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富的童真世界,永远的精神家园从儿童文学视角探究唐代牧童诗昆明学院2011,33(2):2729journalofkunminguniversitycn531211/g4issn16745639丰富的童真世界,永远的精神家园从儿童文学视角探究唐代牧童诗李秀丽(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儿童文学研究】摘要:唐诗是中华民族的一块文化瑰宝,唐诗中表现牧童丰富生活,塑造牧童鲜明形象的牧童诗,不但蕴含着创作者一个不易为人觉察的精神家园,而且也为今天的小读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童真世界.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为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文学,是儿童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教育者和研究者的更多关注.关键词:唐诗;牧童诗;古代儿童文学;准儿童文学作品;童真世界中图分类号:1207.8;1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639(2011)02002703arichchildhood.aneternalspiritualhomelandanalyzingontangpoetryofyoungshepherdfromtheperspectiveofchildrensliteraturelixiuli(facultyofeducation,baotouteacherscollege,innermongoliabaotou014030,china)abstract:tangpoetryisavaluableculturaltreasureofthechinesenation,thepoetryofyoungshepherdintangpoetrythatdescribetherichnessofchildrensworld,depictchildrensrealthoughtsandfeelings.itnotonlycontainsanimperceptiblespiritualhome,butalsoupholdsarichinnocentchildhoodfortodaysyoungreaders.childrensliterature,inaclassicalsense,isakindofcompensatoryliteraturethatmakesupforchildrensspiritualneeds.itisalsoanimportantpartforchildrentoread.therefore,educatorsandresearchersmustpaymoreattentiontoit.keywords:tangpoetry;poetryofyoungshepherd;ancientchildrensliterature;childrensliteratureworks;innocentchildhood一,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唐诗是中国文学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块文化瑰宝.千百年来,有关唐诗的研究和争论几乎成为学术界的一个永恒主题,并且取得了诸多成果.笔者每每在诵读唐诗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总是要为古人精妙绝伦的诗才和后人精辟人微的分析叹服,同时又总是为评论者较少从儿童文学视角分析研究唐诗感到些许缺憾.这种缺憾的存在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因为在中国儿童文学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在现代文学史上才出现的.对于这一概念的含义,五四以后曾普遍流行的儿童本位论认为儿童文学的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或标准的说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因为当面对世界儿童文学宝库和儿童文学的历史遗产时,我们发现许多作品当初并非是专为儿童创作的,而今却成了儿童文学中的经典着作.于是,随着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的提出和逐渐被认可,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的存在已得到了一定的认可.黄云生在其主编的儿童文学概论中就十分明确地说:事实上,存在两种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并进一步肯定,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虽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但它却是弥*bjl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文学,具备儿童文学的性质,同时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儿童的精神生活.由方卫平,王昆建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也肯定了古典意义上儿童文学的存在,并认为中国古代儿童文学包括四类,分别为: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经过专门编纂的所谓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同时还指出,虽然它们基本上都不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自觉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就是说,它收稿日期:20110402作者简介:李秀丽(1970一),女,内蒙古包头人,包头师范学院教科院初教系主任,副教授,古代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研究.