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井进入正洞喇叭口挑顶技术论文.doc_第1页
斜井进入正洞喇叭口挑顶技术论文.doc_第2页
斜井进入正洞喇叭口挑顶技术论文.doc_第3页
斜井进入正洞喇叭口挑顶技术论文.doc_第4页
斜井进入正洞喇叭口挑顶技术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斜井进入正洞“喇叭口”挑顶施工技术甘 泉 李少鹏(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桥隧分公司)摘要:在国内铁路建设周期短的特殊情况下,长大型隧道不可避免的依靠设置斜井的手段来增加作业面,减小工期压力!随着隧道新奥法施工技术的普及,斜井进入正洞的方式也由原来竖井机械提升式为主,演变增加成斜井单线或双线,斜井正交或斜交进洞的多种形式。这就造成在斜井进入正洞的“喇叭口”成为隧道工程的瓶颈。而斜井进入正洞“喇叭口”的挑顶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关键词:新奥法施工 斜井进入斜交正洞 挑顶一、工程概况集宁隧道是我公司承建的集包增建第二双线集宁段的隧道,也是六局有史以来最长的隧道。集宁隧道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集宁隧道左线长5875m,右线长6070m,左右线共计11945m,分进口、出口和1#、2#、3#斜井共五个作业工区。集宁隧道左线和右线隧道在进口端至DyK498+000段基本并行,线间距较小,DyK498+000之后两隧道逐渐分开,至出口端时相距320m左右。左线隧道最大埋深约83m,最浅埋深24m。右线隧道最大埋深约70m,最浅埋深约21m。隧道地表分布既有道路和208高速公路,交通较为便利。1#斜井与隧道右线相交里程为DyK497+900,位于李华沟村外,斜井与右线洞身相交处为施工干扰最大区域,斜井中线与正线包头方向交角仅为锐角(50),为使斜井能安全、顺利、迅速的进入正洞,也为了正洞施工的安全,施工时,该处需进行加宽处理,长度21.6m范围内施工断面为:宽高=11.0m7.2m,并合理布置风、水管路和积水井,保证该处工程车辆的正常通行。 1#斜井平面布置图2#斜井设在DyK496+185处,斜井中心与右线隧道相交,平面交角为80,斜井按单车道设计,内轮廓断面5.00 m5.93 m,斜井长为280 m,井身的坡度为10%,中部设错车道两处。错车道长20m,内轮廓断面加大为8m7.2m,坡度为2%,利用4#横通道进入左线正洞施工,4#横通道长38.55m。3#斜井设在左线DK499+110和右线DyK496+110相对交汇点处,斜井按单车道设计,内轮廓断面5.00 m5.93 m,斜井长为324.59 m,井身的坡度为10%,中部设错车道两处,内轮廓断面加大为8.11m6.62m,坡度为2%。二、工地地质情况(一)地质构造集宁隧道位于华北地台内蒙台隆之凉城断隆中,沿线断裂褶皱构造不发育,但新生代火山活动频繁,以基性喷发为特点,形成了大面积的玄武岩覆盖层,具有典型的桌状地貌形态。本层地层岩性较为简单,上部为人工填土,坡洪积粘土、砾砂,基岩为第三系上新统泥岩夹砂岩、玄武岩、太古界下统大理岩、太古代花岗岩等。(二)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岩溶:隧道出口段通过处大理岩为可溶岩,经地表调查,有微弱溶蚀现象,如溶孔、溶槽等,未发现溶洞,洞身大理岩具轻微的蜂窝状溶蚀和溶隙,裂隙宽12mm,属岩溶不发育地区,对工程无大的影响。膨胀岩土:隧道洞身经过泥岩夹砂岩,其成岩作用差,泥岩岩质软遇水软化,易崩解,根据化验指标:阳离子交换量(CEC)为209mmol/kg,蒙脱石(M)含量为13(%),自由膨胀率(Fs)为26%,判定泥岩具弱膨胀性。三、施工方案:斜井进入正洞后,左、右线共有四个工作面同时施工,面临洞内“三多一难”(即作业面多、施工机械多、作业人员多以及通风管路布设难)的问题。而斜井与正洞交接地方的处理措施相当关键,因为其担负的施工压力重,是一条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与隧道自身安全的生命线。另外,三个斜井与集宁隧道正洞均存在交角,正洞开挖时,车辆难以顺利的拐弯通过,对施工很不利。为使斜井能安全、顺利、迅速的进入正洞施工,保证行车畅通与施工需要,特在斜井与正洞交接处设喇叭口过渡段。为保证喇叭口主洞钢架有稳固落脚点,将斜井与主洞相交处钢架用两榀I18钢架焊接而成,改变主洞钢架加工尺寸使之落在斜井两榀I18钢架上。主洞钢架拱脚处加设锁脚锚管,与斜井钢架连接处拱脚设4根长4m的42锁脚锚管,并于钢架焊接牢固,以保证拱架稳固。斜井纵向拉杆向主洞延伸1m,并与主洞钢架或纵向拉杆焊接牢固。