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2.2海底地形的分布练习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2.2海底地形的分布练习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2.2海底地形的分布练习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2.2海底地形的分布练习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4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2.2海底地形的分布练习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关于大陆架和大陆坡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陆架组成物质与海洋相同B.大陆架宽度从高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C.大陆架即大陡坡D.大陆坡相对陡峭答案:D解析:大陆架组成物质与陆地相同;大陆架宽度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洋盆又称“深海平原”,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B.洋盆地壳活动相对活跃C.洋盆地形较为陡峭D.洋盆内部是一系列广阔平坦的平原,没有山脉、丘陵答案:A解析:洋盆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洋盆地形较为平坦;洋盆内部分布着一些海底火山、海底丘陵及海底山脉。3.关于洋中脊的叙述,正确的是()A.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B.洋中脊只分布在三大洋中C.太平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D.印度洋中脊呈“S”形答案:A解析:洋中脊在四大洋中都有分布;太平洋中脊位于大洋偏东位置;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读图,完成第45题。4.图中所示的海底地形分别是()A.大陆架、大陆坡B.洋盆、大陆架C.洋中脊、大陆坡D.大陆坡、大陆架5.关于岛弧与海沟的叙述,正确的是()A.岛弧与海沟都是相伴在一起的B.岛弧与海沟位于生长边界C.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长的海沟,长度为11 034米D.海沟处于消亡边界答案:4.A5.D解析:第4题,从海底地形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大陆架在靠近大陆的浅海部分,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它的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架外缘有一巨大的陡坡,叫做大陆坡,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大陆坡以外分布面积广大的平坦部分,则为洋盆;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第5题,岛弧与海沟并不都是相伴而生的。海沟处于消亡边界,马里亚纳海沟为世界最深海沟,最大深度为11 034米。6.关于海底地形叙述正确的是()A.海底最宽广的部分是大陆架B.海底最狭小的部分是洋盆C.海底最浅的部分是大陆坡D.海底最深的部分是海沟答案:D解析:海底最宽广的部分是洋盆,最浅的部分是大陆架,最深的部分是海沟。7.读海底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所示的海底地形是,A的形状呈形,B海底地形所处的大洋是,呈形。(2)在图中用笔描绘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它的名字是。(3)在图中的太平洋海域C所示的海底地形为,并说明该海底地形的特点。答案:(1)洋中脊“S”印度洋“入”(2)图略。马里亚纳海沟(3)洋盆面积广,深度大,地形较为平坦,地壳活动相对稳定。解析:图中A、B表示的是洋中脊。A是大西洋中脊,呈“S”形;B是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为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群岛的东部。C所示的太平洋海域的海底属于大洋洋盆地形,其特点是面积广,深度大,地形较为平坦,地壳活动相对稳定。二、能力提升人们把海洋誉为“蓝色国土”。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第12题。1.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d为大陆架B.d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C.f处是洋中脊D.b处的坡度大于c处2.岛弧是指大陆和洋盆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图中岛弧主要分布在()A.bc处B.d处C.e处D.f处答案:1.C2.A解析:本组题考查海底地形的有关知识。图中b处是大陆架,c处是大陆坡,d处是海沟,e处是洋盆,f处是洋中脊;岛弧的外缘常常伴生着海沟,位于图中bc处;大陆架上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读“海底地形图”,完成第35题。3.图中序号所示地区岩石最年轻的是()A.B.C.D.4.图中序号所示的地区地壳活动频繁的是()A.B.C.D.5.图中序号所示的海底地形是()A.大陆架B.洋盆C.海沟D.