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读音》PPT课件.ppt_第1页
《古代诗文读音》PPT课件.ppt_第2页
《古代诗文读音》PPT课件.ppt_第3页
《古代诗文读音》PPT课件.ppt_第4页
《古代诗文读音》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与课件:,姓名:简启贤 出生:1949年6月 学历:研究生碩士 专业:汉语史音韵学方向 职称:教授 通讯,课件网上下载: 搜索 “新浪共享资料”, “古代诗文读音”。,古代诗文的读音问题,简启贤 二零一一年七月,一.我们只能用普通话诵读古代诗文 二.古代诗文的读音问题 三.古代韵文的读音问题,古代诗文的读音问题,一.我们只能用普通话诵读古代诗文,1.古今语音不同 2.古代有“普通话” 3.我们不能用古音诵读古代诗文 4.现代汉语方言保留的古音成分多寡不同 5.我们不能用方音诵读古代诗文 6.普通话有优点,1.古今语音不同(一),研究汉语语音历时变化的学问: 音韵学 古代的科学的记音方法: 反切,1.古今语音不同(二),中古语音例: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1.古今语音不同(三),上古语音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2.古代有“普通话”(一),上古雅言: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论语述而,2.古代有“普通话”(二),汉代以后通语: 谬、谲,诈也。凉州西南之间曰谬,自关而东西或曰谲,或曰谬。诈,通语也。 方言第三,2.古代有“普通话”(三),上古方言分歧不大: 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孟子滕文公下),2.古代有“普通话”(四),中古“江东”与“河北”有方言分歧: 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 陆法言切韵序,3.我们不能用古音诵读古代诗文,困难: 上古音不明。 学习古音困难。 听众也需懂古音。,4.现代汉语方言保留古音成分多寡不同,云南话保留的古音成分: 街 敲 项 gai kao hang 脚 雀 约 io,5.我们不能用方音诵读古代诗文,困难: 如果用闽语和粤语,需要学习。 听众也需要学习方音。 如果用自己的方音,各地方音不同,难以交流。,6.普通话有优点(一),声调:,6.普通话有优点(二),声母: 平翘有别,鼻边有别,与古音同。 广州话:平翘不分。 南京话:鼻边不分。,6.普通话有优点(三),韵母: 前后鼻音有别,与古音同。 昆明话前后鼻音不分: 音-英 跟-更 班-帮,一.我们只能用普通话诵读古代诗文 二.古代诗文的读音问题 三.古代韵文的读音问题,古代诗文的读音问题,二.古代诗文的读音问题,1.假借 2.通假 3.破读 4.古今字 5.特殊读音 6.文白异读,1.假借(一),假借: 假借是因为造字时代字少,以及有些意义较虚的词不好造字,于是借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1.假借(二),读音相同的假借: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1.假借(三),读音不相同的假借: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通假(一),通假: 通假是放着已有的该用的字不用,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字来代替的用字方式。,2.通假(二),读音相同的通假: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 论语阳货,脩,鐘,2.通假(三),读音不相同的通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论语八佾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论语宪问,无,谤,3.破读(一),破读: 破读是古人用改变字音来区别词义的一种方法。 古人在阅读时,当这些多义多音词表示旧义应该读旧音时,他们就称读“本音”或“如字”;如果表示新义应该读新音时,他们就称“读破”或“破读”。,3.破读(二),保留到现代汉语的破读: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论语先进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3.破读(三),保留在现代汉语字词典中的破读: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论语阳货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 论语乡党,3.破读(三),没有保留的破读: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子罕,4.古今字(一),古今字: 一个词发展出多个意义之后,最初纪录这个词的字形没有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多义字。后来古人又造出新字来分化其中的某个或某些意义,这就形成了古今字。原字是古字,后造的字是今字。 所谓“今”,不是今天,还是古代。先秦为古,汉代就是今;汉代为古,南北朝就是今。,4.古今字(二),读音相同的古今字: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论语子罕 (曾晳)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论语先进,返,稀,4.古今字(三),读音不相同的古今字: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 (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论语微子,现,饲,5.特殊读音(一),古代人名地名常有特殊读音(1) :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论语季氏,oyo,b,5.特殊读音(二),古代人名地名常有特殊读音(2) : 葉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论语述而,sh,6.文白异读(一),文白异读: 所谓文白异读,是指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同一个词有两个(少数有两个以上)读音,其中一个有书面语色彩,称为文读音,另一个有口语色彩,称为白读音。,6.文白异读(二),文白异读的分辨: 分辨文白异读音中的文和白方法是,文读用于书面语词、多音节词,白读用于口语词、单音节词。,6.文白异读(三),诵读古代诗文一般应该采取文读: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论语季氏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三字经,一.我们只能用普通话诵读古代诗文 二.古代诗文的读音问题 三.古代韵文的读音问题,古代诗文的读音问题,三.古代韵文的读音问题,1.不宜用改变字音的方法来求得押韵和谐 2.中古入声字的判断 3.中古平仄难以再现,1.不宜用改变字音的方法来求得押韵和谐(一),用改变字音的方法来求得押韵和谐: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u,i,i,杜牧山行,i,1.不宜用改变字音的方法来求得押韵和谐(二),多数情况下无法改变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i,i,三字经,2.中古入声字的判断(一),中古格律诗的吟诵: 在中古诗歌吟诵中,要求把古代入声字读得短促一些,把古代平声字读得缓长一些,以便构成平仄对比,体现古人吟咏诗词的风格。 有些人说,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就是中古的平声,普通话的上声去声就是中古的上、去、入声,这个判断不对。,2.中古入声字的判断(二),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中有中古入声字:,中古,今,2.中古入声字的判断(三),根据古入声调在不同方言中的派入: 凡普通话读阴、上、去而西南方言读阳平的字是古代入声字。,2.中古入声字的判断(四),根据古入声调在不同方言中的派入: 凡普通话和西南方言都读阴、上、去的字不是古代入声字。,2.中古入声字的判断(五),根据今阳平调的来历: 凡不送气的阳平字是古代入声字: b拔 d笛 隔 j绝 zh浊 z足 凡m、n、 l、r和零声母的阳平字不是古代入声字: m迷 n拿 l來 r如 移,2.中古入声字的判断(六),根据古入声字在今韵母中的分布: 凡鼻音尾字不是古代入声字。 班-n 肯-n 康-n 中-n 凡zi、ci、si音节的字不是古代入声字。 自 此 四 凡er韵母字不是古代入声字。 兒 二 耳,2.中古入声字的判断(七),根据古入声字在今韵母中的分布: 凡uai、uei韵母字不是古代入声字。 快 对 除“靴瘸”以外的e韵母字是古代入声字。 越 缺,2.中古入声字的判断(八),根据古入声字在今韵母中的分布: 凡普通话有元音韵尾而西南方言没有的字是古代入声字。 白-i 黑-i 烙-u 六-u 凡方言中的io韵母字是古代入声字。 脚 雀 学,2.中古入声字的判断(九),根据入声声旁:,白 夹 合 各 啇 勺 乞 劦,甲 鬲 吉 舌 曷 复 辟 菐,畐 责 及 乐 列 咢 莫 竹,聂 睪 孛 出 乍 枼 尗,3.中古平仄难以再现(一),平仄: 平仄是中古时人用来分析声调调型的术语,平指调型为平的声调,仄指调型为不平的声调。,中古,3.中古平仄难以再现(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