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pdf_第1页
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pdf_第2页
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pdf_第3页
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pdf_第4页
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人高等教育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题目:目: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完 成成 人:人:杨昌静杨昌静 专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层次:年级层次:2012015 5 级级本科本科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完成时间: 怀化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制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 2015级 杨昌静 摘要:我们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科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本 文将从实施德育渗透的内容、要求、方法、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五个 方面阐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数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 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利用数学美对学生审美教育、贯彻素质教育 原则。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德育渗透要适时适度。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1 数学中蕴含的德育内容 1.1理想教育 数学源于实际,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华罗庚说:“宇宙之 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 繁无处不用数学.”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现代化 建设和科技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必将激发他们学好数学,以报效祖国 的情感使学生了解科技的突飞猛进对数学工具的更高要求,而有待后 人不断探索创新的事实,必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将现实和理想结合 起来.发奋学习这样可为学生树立革命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像陈 景润,他攀登 “哥德巴赫猜想” 这一科学高峰的艰险历程中,为了理想, 为了科学,以契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毅力,在不足十平方米的斗室中, 埋头苦干,常常为了一个公式,一个数据而废寝忘食,终于在1972年把 人们200多年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 步.这些名人的感人事迹无疑会让学生受到极大的感染,以此激励、 教 育学生像这些楷模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 2. 1.2 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历史悠久,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史、数学史.商高定理(勾股定 理)、祖恒原理、杨辉三角、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是传统 数学的宝贵财富.历史名人举世瞩目,仅公元前三世纪的刘徽一人就 赢得了多项世界之最:他最早提出分数除法法则,给最小公倍数以严 格定义、应用小数、提出非平方数的近似值公式,给出负数定义和负 数加法法则,把比例和“三数法则”结合起来,给出一次方程定义和 完整解法,提出割圆术、把圆周率计算到3.1416,用无穷分割证明了 方锥的体积公式,创造“重差术”(即测量可望不可及目标的一种方 法)现在虽时过境迁,但割圆术仍不失为极限这一费解概念极好的几 何解释.刘徽的辉煌成就不时的在教材、习题中闪光,结合于教学必 将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诚然,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闭关锁国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近代我国数学曾一度萧条、落后,但新中国成立带来了科学的春天.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华罗庚、苏步青、陈省身等,他们在各自领域都 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们的辉煌业绩和爱国 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的足迹在数学教材中的再现,必 将为后人敬仰,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1.3结合数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辨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 也充满着矛盾.”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客观世界遵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运动、变化、发展,故反映 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处处充满着唯物论和辩证法.同时在漫 长的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积累了一整套科学规律和处理问题 的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立论基础和科学证明. 如正负整数,正负分数对立统一于有理数,有理数无理数对立统一于 实数,实数和虚数对立统一于复数;引入负数后、加减法对立统一于 加法,引入分数后、乘除法对立统一于乘法,引入分数指数后、乘方 和开方对立统一于乘方;而函数、轨迹、数形结合、化归换元又是运 动、变化、联系转化思想的体现. 数学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 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传播者. 如圆的定义为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即圆为平面内 一点运动变化且遵循一定规律 (和定点保持定长) 运动时所留下的痕 迹.教学时经上述分析、不仅给学生静圆以动感,而且使学生认识到 运动变化是有章可循的.这样有助于学生运动、变化、联系等观点的 形成.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奠定良好基础. 1.4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数学是逻辑性最强的科学,通过对定理、法则的严格推导,可培 养学生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正直讲理的思想品质;结合学生作业错 误,从反面领会数学的严密性,从而逐步树立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 科学作风; 对一些综合题、 复杂题的分层推演又可培养学生不怕困难、 坚韧不拔的毅力;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又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激 发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变革精神,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 好的个性品质,发展学生特长,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十分有 益. 1.5利用数学美对学生审美教育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 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4.