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考点1 农民阶级理想之国的追求太平天国运动知识整合厘清史实1原因(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2)直接原因:连年发生自然灾害。2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3)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4)军事全盛:北伐: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但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征:西征军打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5)天京变乱:1856年发生,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6)后期斗争:重建领导核心,重建纲领,组织军事防御战。(7)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纲领项目主要内容评价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1859年)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4.失败原因(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迫于贫困,希望改变经济地位。(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在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洋人组织的常胜军(洋枪队)围攻下,溃败而亡。5评价(1)促进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阻碍作用: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及其影响史料一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这显然是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配方案是错误的,空想的,指的就是它不可能实现,即使短暂地实行了,也会昙花一现,迅即消逝。郭毅生天朝田亩制度的经济背景及其性质史料二兴车马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洪仁玕资政新篇史料三(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贼情汇纂(1)史料一中信息“农民渴望得到土地”体现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表明太平天国仍然固守小农经济;“错误的,空想的”表明了纲领的空想性。(2)史料二主要反映出资政新篇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这与天朝田亩制度发展经济的主张是相互矛盾的。(3)史料三主要反映了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封建帝王思想严重,缺乏科学的世界观,革命进取心减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1)依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认识。试解:【提示】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但二者的社会经济主张相反,前者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后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2)“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的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结合史料三,指出太平天国领导人在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试解:【提示】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多是用拜上帝教等迷信思想宣传组织群众。素养3历史解释一、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1经济主张的区别2综合比较项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处于强盛时期处于衰落时期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社会振兴太平天国主要内容主张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上实行圣库制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特点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革命性;进步性;空想性结果违背历史潮流无法实行不具备条件无法实行核心绝对平均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1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2功绩(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是民主革命的先声,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进步意义。(2)促使了以湘军和淮军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军阀崛起,削弱了清朝的中央集权。(3)一些领导人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教训: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三、多角度归纳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1“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2“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3“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左宗棠、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他们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4“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一度动摇了清朝的统治。1(2019江西模拟)1861年12月18日发给金匮县荡口镇黄兴和头绳花布店的商凭(即营业执照)上载明应遵守的法令如下:“一切货物,务须公平交易,既不得奇货自居,亦不得高抬市价,如敢垄断渔利有害民生者,准尔铺户指明禀究。”据此可知()A发展商品经济是太平天国的强烈愿望B公平公正是太平天国政权的价值追求C太平天国后期在经济管理上回归理性D资政新篇的方案在后期得到了贯彻C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后期给商店颁发营业执照,并通过制度和法令对市场或交易进行管理的现象。太平天国初期实行圣库制度,排斥市场,是违反经济规律的,这一制度在后期难以推行。太平天国后期政府颁发营业执照,是认可市场和商品经济的表现,这是一种理性回归,故C项正确;A、B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资政新篇的方案在后期由于形势紧张并未得到执行,故D项错误。2(2019湖南联考)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A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C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D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资政新篇并没有涉及农民阶级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并未获得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故A项错误;资政新篇未体现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故B项错误;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的主张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故D项正确。3(2018江西赣州高三期末考试题)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A受北京条约影响较深B通晓国际水路交往规则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D没有认清列强侵华本质D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统治,不会承认清政府所签条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说明太平天国不能有效维护国家内河航运权,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太平天国向西方学习的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说明太平天国没有认清英国的侵略本质,并予以有效的还击,故D项正确。4(2018山东滨州高三期末考试)下图是19世纪40至60年代满族人和汉族人出任巡抚的比例。对比解读合理的是()A西方侵略者在中国扶植代理人B清政府逐渐强化中央集权C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政权结构D科举考试增加汉人录取率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40至60年代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材料中汉族人出任巡抚越来越多,这是清政府受到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下为维护统治、笼络人心的需要,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政权结构,故C项正确。考点2 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丰碑辛亥革命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1清末新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1)背景:清政府在“仇洋排外”的对外战争中失利。资产阶级立宪派要求“君主立宪”,革命派蓬勃发展。清政府上下达成一致,不变革就无法继续统治。(2)内容:改革官制,裁撤闲散衙门,添设新机构。改革兵制,扩练新军。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依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3)失败原因:清政府掌控全国的能力削弱,执行力下降。改革缺乏诚意,改革措施滞后,统治者陷于孤立。革命打断了改革。(4)评价: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然归于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特别是在政治上进行的预备立宪措施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2立宪运动(1)地位: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18611895年)、维新运动(18951898年)之后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是使清朝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2)背景: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在西安发布“上谕”,拉开了清末“新政”的序幕。其目的是对外取悦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3)过程:初期的改革并未跳出“中体西用”樊篱,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1905年,清政府被迫实行“预备立宪”。但又以种种借口加以拖延。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了实质性的宪政改革。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在保证“君上大权”的前提下,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确认。(4)结果:1911年5月,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废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但大权集中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舆论对此多感失望。“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员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二、辛亥革命1背景经济基础清末实行所谓“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组织基础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2.爆发(1)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12日占领武汉三镇。