三个斜井因进洞方式和夹角不同,所以在喇叭口支护的处理上也有差异,具体布置形式和参数如下:(一)1#斜井喇叭口过度段施工布置形式及支护参数如下:1斜井在靠近主洞洞口段采用I18钢架,左侧3.1m范围内间距为31cm,右侧11.4m范围内间距为114cm,钢架间采用22螺纹钢筋纵向拉杆焊接在一起,拉杆环向间距1m,采用42锁脚锚管定位。2斜井拱墙喷射C20混凝土厚20cm,拱墙设22砂浆锚杆,长3m,间距1.0m1.0m,按梅花型布置,拱墙挂8钢筋网,间距25cm25cm,搭接1-2个网格,逐点焊接。3结合钢架设42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小导管长3.5m,环向间距0.4m,纵向搭接不小于1m。4主洞DyK497+893- DyK497+908段按设计采用IV级加强衬砌,支护参数为:(1) 设置I16钢架,间距1.2m,钢架间用22纵向拉杆焊接在一起,拉杆环向间距1m,采用42锁脚锚管定位。(2) 拱墙喷射C25混凝土厚23cm,拱部为25中空注浆锚杆,边墙设22砂浆锚杆,两种锚杆均长3m,间距1.2m1.2m,按梅花型布置,拱墙挂6钢筋网,间距20cm20cm,搭接1-2个网格,逐点焊接。(3) 设42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小导管长4m,环向间距0.4m,纵向间距2.4m。(二)2#斜井喇叭口过度段施工布置形式及支护参数如下:喇叭口平面布置图1.喇叭口段采用I18钢架,左侧404.03cm范围内间距为81cm,右侧330.8cm范围内间距为66cm,钢架间采用22螺纹钢筋纵向拉杆焊接在一起,拉杆环向间距1m,采用42锁脚锚管定位。2.斜井拱墙喷射C20混凝土厚25cm,拱墙设22砂浆锚杆,长3m,间距1.0m1.0m,按梅花型布置,拱墙挂8钢筋网,间距25cm25cm,搭接1-2个网格,逐点焊接。3.结合钢架设42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小导管长3.5m,环向间距0.5m,纵向搭接不小于1m。4.主洞与斜井相交处主洞钢架20m范围内IV级围岩采用IV级加强衬砌。(三)3#斜井喇叭口过度段施工布置形式及支护参数如下:斜井与正洞喇叭口平面布置图斜井自身喇叭口平面布置图1.喇叭口段采用I18钢架,左侧404.03cm范围内间距为81cm,右侧330.8cm范围内间距为66cm,钢架间采用22螺纹钢筋纵向拉杆焊接在一起,拉杆环向间距1m,采用42锁脚锚管定位。2.斜井拱墙喷射C20混凝土厚25cm,拱墙设22砂浆锚杆,长3m,间距1.0m1.0m,按梅花型布置,拱墙挂8钢筋网,间距25cm25cm,搭接1-2个网格,逐点焊接。3.结合钢架设42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小导管长3.5m,环向间距0.5m,纵向搭接不小于1m。4.主洞与斜井相交处主洞钢架20m范围内IV级围岩采用IV级加强衬砌。(四)、1#、2#、3#斜井在钢架与主洞钢架相交处加固处理的方式是基本相同的,具体施工要求如下:1.为保证主洞钢架有稳固落脚点,将斜井与主洞相交处钢架用两榀I18钢架焊接而成,上设工字钢托梁,改变主洞钢架尺寸使之落在托梁上并与托梁焊接在一起,具体钢架布置如斜井与主洞交界处钢架布置图1、2。2.主洞钢架拱脚处加设锁脚锚管,与斜井钢架连接处拱脚设4根(比设计增设两根)长4m的42锁脚锚管,以保证拱架稳固。3.斜井纵向拉杆向主洞延伸1m,并与主洞钢架或纵向拉杆焊接牢固。4.斜井与正洞相交处的托梁和钢架之间采用I18钢支撑焊接在一起,间距为1.2m(与主洞钢架间距一致),具体连接方法见下图。斜井与主洞交界处钢架布置图1斜井与主洞交界处钢架布置图2托梁与主洞钢架和钢支撑连接布置图(五)开挖方法1.因喇叭口处开挖断面扩大,虽该段设计为三级围岩,但结合现施工段斜0+40围岩情况和断面扩大情况拟采用台阶法开挖,上下台阶尺寸如下图:2.先开挖1部台阶,再开挖2部台阶,结合钢架尺寸,斜井处上台阶高度为3.45m,正洞处上台阶高度为2.0m。 3.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进尺,每循环进尺1-1.5m,开挖后及时采取支护,根据围岩情况必要时1部台阶主洞部分采用拱架临时支撑。四、体会和认识1.由于斜井与正洞交界处喇叭口段净空较大,开挖过程必须严格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快封闭、强支护、勤量测”的原则,各项支护加强措施必须落实到位。2.加强该段的监控量测,随时观察围岩变化,发现围岩变形加快等迹象时及时加强支护,确保围岩稳定后再施工。3.加强与主洞交接处的测量工作,保证高程、坐标以及开挖净空的准确性。4、工程实践证明,采用挑顶施工的优点在于施工难度降低,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大型设备,加快了挑顶施工速度。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