数学源于自然,大自 然的美妙不难在数学中找到其“缩影”,如对称美、和谐美 ;同 时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又使它放射出简洁美、精确美、统一美、奇 异美、开放美的异彩.数学是一门既真又美的科学,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具有至高的美 5. 数学教学要注意挖掘和发现数学本身的美,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公式和繁杂的图形, 而是一种科学 美.数学中的许多定理、公式、论证过程, 解题中最简方法等都体现 了数学简洁美.数学中函数图象的对称、 圆锥曲线的点对称和线对称, 著名的杨辉三角形中的对称等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数学中代 数、 几何的互相渗透, 数与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及数学中一些特殊解法 等 都 体 现 了 数 学 的 奇 异 美 . 又 如 立 体 几 何 中 辛 森 公 式 v=1/6h(S1+4S0+S2)把柱、锥、台和球的体积公式统一在一起, 解析几 何中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和统一极坐标方程等反映了数学的和谐美. 曾经有一位数学家说过:“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的审美能力 6.”因此在教学中, 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 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 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陶冶美的情操. 2 实施德育渗透的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寓德育于智育之中, 要将德育目标与数 学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结合起来, 组成合理的科学的教学 结构,通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教学活动,使德育内容在教学中潜移 默化地影响学生,逐步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为此对教师提出下列 相应要求. 2.1 贯彻素质教育原则 强化德育意识:数学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一支强大的力量,承担着 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材的重任.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而思想品德在学生素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应在 “把德育放在首位”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数学教育不存在法 制教育的某种强制性,也不具有道德教育的某种约束性,要寓德育于 智育之中,必须在“寓”字上下功夫、作文章,研究寓的艺术,寓得 自然,合情合理,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生效. 2.2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数学的德育因素很多,但它不像政治课那样外露,多蕴含于数学 教材的深处,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掌握其科学体系、把握其结构 联系,从中挖掘出德育因素,并前后照应,理清脉络.如经过钻研, 圆锥曲线一章德育内容确定如下: 2.2.1 结合圆锥曲线轨迹定义教学,培养学生运动变化观点,反 对形而上学. 2.2.2 结合圆锥曲线统一定义教学,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量变 质变规律教育. 2.2.3 通过圆锥曲线知识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 风,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将来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2.4 结合圆锥曲线标准方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2.3 德育渗透要适时适度 德育渗透伴随教学活动进行,而其中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 备课时,既要备教学目的要求,又要据知识的具体内容、学生心理生 理特点确定德育目标,并明确什么时候、哪个环节渗透什么样的德育 内容及渗透的程度;上课时既要注意知识性、科学性,又重视知识中 的思想性,将两者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形成技 能技巧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如在复习圆锥曲线内容时,由椭圆、双曲 线第一定义,抛物线定义以及它们的标准方程、性质,明确它们是不 同的是对立的;然而通过椭圆、双曲线第二定义总结椭圆、双曲线、 抛物线统一定义(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距离之比为e的点和轨迹) 因它们都是平面和圆锥面的截线而统称为圆锥曲线, 共处于一个统一 体中,这些无疑给学生对立统一规律教育;分析离心率(e=0时为圆、o e1时为椭圆、e=1时为抛物线、e1时为双曲线) 7,又是对学生 进行量变质变规律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是智育的广阔天地,也德育渗透的用武 之地.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 对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 如朴素大方整洁庄雅的衣着,科学干练、井然有序、抑扬顿挫而又富 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层次分明、清洁工整、潇洒流畅的板书,和蔼庄 重而又寓于变化的教态,精美别致、直观形象的教具,都能使学 生赏心悦目、情感共鸣而德智双收.因此在这些方面也对教师有相应 的要求. 3 德育渗透的原则 为收到教书育人的双重功效,德育渗透应遵循以下原则: 3.1科学性原则 数学教学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坚 实的基础.学习数学需要正确的动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遵循认识论 的规律.因此,德育渗透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原理,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注意数学课的本质特征,把握德育渗透的适度、力度、 结合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2渗透性原则 教学中要将智育和德育融为一体,防止牵强附会,贴政治标签. 要找好德育渗透的切入点,抓住道德的基本点,由此深入、辐射,才 能收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将德育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 透,达到课堂教学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最高境界. 3.3系统性原则 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耳濡目染、 潜移 默化的渐变过程,要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德育目标制定德育计 划,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水到渠成,收到成效. 3.4量力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认知基础 和思维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循序 渐进地进行.学生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形成,总是因人而异,不 可能是同一模式,因此,在保证共同施教达到统一要求的前提下,还 要照顾不同学生的层次特点,注意个别教育与共同教育相结合. 