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院士-关于粮食安全与可持续性的思考.ppt_第1页
刘旭院士-关于粮食安全与可持续性的思考.ppt_第2页
刘旭院士-关于粮食安全与可持续性的思考.ppt_第3页
刘旭院士-关于粮食安全与可持续性的思考.ppt_第4页
刘旭院士-关于粮食安全与可持续性的思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粮食安全与可持续性的思考 刘 旭 中国农业科学院,100081,汇 报 提 纲,序 言 一、粮食危机的成因 二、中国60年来的粮食生产状况 三、中国粮食供求关系目前处于紧平衡 四、进入21世纪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 五、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粮食安全保障 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结 语,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紧平衡,始终是国情。粮食是国民经济的战略物资。当今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发生了新变化,必须重新认识粮食安全问题。首先要对“粮食”有明确的定位,对其特点加以新的诠释,粮食是基础性的公共产品,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应像投资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一样,纳入公共财政投入。,序 言,粮食的新诠释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 没有不行,少了也不行,多了还不行 粮食是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公共产品 受益对象是所有成员,具有放大效应 粮食是弱质产业产品 受自然、经济、生物影响,靠天吃饭 粮食是多功能产品 食用、原料、生态、观光、文化功能,序 言,粮食安全的新内涵,数量保障:既要保障粮食总量能满足需求,也要保障合理的品种结构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喜好; 质量保障:既要保障产品具备满足人体健康的科学合理的营养价值,还要达到绿色安全的食用标准; 流通保障:既要保证全国各地(包括边远销区)能够得到充足、及时的粮食供给,又要保障粮食市场价格稳定且平民化,使人们买得到又买的起。,序 言,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定位 总量保障的充分安全保障我国口粮消费95%以上粮食由本国生产,利用国际市场在小范围内进行余缺调剂,满足多样性化消费需求。 总体保障的必要安全保障我国的饲料和工业等用粮需求绝大多数为本国生产,利用国际市场进行必要补充。,基本保障的可调安全保障中国人民积极和健康的膳食需求和食物喜好,使其具有科学的营养价值和绿色的食用标准,在世界食物市场可调的基础上保障食物安全。 主体保障的可控安全在可控制安全水平和范围内,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供给稳定永续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定位,序 言,一、粮食危机的成因,粮食问题,由于2000年以来世界粮价持续走高,特别是2007年开始陡然飞涨,引起了联合国及各国政府与人民的高度关注。 世界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油价上涨生产资料上涨推动粮价 (大约25%作用)。 生物乙醇开发粮食紧张拉动粮价 (大约30%作用)。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亿 多吨玉米用做生物乙醇的开发。 人为炒作,一、粮食危机的成因,但是形成粮价持续走高,近几年来飞涨的根本原因是粮食供求关系所至。 世界谷物总产从19501985年,每年粮食增产超过人口增长,但从1986年至今每年粮食增产低于人口增长,造成粮食供求紧张 。 显然粮食供求持续偏紧,继而拉动粮价持续走高,直至飞涨。,二、中国60年来粮食生产状况,2.1 总体情况,中国粮食作物的生产自19492011年的62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总产从1949年的1132亿kg,经1958年的1977亿kg、1978年的3048亿kg 、1998年的5123亿kg,于2011年达到5712亿kg的历史最好水平;,二、中国60年来粮食生产状况,2.1 总体情况,粮食播种面积则从1949年的16.5亿亩上升为1956年的20.45亿亩,以后逐渐经1958年的19亿、1978年的18亿、1998年的17亿,2003年降至14.9亿亩最低点,到2011年恢复到16.586亿亩; 粮食单产则从1949年的68.6kg/亩,经1958年的104.5kg/亩、1978年的168.5kg/亩、1998年的300.1kg/亩、一路攀升到2011年的344.4kg/亩。,二、中国60年来粮食生产状况,2.2 粮食产量增加与技术措施,亿kg、kg、亩,三、中国粮食供求关系目前处于紧平衡,3.1 中国粮食总量整体情况,20世纪5060年代 中国粮食略有出口 20世纪 6070 年代 中国粮食进出平衡 20世纪 80 年代 中国粮食进口1000万吨/年 20世纪 90 年代 中国粮食进口2000万吨/年 本世纪第一个十年 中国进口大豆5000万吨/年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 中国进口粮豆6000万吨/年,三、中国粮食供求关系目前处于紧平衡,3.2 中国人口增长与人均粮食增长百分比,三、中国粮食供求关系目前处于紧平衡,3.3 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与单产增速减缓,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从1958年开始,每20年减少1亿亩,目前播种面积与1949年基本持平,为中国历史最高播种面积的80%; 中国的粮食单产增速在改革开放前为每年3.4kg/亩,在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为每年6.6kg/亩,但最近13年又为每年3.4kg/亩。