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灵芝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1页
绿色食品灵芝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2页
绿色食品灵芝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3页
绿色食品灵芝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4页
绿色食品灵芝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食品 灵芝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灵芝生产的术语和定义、栽培环境条件、栽培技术、采收、干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本标准适用于安阳市绿色食品灵芝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范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 1654-2008 蔬菜安全生产关键控制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栽培种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常以玻璃瓶或塑料袋为容器,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3.2 日光温室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菇房坐北朝南稍偏东,东西向延长,在寒冷的季节主要依靠获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灵芝生产的单栋温室。跨度7m9m,脊高2.8m3.3m,长度30m60m,具备门、通风口等通风装置,能遮光、保温、保湿。3.3 塑料大棚菇房南北走向,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棚,其骨架常用竹、木或复合材料制成,在夏季适当采取遮荫降温措施可用于灵芝生产的单栋大棚。顶高2.5m3m,跨度6m9m,长度30m60m,具备门、通风口等通风装置,能遮光、保温、保湿。4 栽培环境条件4.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 的要求。4.2 栽培场所积极推广设施栽培,如: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栽培设施。5 栽培技术本条款没有说明的栽培技术,仍采用常规的栽培技术。5.1 培养料的选择基质原料、化学添加剂种类和用量、用水质量及基质处理方法,应符合NY 5099 的规定,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394 的要求。5.1.1 棉籽壳采用中壳中绒的棉籽壳,要求新鲜、干燥,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块、无异味、没有混入有毒有害物质。5.1.2 杂木屑主要采用栓皮栎、麻栎、苹果等硬杂木树种。要求木屑颗粒粗细5左右,新鲜、干燥,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块、无异味、没有混入有毒有害物质。5.1.3 麦麸、白糖、石膏应符合NY 5099 的规定。5.2 栽培袋采用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规格为17cm18cm33cm35cm0.004cm0.005cm。要求袋子厚薄均匀,无微孔、无气泡等瑕疵,抗拉强度高。生产原料中不含回收塑料。5.3 菌种菌种生产应符合NY/T 528的要求。安阳市当家灵芝栽培品种为赤芝1号。5.4 生产工艺流程配料拌料装袋扎口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垒菌墙或排畦覆土割口保湿催蕾控温控湿通风疏蕾采收包装。5.5 菌棒制作5.5.1 配方棉籽壳44%;杂木屑44%;麦麸10%;石膏1%;石灰1%;料:水11.21.3。5.5.2 配料上述各种原料要称量准确,将棉籽壳、木屑、麦麸、石膏等原辅料在未加水之前均匀搅拌2次3次,然后加水调节含水量至60左右,反复搅拌均匀。5.5.3 装袋使用规格为17cm35cm0.005cm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用装袋机装袋。要求装料紧实、均匀,两端扎口,料筒湿重1.11.2。5.5.4 灭菌常压灭菌炉灶内料温达100保持14hl6h;高压灭菌0.11MPa/1210.14MPa/126,保持2h2.5h。5.5.5 冷却灭菌后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冷却至30以下。5.5.6 接种将冷却后的栽培袋与经过表面消毒的菌种一起装入接种箱,参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用量,用气雾消毒剂对接种箱进行熏蒸消毒,0.5h后开始接种。操作者双手及接种工具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然后点燃酒精灯,灼烧接种工具进行干热灭菌。划去栽培种表面的老化菌种,解开袋口,迅速接入一块栽培种并封口,封口不可过紧。解开另一端袋口,依同样方法进行接种。整个接种过程要动作熟练。一箱接种结束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或大棚内培养。5.6 发菌管理5.6.1 培养场所要求干燥、洁净、通风良好,避光培养。5.6.2 培养条件控制培养温度为2528,适时、适量通风。5.6.3 摆放及翻堆根据棚内温度灵活调节菌袋摆放方式。温度高,摆放层数低,温度低,摆放层数高。培养期间每隔10天翻堆1次,变换菌袋位置,以利发菌均匀。翻堆过程中发现有污染及生长异常的菌袋及时拣出,打散后回锅重蒸再利用。5.6.4 菌袋成熟标准培养期约45d。目测菌丝洁白、浓密、粗壮,两端接种处有少量转为黄褐色。5.7 出芝管理5.7.1 出芝方式 可采用垒菌墙或排畦覆土出芝等方式。5.7.1.1 垒菌墙在日光温室内出芝时,沿北墙留一条1m宽的管理通道。菌墙以南北方向为宜,菌墙之间间距70cm。垒菌墙前在地面上筑一个20cm宽、10cm高的土埂,菌墙垒在埂上。菌墙之间正对通风口。每垛菌墙高6层10层菌袋。在塑料大棚内出芝时,在大棚中间留一条南北向的1m宽的管理通道,两侧呈“非”字形垒菌墙,菌墙东西向,方法同上。排好后用锋利的小刀从袋口捆扎处割去多余薄膜。5.7.1.2 排畦覆土整理地畦并进行场地消毒,将菌袋脱去塑料袋膜,从中间将菌袋切成两段,切口端向下竖放在畦内,菌袋间间隔35cm,缝隙间填满覆土,灌水后表面再覆盖23cm的覆土,喷水调湿,使覆土含水量达到18%20%。5.7.2 管理措施5.7.2.1 温度管理出芝过程中保持室温2426。温度低于20,发生少,生长慢;超过34原基难以分化成正常子实体。5.7.2.2 湿度管理出芝过程中前期湿度保持在80%85%,后期保持在80%左右。通过向地沟灌水和空间喷雾保持湿度,后期灵芝孢子开始弹射时避免喷水。5.7.2.3 光照管理出芝过程中前期光照强度在3000lx左右,后期保持在4000lx6000lx左右。光源方向要固定,否则易形成畸形灵芝。5.7.2.4 通风管理出芝过程中应保持良好通风。保持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在0.03%0.06%,如果超过0.1%,灵芝原基不易分化,或菌盖不易分化,或菌柄不断分枝形成“鹿角”状。6 病虫害防治6.1 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重点抓好菇房卫生,提高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和技术水平。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 393 的要求。6.2 预防措施6.2.1 菇房卫生清理各种与生产无关的物品,用强碱液碱化地面。每次接种后及时清理残留物,保持环境清洁卫生。6.2.2 培养基灭菌通过常压或高压灭菌保持菌袋内无杂菌存在。6.2.3 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环境消毒,熟练操作,减少杂菌侵入机会。6.2.4 物理防治措施菇棚通风处安装防虫网。6.3 防治方法6.3.1 病害防治方法6.3.1.1 发菌期病害防治方法发菌期杂菌优势种为木霉、链孢霉、青霉等病原菌。一旦发生杂菌污染,应及时查明原因,确定是由于配料、灭菌、接种还是培养环境的原因导致污染,针对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整改。对出现杂菌污染的菌袋,破袋后打散掺入下一批料中重新灭菌、接种。发菌后期出现点片状污染,如果对出芝影响不大,将其集中堆放出芝。6.3.1.2 病害防治方法出芝期主要发生生理性病害,如原基不分化、原基僵化、菌柄偏长、菌盖不分化等,应通过协调温、湿、光、气等环境条件来加以改善。6.3.2 虫害防治方法 灵芝生产中的优势害虫是菇蚊、菇蝇和螨虫等。做好预防,以物理防治为主。害虫一旦发生,人行道及地面可喷施高效低度的杀虫剂,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