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绘》PPT课件.ppt_第1页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ppt_第2页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ppt_第3页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ppt_第4页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1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一、图纸准备,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大小一般为50cm*50cm、50cm*40cm、40cm*40cm。目前各测绘部门大多采用聚酯薄膜代替绘图纸, 优点:它具有透明度好、伸缩性小、不怕潮湿、牢固耐用等特点。聚酯薄膜图纸的厚度为0.070.1 mm,表面打毛,可直接在底图上着墨复晒蓝图,如果表面不清洁,还可用水洗涤,因而方便和简化了成图的工序。 缺点:聚酯薄膜易燃,易折和老化,故在使用保管过程中应注意防火防折。,二、绘制坐标格网,为了准确地将控制点(图根点)展绘在原图上,首先要在测图纸上精确地绘制10cm10cm的直角坐标方格网。展绘方格网可用直角坐标展点仪、格网尺等专用工具,当缺少这类工具时,也可以用比较精确的直尺按对角线法进行。,例:将控制点A(xA=647.43m, yA=634.52m);B(xB=913.46m, yB=748.63m),展绘到测图纸上。,三.展绘控制点,82 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绘方法,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 极坐标法 方向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 直角坐标法,1、极坐标法(通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测距仪测距的情况) 极坐标法是以测站点A为极点,过测站点的某已知方向AB为极轴,测定测站点至碎部点P连线方向AP与已知方向AB之间的极角 (即水平角),并测出测站点至碎部点的极径 (即水平距离),从而确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 水平距离 的取得,可按视距方法观测必需的元素 (视距)、(垂直度盘盘左读数),然后,按公式计算出AP的垂直角,再按视距化平距的公式 计算AP的水平距离。 当然,根据规范的规定,有时需要实量测站点至碎部点的平距,这时,可用钢尺量距,也可用测距仪直接测得平距。,2、直角坐标法 该法的观测方法与极坐标法相同,不同的是应计算出碎部点P的测量平面直角坐标X、Y,然后,用某种仪器(例如绘图仪)或工具(例如坐标展点器)将P点按其坐标X、Y展绘到图纸上。,3、交会法(较为繁琐,特殊情况下使用) 交会法是分别在两个已知测站点上对同一个碎部点进行方向或距离交会,从而确定碎部点在图上的平面位置。 距离交会法 方向交会法 4、支距法(多用于城镇测区测图) 这种方法又称直角坐标法。它是以两个已知测站点的连线为基线边,测出碎部点至基线边的垂直距离和垂足至一个测站点的距离,从而确定出碎部点的图上位置。 确定碎部点的图上平面位置,可根据地形测图的方法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展绘方法。,83 经纬仪测绘法,经纬仪测绘法的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把碎部点的位置展绘于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经纬仪(量角器)测图法,测点方向:用经纬仪读水平角;,用经纬仪视距测量得;,测点距离 测点标高,特点: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上; 小平板仪放置一旁(不安置,仅起绘图板作用)。,观测立尺方向与某控制方向的水平角 测定立尺点与测站间的平距 测定立尺点与测站间的高差,极坐标法,视距测量,视距测量方法,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竖盘读数(L),安置仪器,量仪高,上、中、下三丝,计算、D、h,读数(l、v),i,碎部测量是地形图测绘的一个主要工序,它的主要任务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测定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称为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然后,对照实地以相应的符号描绘到图上。 地形测图方法如上所述有多种,下面以经纬仪配合坐标展点器测绘法为例,兼顾经纬仪配合分规、量角器测绘法,介绍一个测站上碎部测量的具体方法及其工作程序。,二、经纬仪测图一个测站点的工作,1.安置仪器(对中、整平、量仪器高),2.定向(盘左后视读数置零、图板定向定量角器),3.立尺(概括全貌、点少、能检核),4.观测(瞄准、读尺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 水平角读数),5.记录计算(表格记录计算),6.刺点(图上标定注记高程),7.描绘(对照实地按图式描绘地物),1.安置仪器(对中、整平、量仪器高) 2.定向(盘左后视读数置零、图板定向定量角器) 测图板置于测站旁。 2、人员分工 跑尺、观测、记录(计算)、绘图,3.立尺(概括全貌、点少、能检核),跑尺 在地形特征点上立尺的工作通称为跑尺。立尺点的位置、密度、远近及跑尺的方法影响着成图的质量和功效。立尺员在立尺之前,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依次将尺立置于地物,地貌特征点上。,4、观测 将经纬仪照准地形点1的标尺, 上下丝及中丝读数, 竖盘读数L及 水平角, 记入手簿进行计算。 同法测定其它各碎部点, 结束前,应检查经纬仪的零方 向是否符合要求。, 视距 中丝读数 垂直度盘盘左读数 水平度盘盘左读数,5、记录 (把上、下、中丝读数,以及L、记入手簿) 。,视距间隔= (下丝-上丝),竖直角,水平距离=100(下丝-上丝),高差,6、计算(计算视距间隔l 。然后将P、DP、HP报给绘图员。),高程,7、刺点是根据图上已知的零方向,在a点上按用量角器定出a1方向,并在该方向上按比例尺针刺D定出1点;以该点为小数点注记其高程H1。