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题教育与教育学概述.docx_第1页
教育学习题教育与教育学概述.docx_第2页
教育学习题教育与教育学概述.docx_第3页
教育学习题教育与教育学概述.docx_第4页
教育学习题教育与教育学概述.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单元习题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一、选择1.狭义的教育是指(B )A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B 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 社会教育2.广义的教育是指(A )A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B 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 社会教育3.学记中“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表明中国古代教育主要被理解为是(C )A知识教育 B技能教育 C道德教育 D生活教育4.下面强调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身范”效应的是( C)A“天明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B“以善先人者谓之教”C“教也,上所施,下所效也” D“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5.从学校教育制度的角度考虑,中国古代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A )A 政教合一 B因材施教 C阶级性 D六艺教育6.中国古代最先倡导“因材施教”的人是(B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7.古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是( A)A等级性、工具性、专制性、非功利性 B民主性、平等性、开放性C国际性、功利性、应用性 D 终身性、公平性、人文性8.文艺复兴以后教育的主要思潮是( C)A 工具主义教育 B宗教教育 C人文主义教育 D科学主义教育9.西方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和教学问题的教育学著作是(A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10.中国最早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C)A论语 B道德经 C礼记学记 D孟子11.被称为规范(科学)教育学建立的标志的著作是(B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二、名词解释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为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教育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人无及其著作 中国:孔子论语战国末.乐正克学记唐.韩愈师说西方: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3、教育学形成期的代表人物及论著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英洛克教育漫话法卢梭爱弥尔瑞土林哈德和葛笃德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4、教育多元化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美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教学。中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编写的教育著作。前苏 凯洛夫教育学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的构成一、选择1. 从社会义务的角度理解,教师的主要职业角色是( B )A管理者 B文化传承者和人力资源开发者 C保姆 D心理咨询者2. 教育机智主要体现在教师的( C )上。A组织能力 B自我控制能力 C应变能力 D语言表达能力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B )。A传递知识 B教书育人 C思想教育 D培养学生能力4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先要( C )。A高尚的道德品质 B好的口才 C热爱学生 D具备教师业务素养5. 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我国教师专业地位的是(B )A 1966年联合国颁布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C 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 D 2000年实施办法6.教师权威意识淡化,片面强调学生主体性、独立性作用的师生关系类型是( B )A命令服从型师生关系 B放任自流型师生关系 C民主开放型师生关系 D 其他7.教师与学生相互平等、相互合作与信任,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的师生关系类型是( C )A命令服从型师生关系 B放任自流型师生关系 C民主开放型师生关系 D 其他8. 礼记学记中记载“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心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是强调教师应遵循( B )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联系实际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B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公共性 D模糊性10.影响教师成长的根本因素是(D )A社会环境 B学校文化 C个人经历 D专业自主性11.新任教师一般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 C )阶段A“非关注” B“虚拟关注” C“生存关注” D“自我更新关注”12.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性动力因素是( D )A专业学习 B专家引领 C同伴互助 D个人反思13.学生的主要任务是( A )A学习 B兼职挣钱 C 谈恋爱 D搞人际关系14.学生的发展主要是指( D )A身体发展 B社会关系发展 C认知发展 D身体与心理和谐发展15.对学生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A社会环境 B学校教育 C家庭生活 D个体自觉实践16.教育要素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A)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技术 D教育情境17.强调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师生关系观点是( D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主导主体”说 D“主体间性”说18.在教育实践中,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 B )A学校 B教师 C学生 D家长19.在教学活中其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 )A教师 B学生 C知识 D环境20.狭义的教学情境是指( A )A具有文化属性的特定教学环境 B学校文化环境 C社区文化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二、简答1.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途径有哪些?(理解) “非关注”阶段。 该阶段时限是在正式教师教育之前,可从一个人进入接受正式教师教育一直追溯到他的孩提时代。 “虚拟关注”阶段。 该阶段时限一般是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 “生存关注”阶段。 新任教师一般处于这一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在度过了初任期之后,决定留任的教师逐渐步入“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处于该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教师成长的途径:专业学习 专家引领 同伴互助 个人反思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因素中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专业知识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指教师比较完善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及其程度。它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本体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设计教学的能力 .表达能力 .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教育教学机智 .反思评价的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创新能力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的向往和追求。、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社会环境 学校文化 个人经历3.师生关系的类型有哪些,你比较认同哪一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角色是谁?(理解) “教师中心说”(外在论、外塑论):教师在教学中起权威作用,否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学生中心说”(内在论、内生论):教学中占中 心地位的是学生,一概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导主体”说 :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就表现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而非压制,二者应很好地结合起来。