研发项目和国家支持类项目的授信,减少重复建设或没有竞争力项目的授信,适当增加长期授信;优化医药行业客户地域结构,加大对医药行业重点发展地区的授信力度,提高在医药行业发展较好地区的市场份额;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重点支持优势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退出医药行业中效益及发展前景不佳的企业。同时,要根据医药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提供授信、组建资金结算网络、提供保理、投资理财、财务顾问、个人金融服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要选择退出一些客户,退出类客户应包括:未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通过gmp、gsp、gcp、gap认证的医药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产品列入国家2004年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中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的医药企业,列入2002年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的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的医药企业;产品无特色、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前景不明朗,年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下的小型医药企业;贷款余额在200万元以下的小型医药企业及有不良贷款记录的医药企业。目 录第一章 医药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1第一节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1一、行业产业链分析1二、行业工业总产值所占gdp比重变化1三、行业投资额度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分析2四、医药行业周期性波动3第二节 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4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4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4三、20082010年供给预测6第三节 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9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9二、需求结构变化分析10三、20082010年需求预测11第四节 行业进出口分析及预测21一、医药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出口额远大于进口21二、西药类进出口分析及预测21三、中药类进出口分析及预测26第五节 供需平衡及价格分析33一、供需平衡分析及预测33二、价格变化分析及预测34第二章 行业规模与效益分析及预测35第一节 行业规模分析及预测35一、资产规模变化分析35二、收入和利润变化分析35第二节 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37一、行业三费减少37二、行业效益分析38三、行业平均生产率大幅度提高39四、行业效益预测39第三章 行业竞争分析及预测40第一节 行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40一、行业竞争环境改善,整合加速40二、政策监管力度加强,无竞争优势企业处境危机41三、外资企业的份额迅速上升42第二节 行业企业资产重组分析及预测43第三节 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分析及预测44第四章 子行业分析45第一节 子行业对比分析45一、子行业规模指标比重变化45二、子行业经济运行对比分析46第二节 化学原料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49一、行业发展基本特征49二、行业规模及经济运行状况51三、进出口状况分析53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54第三节 化学制剂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56一、行业基本特征分析56二、行业规模及经济运行状况57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58第四节 中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60一、中药行业开始复苏,地位逐渐增强60二、中药饮片行业分析61三、中成药行业分析64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66第五节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69一、生物制药行业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69二、行业规模及经济运行状况70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72第五章 细分地区分析73第一节 行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73一、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及预测73二、行业规模指标区域分布分析及预测73三、行业效益指标区域分布分析及预测74第二节 山东省医药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76一、区域在行业中的地位及特征分析76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77三、区域子行业对比分析78四、区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79第三节 江苏省医药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84一、区域在行业中的地位及特征84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84三、区域子行业对比分析85四、区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86第四节 浙江省医药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88一、区域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88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89三、区域子行业对比分析90四、区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91第五节 广东省医药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94一、区域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94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94三、区域子行业对比分析95四、区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96第六章 企业分析98第一节 行业企业特征分析98一、企业总体特征98二、企业规模特征分析98三、企业所有制特征分析100四、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地区102第二节 上市公司重点企业对比分析104一、总体排名分析104二、获利能力分析105三、获利能力分析106四、偿债能力分析108五、发展能力分析109第三节 广州医药股份公司分析112一、企业基本状况112二、企业行业地位分析114三、公司技术及研发水平115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15五、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117六、2007年重大发展事项及启示118第四节 华北制药股份公司分析120一、企业基本状况120二、企业行业地位分析120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21四、企业发展规划及前景分析123五、企业重大发展事项及启示123第七章 行业授信风险分析及提示125第一节 经济环境风险分析及提示125第二节 上下游风险分析及提示126一、上游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126二、下游行业风险分析及提示126三、其他关联行业风险分析及提示127第三节 行业政策风险分析及提示128一、专项整治医药购销贿赂风险分析及提示129二、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130三、药品降价135四、挂网招标改革136五、医疗体制改革137六、环保政策138七、行业监管不断加强138第四节 行业市场风险分析及提示140一、市场供需风险提示140二、价格风险提示141三、行业竞争风险分析及风险提示142第八章 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143第一节 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143一、总体授信机会及授信建议143二、子行业授信机会及授信建议144三、区域授信机会及授信建议145四、企业授信机会及授信建议145第二节 