,人口还在增加、需求还在增长,而且 中国由南粮北运转变为北粮南调,加剧水的短缺; 中国耕地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20.89亿亩、90年代19.51亿亩下降到2008年的18.26亿亩,而且高产田比例下降、低产田比例上升; 全球气候变暧加剧了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与灾情加重; 农民积极性不容乐观,农民素质亟待提高。,四、进入21世纪中国生产粮食面临的挑战,1998-2007 年中国人口增长率与人均消费增长率对粮食的需求分析,年份,人口与消费,亿,年增%,斤,年增%,年增合计,1998,12.4761,0.91,753.2,0.05,0.96,1999,12.5786,0.82,753.8,0.08,0.90,2000,12.6743,0.76,752.8,0.31,1.07,2001,12.7627,0.70,756.1,0.44,1.14,2002,12.8453,0.65,757.2,0.15,0.80,2003,12.9227,0.60,761.3,0.54,1.14,2004,12.9988,0.59,764.1,0.36,0.95,2005,13.0756,0.59,768.0,0.51,1.10,2006,13.1448,0.53,772.5,0.58,1.11,2007,13.2129,0.52,776.1,0.52,1.04,人口,粮食消费, 每年至少要保证粮食总产增长1以上,四、进入21世纪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4.1 刚性需求未变粮食增长变缓,我国粮食单产逐年增长率及其十年均值的比较, 与年均至少保证粮食总产增长1以上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四、进入21世纪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4.1 刚性需求未变粮食增长变缓,在经过多年暖冬之后,2009年河北等地在小麦幼苗期出现极端低温,致使小麦生产受到影响。 上述图片拍摄于2010年4月25日,河北,石家庄,四、进入21世纪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4.2极端气候频发,生产面临挑战,四、进入21世纪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4.2 极端气候频发,生产面临挑战,2010年4月在山东省烟台地区,处于孕穗期的小麦遭受降雪,致使小麦结粒性受到影响。 图片拍摄于2010年4月28日,山东,烟台,四、进入21世纪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4.2 极端气候频发,生产面临挑战,2008年冬天至2009年春天,河南等我国小麦主产区遭遇100天以上的干旱,致使小麦生产受到影响。,五、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粮食安全保障,保障粮食安全有两种根本不同的理念 基于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污染的 “四高”理念 20世纪的粮食安全保障实践证明是走不通的。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粮食安全保障 即“四型” 生产效益型、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产品安全型 21世纪的粮食安全保障只能是此种实践,五、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粮食安全保障,5.1 人口增加、需求增长的双重压力,我国人口每年增加在0.5左右,人均需求增长0.5左右,合计为每年粮食总需求增长1,这种状况至少持续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 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人口将在2034年达到15亿的高峰值,我国人均粮食需求可能会在430450公斤时达到基本稳定,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在2020年应为5600亿公斤,2030年应为6000亿公斤,目前生产能力为5250亿公斤。,五、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粮食安全保障,5.2 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中国耕地资源已从最高值的20.89亿亩降至目前的18.21亿亩,粮食播种面积1949年为16.5亿亩,2011年仍为16.586亿亩,与1949年基本持平。 有限的耕地资源,还面临着大面积污染,有专家估计大约有1/5的耕地污染严重,同时还受沙化、石化威胁。 中国水资源仅占世界人均1/4,而且农业用水已占70,没有增加余地,加之北粮南运,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压力。,五、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粮食安全保障,5.3 种粮效益低,农民收入低的双重影响,目前我国种粮效益低,导致农民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南粮北运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不能提高种粮户农民收入,粮食安全则没有保障,因此粮食播种面积不可能再从16.5亿亩扩大,只能有所下降,以提高园艺经济作物比例,增加农民收入。据测算到2020年播种面积可能降至16亿亩以下,2034年可能只有15亿亩。,五、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粮食安全保障,5.4 单产增加举步为难,科技支撑压力巨大,可以看出,保障粮食安全只能靠单产增加,但单产增速在降低,因此科技支撑压力越来越多。 据测算每年每亩要递增3公斤,到2034年可达413公斤/亩,如果那时播种面积保持在15亿亩,则总产在6195亿公斤,届时人口处于15亿人最高峰,人均413公斤/年,比2011年人均占有量426公斤还低13公斤,因此每年单产必须超过3公斤,才可以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平衡。,五、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粮食安全保障,5.5 保障粮食安全任务巨大, 科技创新只能首当其冲,从总体需求、资源环境状况、效益与农民、科技支撑诸方面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文明的角度分析,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只能也只能由科技创新来承担。