昆明学院2011年4月们都不符合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概念的含义和要求.不过,考虑到中国古代儿童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我们将上述各类作品都纳入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的范畴.王泉根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中虽只是肯定地认为古代儿童的文学接受与阅读形式主要有民间童话,童谣以及三字经,千家诗等儿童启蒙读物,西游记等充满幻想气质的作品和儿童文学也有某些共通之处.但在理论上却明确指出:儿童文学实际上是一种模糊文学,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只有比较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儿童文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绝对完善的儿童文学.综上所述,虽然由于古代缺乏对儿童特点的认识,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基本上都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自觉的儿童文学作品,但它们却是一代又一代儿童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读物.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那些适合儿童阅读,表现儿童的生活,能引起小读者的情感共鸣,事实上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喜爱和接受的作品,便可视为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本文仅从唐诗中撷取表现牧童丰富生活,塑造牧童鲜明形象的牧童诗与读者分享,共同感受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魅力.二,牧童诗中的童真世界唐诗中的牧童是成人笔下充满儿童味的一群,他们丰富的生活内容,诗化的童心,生动的形象,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牧童这一意象,诗人仿佛信手拈来,似乎总是那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却又似乎承载着某种情感或向往.笔者在全唐诗库中进行了搜索,结果显示:题目中包含牧童的唐诗共有8首,内容中包含牧童的唐诗则有35首.去掉其中重复的4首,最后还有39首.笔者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筛选,选出其中一些最具儿童情趣的作品进行品读,发现了蕴涵于其中的无穷韵味.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栖蟾牧童)41诗中牧童自由骑的惬意,一笛一蓑衣的英姿,唱歌去的潇洒,月明抚掌归的自在与闲情,让人淡化了牧童的辛劳和孤独,只留下无是亦无非的超脱和何人得似尔的自得与满足.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卢肇牧童)牛背上传出的阵阵悠扬的短笛声,飘荡在原野的上空,宛然优美的乐章,又恰是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写照.而谁人得似牧童心的感慨,更是蕴含着不尽的艳羡和殷殷的期待.暖暖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成彦雄村行)诗中恬淡安逸的心境和悠闲愉悦的生活,仿佛只有牧童独享,那一份骑牛不顾人的自得与吹笛寻山去的孤傲极具儿童气息,又非常符合儿童身份,于是成年人也只好怀着欣羡的眼光认同和赞美着这一切了.成年并不意味着与童年的永别,成年是童年在更高人生阶梯上的再现和扩展.人多多少少都想抓住儿童时代的理想境界不放,表现出对命运之神的反叛,对周围一切企图吞噬我们的力量的反抗.显然,在成人的意识里,牧童儿童味十足的自由惬意的生活方式和超脱自在的生活情调成了诗人吟咏的对象,赞赏的目标,成了诗人某种理想和精神境界的寄托与追求,成了诗人笔下诗化了的儿童生活画面.如果说上述几首诗中的牧童生活尚流露出一些诗意的赞叹的话,那么如下几首诗更多体现的便是生活的真实了.隐峦的牧童一诗:牧童见人俱不识(一作会),尽着芒鞋戴箬笠.朝阳未出众山晴,露滴蓑衣犹半湿.二月三月时,平原草初绿,三个五个骑赢牛,前村后村来放牧.笛声才一举,众稚齐歌舞.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l就真实而又细腻的描绘了牧童三五成群相邀放牧的生活场面,既有露滴蓑衣犹半湿的辛苦,又有三个五个-n赢牛不易,但却不失众稚齐歌舞的欢乐,他们犹如一群质朴的精灵,在初春的原野上吹笛,放牧,唱歌,嬉戏,在夕阳的余辉中带着尽兴与满足骑牛归去.那份自豪与得意,在他们见人俱不识的神情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显然,儿童充满童心童趣的生活成了诗中尽力描绘的画面,成了儿童引以为自豪的骄傲.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张籍牧童词)b91这首诗中,牧童怕牛糟蹋村子四周稠密的禾黍而不辞辛苦远牧牛的强烈责任感,放牛时不得戏垄头的苦恼,无奈与怨责,吹响树叶与堤那边的同伴遥相呼应的快意与顽皮,煞有介事地鼓动长鞭对牛发出的警告与恐吓,都表现出孩童的天真与稚拙.同时,在这愤愤的威胁与警告中,百姓对官家的畏惧和不满也得到了宣泄.北魏拓跋辉为解决润滑车轮的油脂而派人到处生截牛角的横暴故事对牛而言简直无异于弹琴,而牧童却认为这是个十分有效的警告.