3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主权在民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权分立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内阁制由议会多数党组织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总统无实权共和代议制议员和总统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2)进步性: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中国、也是亚洲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在法律上确立了新的共和代议制,成为近现代中国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3)局限性:内容不全: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既规定了总统的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权力,使得行政权力的划分极其混乱,造成后来的“府院之争”。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仅凭一纸约法就要捆住袁世凯手脚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以至于约法最后成了一纸空文。5清帝退位和袁世凯建立北洋政府(1)袁世凯掌握清朝实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企图挽救危局。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袁世凯一向以开明务实著称,拥有强大武装,在清末“新政”中成绩颇著,得到了立宪派的拥护、资产阶级的信任,也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社会动荡,迫切需要一个铁腕人物来维持稳定。(2)南方阵营的危机: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害怕革命会危及自身利益,也希望袁世凯主持大局。孙中山面对复杂动荡的局势,心有余而力不足,穷于应付,被迫妥协。(3)南北和谈: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接受条件,逼迫清帝退位。(4)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5)袁世凯上台:清帝退位后,孙中山辞职,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6对辛亥革命的评价(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实业救国成为历史潮流。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3)局限: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依靠袁世凯的实力取代清朝,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史料一以下内容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史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史料一中“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反映了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的思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相关规定体现了权力制约、责任内阁制的政治特点。(2)史料二中陈旭麓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如“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而斯塔夫里阿诺斯则认为辛亥革命并没有触动中国社会的根基,影响有限。(1)陈旭麓先生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结合史料一,谈谈你的理由。试解:【提示】体现了西方分权制衡、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的思想;仿效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2)根据史料二,说明陈旭麓和斯塔夫里阿诺斯两人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试解:【提示】前者肯定:“民国”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后者否定:“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素养3历史解释一、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1政治层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获得重大突破。2经济层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为经济工业化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工业化获得长足发展。3文化层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提出三民主义、提倡资产阶级公民道德,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习俗的改革、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成功”(1)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2“失败”(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又是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1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3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4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1(2018福建厦门一模)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由此可见()A阻挠变法的顽固派已经垮台B地方势力主导新政进程C革命党起义刺激清政府变革D制度变革成为社会共识D从材料信息看,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的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说明制度变革成为社会共识,故选D项;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可以说明地方督抚等提出变革建议,但无法说明地方势力主导新政进程,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革命党起义对清政府的影响,排除C项。2(2019湖北七校联考)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C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向法制化和民主化发展,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族革命的任务,A项错误;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3(2018安徽芜湖一模)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却称赞内阁制:“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其态度的变化是()A为了维护民主共和B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C模仿法国政治体制 D形成灵活的立法机制A从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反对内阁制,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赞同内阁制,这主要是由于孙中山希望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故选A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对内阁制态度的转变,而非立法机制,故D项错误。4(2018河北唐山一模)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这表明当时国人()A信仰民主共和 B反对复辟帝制C抵制军阀统治 D坚持统一战线B从材料信息看,无论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还是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复辟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当时国人反对复辟帝制,故选B项;反对复辟帝制不等于人民信仰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人抵制军阀统治和坚持统一战线,故C、D两项错误。20142018年全国卷考情统计本讲在教材中着墨较多,但在近几年的全国卷中命题率却不高。对太平天国的考查偏重于农民运动的局限性;对辛亥革命的考查则从现代化的角度进行命题。备考时要强化“现代化”这一理念,因为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应多加关注,这也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过程。真题研练感悟考法命题点:清末新政时期,民主思想高涨(2016全国卷)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题干中这些新名词蕴含着革命思想,张之洞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禁止使用这些新名词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D项符合题意;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两项;反对向西方学习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考向扫描权威预测考向一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影响1清制规定督抚有保举权,但在保举名额和官职上有严格限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廷不断放宽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湘、楚、淮军等政治军事集团因此逐渐形成。该现象反映出当时()A政府开始出现政治危机 B集权体制受到冲击C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D专制制度名存实亡B据“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廷不断放宽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放宽保举权的限制,说明当时清朝中央集权体制被削弱,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出现政治危机,A项错误;这一时期还没有形成地方割据势力,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清朝专制制度名存实亡,D项错误。考向二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的特点2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D太平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故A项错误;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的是天朝田亩制度,故B项错误;“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表明对天王的尊重,不是严厉批评,故C项错误;“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故D项正确。考向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深远影响3阅读下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清户部银库收支数量变化表(银数单位:万两)年份库存银数新收银数支出银数实存银数咸丰元年(1851年)844.096 2850.852 9956.991 0737.958 1咸丰二年737.958 1836.183 71 032.617 2541.524 6咸丰三年541.524 6475.339 7847.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造字法考试题及答案
- 酒店国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职业提升2025年税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 食物浪费对营养的影响与应对措施试题及答案
- 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影响因素试题及答案
- 职业规划西医临床考试试题及答案
- 西医临床考试实践技能与理论结合试题及答案
- 维修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规划目标2025年初级会计师试题及答案
- 烟草公司办公楼物业服务方案
- 口腔保健科普讲座(幼儿园)课件
- 2024-2025学年全国版图知识竞赛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
- (完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试题库带参考答案
- 盘州市柏果镇卫生院村医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及指引解读课件
-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宝葫芦的秘密》(含答案)
- 《新生儿复苏》课件
- 《教育系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知识培训 (一)
-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素质大赛情景答辩题(附参考答案)
- DB3309T 104-2023 石油化工装置雷电防护检测业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