产业链授信机会及建议147一、医药商业授信机会及建议147二、医疗器械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147附 表表1医药行业分类及代码1表2医药行业子行业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5表32007年医药行业主要在建及拟建项目7表420042007年11月各子行业销售收入比重变化11表514个国家医疗费用比较(1990-1998)18表62006 年部分市、县前四位疾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19表72007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统计一览21表82007年我国西药类商品进出口分类统计22表92007年我国西药类重点商品出口统计22表102007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进口五大贸易伙伴统计24表112007年中药出口前20个国家或地区排序28表1220042007年医药行业效益变化38表13医药产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40表14医药行业监管政策及影响41表15化学原料药行业竞争特点的不同之处49表16化学原料药行业经济运行状况52表172006 年我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十强56表18化学制剂行业经济运行状况58表19中药饮片行业经济运行状况63表20中成药行业经济运行状况65表21生物制药行业经济运行状况71表22医药行业资产和收入地区分布73表23医药行业地区盈利状况分析74表24医药行业前四大区域亏损状况75表25山东省医药行业企业类型状况77表26山东省医药行业运行状况77表27山东省医药行业子行业规模对比78表28山东省医药行业子行业盈利状况对比79表29江苏省医药行业企业类型状况84表30江苏省医药行业运行状况85表31江苏省医药行业子行业规模对比86表32江苏省医药行业子行业盈利状况对比86表33浙江省医药行业企业类型状况88表34浙江省医药行业运行状况89表35浙江省医药行业子行业规模对比90表36浙江省医药行业子行业盈利状况对比91表37广东省医药行业企业类型状况94表38广东省医药行业运行状况95表39广东省医药行业子行业规模对比96表40广东省医药行业子行业盈利状况对比96表41医药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资产状况99表42医药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亏损状况100表43医药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发展及盈利状况100表44医药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资产状况101表45医药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亏损状况102表46医药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发展及盈利状况102表47医药行业企业数量分布103表48上市公司分析指标及权重104表492007年中期医药上市公司企业排序104表50上市公司获利能力105表51上市公司营运能力107表52上市公司偿债能力108表53上市公司发展能力110表542007年前三季度广州药业在行业中的地位115表552007年上半年广州药业各主营业务营业额及营业利润116表562007年上半年广州药业各中成药营业额及营业利润116表57广州药业运行状况117表582007年三季度华北制药在行业中的地位120表592007年上半年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表121表60华北制药运行状况122表61医药行业政策及影响总结128表6220062007年药品降价情况136表63医药行业市场竞争风险142附 图图1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变化2图2医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图3医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数3图4医药行业景气指数3图520042007年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4图620042007年医药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变化5图720052007年医药行业各子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变化6图820042007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变化9图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变化10图10各国医药市场增长速度11图11中国医药行业地位变化12图12发达国家各年龄段人均医药消费量12图13老年负担系数逐年增大13图14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均保健消费支出及比重14图15城镇化比率及城乡药品消费能力比14图16历年医保目录内药品降价幅度与规模15图1716城市重点医院用药金额同比增长情况15图18国内药品销售终端份额分布16图19otc市场保持较快增长16图20医保基金规模快速增长17图21新药研发与全球药品市场趋势图17图2220042007年医药行业库存增速变化及比重33图23医药行业预警指数33图24医药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34图2520042007年医药行业资产变化35图2620042007年医药行业收入与利润变化35图27医药行业利润总额指数36图2820042007年三费增速变化37图2920042007年三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变化37图3020042007年医药行业平均生产率水平变化39图3120042007年医药子行业资产、收入和利润比重变化45图3220072007年医药子行业销售利润率46图3320042007年医药各子行业资产增速变化47图3420042007年医药各子行业销售收入增速变化47图3520042007年医药各子行业利润增速变化48图36化学原料药产业升级路线50图37化学原料药总资产变化趋势51图38化学原料药利润及收入变化趋势52图39化学制剂行业总资产变化57图40化学制剂行业收入和利润变化57图412007年1-8月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趋势图61图42中药饮片行业资产变化62图43中药饮片行业收入和利润变化62图44中成药行业资产变化65图45中成药行业收入和利润变化65图46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构成67图47卫生服务中心基本用药的构成67图48otc中中西药的构成67图49重组蛋白药物市场增长情况(亿美元)69图50生物制药行业总资产变化70图51生物制药行业利润和收入变化71图52山东省医药行业在全国中地位变化76图53江苏省医药行业在全国中地位变化84图54浙江省医药行业在全国中地位变化88图55广东省医药行业在全国中地位变化94图56医药行业企业规模分布99图57医药行业企业所有制分布101图58广州医药股份公司组织结构图112图59近几年我国新药的批准数量132图6020042007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和资产增速变化140图61医药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141图62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价格指数141图63医药行业主要指标增长状况143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社 155 北京世经未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第一章 医药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第一节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一、行业产业链分析广义的医药行业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医药工业包括化学制药工业(包括化学原料药业和化学制剂业)、中成药工业、中药饮片工业、生物制药工业、医疗器械工业、制药机械工业、医用材料及医疗用品制造工业等八个子行业。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上游产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化工、能源、电子元器件、金属元器件、计算机软件等。下游产业主要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医药流通、社会福利事业、保险业等。从狭义来看,医药行业仅包括医药产品的生产环节,它的上游行业包括种植业、化工、能源等,下游行业包括医药流通、居民和动物的健康、保险等行业。本报告分析的范围是按照国家统计局分类标准定义的医药制造行业,是一个狭义的范围,行业代码为27,下面包含7个子行业,具体见下表:表1 医药行业分类及代码代码行业名称27医药制造业2710化学药品原药制造2720化学药品制剂制造2730中药饮片加工2740中成药制造2750兽用药品制造2760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2770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由于医药行业产业链比较长,又是关系百姓身体健康的一个行业,因此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上下游的发展,也受到上下游很大的影响,同时,受到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及其他政策的影响非常大,2006年和2007年国家的一系列医疗体制改革政策对医药行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二、行业工业总产值所占gdp比重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医药市场逐步扩大,在全国中的地位逐渐升高。