同法展绘其它各点,并根据这些点绘图。测绘地物时,应对照外轮廓随测随绘。,8、测站检查,工作中间和结束前:归零检查不大于4分 结束时:地物、地貌有无漏测。,8、检查及注意事项 、每观测2030个碎部点,应检查起始方向归零 差应4,否则,应重新定向,并检查已测碎部点。 、立尺人员应将视距尺竖直,综合取舍碎部点, 地形复杂时绘制草图。 、绘图人员注意图面正确、整洁、注记清晰 并做到随测点及时展绘、检查。 、当该站工作结束时,应检查有无漏测、测 错,并将图面上的地物、地性线、等高线 与实地对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新测站:测量已测的地形点,地形测图过程中,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边测边绘。绘图员应在作业现场及时把所测的地物、地貌基本按地形图图式的要求绘好。当确认该测站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迁站。不允许离开测站凭记忆描绘或过后补绘。 看不清的不能随意描绘。绘图员应注意立尺点的地物、地貌变化特征,当看不清时,应走近立尺点看清后,再对照地形勾绘地物、地貌符号或等高线。 搬到另一测站后,应对相邻测站上已测过的一些碎部点进行检测,以资校核。,测图时,所有文字、数字注记应尽量使字头朝北。现场绘图所用铅笔的硬度,应与天气的温度相适应,天气的温度较高时,所用的铅笔应硬些,反之,应软些。现场勾绘的线条不宜过重,以免图纸上出现深痕,影响将来的整饰、着墨效果。为保持图面清洁,在作业过程中,图板上暂时不测或已测过的部分应用图布或较为耐磨的图纸覆盖上。,地形测图时,应充分利用测区内已有的三角点、图根点等解析控制点作为测站点。若由于地形比较复杂,通视条件受到限制,仅利用解析控制点不能将其附近的地形全部测绘出来时,就需要建立补充测站点。 建立补充测站点的方法较多,但有些方法已不常用(例如图解交会法),这里不予介绍。下面,介绍建立补充测站点的几种常用方法。,三、增补测站点,1、内、外分点方法 内、外分点法是指在两解析平面控制点之间的连线上或在其延伸方向上,通过实量至其中一个已知控制点的距离而定出分点作为补充测站点的方法。如图1所示,A、B为两个已知解析平面控制点,C点为内分点,D点为外分点。CB及BD的距离需实量,BD的距离应小于AB的长度。当用钢尺量距时,若BC距离超过一个整尺段时,宜量AB距离全程,以检核A、B两个解析平面控制点的实地与图上点位的可靠性。,(一)、补充测站点平面位置的测定方法,实测时,A、B之间应使用经纬仪按一个测回(盘左、盘右)进行定线。 测得数据后,应将分点C、D在图上展出,用于设站测图。 在分点上设站进行地形测图时,必须用长边定向。即在C点上设站时,应以A点定向,当定向边短于最大视距长度时,应延伸BA方向,在A点外定出一远点供定向用;在D点设站时,应以A点定向,除非BD的长度大于最大视距长度。这里所说的“最大视距长度”,是指用视距方法施测、规范允许的测站点至地物点和地貌点的最大长度。,2、支导线法(距离往返相对误差不大于1/200),(二)、补充测站点高程的测定方法 1、水准测量方法 当测区地形类别为平地或坡度较小的丘陵地时,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补充测站点。 以测区内已有的解析高程控制点作为已知点,新布设的补充测站点作为未知点,组成单一水准路线(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或支线),采用图根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施测,按高程误差配赋表进行近似平差计算,算得各新布设的补充测站点的高程。 2、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当测区地形类别为水网地区、沼泽地、坡度较大的丘陵地或山地时,可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建立补充测站点。,一、地物的描绘,82 地形图的绘制,地物要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房屋轮廓线需用直线连接起来,而道路、河流的弯曲部分则要逐点连成光滑的曲线。不能依比例描绘的地物,应按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表示。,二 地貌的描绘,(一)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按图式符号表示,地貌点的测绘 1.山顶:尖山顶、圆山顶、平山顶; 2.山脊:尖山脊、圆山脊、台阶状山脊、分歧脊; 3.山谷:尖底谷、圆底谷、平底谷; 4.鞍部:窄短鞍部、窄长鞍部、平宽鞍部; 5.盆地:特点与山顶相似,高低相反; 6.山坡:在坡度变化处立尺; 7.梯田坎和陡坎:坎顶方向变化处立尺,量坎高(比高); 8.斜坡:坡顶和坡底方向变化处立尺; 9.特殊地貌:和测绘地物方法相同。,(二)地形点的分布与最大视距,平坦地区,城市建筑区,(2)连接地性线 实线连成山脊,虚线连成山谷,随碎部点的测定随时连接。,前提:相邻点等坡度 原理:比例内插,(3)求等高线通过点(内插的方法),(4)勾绘光滑曲线,一、图廓边测图通过外业测量得到的铅笔绘制的地形图,通常称为地形原图。 一幅图的范围线,称为图廓。图廓分为内图廓和外图廓。内图廓是一幅图的实际范围线;外图廓是一幅图在内图廓之外绘制的、起装饰作用的整饰范围线。 地形图是分幅施测的,在相邻图幅的连接处,由于测量误差和绘图误差的存在,无论是地物的轮廓线,还是等高线,通常不会完全吻合。为了保证相邻图幅的相互拼接,在施测时,要求每一图幅的各图廓边均需测出图廓外一定距离。 、图廓边测图的意义 图廓边测图是为了保证相邻图幅准确拼接。 、图廓边测图的要求 图廓边处要求至少测出图廓外5(图上距离)。如遇到居民地及其它建筑物时,应尽量测至地物的转折点处;如遇到电力线、通讯线等线状地物时,应测出其延伸方向。 、图廓边测图方法 宜在图廓边处布设适量的控制点,作为公共测站点进行测图,这样,当拼接图廓边时才容易接合。,三、地形图的拼接,(二)、地形原图的拼接 、地形原图拼接的目的 地形原图拼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图廓边处的地物、地貌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地形原图拼接的原则 应保证图廓边处的地物、地貌接合的连续性、完整性、合理性(即表示合理)。 、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