在这巧妙的浑然化典中,牧童天真活泼的形象得到了惟妙惟肖地刻画,同时也增加了作品深刻的现实意义,达到了由工人微,不犯痕迹的艺术效果,童趣也于其中无声地流泻出来.在诗人笔下,不但牧童的生活充满了情趣,牧童形象也有着十足的儿童味.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听莎草绿.乱插蓬篙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李涉牧童词)lo在这里,牧童的勤劳品德让人第2期李秀丽:丰富的童真世界,永远的精神家园从儿童文学视角探究唐代牧童诗29敬佩,煞有介事的表演更是让人啼笑皆非,为了给牛开道,淘气顽皮的小牧童满腰插满蓬篙,宛然一位佩剑的将军,神气十足地走在牛的前面,仿佛连猛虎都不怕的豪气与霸气,只有儿童才会表现出来,也只有儿童才会想起用这种;b-式展现威风.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刘驾牧童)中又一个顽皮可爱而又有教养的牧童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拜客的情景充满了童心童趣,展现出一幅真实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活画面.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一作令牧童答钟弱翁)诗后注日:弱翁帅平凉,一方士通谒,又牧童牵黄犊随之,弱翁指牧童日:道人颇能赋此乎?方土笑日:不烦我语,是儿能之.牧童乃操笔大书云云.在这里,牧童操笔大书的潇洒与智慧,饱吃晚餐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的娇憨,顽皮与辛劳,都充满了生活的真实,儿童的纯真与率性亦尽显笔端.值得一提的是,唐诗中还有一些可爱的牧女形象.例如大历,贞元年间的诗人于鹄就曾以平易清新的笔触描绘过一幅恬静闲雅的巴女放牛图: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于鹄巴女谣)在这幅极具巴渝自然景象的晚景图中,巴女骑牛唱晚的形象更是富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者仿佛看到一个夏日的傍晚,一位美丽的少女骑牛走在江水潺潺,菱叶连连的江边,怡然自得地哼唱着美妙的竹枝曲,悠扬婉转的歌声在乡间回荡,巴女迷恋于其中几乎忘记了回家,好在她家伸出木槿篱笆外面宽大的芭蕉叶就是醒目的门牌,让她不愁错认家门.这份流连与洒脱,这种挂念与宽慰,是儿童独享的专利,蕴含着丰富的童心童趣.我国着名儿童文学作家贺宜说过:儿童情趣不是别的,它是生活情趣中那部分能够为儿童所心领神会的,饶有风趣的,足以引起小读者的幽默感和会心的微笑的东西.这种情趣,是孩子的天性,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也不分时代,当今儿童读到这些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必然会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产生那种被称作会心的微笑的东西.在这些牧童诗中,儿童虽不是完全作为独立的创作对象或独立的阅读对象出现的,但他们却是诗人笔下有着儿童情趣和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蕴含着纯真,稚拙,欢愉,质朴的美学特征.每一个成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永远的儿童存在,从他的幼年直到老年,这个儿童逐渐从生活的表层潜入生活的深层,却一刻也未放松地把握着,控制着他的整个性格和人生.这就是每个人自童年时代起形成的人格基质和那一份童年体验,它伴随着并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l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们不仅表现了儿童的童心与天性,而且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儿童的赞美,羡慕之情,在他们身上寄托了成人x,l自由淳朴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体现人生价值的天然需求.纵然我国古代的文字形式也许不合乎儿童接受的需要,却又不能否认在浩瀚史籍中儿童文学生命的实存.这就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三jl童永远的精神家园可以肯定地说,虽然在现代之前我们并不曾把儿童当作独立的文学阅读对象,也不曾把儿童当作独立的文学创作对象,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缺乏这方面文学遗产.儿童文学作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固然产生在儿童被发现,儿童教育问题受到特殊重视之后,但是此前,儿童既然是客观之存在,他们对文学又有一种天然的需要,那么他们就总要自己寻找适合他们的文学,创造他们自己的文学._】对于今天的儿童来说,他们对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样存在着天然的强烈需求.恐怕没有任何时代像今天的成人这样在努力地想从儿童的文学中获取精神上的需求.他们或者从儿童文学中寻回对失去的乐园的向往;或者在儿童文学中重新体验魔法和幻想的世界;或者从儿童文学中证实正义终究会取得最后胜利的生活逻辑;或者在儿童文学的光照中,让自己的灵魂重放光辉.给儿童的文学的时代已经逐渐成为过去,儿童文学成为全人类共同财富的时代正在到来._】.这段话揭示了今天的儿童文学创作者对儿童文学的精神需求.其实,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的存在同样向我们表明:古代的创作者同样存在这种精神需求,他们想从儿童题材中获取精神的寄托,想在追求孩子式的简化事物的模式中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愉悦和满足,让自己所保留的儿童心性得以适时宣泄.