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讲的那样,农业“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讲,还是要靠科学技术。”,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我国人口增长率不高但绝对量大,人口增长和收入增加改变消费结构带来的粮食需求年均增长率仍将达到约1%,这就要求从现在到2030年我国必须保证粮食的年均增长率在1以上才能满足需求。 在保障95%自给率的基础上,2020年人口不超过14亿人的情况下,粮食播种面积必须要保障不少于16亿亩,亩产达到350360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达到5.6亿吨;,6.1 总体目标与战略,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在保障95%自给率的基础上,2030年人口不超过15亿人的情况下粮食播种面积必须要保障15.5亿亩,亩产达到390-400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达到6亿吨。 2030年以后稳定实现“1146”目标。即全国人口稳定在15亿,播种面积稳定在15亿亩,1人1亩播种面积,亩产达到400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到6亿吨。,6.1 总体目标与战略,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一个战略:保面积 攻单产 引导消费 两大举措:区域均衡增产 玉米优先发展 三大支撑:防灾减灾 节本增效 增值降损 四大保障:政策保障科技引领投入驱动机制创新,6.1 总体目标与战略,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保面积 攻单产 引导消费,6.2. 国家粮食安全的一大战略,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保 面 积 坚守政策红线,确保资源底线。这就意味着即使科技战略保证得当,还必须按温家宝指示要求:“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保证24亿亩播种面积,其中三分之二用于粮食生产,同期保证370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才有可能保障粮食自主安全。,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攻 单 产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是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增长的两个最主要的关键要素,其中单产水平的稳步提高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心驱动力,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则是其必要条件。在人口持续增长、耕地日趋减少、资源日益紧缺、环境不断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下,持续提高主要粮食单产是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战略主攻方向。,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科技支撑是持续提高单产的长远和根本上的重要动力。据专家测算,科技进步在粮食增长中具有非常重要促进作用,其中主要是:良种、栽培、土壤、植保,其贡献分别为33.8、34.1、17.9、14.2。应大力推动这方面的自主创新,用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技术、耕地综合治理、病虫综合防控等科技成果来支撑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引 导 消 费 合理控制人口:我国还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增长,坚持合理的人口政策,把人口年均增长控制在0.5%以下,确保口粮需求不过快增长; 科学引导消费:提倡合理的膳食模式,把由于消费结构变动引致的粮食需求增长速度控制在0.5%以下,通过科学引导消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6.3 国家粮食安全的两大战略举措,1. 提高区域资源利用效率 , 保持国家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 2. 制定国家玉米发展规划 , 满足消费结构趋势的变化需求,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6.4 国家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撑,1.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防灾减灾科技支撑体系 2. 实施节本增效,建立信息农机农艺结合的综合体系 3. 实施增值降损,建立贮运加工与利用高效技术体系,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6.5 国家粮食安全的四大保障,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提高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积极性 2. 加快科技自主创新 ,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科技支撑 3. 强化国家财政投入 , 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 4.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 提升粮食安全的预警预测能力,结 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