“主体间性说”:在没有内在与外在压力与制约的情况下,彼此真诚敞亮、交互共生的存在状态。4、教师成长的含义: 教师成长是指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及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人的教师”的成长,强调教师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二是“作为教师的人”的成长,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四、材料分析“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中,从学生答卷反映的情况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教师,“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学生找老师说。而从教师答卷调查结果看,却有90.2%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师愿意与“所有学生”或者“一部分学生”交朋友。而当调查问到“有人认为,对学生适当体罚是必要的”,居然有53教师“可以理解”,认为“确有一定效果。”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主体间性说”:在没有内在与外在压力与制约的情况下,彼此真诚敞亮、交互共生的存在状态。(1)平等对话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仅是指他们之间狭隘的言语交谈,而且是双方心灵窗户的“敞开”和情感的“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平等对话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是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承领。要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和生生平等。(2)互相尊重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独立的交往主体,师生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当前,师生之间的尊重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二是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三是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3)彼此评判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交而不往”,究其原因大概是交往主体之间缺乏评判。师生交往缺少学生对教师的评判;生生交往中只有相互间独白式的“倾听”,而无彼此的分析、讨论。(4)共享智识师生是课堂教学生活的创造者,都是课堂教学的资源,课堂教学效实际上是师生共享智识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之能够以一种超越的和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5)讲究实效一是要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的类型,二是教师要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使交往围绕实际内容展开,促使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第三章 教育功能一、选择1. 现代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A )A影响人的发展 B影响社会的发展 C 构建社会和谐 D 促进经济发展2.现代教育的扩展功能是( B )A影响人的发展 B影响社会的发展 C 构建社会和谐 D 促进经济发展3.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D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实践4.在通常情况下,对人的发展影响甚微的因素是( A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实践5.古代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A )A政治伦理功能 B发展个体功能 C改造社会功能 D筛选人才功能6.现代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C )A政治伦理功能 B发展个体功能 C改造社会功能 D筛选人才功能7.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实践8.提出教育就是为个体的”完满生活”做准备的人物是( D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斯宾塞9.“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只会打洞”以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卖葱,儿卖蒜”的说法认为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是(C )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个体实践10.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说明( A )对个体发展有影响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个体实践二、简答1.简述教育的个体功能。 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2.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3、教育功能的分类(理解) 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这是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进行分析的 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这是从教育作用的对象上进行分类的。 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这是从教育作用的层次上进行分类的。 正功能与负功能:这是从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的。4、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的体现 、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的社会化 、教育促进人的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教育促进人的职业、身份的社会化5、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的体现 、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第四章 当代中国教育一、选择1. 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是( C )A 1952年颁布的 B 1985年颁布的 C 1995年颁布的 D 2001年颁布的2.“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说明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A )A 政治与道德教化 B 培养人才 C 学习知识 D 经济发展3.我国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A )A 学校教育制度 B 国家考试制度 C 学历与学位证书制度 D 教育督导与评估制度4. 我国现行的学制属于( D )类型A五四五制 B五三三制 C六二四制 D六三三制5.我国现阶段教育督导的重心在( A )A幼儿园和中小学 B中专学校 C各类职业学校 D普通高校6.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B )A 办学体制改革 B管理体制改革 C投资体制改革 D人事制度改革7.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 D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与教育技术现代化 C教育制度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8.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实行的是( B )A 党委领导制 B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党委、校长共同负责制二、概念解释1.教育目的广义:教育目的泛指社会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狭义:教育目的指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与要求。2、 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3、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公立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三、简答1. 我国现行教育目的的内容是什么? 我国的教育目的(方针):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获得了法律的确定与保障。2. 当代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与任务有哪些?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办学体制的改革: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办学的体制。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建立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内部管理体制,使学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和有效自我办学以及有效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3.教育制度的概念是什么?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教育制度的概念:所谓教育制度,是根据国家的性质制订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 学校教育制度 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4.