3.5情感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德育讲究艺术性,充分发挥情感效应在师生交往中, 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在课内外均 以教育者自居, 表情严肃, 态度严厉, 学生就会产生压抑感和约束感, 甚至会造成心理障碍,日积月累就会对教师敬而远之,这时的教育自 然是低效甚至无效.反之,尊重学生,真诚地关心和理解学生,对学 生严格要求,耐心帮助,一视同仁,就会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 气氛中接受知识,领悟道理,在感情交融的情境中获得启迪,在不知 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要通过 自己的情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渗透德 育 8. 3.6持之以恒原则 革命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建立,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 一夕所能完成的.“十年育树,百年树人”道出了育人工程的长远性、 艰巨性 9.一个人思想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量变质 变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懈努力,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才能逐步提高. 3.7与时俱进原则 数学的科学体系在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变化,社会对 学生的德育要求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 透德育的内容、途径等也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要不 断探索,不断创新. 4 德育渗透的基本方法 4.1同向渗透 即在教学中随着知识内容的展开而渗透德育内容.德育的内容与 知识的传授是同步的,这种方法能把渗透的内容与数学知识有机的融 合在一起,细流潺潺,水到渠成. 4.2阶段渗透 即在课堂小结时,通过巧妙的点拨融入的德育内容.这种方法能 精确恰当地突出知识点和渗透主要内容画龙点睛,言微义中、起到一 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4.3哲理渗透 即通过具体习题的分析,晓知辩证法的道理,数学中充满了辨证 法,正和负、 奇和偶,正弦和余弦,乘方和开方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数学也应采用辨证的方法,诸如引导学生认识一题多解与多题归一问 题,引导学生理解相互对立有相互统一的概念间的关系,点拨学生全 面的分析习题等,都是大有益处的,这就是哲理渗透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就能养成全面分析问题,辨证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进而树立科 学的世界观. 4.4自我渗透 即引导学生独立思索,使之从中悟出道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经常让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找出习题之间的相互联 系和区别,以总体上把握习题的类别.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真分析习 题的特点,显示已知条件进而思索探求结果的途径,最后找出其中的 规律.这样学生就能够由此及彼地归纳问题,学会用典型掌握类别的 方法推而广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我们常说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 师为主导其意义就在于此. 5 实施中应重视的两个问题 5.1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是教师 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10 .教师应面向新世纪, 充分认识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深远意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 正将每节课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明确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 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学生都在细心观察,甚至效 仿.教师通过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始终的 教风、 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 激励他们以坚韧不拨的顽强精神, 向理想目标迈进.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除了精通自 己所教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数学史知识和数学思想方面的知识,能 把握道德数学教学的脉络,理出思想教育的层次,探索一些具体的德 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一代为已任,树 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准确把握学生所思、所求、所感、 所爱,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5.2着眼课内,放眼课外 学生个体品德心理的形成, 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 果, 实践性活动是实现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教学中要着眼课内, 放眼课外,课内长期渗透,课外集中拓宽,才能促进学生把数学学习 与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兴趣化为更大的求知内驱力,进而深 化德育效果.丰富多彩的课外数学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是德 育的生动的大课堂,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庆平.论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 报,2005,7(4):531-532. 2 张二艳.浅谈成人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河北成人教育, 1999,6:21. 3 罗寿果.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8,(2):100-101. 4 张建淳.新课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技文汇, 2006,8:55. 5 樊美林.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导报,2007,(2):1-2. 6 翟素琴.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安徽教育,1997,(10):33. 7 郑七星.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机械职业教 育,1997,(2):13-14. 8 郭勇,刘衍玲.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德 育,2006,1(11):16-17. 9 梁金龙.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 报,2002,15(4):56-58. 10王启民.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甘肃日 报,2004,9(29):133-134. Abstract: how can we bette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 of moral education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educa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content, requirements, method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five aspect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how to permeation of mor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