洋中脊答案:3.D4.A5.B解析:为洋盆,为大陆坡,其深度变化大,坡度陡;离洋中脊越近岩石越年轻;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发火山、地震。下图为“某地区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第67题。6.甲处海底地形为()A.海沟B.大陆坡C.海岭D.大陆架7.甲处海底地形一般分布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处岛弧、海岸山脉外侧多分布在大洋中心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A.B.C.D.答案:6.A7.A解析:第6题,甲处深度约6 000米,呈带状分布,为海沟。第7题,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多分布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交接处或岛弧、海岸山脉外侧;洋中脊多分布在大洋中心;大陆架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读“南海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第810题。8.海洋生物繁盛的海域是()A.甲、乙两地B.乙、丙两地C.乙、丁两地D.甲、丙两地9.图中大陆沿海地区,为减轻台风、海浪对海岸带的破坏,正在努力扩大恢复的生态工程为()A.基塘农业生态工程B.以海堤为主的防护工程C.红树林生态工程D.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防护林工程10.关于图中丁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深海平原”之称,地形较平坦B.水深多在2 000米左右C.内部有海底火山,说明地壳运动活跃D.内部常有岛弧、海沟答案:8.D9.C10.A解析:第8题,海洋生物繁盛的海域为大陆架。第9题,红树林海岸可以减轻台风、海浪对海岸带的破坏。第10题,洋盆水深平均为4 0006 000米,处于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地形较为平坦,岛弧、海沟分布于洋盆边缘。下图为北半球东部沿海某区域等值线图。该图比例尺为18 000 000,山顶距离海岸线的水平距离在250千米左右。读图,完成第1112题。11.a地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A.600米B.1 400米C.400米D.1 000米12.b区域可能是()A.山谷B.大陆坡C.山脊D.海岭答案:11.B12.B解析:第1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a地海拔为400米,b的水深为1 000米,所以其相对高度为1 400米。第12题,b区域水深较深(1 000米)且附近等深线密集,说明其坡度较陡,为大陆坡。读图,完成第1314题。世界洋中脊分布图13.关于洋中脊的叙述,正确的是()A.洋中脊又称“深海平原”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均有分布,北冰洋没有C.贯穿大洋中部,与两岸大致平行D.中轴为裂谷,多发火山、地震14.图中有一段尚未确定的洋中脊,其通过了海峡()A.麦哲伦B.德雷克C.莫桑比克D.白令答案:13.D14.B解析:此组题借世界洋中脊分布图考查了洋中脊的分布特点。洋盆又称“深海平原”。洋中脊在四大洋中均有分布,且在各大洋分布不同。贯穿大洋中部,与两岸大致平行的是大西洋中脊。由图可见,尚未确定的洋中脊从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的德雷克海峡经过。15.下图为“某海域等深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海域为海,丙处的海底地形为。(2)甲处海底地形为,试分析其海洋生物繁盛的原因。(3)乙处海底地形为,试分析其特点。(4)该海域特有的生物海岸有、。答案:(1)南洋盆(2)大陆架因接受来自大陆的河流沉积物和营养盐,阳光可投射至海底,海洋生物繁盛。(3)大陆坡水深一般为2004 000米,宽度宽窄不一,是地球上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4)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16.根据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中新社雅加达2014年2月14日电2014年2月13日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克卢德火山大规模喷发已造成3人死亡。该次火山喷发剧烈,火山喷发的声音传至200千米外,火山灰一直升到28千米的高空,并飘至邻近的中爪哇省、西爪哇省和日惹特区。印度尼西亚当局已将该火山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级,要求火山口周围10千米内的居民立即撤离,超过10万人被疏散。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目前仍有129座活火山。其中的喀拉喀托火山在过去的77年中,由于火山喷发,它已从海中上升至海拔400多米的高度。(1)图中岛屿西南面和东北面的世界大洋分别为和。(2)图中岛屿南侧最深处所属的海底地形类型为,请说明判断的依据。(3)图中火山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约为米。图中A城的气候类型为。(4)说明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其对图示岛国的影响。答案:(1)印度洋太平洋(2)海沟等深线密集,坡度很陡,深度大且超过6 000米,呈狭长带状延伸。(3)7 850热带雨林气候(4)板块消亡边界。图中岛国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