从下图看出,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2003和2004年时约占2.08左右,2006年时上升到2.41,2007年达到2.82,总体看比重上升的幅度较大。从未来看,由于国内和国际市场对药品的需求和消费将继续增加,这将使得医药行业大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会进一步的增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 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变化三、行业投资额度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分析医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现出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医药行业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较缓慢,平均增速在12左右,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以上。医药行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目前行业存在着一定的产能过剩,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来增加供给,因此,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依然保持较为平缓稳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速度。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 医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固定资产投资指数看,医药行业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2006年底时下降到了较低水平,2007年时开始回升,但变化较为平稳,到年底时,趋势变化加快,2007年行业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速度的加快。数据来源:中经网图3 医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四、医药行业周期性波动行业景气指数反映该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情况,说明一个行业是处于上升期还是下降期,是否发生转折等。下图为中经网作出的行业景气指数。从图中看出,行业周期性比较明显,两年为一个周期,2005年底时景气度最高,到2006年底时景气度下降到本周期的最低,2007年时景气度再度提升,在年底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数据来源:中经网图4 医药行业景气指数注:行业景气指数由剔除季节和随机因子后的产品产量合成指数、行业利润总额指数、行业税金总额指数、行业从业人员指数和产品出厂价格指数等合成。第二节 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医药行业近几年发展速度都非常快,从下图中看出,近四年来,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都保持在16以上,平均增速达21.57。2006年底,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突破了5000亿元,2007年111月时达到5659亿元,预计年底将突破6000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5 20042007年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一)中药产品发展速度加快从产品产量看,化学药品是我国主要的消费药品,2006年化学原料药产量为170.52万吨,2007年111月产量为183.84万吨,而中成药的产量分别为91.52和93.84万吨,中成药是化学原料药的一半多点。从增速看,化学原料药远高于中成药,2005年和2006年化学原料药的增速达23.50和28.77,而中成药只有14.95和15.27,可见,中成药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化学药,化学药品在我国的医药行业中占有着绝对位置。进入2007年,两种药品的速度都有所回落,111月化学原料药增速为22.94,中成药为12.46,前者的回落幅度远大于后者。主要是由于最近两年,世界各国都开始对中药重视起来,使得中药行业的发展加速。2006年7月,中医药管理局为提高中药在全球地位,联合卫生部、科技部投资亿元,与海外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推进50个中医药科技合作项目的研发。三部门还将设立专项基金,吸引外国研究资金、跨国企业资金投入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表示将以推动中医药进入各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为主要任务;新加坡、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省已经承认中医合法化并将其纳入医保;美国50 多个州中,已经有42 个州承认中医合法化,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医疗保险公司开始支付针灸治疗的部分费用。美国 fda 近期发布了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 管理指南(初稿),将包括传统中医药在内的整体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世界上已经有170 多个国家都设有中医诊所、研究所、院校等;世界各地开展中医药相关活动的国家和地区的从业人员达30 万以上。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6 20042007年医药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变化(二)子行业供给发展不同从下表中看出,化学药品原药、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制剂三个子行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下降,而中药饮片、兽用药品、生物制品、卫生材料等子行业不同幅度上涨。可见,化学药品行业在整个医药行业中趋于下降趋势,而中药和生物药品为上升趋势,在中药中,饮片加工为上升趋势比较明显,而中成药稍有下降。表2 医药行业子行业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单位:名称200420052006200711271化学药品原药制造25.7127.2625.3725.1327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30.6329.5229.5529.34273中药饮片加工3.853.844.264.77274中成药制造24.5023.9024.1723.23275兽用药品制造3.203.423.714.25276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7.267.908.328.43277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4.074.164.624.8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增速来看,中药饮片、兽用药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他子行业2006年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增速降低,2007年从政策的影响中走出来,又呈现出回升态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7 20052007年医药行业各子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变化总体看,随着世界各国对中药的重新认识和重视,中药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增加;生物制药作为新型的药品,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行业地位也是增加增强。三、20082010年供给预测(一)在建及拟建项目分析2007年,医药行业在建及拟建项目20多项,从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华中和华东地区,二者占了60以上;从品种来看,主要是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和中药;从投资规模看,大部分在5000万元以上,最高的达130000万元。总的看,在需求的带动下,医药行业在建及拟建项目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表3 2007年医药行业主要在建及拟建项目地点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