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1-3章(1).ppt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1-3章(1).ppt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1-3章(1).ppt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1-3章(1).ppt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1-3章(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 论,一、“文化”界说 1、“文化”的含义 文:各色交错的纹理“物相杂,故曰文”(易 系辞下) 化:生成、改易、造化“北冥有鱼,化而为鸟,其名曰鹏”(庄子 逍遥游),“文化”的并联使用,“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 贲 象传) “以文教化” 西汉后:“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 指武)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补亡诗 由仪),拉丁文:cultura (动) 耕种、练习、,英语:culture 栽培、种植、锻炼 agriculture 农业 horticulture 园艺 “文治教化” 文明:“睿智文明”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孔颖达:尚书 舜典) 文化实质性的含义:人化、人类化;,2、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广义文化: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又称为“大文化”; 梁启超:“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什么是文化) 狭义文化: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又称“小文化”。,二、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中国文化:中国疆域内从古到今、世代相传的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 “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刘熙:释名) “统,继也。”(颜师古:汉书) 1840年以前的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艺术、习俗、制度、科技等;,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意义:1、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民族自身; 2、有助于更好地提高个人素质; 成功名人与传统文化: 毛泽东“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周恩来) 杨振宁70岁时诵词:“形骸已与流年老,诗句犹争造化工”(陆游) 贝聿铭、钱学森等;,3、继承优秀传统,创造美好未来。,马克思:“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梁漱溟:“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方法:实事求是,辨证分析, 历史主义,批判继承。,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一、历史地理环境:一个极有回旋余地的半封闭性大陆 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 人文地理环境: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城市、交通等; 地理特点:地处东亚大陆、疆域辽阔、负陆面海,1、文化的形成: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遗址: 旧石器时代:蓝田人、河套人等;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夏、商、周时期:长安、洛阳、开封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遗址: 元谋人、长阳人、河姆渡遗址、屈家岭文化,2、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如农业、打猎、采集、林业等;,3、文化的半封闭性: 一方面由于地理障碍,阻隔了中国文化的对外开放; 另一方面由于内部地理条件优越,自给自足,无求于人,优越感和自我陶醉感禁锢着中国人。,二、社会经济基础:农业自然经济,1、农业经济是社会的主体经济,农业文化成为文化的主要形态: “有道帝君”以农业为怀;“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2、农业文明长期延续,保证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原因:历代统治阶级重视农业,重农是基本国策;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从武力上的征服者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3、农业经济中的多元化成分,使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纵:远古村社经济-明清乡族经济; 秦汉的贵族分封-明代的藩王勋戚; 横:农业内有手工业、商业等; “农家以粟易械器,纷纷然与百工交易,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之。”(孟子) 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地域:齐鲁、荆楚、吴越、三晋文化等;,三、社会政治结构:血缘宗法制度,社会人群的结合方式: 血缘:宗族亲戚; 地缘:邻里乡亲; 业缘:社会分工; 血缘宗法制度:产生于氏族社会末期,成熟于西周时期; 1、嫡长子继承与家天下的延续 天子:嫡长子、大宗 诸侯:庶子、小宗 (大夫、士类推),2、家族制度与家国同构,家国同构: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上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共同性。 3、专制制度严密 血缘宗法制度使中国人重视家庭生活、亲族交往、道德规范、崇拜祖先、注重传统。,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1、中国文化的雏形期先秦时期 原始文化:200万年前,远古猿人; 旧石器文化:170万年前,元谋人、蓝田人、山顶洞人等; 新石器文化:约70万年前,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等;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炎帝); 五帝:颛顼、黄帝、帝喾、唐尧、虞舜;,青铜器文化:夏商周时期,货币、文字,历法、青铜、玉器等,从神本走向人本;,多元文化: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界的众多学派,儒、道家等; 2、中国文化的定型及强化期秦至明 秦文化: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大一统文化,汉民族文化成为主体文化; 汉文化:开拓进取、有容乃大,汉代经学; 魏晋文化:多元文化,宗教、五言诗、书法、绘画等,魏晋玄学;,隋唐文化:科技、唐代诗歌、书法、绘画、音乐、隋唐佛学,宋明文化:宋词、绘画、瓷器、话本、杂剧、小说、科技、宋明理学; 3、中国文化的转型期清朝 考据学,康熙字典、全唐诗、四库全书; 文字狱;如:“一把心肠论浊清” 中外文化交流;,第二章 中国古代哲学,一、中国远古哲学思想 萌芽于殷周之际,发展于春秋时期; 尚书:中国最早的帝王术; 五行学说:水、火、木、金、土; 五行相生相克:“五行无常胜”(孙子)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配天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五行配地支: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辰戌丑未为土; 生辰八字: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 周易:蕴含中国各家哲学思想; 阴阳学说:最初指日光的向背 阳爻 阴爻 组成八卦: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二、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 章太炎:儒,原为“需”,是求雨的巫师; 胡适:儒:殷商的教士,以“治丧相礼”为业; 孔子:“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也”; “吾求其德而已”。 “九儒十丐”: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 七猎八民九儒十丐,1、孔子(前551 前479年)春秋 末期人,名丘, 字仲尼,儒家的主要经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九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春秋左氏传; 十三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仁”: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 内涵:(1)自我修养的根本原则;,三德:智、仁、勇; “力行近乎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2)规范血亲关系的重要原则;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 (3)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重要的施政方针。 “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 恭、宽、信、敏、惠,“礼”:孔子倡导的人伦原则 内涵:一种社会行为规范,(1)维护社会宗法等级制度:“为国以礼” (2)规范个人行为礼节: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中庸”:孔子主张的方法论 (1)过犹不及: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2)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孟子(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人,名轲,字子舆,(1)性善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 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仁政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3、董仲舒(前179前104年)西汉时期哲学家,(1)大一统说:“王者也天下为家,据大一统。” (2)天人感应说:“王权神授”、“天不变,道亦不变。” (3)三纲五常说: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4、朱熹(公元11301200年)南宋时期人,字元晦,号晦庵,(1)理气论:“太极生阴阳,理生气也” “存天理,灭人欲”; (2)居敬穷理: 5、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明代哲学家,世称阳明先生 心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知行合一、致良知,6、现代新儒家:New-Confucianism,(1)发展阶段: 1920-1949年: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等; 1950-1979年:牟宗三、唐君毅、钱穆、冯友兰等; 1980-现在: 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等; (2)主要观点: 尊孔崇儒:以弘扬儒家学术为己任; 推崇宋明理学:心性之学,道德修养; 主张文化中国:重新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援西学入儒”:走融合中西、返本开新的道路。,6、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内圣外王”与“修齐治平”学说 孟子说:“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2)“天人合一”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孟子:“天人相通”; 董仲舒:“天人相类”; 朱熹:“天人一物”; 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刚毅木讷近仁”、“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曾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修列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而作也。”,(3)“以义为上”与重义轻利的观念,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利思义”“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生死不能惧,贫贱不能移。” (4)“和为贵”与和谐统一的追求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孔子:“持中” “君子和而不同”,三、道家及其它诸子百家 1、道家主要代表及其思想,(1)老子: 生卒年不详, 春秋末期哲 学家,姓李 名耳,字聃,“道”本体论:世界的本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朴素辨证法思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伏。” 社会政治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为乱。”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庄子(约前369前286年),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周,天道自然观: 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齐物论”:即放弃一切差别和对立 “齐是非”:否认认识的标准和客观真理; 寓言“庄周梦蝶”:惜惜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逍遥”自由的人生哲学:,(3)魏晋新道家(玄学),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 “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主要代表:何晏、王弼、阮籍、向秀等 思想特征:“贵无” “越名教而任自然”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3)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 辨证法思想:事物运动变化的思想 老子:“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矛盾对立统一的思想 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思想,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自然哲学 老子:“天道自然”、“道法自然”; 直觉思维 老子:“不出户,知天下”、“圣人不行而知,不见其名,不为而成”;,对中国古代宗教的影响,道教的起源:产生于东汉、魏晋时期; 创始人:张道陵,五斗米道; 张角,太平道; 思想渊源:远古时期的鬼神崇拜观念; 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 先秦道家的老庄哲学;,特征:基本信仰:道; 教祖:老子;,信奉神仙:“三清尊神”: 元始天尊(天宝君),称“玉清”; 灵宝天尊(太上道君),称“上清”; 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称“太清”; 最终目标:长生不死,得道成仙; 修道方法:内修外炼 内丹:坐忘、主静、寡欲、息虑、存思; 外丹:铅汞等矿物质冶炼而成的丹药;,对中国人民族性格和精神的影响,顺其自然、柔弱不争: 老子: “道法自然”、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知足常乐、虚静恬淡: 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返朴归真: 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儒家的理想人格:圣贤 道家的理想人格:隐士,2、其它各家代表及其思想:,(1)墨子与墨家 墨子(前468前382年)名翟 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明鬼。 (2)韩非子与法家 韩非(前280前233年)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严家无悍虎,而慈母有败子。”,(3)名家、兵家、阴阳家、杂家,名家:公孙龙,“离坚白”、“白马非马”(特殊概念与一般概念); 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 阴阳家:邹衍,阴阳五行思想 “五德始终”; 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九流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第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一、宗教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1、词源:拉丁文:religare 联系之意 英语: religion 宗教 2、起源: 社会根源:无法理解自然界的奥秘; 认识根源:对梦的迷惑(灵魂不灭);,3、发展过程:,(1) 原始宗教:多神教,自然神崇拜、动植物神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2)人为宗教:一神教,耶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等; 4、本质:是人类社会进化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体现为人们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一种极端的信仰和崇拜。,二、佛教,1、佛教的产生与基本教义: 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有2500多年的历史 (1)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乔答摩 悉达多(公元前565前485)古印度迦毗逻卫国净饭王的太子 世界四大圣人:孔子、释迦牟尼、耶酥基督、穆罕默德 佛/佛陀:觉者/觉悟了真理的智者,菩提树下悟出的真理: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条件)和合而成的。,(2)基本教义: “苦、集、灭、道”四谛; 苦谛:生老病死、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 集谛:原因:烦恼;贪、嗔、痴三毒; 灭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