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的存在,体现出创作者内心深处或存在或保留的儿童心性.日本着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佐藤晓曾言:没有一个大人不曾经是个孩子,没有一个孩子不长大成大人.也就是说,大家同样是人.我没有想过为儿童而写作.我在自己的意志之下写自己觉得有趣的事.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便是这样一种无意为儿童文学的不自觉的文学创作形式.这种无意的创作,既满足了创作者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同时也愉悦和丰富了阅读者的精神家园.既给我们留下了蕴含着创作者不易为人觉察的精神家园,而且又为今天的小读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童真世界.这些作品的生命力,就像鲁迅小说集呐喊里的故乡,社戏一样,虽然并不是专门为儿童写下的作品,但由于艺术感觉和人格与儿童心灵的灵犀相通,无意之中却留下了儿童乐于接受的准儿童文学作品.(下转第37页)第2期童雅平:绿山墙的安妮和长袜子皮皮的互文性解读37单指外貌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指内心.安妮是个动态的人物,用她自己说的话就能很好地说明:/4-天的事给了我一次很有价值的新教训.打我来到绿山墙后,我就一直在犯错,每一个错误都帮助我改掉了一个坏缺点.紫水晶胸针那件事治好了我乱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毛病.我在闹鬼的森林上犯的错治好了我乱用想象力的毛病.止痛剂蛋糕治好了我在烹调上的粗心大意.染头发治好了我的虚荣心.现在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头发和鼻子至少是很少想了.今天犯的错会治好我贪图浪漫的毛病.这些都充分显示出安妮叛逆的性格开始发生了改变.而皮皮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什么变化,一直是那个自有主见的叛逆女孩儿,是静态的人物.绿山墙的安妮和长袜子皮皮在这种差异中更加彰显了各自的意义.通过对绿山墙的安妮和长袜子皮皮的比较,我们发现了在这两个文本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互文性使我们可以把文本放在两个层面进行思考:联系的(文本之间的交流)和转换的(在这种交流关系中的文本之间的相互改动).l3_5安妮?雪莉和长袜子皮皮都是儿童文学中女性反叛者的代表人物,不过安妮?雪莉慢慢地遵从社会的规范和性别模式,而长袜子皮皮一直拒绝融入常规,从这个角度来说,皮皮是对安妮的解构.参考文献1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3):26.2nikolajevam.comparativechildrensliterature:whatistheretocompare?j.papers:explorationsintochildrensliterature,2008,18(1):304o.3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4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m.郭萍萍,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5林格伦.长袜子皮皮m.李之义,译.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6特瑞兹.唤醒睡美人:儿童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声音m.李丽,译.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7科茨.镜子与永无岛:拉康,欲望及儿童文学中的主体m.赵萍,译.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8russelldl.pippilongstockingandthesubversiveaffirmationofcomedyj.childrensliteratureineducation,2000,31(3):173.(_y-4第29页)这些来自古代的准儿童文学作品,应该以一种新的身份走近儿童的生活视野和阅读空间.儿童读书应当让他们在自由的阅读中去自由地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身器材合同标准文本
- 低价原木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股权质押反担保合同格式模板
- 合伙开公司要签订5个协议
- 抵押借款简单合同书
- 汽车钣金喷漆修理厂转让协议二零二五年
- 自愿放弃缴纳社保协议书
- 二零二五房屋出租代理委托书
- 汽车居间服务协议二零二五年
- 上海景观园林养护合同样本
- 白塞病诊断和治疗课件
- 劳务派遣费用自查报告
- 普外科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技术操作规范
- 15D501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 收费站稽查目标执行表
- 大学物理选择题大全
- 人工智能辅助下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第2篇
- HG-T 6136-2022 非金属化工设备 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贮罐
- 供应商质量事故索赔单
-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骨质疏松与关节置换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