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成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x_第1页
云南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成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x_第2页
云南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成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功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理解文章观点的独到与深刻。2能学习课文重心突出、层次分明的写法。3能联系生活,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关于机遇的解说以及对三种境界的理解【难点】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知识链接】作家作品:季羡林(19112009),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季羡林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2006年9月26日,95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成为首位“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被称为“学界泰斗”。主要作品有:天竺心影 、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牛棚杂忆等。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言简意赅( )栅栏() 焚膏继晷( ) 兀兀穷年( )骇人听闻( ) 阑珊()蓦然(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言简意赅焚膏继晷兀兀穷年阑珊蓦然3阅读课文,找出作者认为成功的三个条件分别是: . . 。二、合作探究1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观点的语句.2.文中主要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举例说明。 答: 3作者是如何看待构成成功的三个条件的?你对机遇这个条件有何看法?答 4作者认为成功的最根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答: 5.你们是如何理解王静安的成功三境界的?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课堂检测:(1234必做,5选作)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ro)重荷(h)苦心孤诣(y)B绯(fi)红阔绰(chu)惟妙惟肖 (xio)C丰硕(shu)馈(ku)赠根深蒂(d)固D芳馨(xn)鞭挞(d)叱咤(zh)风云 2下列各组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事实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 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D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3默写王静安人间词话中表示三种境界的名句。答: 4业精于勤,荒天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什么意思?引用韩愈的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答:5请大家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并写出你的探究。(检测对课文的理解深度)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