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包括哪些?核心目标是什么?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核心目标是:人的现代化第五章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一、选择1.标志着终身教育概念和体系形成的著作及代表人物是( B )A 耶利克利终身教育 B 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 C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 D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2.学习化社会概念首先提出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C )A 耶利克利终身教育 B 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 C 赫钦斯学习化社会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3.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终身教育体系”是(A )A 1995教育法 B 1995教师资格条例 C 1986义务教育法 D 1993教师法4.世界全面教育宣言确认的全民教育的最终目标是( C )A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 B满足个体各方面发展需要C满足全体儿童、青年、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 D满足下一代人发展的需要5.联合国决定国际扫盲年是( A )A 1990年 B 1991年 C 1992年 D 1993年6.“全纳教育”首先提出主要是针对( D )A幼儿教育 B小学教育 C中学教育 D特殊教育7.我国第一次就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立法是( D )A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 1993中国全民教育行动纲领C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2003中外合作办学条例8.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关于教育服务贸易的承诺中,未进入教育服务部门减让表承诺的是( B )A 基础教育 B义务教育与特服教育 C私立教育 D高等教育第六章 学生素质及其培养一、选择1. 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是( D )。 A升学率 B师资水平 C设备条件 D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2初中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 C )。A职业教育 B专业教育 C基础教育 D整体教育3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 D )。A互相排斥的 B矛盾的 C一样的 D统一的4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 B )。A核心地位 B首要地位 C次要地位 D重要地位5.素质教育的最大特征是( D )A选拔人才 B激烈竞争 C惟分数是从 D全面提高学生素质6.素质教育的目标是( A )A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B选拔人才 C优胜劣汰 D培养全才7.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D )A培养身体素质 B培养心理素质 C培养文化素质 D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8.学生素质层次当中,最基础的素质是( A ) A身体素质 B心理素质 C文化科学素质 D道德素质9.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因素是( D )A创新人格 B创新态度 C文化知识 D创新思维能力10.衡量学生道德素质的主要标志是( D ) A道德知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1.学生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是( A ) A教学工作 B班主任工作 C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活动 D课外活动二、简答1、素质教育的定义是从社会和受教育者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引导受教育者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1.学生的素质分哪些层次?素质教育的途径有哪些?从纵向看,学生素质可以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层次;从横向看,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又分别是由若干种素质构成。全面培养素质教育的途径有: 教育史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 班主任工作 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活动 课外活动第七章 课 程一、选择1. 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是( D )课程。A核心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2.下列哪一个“课程”是中国古代最早将课程作为一个词运用( A )。A“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一法制也” B“宽着期限、紧着课程”C“小立课程,大做功夫” D 以上都不是3.下列哪一点不属于核心课程的特点( D )A 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各年级的学习内容 B兼顾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 C把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认识特点结合起来 D组合相邻领域的学科构成一门学科4.根据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是( A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核心课程 D综合课程5.将两门及以上相邻学科合并成一门课程的课程是( D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核心课程 D综合课程6.伴随正规课程出现的,对学生起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些内容被称为( D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核心课程 D潜课程7.从课程设置形式划分,课程被划分为( B )A显课程与潜课程 B选修课与必修科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与核心课程8.下面哪一项是课程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C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学资源9.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B )A世界潮流使然 B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必然 C人的发展的需要 D课程本身的原因10.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A )A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民族复兴 B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D学习方式的变革二、概念解释1、课程的含义广义:课程是按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学校安排和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一切活动。狭义: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所有学科(或科目)的总和。三、简答1.课程的分类主要有哪些?(理解P165)从课程的形态划分为: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核心课程 整合课程从课程的存在方式划分为:显课程: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 潜课程:又称“隐蔽课程”,他是指伴随着正规教育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些内容。从课程的设置形式分:选修课 必修课从课程开发过程分:理想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 观察的课程 体验的课程2、课程的表现形式: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的组成:指导想想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考试考察 课程实施、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课程资源概念: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教材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2.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理解: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制定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改善课程实施的过程 规范教材的开发与管理 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第八章 教 学一、选择1. 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主体关系是( B )的关系。A教师和校长 B教师和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